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喜的丰收——《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读后 被引量:1
1
作者 萧村 《华文文学》 2008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有四大特点:一、立足当代、追溯历史;二、资料翔实、涵盖广泛;三、论说客观;四、实事求是。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 立足当代 资料翔实 客观 实事求是
下载PDF
解读《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
2
作者 郑楚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8年第2期76-77,共2页
《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主编庄钟庆,副主编陈育伦、周宁、郑楚)2007年10月己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全书主体部分是由七位中青年学者经过多年努力分别撰成六个国家华文新文学发展史,即:泰国(张长虹),马来亚(苏永延、李丽),... 《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主编庄钟庆,副主编陈育伦、周宁、郑楚)2007年10月己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全书主体部分是由七位中青年学者经过多年努力分别撰成六个国家华文新文学发展史,即:泰国(张长虹),马来亚(苏永延、李丽),马来西亚(苏永延),新加坡(张建英),印度尼西亚(杨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东南亚 华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 解读 文学发展史 中青年学者 印度尼西亚
下载PDF
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的新收获——读《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
3
作者 陈慧瑛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2-62,共1页
由庄钟庆教授担任主编,陈育伦、周宁、郑楚教授担任副主编的《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是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和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的重点科研项目,自1998年10月启动至今日,转眼... 由庄钟庆教授担任主编,陈育伦、周宁、郑楚教授担任副主编的《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是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和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的重点科研项目,自1998年10月启动至今日,转眼十度寒暑。全书近70万字,论及东南亚新、马、菲、泰、印尼、文莱六国华文文学的发展历史,是目前研究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扛鼎之作和集大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研究 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学研究会 科研项目 厦门大学 发展历史
下载PDF
初读《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撷翠
4
作者 陈慧瑛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0-13,共4页
文章论析了《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以政经为纲,以文学为目,纲举目张,以作家为经,以作品为纬,经纬交错的特点,认为该著既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又另辟蹊径,特立独行;编撰者阵容雄厚,史论平稳精到,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集大成之著。且以史会... 文章论析了《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以政经为纲,以文学为目,纲举目张,以作家为经,以作品为纬,经纬交错的特点,认为该著既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又另辟蹊径,特立独行;编撰者阵容雄厚,史论平稳精到,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集大成之著。且以史会友,应时出世,意义远远超越文学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华文 文学史
下载PDF
东南亚华文新媒体时代下的华文文学与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
5
作者 蔡梦虹 曾晓林 《新闻传播》 2024年第5期21-23,共3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新媒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其主要包括华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平台等多种形式的网络传播平台。东南亚华文文学在悠久的传统和当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的发展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新媒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其主要包括华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平台等多种形式的网络传播平台。东南亚华文文学在悠久的传统和当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的发展态势,新媒体时代则为其带来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东南亚华文新媒体时代下的华文文学对于东南亚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为青年华人提供了交流和创新表达的渠道,还为其探索和表达族群身份提供了新平台,有利于促进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媒体 华文文学 青年华人 族群认同
下载PDF
东南亚新形势与华文教育对策
6
作者 庄汉文 刘艳 《大学教育》 2012年第7期10-12,共3页
东南亚地区是我国海外华侨华人最多的地方,推进华文教育,传播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与东南亚诸国文化相交融,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文化工程。但由于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之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发展东南亚的华文教育仍然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形势 东南亚 华文教育
下载PDF
东南亚华文文学百年流变的一种轮廓描述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万华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1998年第2期27-31,共5页
海外华文文学从本质上讲是海外华人心系“双重家园”历程的结晶。当这种文学越来越深地掘进于居住国现实生活的土壤时,它也同时被要求具有更为丰厚的华语艺术储备。而在海外社会,华文文化往往被置于非主流地位,华人社会在教育传承、语... 海外华文文学从本质上讲是海外华人心系“双重家园”历程的结晶。当这种文学越来越深地掘进于居住国现实生活的土壤时,它也同时被要求具有更为丰厚的华语艺术储备。而在海外社会,华文文化往往被置于非主流地位,华人社会在教育传承、语言沟通和其他形式文化交流上都有局限,完全依靠华人社会内部的文化因素来不断积累起华文文学新的艺术储量便有着诸多困难。诺思罗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轮廓描述 世代作家 东南亚华人 现代主义 海外华文文学 主流社会 五四文学 华人社会
下载PDF
