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0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作者 李德刚 鲁春梅 杜庆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第3期33-35,共3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的最后一课,从了解到爱是升华,从制度认同到文化认同也是升华。而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无时无处不渗透着文化的特点,所以,使学生学好本课,也有利于理解我国的大政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的最后一课,从了解到爱是升华,从制度认同到文化认同也是升华。而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无时无处不渗透着文化的特点,所以,使学生学好本课,也有利于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本课由文化了解入手,提升出文化精髓,再到民族精神,层层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 最后一课 第一课 成果展示 自主学习 人教版 思想道德观念 外国友人
下载PDF
中华文化基因视域下礼乐精神的艺术呈现与价值构建
2
作者 蔡晓璐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72,共14页
在中国文化基因谱系中,礼乐作为“天人合一”的实践媒介,体现出一种将宇宙秩序引入人性与社会的文化模式。自然之律、道德之音、仪式之乐作为礼乐精神的三重维度,以十二音律合于天地之气、以琴乐德音涵养高尚人格、以祭祀乐舞象征伦理... 在中国文化基因谱系中,礼乐作为“天人合一”的实践媒介,体现出一种将宇宙秩序引入人性与社会的文化模式。自然之律、道德之音、仪式之乐作为礼乐精神的三重维度,以十二音律合于天地之气、以琴乐德音涵养高尚人格、以祭祀乐舞象征伦理秩序的深刻意蕴,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品质。礼乐精神作为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塑造国家意象,以及审美体验和道德教化的双重作用,涵养人性意蕴,体现伦理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基因 礼乐精神 国家意象 人性意蕴
下载PDF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3
作者 孙磊 潘勇勇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核心要义,也是维护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的思想根基。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缘政治、历史人文、社会结构及敌对势...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核心要义,也是维护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的思想根基。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缘政治、历史人文、社会结构及敌对势力的渗透等因素,对各族人民的中华文化认同带来了极大影响。在“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下,西部边疆民族地区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构建全方位协同教育格局以及推动文化产业事业繁荣发展,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中华认同,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价值 路径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研究 基于中华文化认同的视角
4
作者 蒋海蛟 杨倩倩 《实事求是》 2024年第5期85-91,共7页
文化认同是实现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中华文化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重要途径。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中华文化认同可以解构为包含中华文化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在内的三个不同层次,这三... 文化认同是实现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中华文化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重要途径。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中华文化认同可以解构为包含中华文化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在内的三个不同层次,这三个层次构成了一个结构完整的有机整体。新时代新征程,基于中华文化认同的视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以强化中华文化符号认同,深化各族人民的精神联结和情感纽带以巩固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促进中华民族主流价值体系形成以凝聚中华民族价值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史实观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哲学解读
5
作者 周海涛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主要体现在:在主体论上,在批判继承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认识论上,吸收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提出并实践新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主要体现在:在主体论上,在批判继承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认识论上,吸收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提出并实践新时代的“共同体”意识;在方法论上,把中国古代的“变易”精神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过程中,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深厚的中国特色、文明底色,也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世界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华文化 中国精神 民本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准确把握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马慧 王延中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4年第2期123-131,150,共10页
处理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民族文化在形成机理、所属范围、分层类别上与中华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属性,但总与中华文化产生着联系,这也为各民... 处理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民族文化在形成机理、所属范围、分层类别上与中华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属性,但总与中华文化产生着联系,这也为各民族文化融入中华文化提供了可能。通过地理单元的连通、政治文化的内嵌、民族文化共享与遗产化的方式,各民族文化开启了中华文化的视野,锚定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塑造了中华文化的新形态,更是承接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沿着这一思路,积极引导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大力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推动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将增强中华文化的主干性与引领性,为跨越民族与地域的差异性,构筑起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 文化认同 文化主干性
下载PDF
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4
7
作者 齐付清 孔建勋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6期65-71,共7页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华文化认同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情感纽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也是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伟力的精神支撑。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华文化认同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情感纽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也是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伟力的精神支撑。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共享中华文化知识体系强化各族人民身份认同,以共有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情感认同,以共生价值观念形塑各族人民价值认同,以共同意识指导各族人民行为实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着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立足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性,切实发挥多元主体优势,不断推动中华文化交融发展,推进中华文化体系深入人心,以共同文化记忆、历史观念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心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逻辑理路 实践进路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翻译美学对中国民族品牌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以汉服传播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宇超 王润晔 吴子诺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4期699-711,共13页
