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汉末年的瘟疫与〈伤寒杂病论〉》教学设计——疫情下历史学科的专题研讨课
1
作者 邱智勇 《湖南教育(中旬)(B)》 2020年第4期45-47,共3页
【探究背景】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侵袭武汉,随之蔓延到全国各地,随后在世界各地大暴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下,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取得初步胜利。社会稳定,企业复工,经济走向正常化。【设计意图】《中国历史》七年级... 【探究背景】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侵袭武汉,随之蔓延到全国各地,随后在世界各地大暴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下,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取得初步胜利。社会稳定,企业复工,经济走向正常化。【设计意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末年 张仲景 《东汉末年的瘟疫与〈伤寒杂病论〉》 历史学科 专题研讨课 教学设计
下载PDF
东汉末年疫病肆虐与《伤寒杂病论》对疫病防治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袁长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204-1209,共6页
疫病,是指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较大范围流行的一类疾病。基于东汉末年疫病肆虐的社会背景分析,阐述了疫病流行对当时社会历史的极大影响,如偶成“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导致人口的急剧衰减,促成了《伤寒杂病论》的诞生。进而从《伤... 疫病,是指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较大范围流行的一类疾病。基于东汉末年疫病肆虐的社会背景分析,阐述了疫病流行对当时社会历史的极大影响,如偶成“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导致人口的急剧衰减,促成了《伤寒杂病论》的诞生。进而从《伤寒杂病论》的方证条文深入探讨辨治疫病的理、法、方、药及其类型和病种。认为该书所辨治的疫病以“寒湿疫”为主,其病证多与感染病毒、细菌所引发的重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霍乱(寒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多种急性传染病相类似;书中亦涉及有关“湿热疫”的证治,其病证类似于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疟疾等传染病。《伤寒杂病论》是传统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之作和不朽的经典,其“六经辨证”的内涵及“方证相应”的条文,体现了中医临床的特色,即中医辨识病证重视“正邪博弈及其虚实消长”的核心理念,辨治疾病遵循“病证结合,辨证论治为主”的基本方法。古今实践证明,这也是中医防治疫病的优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末年 伤寒病论 六经辨治 方证相应
下载PDF
论《伤寒杂病论》成书的气候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万章 李惠林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0年第4期376-377,共2页
本文通过对两汉(前206—220)气候等自然因素的比较,分析了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原因,指出自然气候变化的异常是形成该书理论特点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伤寒病论 张仲景 自然因素 理论特点 成书 自然气候 两汉 东汉 主要因素 气候因素
下载PDF
张仲景学术思想和《伤寒杂病论》成书背景之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玲 李玉强 李季 《国医论坛》 2011年第3期1-3,共3页
从东汉后期这一历史时代出发,结合当时人物和史料,从区域文化、历史背景、思想思维方式和人文精神等方面入手,探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对张仲景学术思想的形成和《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影响。
关键词 张仲景 学术思想 东汉历史 伤寒病论 时代背景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剂量溯源、传承及展望
5
作者 程先宽 《中医文献杂志》 2006年第2期56-56,共1页
1、经方剂量溯源:《伤寒杂病论》中使用的药物计量单位多为东汉时期通行的度量衡单位,长度单位虽有固定量值,但用以秤量药物则是不精确的估量。在方刑形成的早期,药物剂量多为估量.随着方刑由单方向复方发展,药物刑量也从估量向... 1、经方剂量溯源:《伤寒杂病论》中使用的药物计量单位多为东汉时期通行的度量衡单位,长度单位虽有固定量值,但用以秤量药物则是不精确的估量。在方刑形成的早期,药物剂量多为估量.随着方刑由单方向复方发展,药物刑量也从估量向精确进步。促使药物刑量精确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核心的因素还是由于复方配伍发展的需要2、经方剂量传承:自汉以降,各个不同时期对于经方剂量的传承及折算存在或一致或不一致的看法,影响到经方的疗效。明清时代李时珍、汪昂认为经方1两折合1钱,对后世影响颇大。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及以后历次全国统编教材均沿此说。日本学者认为汉之1两相当于11.6克左右,此说依据源于陶弘景,定于孙思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论 经方剂量 药物剂量 复方配伍 统编教材 东汉时期 计量单位 明清时代 后世影响 中医学院
下载PDF
发皇“伤寒”微旨,探究新冠论治 被引量:1
6
作者 朱丽婷 袁拯忠 +2 位作者 陈念昭 蔡慎初 程锦国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325-330,344,共7页