“新课程下的范型课堂”全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暨东南亚高中华文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西子湖畔举行
8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64,共1页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影响,一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严重“失范”。语文课应姓“语”,教改根本精神、本质规律最应坚守。从“情感型课文研讨”到近两届“演绎激情与本色语文观摩”,我们一直在求索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范型”...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影响,一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严重“失范”。语文课应姓“语”,教改根本精神、本质规律最应坚守。从“情感型课文研讨”到近两届“演绎激情与本色语文观摩”,我们一直在求索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范型”。基于此,我们决定召开此次“新课程下的范型课堂”研讨会。本次研讨会诚邀新加坡、台湾及内地15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展示7节示范课,开设6个专题报告,旨在让“范型”引领和推动我国中学语文及国际华文教学艺术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观摩活动 教学研讨会 课程 高中 华文 东南亚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新学科建立的标志——读《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辽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6-117,共2页
一门新学科的建立,当然要具备诸种条件。但某部著作的出版,亦往往成为一门新学科建立的标志,“文化大革命”前,我国有“五四”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新文学史”这门学科。“文化大革命”后,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分家,而1980年《中国当... 一门新学科的建立,当然要具备诸种条件。但某部著作的出版,亦往往成为一门新学科建立的标志,“文化大革命”前,我国有“五四”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新文学史”这门学科。“文化大革命”后,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分家,而1980年《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出版,则标志着“当代文学”这门新学科的建立。从1979年起,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开始被介绍到了大陆,随后一些学者开始认真研究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特别是台湾文学),台港澳文学又有独立出来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史 文学史 台湾文学 现代文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五四” 学科 学分 标志
下载PDF
对新马华文文学史撰写及其文学大系编纂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文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80,共6页
方修关于新马华文文学史的著述、《马华新文学大系》的导言以及新社编选的《新马华文文学大系》的导论等都是以现实主义文学史观观照新马华文文学的发展,偏颇之处在所难免,因而有必要对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新马华文文学研究作一回顾与反思。
关键词 华文文学史 现实主义文学史 回顾 反思
下载PDF
东南亚华文教育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校珍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97年第4期51-54,共4页
东南亚的华文教育,其前身是清政府对外的侨民教育。而在这以前,许多侨居东南亚的华人华侨就自发地兴办了不少中国传统式的私塾教育。如1787年在印尼巴城创办的明德书院(后改名为明诚书院)以及后来在新加坡创办的萃英书院、养正书屋、乐... 东南亚的华文教育,其前身是清政府对外的侨民教育。而在这以前,许多侨居东南亚的华人华侨就自发地兴办了不少中国传统式的私塾教育。如1787年在印尼巴城创办的明德书院(后改名为明诚书院)以及后来在新加坡创办的萃英书院、养正书屋、乐英书屋、崇文阁等等。19世纪初,这类私塾大量出现,到1884年已达115间。此后,规模更大,以至达到“多至不可胜言”的地步。当时的教育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中国传统教育在海外的翻版、延伸:教授方式是教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教授内容是中国古代的四书、 五经,而目的仅是给华侨子弟传授文化,教之以礼规伦理,“使小子知善所从”。从表面来看,当时的教育并不是为传统的“八股取士”做准备(因为远离中国,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究其实质,还是中国传统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化心理的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教育 东南亚 华人华侨 文化阐释 华文 华文学校 中国传统社会 马地区 华侨学校 华校
下载PDF
评马森的《世界华文新文学史》——兼谈台北相关的争论
12
作者 古远清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7,共7页
马森认为大陆文学与台湾文学是"一体两面",并认为战后的台湾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起过先锋作用,值得肯定。但这部厚厚的文学史,其实应叫《20世纪中国两岸文学史》,港澳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在此书中"吊在车尾",... 马森认为大陆文学与台湾文学是"一体两面",并认为战后的台湾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起过先锋作用,值得肯定。但这部厚厚的文学史,其实应叫《20世纪中国两岸文学史》,港澳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在此书中"吊在车尾",便是最好的证明。有大量引文的此书,不该署名"著",而应为"编著"。作者对大陆的政治体制多次作声讨和批判,失却了文学史书写的学术品格,硬伤也屡见不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史 马森
下载PDF
东南亚华文报刊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妮 《传媒》 2005年第5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华文报刊 挑战与机遇 东南亚国家 华人华侨 对外开放 经济实力 华文教育 稳定发展 加坡 移民 集中 各国 创办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新学科建立的标志——读《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辽 《华文文学》 1995年第1期50-51,53,共3页