本文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翻译美学在中国民族品牌传播中华文化中的作用,以汉服传播为例。文章指出,翻译美学对于跨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汉服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翻译美学,汉服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在国际上的传播更... 本文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翻译美学在中国民族品牌传播中华文化中的作用,以汉服传播为例。文章指出,翻译美学对于跨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汉服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翻译美学,汉服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在国际上的传播更加生动、准确,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同时增强了民族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文章通过分析汉服品牌在国际传播中的实际案例,展示了翻译美学如何帮助汉服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认同,从而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翻译美学 汉服传播 中华文化 民族品牌
下载PDF
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被引量:8
9
作者 郭齐家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34-141,共8页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精神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强调在中华民族伟...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精神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强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弘扬中华文化"的战略意义。中华文化强调"以仁为本"、"以和为贵"、"修己安人,成己成物","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增加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强化中华文化本根的教育,捍卫自己的文化特征,建立自尊自信。我们应当确立起强烈的民族精神、自强意识、民族文化发展意识、优秀传统思想与文化的再生创新意识,把潜在的精神资源转化成现实的精神发展与建设的能源和动力,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良知与民族精神理所当然地应承担和接受的文化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软实力 以仁为本 以和为贵 修己安人 精神家园
下载PDF
中华文化精神与民族凝聚力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少红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15,共6页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文化承担着新的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使命,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发掘。通过对中华民族创造的独特文化的领悟,诠释了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展现出...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文化承担着新的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使命,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发掘。通过对中华民族创造的独特文化的领悟,诠释了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中华传统文化之元的合和精神,以及核心支柱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精神 民族凝聚力 中华文化 中国梦
下载PDF
略论毛庆先生对当代屈原研究之贡献——以《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之前二章为中心 被引量:2
11
作者 力之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97-105,共9页
毛庆对当代屈原(屈骚)研究之贡献是多方面的。就其大端言,则主要有二:一,是对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关系之新探索;二,是对屈骚艺术所作的系统而深入之研究。这分别集中地体现在其本世纪初出版的《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与《屈... 毛庆对当代屈原(屈骚)研究之贡献是多方面的。就其大端言,则主要有二:一,是对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关系之新探索;二,是对屈骚艺术所作的系统而深入之研究。这分别集中地体现在其本世纪初出版的《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与《屈骚艺术研究》两部厚实的著作中。毛庆这两方面的重要贡献不仅见之其成果本身,就研究方法层面言,亦大有启迪吾人之智者在。可以说,其研究标志着"屈学"在新世纪向纵深发展与研究方向的某种意义上之转变。毛庆的屈原(屈骚)研究之成功经验,甚值得我们好好地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庆 当代屈原研究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下载PDF
准确把握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12
作者 马慧 王延中 《新疆社会科学(哈文)》 2024年第2期14-30,共17页
处理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民族文化在形成机理、所属范围、分层类别上与中华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属性,但总与中华文化产生着联系,这也为各民... 处理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民族文化在形成机理、所属范围、分层类别上与中华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属性,但总与中华文化产生着联系,这也为各民族文化融入中华文化提供了可能。通过地理单元的连通、政治文化的内嵌、民族文化共享与遗产化的方式,各民族文化开启了中华文化的视野,锚定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塑造了中华文化的新形态,更是承接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沿着这一思路,积极引导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大力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推动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将增强中华文化的主干性与引领性,为跨越民族与地域的差异性,构筑起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 文化认同 文化主干性
下载PDF
准确把握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13
作者 马慧 王延中 《新疆社会科学(维文)》 2024年第3期1-17,共17页
处理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民族文化在形成机理、所属范围、分层类别上与中华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属性,但总与中华文化产生着联系,这也为各民... 处理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民族文化在形成机理、所属范围、分层类别上与中华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属性,但总与中华文化产生着联系,这也为各民族文化融入中华文化提供了可能。通过地理单元的连通、政治文化的内嵌、民族文化共享与遗产化的方式,各民族文化开启了中华文化的视野,锚定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塑造了中华文化的新形态,更是承接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沿着这一思路,积极引导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大力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推动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将增强中华文化的主干性与引领性,为跨越民族与地域的差异性,构筑起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 文化认同 文化主干性
下载PDF
