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宛丘》、《东门之枌》中的巫舞和陈地巫风探源 被引量:1
1
作者 过文英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58-60,共3页
《诗经·陈风》中《宛丘》、《东门之(木分)》二诗,描写了陈国东门、宛丘一地歌舞娱神的情形,反映 了陈国崇信巫鬼的社会风尚。这种尚巫之风,既是其本族文化传统的延续,又与胡公被封“使祀虞帝”及 陈夫人好巫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 《诗经·陈风》中《宛丘》、《东门之(木分)》二诗,描写了陈国东门、宛丘一地歌舞娱神的情形,反映 了陈国崇信巫鬼的社会风尚。这种尚巫之风,既是其本族文化传统的延续,又与胡公被封“使祀虞帝”及 陈夫人好巫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南楚巫风渗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风 《宛丘》 《东门之粉》 巫舞 尚巫风气 陈国 巫祭 《诗经》 陈风
下载PDF
《陈风·东门之枌》主旨考辨
2
作者 陈悦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68-73,共6页
关于《诗经·陈风·东门之枌》的主旨,历代都有不同的解读,可以概括为两类:其一是讽刺诗,分为刺幽公说、刺大姬说和刺陈风说;其二是风俗诗,分为男女淫乱说、男女爱情说和民俗事巫说。通过考察历代学者的身份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关于《诗经·陈风·东门之枌》的主旨,历代都有不同的解读,可以概括为两类:其一是讽刺诗,分为刺幽公说、刺大姬说和刺陈风说;其二是风俗诗,分为男女淫乱说、男女爱情说和民俗事巫说。通过考察历代学者的身份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陈国当地的地域文化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在陈国巫觋之风盛行下产生的男女互相慕悦的爱情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东门之枌》 陈风 巫觋
下载PDF
《诗经》英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以《东门之墠》的经验功能分析为例
3
作者 高博 吴晓龙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6年第2期64-69,共6页
以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经验纯理功能为理论框架,对《诗经·郑风》中《东门之墠》一诗五个英文译本做初步探讨,旨在从语言功能角度对不同译本进行评析,揭示翻译过程,同时验证利用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分析中国古典诗词英文译本的可行性。
关键词 《诗经》英译本 功能语言学 经验功能 《东门之墠》
下载PDF
《诗经》英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以《东门之墠》的经验功能分析为例
4
作者 高博 吴晓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81-86,100,共7页
利用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经验纯理功能为理论框架,对《诗经·郑风》中《东门之墠》一诗的五个英文译本做了初步探讨,旨在从语言功能角度对不同译本进行客观评析,揭示翻译过程。此外,也验证了利用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中国古典... 利用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经验纯理功能为理论框架,对《诗经·郑风》中《东门之墠》一诗的五个英文译本做了初步探讨,旨在从语言功能角度对不同译本进行客观评析,揭示翻译过程。此外,也验证了利用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中国古典诗词英文译本的可行性,为《诗经》英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英译本 功能语言学 经验功能 《东门之墠》
下载PDF
《诗经·陈风·东门之杨》主旨辨正
5
作者 李金鑫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9-71,共3页
关于《东门之杨》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众家各执一词,实难分辨。文章在尽全力收罗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以文本提供的信息为视角,通过对众家观点的辨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东门之杨》应理解为一首关于男女婚恋的诗歌,男女有一方负约失... 关于《东门之杨》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众家各执一词,实难分辨。文章在尽全力收罗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以文本提供的信息为视角,通过对众家观点的辨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东门之杨》应理解为一首关于男女婚恋的诗歌,男女有一方负约失期,另一方苦苦等待,与朱子看法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门之杨》 主旨 辨正
下载PDF
《诗经·郑风·东门之》的主题辨析
6
作者 高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196-198,共3页
