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移不定的“自我”——解读安妮·埃尔诺的《一个女人》
1
作者 魏欣怡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安妮·埃尔诺的《一个女人》通过回忆母亲折射出叙述者的多重自我。自我从母女间的代际坐标游移至社会阶层坐标,继而迷失于时间坐标之上,但是自我通过游移逐步生成不同的意义:经由个体人格的成长到身份的确认,最终走向存在之思。
关键词 安妮·埃尔诺 一个女人》 自我 身份 母女关系
下载PDF
论林白小说中女性的自我建构——以《一个人的战争》为例
2
作者 高鑫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9期25-27,共3页
中国女性写作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自觉阶段,林白作为此时期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以鲜明的女性自觉意识来书写女性独有的经验和体验,展现出女性真实的自我。她将关注点放在女性成长上,在作品中不断完成女性自我建构的理想。《一个人的战争》... 中国女性写作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自觉阶段,林白作为此时期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以鲜明的女性自觉意识来书写女性独有的经验和体验,展现出女性真实的自我。她将关注点放在女性成长上,在作品中不断完成女性自我建构的理想。《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私人化”写作的代表作品,在文章中,她塑造了多米这一女性人物形象,通过书写多米封闭的自我空间、对镜像的关注以及身边的他者,展现出多米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白 女性自我建构 一个人的战争》
下载PDF
一个抒写自我人格理想的文本——与《〈荷塘月色〉:一个精神分析的文本》作者商榷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周文 陈长红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73-76,共4页
笔者对《 <荷塘月色 >:一个精神分析的文本》一文的“性”精神分析观点及论证的一些策略提出质疑。笔者认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抒写自我人格理想的文本。
关键词 自我人格理想 文本 《〈荷塘月色〉:一个精神分析的文本》 作者 《荷塘月色》 创作思想 朱自清 散文
下载PDF
从《夏洛特·坦普尔——一个真实的故事》看认识论自我的建构
4
作者 郑静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44,共6页
本文从认识论的视阈出发,以小说《夏洛特·坦普尔——一个真实的故事》中的人物为例,阐述并分析了认识论的自我,自我的建构以及自我与国家的关系。
关键词 《夏洛特·坦普尔——一个真实的故事》认识论 自我 建构 国家
下载PDF
论凯特·肖邦《一个正派的女人》的女性自我意识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晓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56-758,共3页
通过对美国南方的社会传统、女性的生存状况及婚姻观念的阐释,揭示了南北战争后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的漠视以及南方传统对女性的束缚,剖析了凯特·肖邦《一个正派的女人》中女主人公巴罗达夫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展示了妇女对... 通过对美国南方的社会传统、女性的生存状况及婚姻观念的阐释,揭示了南北战争后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的漠视以及南方传统对女性的束缚,剖析了凯特·肖邦《一个正派的女人》中女主人公巴罗达夫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展示了妇女对于内心自由梦想追求的顿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特·肖邦 美国文学 一个正派的女人》 女性意识 自我追求
下载PDF
自我的“他者”——简析小说《一个人到世界尽头》
6
作者 左存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91-94,共4页
托马斯·格拉维尼奇的小说《一个人到世界尽头》,反思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物质水平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个体像一架架高速运转的机器,被裹挟在时代洪流中逐渐物化为一个个符号。孤独和荒诞成为人类面对的共同困境,但是... 托马斯·格拉维尼奇的小说《一个人到世界尽头》,反思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物质水平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个体像一架架高速运转的机器,被裹挟在时代洪流中逐渐物化为一个个符号。孤独和荒诞成为人类面对的共同困境,但是,信息时代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冲卷了每一个角落,人们又仿佛失去了自我独处的空间。主人公约纳斯在摆脱这种"约纳斯困境"时又纠缠于"约拿情结",逐渐丧失自我意识,成为自我的"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人到世界尽头》 约纳斯困境 约拿情结 自我的他者