在弘扬中华文化中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鸣铎 邢洪儒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93-96,共4页
精神家园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寄托和归宿,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所传承下来的特有传统、习惯、精神、心理、情感等。精神家园问题是人类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历史性课题。在全球经济... 精神家园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寄托和归宿,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所传承下来的特有传统、习惯、精神、心理、情感等。精神家园问题是人类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历史性课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起点上,构建好符合时代内涵要求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中华文化 精神家园 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15
作者 郭思思 郭家骥 《今日民族》 2024年第2期7-9,共3页
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中华文化... 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关系作出的深刻阐释,对于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发展中华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保护和传承 正确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
下载PDF
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内涵、特征与衡量尺度
16
作者 马瑞雪 李建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2,共7页
民族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或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文化和鲜明特征的符号系统,是民族思想、文化艺术、审美情趣、民族情感和心理结构的外在表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作为认知、理解和传播中国丰富历史与... 民族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或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文化和鲜明特征的符号系统,是民族思想、文化艺术、审美情趣、民族情感和心理结构的外在表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作为认知、理解和传播中国丰富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具有独特性、民族性、持续性和世界性的特点,阐释其内涵、特征和衡量尺度对于展现中华文化的历史深度和多样性、体现中华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跨文化交流互鉴、建设中华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 识别标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各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的现状与困境
17
作者 陈渝 韩争艳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2-105,共4页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和基因,对各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的现状与困境的研究是对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重要的时代命题的最基础且重要的一步,通过对各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的现状和困境的阐述,把中华文化符号在各民族...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和基因,对各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的现状与困境的研究是对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重要的时代命题的最基础且重要的一步,通过对各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的现状和困境的阐述,把中华文化符号在各民族之间共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探讨符号话语权的交流共享和建构,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符号 民族 共享
下载PDF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着力点:中华文化认同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翠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8-40,共3页
民族精神的实质是族群归属,族群归属体现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纽带。因此,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着力点应是中华文化认同。全球化对中华文化认同形成了冲击,应通过加强母语教育和中华民族历史教... 民族精神的实质是族群归属,族群归属体现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纽带。因此,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着力点应是中华文化认同。全球化对中华文化认同形成了冲击,应通过加强母语教育和中华民族历史教育、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加强各民族文化整合来增强国民的中华文化认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认同 全球化
下载PDF
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巩固与文艺民族性的重构——以“民族形式”的讨论为中心
19
作者 崔海亮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1期78-91,I0003,共15页
文艺民族形式是文化自信的展现方式,也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要形式。延安时期关于“民族形式”的讨论贯彻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思想,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引导了“民族形式”讨论的发展方向,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解决了... 文艺民族形式是文化自信的展现方式,也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要形式。延安时期关于“民族形式”的讨论贯彻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思想,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引导了“民族形式”讨论的发展方向,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解决了“民族形式”讨论所涉及的民族性与阶级性、民族性与世界性、民族性与大众化、民族形式与内容等问题,完成了文艺民族性的建构。“民族形式”的讨论对新时代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巩固和文艺民族性的重构有着重要的现实启发意义。新时代重构文艺民族性,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构建中国特色文艺学学科体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巩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形式”讨论 中华文化主体性 文艺民族 中国特色文艺学学科体系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龙母神话与中华文化认同
20
作者 熊威 潘明霞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9期106-112,共7页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龙母神话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并深度融入当地民众的生活之中。西南少数民族龙母神话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产物,也是维系各民族文化记忆的符号载体。西南少数民族借助龙母神话,在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完成...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龙母神话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并深度融入当地民众的生活之中。西南少数民族龙母神话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产物,也是维系各民族文化记忆的符号载体。西南少数民族借助龙母神话,在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完成了跨民族文化认同,最终上升到中华文化认同。以龙母神话为代表的民间文化资源是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文化资源,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母神话 西南少数民族 中华文化认同 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