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代政制中的赋家身份辨析——以《两都赋序》“言语侍从之臣”为中心
1
作者
李青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57-161,共5页
汉赋创作与汉代政治制度的关系密不可分。汉赋的创作主体是汉代的言语侍从之臣,他们中大部分人充当天子宾客,在内朝积极参与各类政治活动,并针对各种政治热点以赋的方式与公卿大臣论辩,以此推动汉代政制的建立与稳定。但由于天子态度上...
汉赋创作与汉代政治制度的关系密不可分。汉赋的创作主体是汉代的言语侍从之臣,他们中大部分人充当天子宾客,在内朝积极参与各类政治活动,并针对各种政治热点以赋的方式与公卿大臣论辩,以此推动汉代政制的建立与稳定。但由于天子态度上的偏差以及赋家自身"竞利"的动机,言语侍从之臣的身份也慢慢发生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都赋序》
汉代政制
赋家
“言语侍从之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义正”与“事实”:《两都赋序》赋论新探
2
作者
吉顺平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年第2期86-87,共2页
班固在《两都赋》末有"义正乎杨雄,事实乎相如"这样的评论之语。纵观《两都赋序》之赋论,其内在实质即"义正"与"事实"这一原则。在"义正"与"事实"的统摄之下,班固在《两都赋序》中...
班固在《两都赋》末有"义正乎杨雄,事实乎相如"这样的评论之语。纵观《两都赋序》之赋论,其内在实质即"义正"与"事实"这一原则。在"义正"与"事实"的统摄之下,班固在《两都赋序》中发表了一篇较完整的赋论,写下了代表作《两都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正
事实
《两都赋序》
赋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思想史视阈下的“赋者古诗之流”
被引量:
2
3
作者
蒋晓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134,共8页
《两都赋序》首以“赋者古诗之流”为辞,对应两汉之际流行的“周苍汉赤”、“大汉继周”等观念,实是包含“汉赋”继承、取代“周诗”的企图,建立在新五德终始学说基础之上。贬斥赋体品格、质疑洛阳地位的思潮在东汉前期影响甚巨,班固以...
《两都赋序》首以“赋者古诗之流”为辞,对应两汉之际流行的“周苍汉赤”、“大汉继周”等观念,实是包含“汉赋”继承、取代“周诗”的企图,建立在新五德终始学说基础之上。贬斥赋体品格、质疑洛阳地位的思潮在东汉前期影响甚巨,班固以“古诗之流”为依据,在《两都赋》中设置独特的文章结构,变“诗可以观”为“赋可以观”,实现赋观风俗、推尊洛阳的目的。“观”有“多”的义项,“物多而后可观”、“示于人必多于人”,从侧面为赋之骋辞博物的修辞手段寻找到了存在的合理性。班固视汉赋为“礼-文”的集合体,其以“汉赋”取代“周诗”,确立“大汉文章”的地位,再通过《两都赋》议礼,进而制礼,这是“三王不同礼,五帝不同乐”思想的体现,汉赋成为新时代、新礼乐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固
《两都赋序》
古诗之流
新礼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班固赋论的讽颂转向及其范式意义
被引量:
1
4
作者
倪晓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1-169,共9页
在班固之前,西汉赋家每每陷入“劝百讽一”的体用困境中无法自拔,赋体的“夸饰”本性与经学的“讽谏”要求形成二元对立之势。班固选择绕过讽、劝,独标“颂”义,通过纽合诗赋、还原“颂”义的学理建构,使“颂”义回归赋学领域,最终完成...
在班固之前,西汉赋家每每陷入“劝百讽一”的体用困境中无法自拔,赋体的“夸饰”本性与经学的“讽谏”要求形成二元对立之势。班固选择绕过讽、劝,独标“颂”义,通过纽合诗赋、还原“颂”义的学理建构,使“颂”义回归赋学领域,最终完成赋论的讽颂潜转。“言语侍从”身份与献赋制度是确立颂美赋论的内在动因,都邑赋、帝王颂、符命文确立的“颂美”文本范式对后世辞赋、子书、类书等均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固
《两都赋序》
颂美
赋论
范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林思进《文选·两都赋》简端记辑证
5
作者
李佳
《书品》
2002年第1期58-65,共8页
关键词
书评
《文选》学
《两都赋序》
《两
都赋》
《文选·
两
都赋》
林思进
原文传递
俗赋及其流传
6
作者
伏俊琏
《文史知识》
2022年第3期11-18,共8页
赋是最有特色的中国文学体裁。如何认定赋的文体特质呢?我国传统学术中,对赋的认识最有影响的有两种:一是《汉书·艺文志》中所说的"不歌而诵谓之赋",另一种是班固《两都赋序》所说"赋者,古诗之流也"。《汉志...