下载PDF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女性的自我认知 被引量:1
7
作者 彭伊玲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8-90,共3页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被看做是林白最具"私人化"写作的代表作,小说将对往事的回忆融入到写作中,在虚构与写实的交织中对女性的自我认知展开了深入剖析,突出了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痛苦和真实感受。在女性自我形象认知中,...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被看做是林白最具"私人化"写作的代表作,小说将对往事的回忆融入到写作中,在虚构与写实的交织中对女性的自我认知展开了深入剖析,突出了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痛苦和真实感受。在女性自我形象认知中,女性主人公不是一个绝对自信的女性,她时而自卑时而自恋;在女性情感认知中,女性主人公也不是一个成功占据男性的胜利者,而是一个因饱受欺凌与背叛而伤痕累累的女性;在女性地位认知中,女性主人公始终在进行冷静的自我审视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白 一个人的战争》 女性 自我认知
下载PDF
精神救赎,自我实现——论《一个好邻居的日记》中简·萨默斯延宕的成熟
8
作者 谈笑 《魅力中国》 2010年第6X期134-134,共1页
本文运用女性成长小说理论来解读当代英国女作家莱辛后期现实主义小说《一个好邻居的日记》,分析小说女主人公简·萨默斯是如何实现精神的成长、自我的完善。并呼吁现代人要学会付出、给予、感恩、珍惜自已所拥有的一切。
关键词 莱辛《一个好邻居的日记》 精神的成长 自我的实现
下载PDF
场域调适·自我经典化·伦理确认——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版本流变考释
9
作者 肖庆国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111,共5页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有较为丰富的版本谱系,但在其版本流变过程中,有多次彰明较著的重要修改。这些修改涉及面极其广泛,不过主要有意围绕欲望书写做内容与艺术的调整。林白在《一个人的战争》版本流变中所表现出的文学行为,隐含创作主...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有较为丰富的版本谱系,但在其版本流变过程中,有多次彰明较著的重要修改。这些修改涉及面极其广泛,不过主要有意围绕欲望书写做内容与艺术的调整。林白在《一个人的战争》版本流变中所表现出的文学行为,隐含创作主体在激进文学场域中艰难的调适。持久的场域调适蕴含作家自1990年代以来有意识的自我经典化,尤其是对商业化进程中媚俗倾向的虚化,以及对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女性主义作家身份的伦理确认。此外,封面、前言、后记、附录、插图等“副文本”成为文本或隐或显的注解,参与进《一个人的战争》版本流变的意义空间。将版本变迁中的《一个人的战争》与其类文本对读,可以深入体察林白复杂而微妙的文学行为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白 一个人的战争》 版本流变 自我经典化 身份建构
下载PDF
他者作用下的自我建构——镜像理论视野下《一个人的朝圣》主题解读
10
作者 赵丽丽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06-108,共3页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角度对哈罗德的朝圣之旅进行解读,可以发现正是在诸多他者的作用下,包括父亲和母亲,妻子和儿子,同事和朋友,甚至无数陌生人等,哈罗德从自我身份的危机和瓦解最终完成了身份的建构,朝圣之旅也因而成为他的自我救赎之路,...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角度对哈罗德的朝圣之旅进行解读,可以发现正是在诸多他者的作用下,包括父亲和母亲,妻子和儿子,同事和朋友,甚至无数陌生人等,哈罗德从自我身份的危机和瓦解最终完成了身份的建构,朝圣之旅也因而成为他的自我救赎之路,这也正是小说《一个人的朝圣》的主题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自我建构 镜像 一个人的朝圣
下载PDF
内在化乌托邦之灵的自我相遇——恩斯特·布洛赫乌托邦思想研究
11
作者 陈影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4期34-40,共7页
对"乌托邦之灵"的追索是布洛赫早期思想的一个显著特色。在他的《乌托邦之灵》中,布洛赫将这种追索建基于过程哲学视域内的"尚未"概念,借助"生活瞬间的黑暗"这一宗教神秘主义意象,把最终的希望指向了主... 对"乌托邦之灵"的追索是布洛赫早期思想的一个显著特色。在他的《乌托邦之灵》中,布洛赫将这种追索建基于过程哲学视域内的"尚未"概念,借助"生活瞬间的黑暗"这一宗教神秘主义意象,把最终的希望指向了主体内在化的自我相遇。这种自我相遇是乌托邦之灵对没有超越者的超越,是回归灵魂深处的自我救赎。布洛赫的这一思想,看似玄妙,实则颇具现实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之灵 内在化 自我相遇 尚未 布洛赫
下载PDF
论《一个人的战争》中女性的自我认知
