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振与时差:1930年前后“左联”的国际连带 被引量:7
1
作者 阮芸妍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6-154,共9页
1930年前后,刚成立的"左联"便积极向国际寻求支持。同年底,"左联"在哈尔可夫大会之后成为国际革命作家联盟支部。此时,"左联"最迫切的威胁来自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左联五烈士"被害后,更通过几... 1930年前后,刚成立的"左联"便积极向国际寻求支持。同年底,"左联"在哈尔可夫大会之后成为国际革命作家联盟支部。此时,"左联"最迫切的威胁来自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左联五烈士"被害后,更通过几次翻译实践为中介,激起国际上支援中国反抗压迫的"共振"。哈尔可夫大会对"左联"产生实质影响,则要推迟到"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接连爆发之际,反帝抗日的现实要求,促使"左联"快速吸收大会中对世界局势与帝国主义战争的分析,并据此调整工作重心、进行改组,而直到在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中,此种有了"时差"的影响,才渐趋明显并逐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 国际革命作家联盟 哈尔可夫大会 《世界革命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