赋是最有特色的中国文学体裁。如何认定赋的文体特质呢?我国传统学术中,对赋的认识最有影响的有两种:一是《汉书·艺文志》中所说的"不歌而诵谓之赋",另一种是班固《两都赋序》所说"赋者,古诗之流也"。《汉志》是引用刘向《别录》的说法,《两都赋序》才是班固自己的观点。这两种说法其实只是着眼点不同:前者强调的是赋的传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特质
《两都赋序》
《别录》
俗赋
不歌而诵
《汉志》
文学体裁
《汉书·艺文志》
原文传递
题名
汉代政制中的赋家身份辨析——以《两都赋序》“言语侍从之臣”为中心
1
作者
李青
机构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57-161,共5页
基金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5年一般课题"汉赋与汉代政制关系研究"(15GZYB58)
文摘
汉赋创作与汉代政治制度的关系密不可分。汉赋的创作主体是汉代的言语侍从之臣,他们中大部分人充当天子宾客,在内朝积极参与各类政治活动,并针对各种政治热点以赋的方式与公卿大臣论辩,以此推动汉代政制的建立与稳定。但由于天子态度上的偏差以及赋家自身"竞利"的动机,言语侍从之臣的身份也慢慢发生了转变。
关键词
《两都赋序》
汉代政制
赋家
“言语侍从之臣”
Keywords
The Preface to the Fu of two Capitals
the political system in the Han Dynasty
Fuists
"Speech chamberlain official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义正”与“事实”:《两都赋序》赋论新探
2
作者
吉顺平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年第2期86-87,共2页
文摘
班固在《两都赋》末有"义正乎杨雄,事实乎相如"这样的评论之语。纵观《两都赋序》之赋论,其内在实质即"义正"与"事实"这一原则。在"义正"与"事实"的统摄之下,班固在《两都赋序》中发表了一篇较完整的赋论,写下了代表作《两都赋》。
关键词
义正
事实
《两都赋序》
赋论
Keywords
righteousness
reality
"Prologue of Ode on Two Capitals"
ode comment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思想史视阈下的“赋者古诗之流”
被引量:
2
3
作者
蒋晓光
机构
华侨大学文学院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134,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辞赋艺术文献整理与研究”(17ZDA249,南京大学许结教授主持)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代礼制与赋体文学关系研究”(15CZW032)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专项课题“华文文献学的构建与实践”(HQHRZD2019-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两都赋序》首以“赋者古诗之流”为辞,对应两汉之际流行的“周苍汉赤”、“大汉继周”等观念,实是包含“汉赋”继承、取代“周诗”的企图,建立在新五德终始学说基础之上。贬斥赋体品格、质疑洛阳地位的思潮在东汉前期影响甚巨,班固以“古诗之流”为依据,在《两都赋》中设置独特的文章结构,变“诗可以观”为“赋可以观”,实现赋观风俗、推尊洛阳的目的。“观”有“多”的义项,“物多而后可观”、“示于人必多于人”,从侧面为赋之骋辞博物的修辞手段寻找到了存在的合理性。班固视汉赋为“礼-文”的集合体,其以“汉赋”取代“周诗”,确立“大汉文章”的地位,再通过《两都赋》议礼,进而制礼,这是“三王不同礼,五帝不同乐”思想的体现,汉赋成为新时代、新礼乐的象征。
关键词
班固
《两都赋序》
古诗之流
新礼乐
Keywords
Ban Gu
The Prolog of Liangdu Fu
inheritance of ancient poetry
new rituals and music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班固赋论的讽颂转向及其范式意义
被引量:
1
4
作者
倪晓明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1-169,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代赋论整理研究”(19ZDA249)
文摘
在班固之前,西汉赋家每每陷入“劝百讽一”的体用困境中无法自拔,赋体的“夸饰”本性与经学的“讽谏”要求形成二元对立之势。班固选择绕过讽、劝,独标“颂”义,通过纽合诗赋、还原“颂”义的学理建构,使“颂”义回归赋学领域,最终完成赋论的讽颂潜转。“言语侍从”身份与献赋制度是确立颂美赋论的内在动因,都邑赋、帝王颂、符命文确立的“颂美”文本范式对后世辞赋、子书、类书等均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
班固
《两都赋序》
颂美
赋论
范式
Keywords
BAN Gu
“Preface of Two Capital’s Fu”
ode to beauty
Fu theory
paradigm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林思进《文选·两都赋》简端记辑证
5
作者
李佳
出处
《书品》
2002年第1期58-65,共8页
关键词
书评
《文选》学
《两都赋序》
《两
都赋》
《文选·
两
都赋》
林思进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G236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俗赋及其流传
6
作者
伏俊琏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史知识》
2022年第3期11-18,共8页
文摘
赋是最有特色的中国文学体裁。如何认定赋的文体特质呢?我国传统学术中,对赋的认识最有影响的有两种:一是《汉书·艺文志》中所说的"不歌而诵谓之赋",另一种是班固《两都赋序》所说"赋者,古诗之流也"。《汉志》是引用刘向《别录》的说法,《两都赋序》才是班固自己的观点。这两种说法其实只是着眼点不同:前者强调的是赋的传播方式。
关键词
文体特质
《两都赋序》
《别录》
俗赋
不歌而诵
《汉志》
文学体裁
《汉书·艺文志》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代政制中的赋家身份辨析——以《两都赋序》“言语侍从之臣”为中心
李青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义正”与“事实”:《两都赋序》赋论新探
吉顺平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思想史视阈下的“赋者古诗之流”
蒋晓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班固赋论的讽颂转向及其范式意义
倪晓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林思进《文选·两都赋》简端记辑证
李佳
《书品》
2002
0
原文传递
6
俗赋及其流传
伏俊琏
《文史知识》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