[目的]通过发掘《伤寒杂病论》中对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治疗有借鉴意义的治则治法、方药等,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论治。[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查阅近期新冠病毒相关的研究,比较“伤寒病”与此次... [目的]通过发掘《伤寒杂病论》中对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治疗有借鉴意义的治则治法、方药等,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论治。[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查阅近期新冠病毒相关的研究,比较“伤寒病”与此次新冠肺炎流行时的气候条件、地域特点、传染性强弱,以及两者具体证候特点、症候体征、传变规律等相似之处,进行合理分析,明确《伤寒杂病论》对新冠肺炎防治的指导意义,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伤寒杂病论》成书年代的气候与此次新冠肺炎起病时相似,疫情发生的地域相近,两者的传染性相仿,新冠肺炎在三阴三阳时不同的证候特点、症候体征在《伤寒杂病论》中有迹可循,六经传变也提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根据临床总结和实践,筛选出有明显抗疫疗效的“三药三方”,三药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三方为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三药三方”均由经方化裁而成,其中清肺排毒汤实践证明其总有效率达90%以上,该系列方药的成功应用印证了经方抗疫的有效性。本文医案辨病为疫毒闭肺之重型新冠肺炎,治以宣肺止咳、清热解毒,并贯穿病程始终,方用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苇茎汤加减,患者乏力、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好转,取得成效。[结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与“伤寒病”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伤寒杂病论》可以指导新冠肺炎的防治。深入发掘《伤寒杂病论》中治疗疫病的治法方药等,对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毒肺炎 伤寒病论 六经辨证 传变规律 瘟疫 经方 辨证论治
下载PDF
瘟疫与丝路贸易——以东汉末年大瘟疫“伤寒”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兴伊 《医疗社会史研究》 2020年第1期6-18,235,共14页
张仲景将东汉末年那场大瘟疫称为"伤寒"并对其做了家族十年病死率的统计。有学者基于传染病发热伴出血,认为该瘟疫是流行性出血热;笔者基于当时寒冷的气候条件,认为主症属呼吸系统病,是烈性传染病流感,冬春多发,传播途径是&qu... 张仲景将东汉末年那场大瘟疫称为"伤寒"并对其做了家族十年病死率的统计。有学者基于传染病发热伴出血,认为该瘟疫是流行性出血热;笔者基于当时寒冷的气候条件,认为主症属呼吸系统病,是烈性传染病流感,冬春多发,传播途径是"丝绸之路"沿途的贸易活动。张仲景治疗"伤寒"的首方"麻黄汤"源自西域救猝死方"还魂汤",贸易活动不但带来经济繁荣,还播散疫病,同时又提供治疗瘟疫的方药,因此贸易与医药产品是利弊同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末年 瘟疫 伤寒 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从《伤寒论》辨证用药谈筋伤学外用药 被引量:1
8
作者 赖洪华 《中国民间疗法》 2008年第9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伤寒论》 辨证用药 筋伤 伤寒病论 外用药 中医骨伤科 东汉末年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伤寒论》误诊误治论述探讨
9
作者 任永叔 梁庭栋 +1 位作者 任小彬 任小菊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3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伤寒论》 误诊误治 六经 辨证标准 人体脏腑 理变化 东汉末年 辨证论治
下载PDF
甘麦大枣汤相关问题的的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旭 王宇卿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9年第2期202-203,共2页
甘麦大枣汤源自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全方仅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主治'妇人藏燥,悲伤欲哭,数欠身,象如神灵所作'。临床上此方历经两千余年,治疗妇人脏躁依然以此为主,然而此方经后世医家'传抄',方剂用药、主治病... 甘麦大枣汤源自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全方仅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主治'妇人藏燥,悲伤欲哭,数欠身,象如神灵所作'。临床上此方历经两千余年,治疗妇人脏躁依然以此为主,然而此方经后世医家'传抄',方剂用药、主治病症、用法用量已与原本张仲景经典方剂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历代相关文献研究,从方剂的出处、组方药材、用药剂量、煎煮方法、主治病症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麦大枣汤 《金匮要略方论》 张仲景 脏躁症 伤寒病论 妇人 东汉时期 主治
下载PDF
对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的探讨
11
作者 杨崇华 《中医杂志》 1978年第6期47-49,共3页
温病学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广大劳动人民群众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人对温病曾作了不少的贡献。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以下简称“本书”)却也有过承前启后... 温病学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广大劳动人民群众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人对温病曾作了不少的贡献。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以下简称“本书”)却也有过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栗山 伤寒温疫 增损 蒲辅周医疗经验 瘟疫 疫疠 外感 条辨
下载PDF
张仲景与H1N1
12
作者 王三虎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共2页