一门新学科的建立,当然要具备诸种条件.但某部著作的发表与出版,往往成为一门新学科建立的标志,这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太远的不说.“文化大革命”前,我国有“五四”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新文学史”这门学科.“文化大革命”后,当代文学与... 一门新学科的建立,当然要具备诸种条件.但某部著作的发表与出版,往往成为一门新学科建立的标志,这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太远的不说.“文化大革命”前,我国有“五四”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新文学史”这门学科.“文化大革命”后,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分家,而1980年《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出版,则标志着“当代文学”这门新学科的建立.从1979年起,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开始被介绍到了大陆,随后一些先进的学者认真研究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特别是着力研究台湾文学,台港澳文学又有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学科的趋势.1991年,刘登翰、庄明萱、黄重添、林承璜主编的《台湾文学史》(海峡文艺出版社)的出版,则标志着台湾文学这门新学科的建立.从八十年代后期起,人们在研究工作中又逐步认识到,海外华文文学既不同于大陆文学,也不同于台港澳文学,应该专门地进行研究.先是赖伯疆的《海外华文文学概观》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引起了学者的重视;而1993年12月由鹭江出版社出版的,由陈贤茂主编,陈贤茂、吴奕锜、陈剑晖、赵顺宏合著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的问世,则标志着“海外华文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华文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史 学科的建立 中国文学 作家作品 美国华文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编写者 台湾文学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史研究的新成果——读《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
15
作者 钦鸿 《华文文学》 1995年第1期56-57,共2页
日前,读到陈贤茂、吴奕锜、陈剑晖、赵顺宏四人合著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厦门鹭江出版社1993年12月版,以下简称《初编》),心里颇觉振奋.在中国“五四”新文学影响下诞生的海外华文文学运动,迄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可是,在此以前,除... 日前,读到陈贤茂、吴奕锜、陈剑晖、赵顺宏四人合著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厦门鹭江出版社1993年12月版,以下简称《初编》),心里颇觉振奋.在中国“五四”新文学影响下诞生的海外华文文学运动,迄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可是,在此以前,除了赖伯疆的《海外华文文学概观》(以下简作《概观》)之外,可以说还没有第二本全面检阅、系统总结这一文学运动的史论性著作.然而,一场伟大的运动,必然会伴随着产生伟大的理论,产生总结性的史论著作.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间,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或者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还局限于某些地区研究的话,那么,自从海外华文文学的发源地——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局面就有了很大的改观.首先是有相当一批原来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者开始涉足海外华文文学领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队伍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不断扩大,研究面也逐步从过去三二地区的华文文学向整个世界的华文文学拓展;其次是作为研究工作的基础,海外华文文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出版和研究,在大陆学术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研究 文学史研究 华文文学 成果 文学运动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五四”文学 台湾文学 中国文学
下载PDF
“汉语新文学史”中的知识/权力问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怡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9-110,共2页
"汉语新文学"是近时期学界比较关注的话题,《汉语新文学通史》(上下卷)的出版让这个话题又进入一个实践操作的区间,由此促使我们作更深入的考察和思索。2010年4月在澳门召开的"汉语新文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围绕... "汉语新文学"是近时期学界比较关注的话题,《汉语新文学通史》(上下卷)的出版让这个话题又进入一个实践操作的区间,由此促使我们作更深入的考察和思索。2010年4月在澳门召开的"汉语新文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会上,中外专家学者既指出这部《汉语新文学通史》把新文学史的编纂延伸到了两岸四地和海外华文文学,有着多重视域的可贵开拓与创新,同时也就相关的局限、不足以及理论层面的问题广泛进行了切磋交流和学术争鸣。此组笔谈即有限地选取了几个视角,展示相关研究的对话状况,并期待有助于推进这一研究的深化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汉语 权力 知识 文学现象 文学史概念 “语言” 华文
下载PDF
新加坡华文文学的认同:创造与传统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宁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1997年第2期71-76,共6页
新加坡华文文学的认同:创造与传统周宁一在地区概念上使用新加坡华文文学或许会选择1919年作为起点。①它是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的产物,是一种中国化的侨民文学,从作家身份、思想意识到题材主题、语言风格,莫不如是。然而,... 新加坡华文文学的认同:创造与传统周宁一在地区概念上使用新加坡华文文学或许会选择1919年作为起点。①它是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的产物,是一种中国化的侨民文学,从作家身份、思想意识到题材主题、语言风格,莫不如是。然而,侨民文学并不是方向。早在192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坡华文文学 马来亚 华文 华文文学 政治认同 语言与文化 文化认同 东南亚华文文学 华族文化 南洋色彩
下载PDF
杰出的马华文学史家方修
18
作者 陈剑晖 《河北学刊》 2001年第5期72-75,共4页
方修是马华最为杰出的文学史家。本文从史观、史识出发,把方修的文学史研究与他的心灵特质、人格精神结合起来,从而论证了方修的文学史研究是他作为生命的展开方式而不断证实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
关键词 方修 华文 文学史 文学史研究 心灵特质 人格 东南亚 华文文学
下载PDF
同根、同体、同步——以新加坡华文文学为出发点
19
作者 李岫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2年第3期34-38,共5页
东南亚华文文学自它诞生之日起 ,就是与祖国大陆文学同根、同体、同步发展的。它与祖国大陆文学同呼吸、共命运 ,虽然有阶段性和国别的差异 ,但和祖国大陆近现代的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紧密相联、息息相关。应当把东南亚华文文学作为一个整... 东南亚华文文学自它诞生之日起 ,就是与祖国大陆文学同根、同体、同步发展的。它与祖国大陆文学同呼吸、共命运 ,虽然有阶段性和国别的差异 ,但和祖国大陆近现代的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紧密相联、息息相关。应当把东南亚华文文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放到同一张历史的网上去勾勒它们的“心理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 同根 同体 同步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史》后记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贤茂 《华文文学》 1999年第2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海外华文作家 文学史 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文学史 文学论争 作家论 史学著作 修订本 华文报纸 梁锡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