12
作者 彭伊玲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64-166,共3页
林白作为"私人化"小说的代表作家,其作品《一个人的战争》引得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与探讨。林白用大胆的文字剖析女性心理,略"神经质"的女性形象体现出当代女性面临生存困境的抉择,女性在"自恋"与"自省... 林白作为"私人化"小说的代表作家,其作品《一个人的战争》引得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与探讨。林白用大胆的文字剖析女性心理,略"神经质"的女性形象体现出当代女性面临生存困境的抉择,女性在"自恋"与"自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林白着眼于女性的成长,以此为母体来探索女性不断自我认知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白 一个人的战争》 女性形象 自我认知
下载PDF
陶石泉:一个年轻人的自我修养
13
作者 钱小军 《新食品》 2019年第2期52-57,共6页
最近,一直低调的陶石泉,和外部的沟通似乎多了起来。2018年了月28日,陶石泉公开露面,宣布江小白正在打造全产业链和全国化战略。2018年11月下旬,与IDG资本闫恰腾围绕新品牌、品类年轻化、消费升级、用户价值、出海、营销、品牌事业等热... 最近,一直低调的陶石泉,和外部的沟通似乎多了起来。2018年了月28日,陶石泉公开露面,宣布江小白正在打造全产业链和全国化战略。2018年11月下旬,与IDG资本闫恰腾围绕新品牌、品类年轻化、消费升级、用户价值、出海、营销、品牌事业等热点展开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石泉 一个年轻人 自我修养
下载PDF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自我成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解读
14
作者 李威 尹奇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6期16-19,24,共5页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中国香港女作家西西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描写一名入殓师的内心独白,表达自己对待爱情和生活的态度,向读者展示20世纪80年代中国香港社会一群特殊职业工作者的真实内心、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面对不同人...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中国香港女作家西西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描写一名入殓师的内心独白,表达自己对待爱情和生活的态度,向读者展示20世纪80年代中国香港社会一群特殊职业工作者的真实内心、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面对不同人的态度,文中的“我”得到对生活与职业的全新认知。该文从各角度解读了小说中的女性主体意识,认为整部小说饱含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的自我认知、自我成长,且结尾的开放性引发无限的可能,文中“我”内心的成长和带给广大女性读者的思考才是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西西 女性 主体意识 自我成长 爱情
下载PDF
确证自我存在的爱欲——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窄门》为例
15
作者 刘钰卿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1期1-6,共6页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窄门》中的陌生女人和热罗姆都并非大多数爱情中的痴男怨女,R先生和阿莉莎也并非他们挚爱的具体对象,他们确证自我存在的爱欲隐藏在追求爱情的表象之下。实际上,他们爱上了无限追寻的过程,爱上了追寻过程中...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窄门》中的陌生女人和热罗姆都并非大多数爱情中的痴男怨女,R先生和阿莉莎也并非他们挚爱的具体对象,他们确证自我存在的爱欲隐藏在追求爱情的表象之下。实际上,他们爱上了无限追寻的过程,爱上了追寻过程中的自己,在无对象的爱情所带来的痛觉中感受着自我的存在,验证着自我存在的意义,原本具体的情感对象模糊为了一个抽象的情感符号。最初使他们萌发情愫的具体对象实则是他们通向“善好”的中介,所以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疯狂爱欲区别于那种征服欲、占有欲或是肉欲,而是一种“爱智慧”的非常态化表现,是不断超越此在的生命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窄门》 爱欲 爱情 自我追求 善好
下载PDF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老年形象塑造与自我认同流变
16