《诗经》中的《东门之》的主题众说纷纭,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毛诗》"淫奔说"和男女互相唱和赠答以及女子单思三个说法。本文将对历代各家说法做出辨析,并且经过对诗歌文本分析,得出第一章为男对女唱,第二章为女对男唱的结论... 《诗经》中的《东门之》的主题众说纷纭,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毛诗》"淫奔说"和男女互相唱和赠答以及女子单思三个说法。本文将对历代各家说法做出辨析,并且经过对诗歌文本分析,得出第一章为男对女唱,第二章为女对男唱的结论,从而得出男女互相唱和为该诗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东门之墠》主题
下载PDF
《陈风·东门之杨》主旨辨析
7
作者 张媚东 《德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4-18,22,共6页
关于《陈风·东门之杨》的主旨,学界存在诸多解读,如刺时说、刺陈灵公说、失约说、饮酒达旦说、孤臣被弃说、婚礼说等。以朱熹为源的男女失约说比较妥当,但后世承朱者过度阐释,强调诗中等候者为男性,失约者为女性的观点则有失偏颇... 关于《陈风·东门之杨》的主旨,学界存在诸多解读,如刺时说、刺陈灵公说、失约说、饮酒达旦说、孤臣被弃说、婚礼说等。以朱熹为源的男女失约说比较妥当,但后世承朱者过度阐释,强调诗中等候者为男性,失约者为女性的观点则有失偏颇。考证该诗“东门”意象与“杨”意象,并结合周代婚俗礼仪,得出诗歌主旨为陈国恋人相邀东门,约会一方久候不至。至于失约者性别,可保留文本部分想象空间,无需作进一步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门之杨》 诗旨 男女失约
下载PDF
《东门行》中的“今非”新解
8
作者 刘献春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东门行》 汉乐府 《乐府诗集》 古文
下载PDF
华东师大版《大学语文》文言注释献疑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庆堂 《娄底师专学报》 1994年第1期76-82,共7页
华东师大版《大学语文》文言注释献疑王庆堂华东师大出版的《大学语文》,是全国二十所高校组成的教材编审委员会,以及它所推选的编委和正副主编的辛勤劳动成果和集体智慧结晶,是一部深受全国几百所高校以及各省市大学自考的广大师生... 华东师大版《大学语文》文言注释献疑王庆堂华东师大出版的《大学语文》,是全国二十所高校组成的教材编审委员会,以及它所推选的编委和正副主编的辛勤劳动成果和集体智慧结晶,是一部深受全国几百所高校以及各省市大学自考的广大师生所热烈欢迎的好教材。但是,金无足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师大版 《大学语文》 文言注释 《逍遥游》 《东门行》
全文增补中
宛丘社祭文化与《诗经·陈风·东门之》的地域风格村分
10
作者 唐旭东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1X期133-134,共2页
《诗经·陈风·东门之枌》是一首描绘陈国社祭礼俗的诗歌。该诗气氛热烈欢快,风格明丽,充满浓郁的文化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种地域风格特色与春秋时期陈国的宛丘社祭礼俗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该诗描绘的社祭礼俗的分析可以... 《诗经·陈风·东门之枌》是一首描绘陈国社祭礼俗的诗歌。该诗气氛热烈欢快,风格明丽,充满浓郁的文化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种地域风格特色与春秋时期陈国的宛丘社祭礼俗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该诗描绘的社祭礼俗的分析可以看到这种文化传统在春秋时期的时代性流变及这种流变对于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宛丘 《东门之枌》 地域风格
原文传递
乐府《东门行》的文学文体学解读与翻译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晓英 李正栓 《乐府学》 2023年第1期281-292,共12页
文学文体学视角下的《东门行》是一首叙事性极强的对话体乐府诗。译者在翻译时要打破语域一致的定式,注意语域变换所带来的语式变化,同时要避免因“合理”改动造成的“假象等值”和由常规经验和错误判断所造成的“不可靠叙述”。
关键词 《东门行》 文学文体学 翻译
原文传递
商水出土的原仲簠与《诗经·东门之枌》
12
作者 李治中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2,共4页
河南商水县出土的原仲簠,是原仲为其女儿出嫁做的礼器。原仲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陈国妫姓大夫,其采邑是陈国一个叫"原"的地方,他以"原"为氏,故名"原仲",或如原仲簠铭文中的"原氏仲"。遵循媵... 河南商水县出土的原仲簠,是原仲为其女儿出嫁做的礼器。原仲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陈国妫姓大夫,其采邑是陈国一个叫"原"的地方,他以"原"为氏,故名"原仲",或如原仲簠铭文中的"原氏仲"。遵循媵嫁制度,原仲将次女嫁给顿国的大夫"沦",使陈、顿两国缔结婚姻之国,保持了长久的亲密关系。《东门之枌》是《诗经·陈风》的第二首,"亲迎"是周代婚礼的"六礼"之一,该诗真实描绘出原仲女儿出嫁的"亲迎"场面,艺术再现了《礼记·昏义》中的相关记载。同时,该诗还生动诠释了春秋早期的媵嫁制度,以及通过卿大夫联姻缔结婚姻之国等文化事象。原仲簠的出土,对于《诗经·东门之枌》的正确解读具有重要价值,反之,《诗经·东门之枌》使原仲簠铭文更加丰满而明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国 原仲簋 《东门之粉》
原文传递
面对生与死的抉择——读汉乐府民歌《东门行》
13
作者 张斌荣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34,共3页
家徒四壁,衣食无着,生活已走到了尽头。是奋起抗争,还是隐忍苟活.不同的抉择其实却都表现出人们对生的渴望,对生活的留恋——两千年前的诗人,对生活流程中一刹那的聚焦,提醒并敦促我们时至今天仍不断思考这一永恒的命题。
关键词 汉代 社会现实 生命意识 乐府民歌 《东门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