当H1N1猖獗流行时,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想起以治疗流感起家的名医张仲景。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疫疾流行,民不聊生。尤以伤寒这种现在称为流行性感冒的疾病,传染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病死率最高。时任长沙太守的张仲景,面对他的家族... 当H1N1猖獗流行时,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想起以治疗流感起家的名医张仲景。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疫疾流行,民不聊生。尤以伤寒这种现在称为流行性感冒的疾病,传染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病死率最高。时任长沙太守的张仲景,面对他的家族200多口人,不到10年时间就因病死亡了三分之二,而伤寒就占了十分之七的惨状,“感惜往日之沦丧,伤横要之莫救”,心急如焚,不得不弃政从医,重操旧业,治病救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流行性感冒 东汉末年 传染性 死率 伤寒
下载PDF
汉末大疫与建安时期人文精神的兴起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元鲁 《文史杂志》 2021年第3期4-10,共7页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空前惨烈世纪大瘟疫,对汉末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导致社会心态与文化出现重大变迁。在连年瘟疫的威胁下,对疫疾医学的研究出现重大发展的《伤寒杂病论》,以及体现文人群体人生目标升华的建安风骨,成为建安时期人文...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空前惨烈世纪大瘟疫,对汉末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导致社会心态与文化出现重大变迁。在连年瘟疫的威胁下,对疫疾医学的研究出现重大发展的《伤寒杂病论》,以及体现文人群体人生目标升华的建安风骨,成为建安时期人文精神兴起的代表和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纪大瘟疫 社会心态 伤寒病论 文学群体 建安风骨
下载PDF
小儿临床应用中药灌肠要点 被引量:3
14
作者 闫晓梅 王红霞 《中国民间疗法》 2009年第3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中药灌肠法 临床应用 伤寒病论 中药直肠点滴法 小儿 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药液 东汉时期
下载PDF
张仲景
15
作者 杨锋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81年第2期82-83,共2页
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县稂东)人。约生于公元150年,卒于219年。是我国东汉末年杰出的临症医学家。张仲景生当东汉末年,东汉王朝政治腐败,宦官专横,军阀连年混战。统治阶级为了挽救他们垂死的命运,纠合地方反动武装,对... 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县稂东)人。约生于公元150年,卒于219年。是我国东汉末年杰出的临症医学家。张仲景生当东汉末年,东汉王朝政治腐败,宦官专横,军阀连年混战。统治阶级为了挽救他们垂死的命运,纠合地方反动武装,对农民起义进行了疯狂的镇压,给人民带来了极为深重的灾难,疫病广泛流行。据《续汉书·五行志》载,汉灵帝时有五次大疫,尤以南阳、洛阳、会嵇一带更为严重。张仲景说:“余宗族索多,向佘二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王朝 五行志 政治腐败 伤寒病论 续汉书 涅阳 王仲宣 五石汤 临症
下载PDF
建安三神医
16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23期29-29,共1页
东汉末年,我国诞生了华佗、张仲景、董奉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华佗,字元化,出生在东汉未年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的一个普通士族家庭。华佗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 东汉末年,我国诞生了华佗、张仲景、董奉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华佗,字元化,出生在东汉未年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的一个普通士族家庭。华佗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张机,字仲景,南阳人,献帝时举孝廉,曾任长沙太守,著有《伤寒杂病论》,人称"医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医 伤寒病论 东汉末年 张仲景 医学家 华佗 麻沸散 剖腹术
下载PDF
鼻腔——“给药的窗口”
17
作者 王惟恒 黄芳 《家庭中医药》 2006年第4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鼻腔 伤寒病论 窗口 给药 东汉末年 塞鼻疗法 《诗经》 《离骚》 张仲景 麻黄煎
下载PDF
升降散广姜黄置疑
18
作者 廖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8年第2期122-122,共1页
关键词 升降散 姜黄 伤寒瘟疫条辨 脾胃升降失调 内伤 外感温热 肝郁化火 杨栗山
下载PDF
中医对流行性疫病的认识
19
作者 周祖贻 吴金莲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1年第8期4-5,共2页
中医对流行性疫病的传统认识 中医对流行性疫病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据《史记》记载,从西汉到明朝末年,我国历史上发生了95次疫病的大流行.在瘟疫流行的生死涅盘冲击中,中医对流行性疫病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不断走向辉煌. 我国历... 中医对流行性疫病的传统认识 中医对流行性疫病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据《史记》记载,从西汉到明朝末年,我国历史上发生了95次疫病的大流行.在瘟疫流行的生死涅盘冲击中,中医对流行性疫病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不断走向辉煌.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是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疫 医圣张仲景 瘟疫流行 伤寒病论 中医 传染 西汉时期 明朝末年
原文传递
仲景经典方治皮肤病
20
作者 王淳宜 《医药食疗保健》 2014年第11期41-41,共1页
张仲景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的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不但确立了辨证论治的中医基本诊病原则,还记载了大量方剂,至今还有近300首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以下几首经典方剂常屡获良效。
关键词 皮肤 张仲景 伤寒病论 经典方剂 东汉末年 辨证论治 医学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