作者 王思思 许孜 《视听》 2020年第1期127-128,共2页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由瑞典导演汉内斯·赫尔姆根据著名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是一部冷峻细腻却不失诙谐温情的北欧电影。故事以现实与回忆交叉叙事手法,讲述了一个刻板而又固执的老人欧维在经历...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由瑞典导演汉内斯·赫尔姆根据著名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是一部冷峻细腻却不失诙谐温情的北欧电影。故事以现实与回忆交叉叙事手法,讲述了一个刻板而又固执的老人欧维在经历了一个个亲人的离世等人生辛酸后,对现世了无牵挂决定自杀的故事。电影通过呈现欧维坚持不懈地实施自杀计划但屡次失败最终放弃自杀的叙事脉络,勾勒出欧维这个人物的画像,从侧面反映老年人的孤独和自我认同的缺失。本文试图从人物形象塑造、老年自我认同的流变、老年精神困境的关注三个层面透视影片承载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人物形象 精神困境 自我认同
下载PDF
教师要坚持自我学习
17
作者 沈丽新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2024年第1期38-40,共3页
2024年,是沈丽新老师主持本刊《教育现场》栏目第10个年头。多年来,她醉心于教育,沉浸在教育一线,用尊重的态度和贴心的关怀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笔、用心将教室里的一件件小事观察入微、分析入理,篇篇文章都能够给人以实际借鉴和思想启迪... 2024年,是沈丽新老师主持本刊《教育现场》栏目第10个年头。多年来,她醉心于教育,沉浸在教育一线,用尊重的态度和贴心的关怀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笔、用心将教室里的一件件小事观察入微、分析入理,篇篇文章都能够给人以实际借鉴和思想启迪。《教育现场》栏目是本刊的常设栏目,希望有更多优秀的班主任参与进来,倾心分享自己的班级故事和工作经验,让我们一起前行,走向诗和远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设栏目 班主任 思想启迪 一个学生 坚持自我 班级 入理 尊重
下载PDF
谢尔曼·阿莱克西对当代美国印第安人的自我表征与身份重构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玲 普慧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7-172,共6页
谢尔曼·阿莱克西通过小说《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中的对抗表征,不仅颠覆长期以来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对印第安人的殖民话语和刻板表征,而且批判许多其他美国印第安作家沿用和表现的"归家"范式,以及保留地为中... 谢尔曼·阿莱克西通过小说《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中的对抗表征,不仅颠覆长期以来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对印第安人的殖民话语和刻板表征,而且批判许多其他美国印第安作家沿用和表现的"归家"范式,以及保留地为中心的部落保守主义,表明他对当代美国印第安人真实形象与身份重构的新视角和立场。阿莱克西进而通过自我表征,真实重构当代美国印第安人的新型身份——"兼职印第安人"和"现代游牧民",他们能自如往来于两种文化之间,既不单纯受限于印第安部落传统文化的预期,也不一味附庸白人主流文化的强权。小说为我们研究21世纪美国社会的跨文化接触和关系开辟了新视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尔曼·阿莱克西 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 对抗表征 自我表征 身份重构
下载PDF
论《一个女人》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先瑞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99,共4页
《一个女人》是有岛武郎的代表作,是一部被誉为"日本的《包法利夫人》"的近代名作。文中洋溢着浓郁的女性主义气息,是日本女性主义文学的滥觞。有岛的女性观形成于美国留学期间,在20世纪初期,他的作品对于女性解放具有极其重... 《一个女人》是有岛武郎的代表作,是一部被誉为"日本的《包法利夫人》"的近代名作。文中洋溢着浓郁的女性主义气息,是日本女性主义文学的滥觞。有岛的女性观形成于美国留学期间,在20世纪初期,他的作品对于女性解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女人 女性主义 女性观 自我解放
下载PDF
论电影《一个勺子》的意象表述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8-120,共3页
陈建斌导演的处女作《一个勺子》由胡学文的小说《奔跑的月光》改编而成,以荒诞、幽默的风格讲述了一个行为荒诞的勺("傻")子以及极力想摆脱勺子的拉条子,最后自己却成了勺子的故事。以喜剧片定位,却在悲剧中落幕,影片完成了... 陈建斌导演的处女作《一个勺子》由胡学文的小说《奔跑的月光》改编而成,以荒诞、幽默的风格讲述了一个行为荒诞的勺("傻")子以及极力想摆脱勺子的拉条子,最后自己却成了勺子的故事。以喜剧片定位,却在悲剧中落幕,影片完成了有关"自我"失落的表述。本文从电影"意象"入手,分析陈建斌导演这部电影中出现的羔羊意象、汽车意象、帽子意象,探究影片构建这几种意象背后关于"自我"失落的深层思考以及导演的人文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勺子》 意象 自我 荒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