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9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观华夏,神游九州——评《中华文物古迹旅游》
1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中华文物古迹旅游》 文化旅游 旅游管理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内容富赡,立意新颖——读《中华文物古迹旅游》
2
作者 孔祥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中华文物古迹旅游》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朱耀廷 教材 立意 学术性 科学性 章节安排 知识性 文物保护
原文传递
中华文明的结晶,皇家文化的缩影——《北京文物古迹旅游》序言
3
作者 朱耀廷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旅游资源 名胜古迹 文物保护 中华文明 皇家文化 《北京文物古迹旅游》 序言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民俗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被引量:4
4
作者 何梁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5,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乡村振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现实基础,民俗文化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民俗文化旅游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具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乡村振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现实基础,民俗文化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民俗文化旅游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具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独特优势,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民俗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挑战,提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民俗文化景观、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等实践进路,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的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乡村振兴 新质生产力 民俗文化旅游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2
5
作者 林继富 汤尔雅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蕴含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旅游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拓宽道路,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蕴含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旅游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拓宽道路,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促进经济互动、增进多民族沟通和巩固“多元一体”格局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实践行动表现出丰富的主体交互性和时空交叠性的在场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和地区性巧妙转化为游客的差异化体验,基于集体记忆和共享互动构筑多民族文化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从多维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
6
作者 阳宁东 鲍黎丝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8,140,共12页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不仅能够促进非遗的活态化保护与创新性传承,也能够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强化民众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有利于让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不仅能够促进非遗的活态化保护与创新性传承,也能够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强化民众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有利于让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成为增强国民精神动力的力量源泉,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本文从“家”的概念、认同基础、时代内涵和文化共同体四个方面对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精神内涵进行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筑的现实路径,包括遴选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内涵的非遗项目,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构建非遗旅游情境中的多重文化叙事体系,凸显非遗项目的精神内涵以及宣传非遗旅游融合的综合效应,强化多元主体价值共创的家园意义等,以此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交融创新,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赋予新的动能和现实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旅游 深度融合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以旅游“三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路
7
作者 孙九霞 罗意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2,共9页
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驱动和链接作用。作为兼具文化互动和个体能动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从“物质性—社会性—个体性”多方面嵌入各民族“三交”的具体交往实... 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驱动和链接作用。作为兼具文化互动和个体能动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从“物质性—社会性—个体性”多方面嵌入各民族“三交”的具体交往实践和真实生活空间。在流动的现代社会,旅游活动能够建立跨文化动态关联,塑造多民族良序社会愿景和多维度认同,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独特价值。为讲好旅游“三交”的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须以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为内驱力,统筹中华民族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构建民族团结与主客互信的目的地,强化文化自觉自信与家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动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一体格局
下载PDF
明清西南多民族文人旅游活动探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历史面相
8
作者 马志英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3,133,共8页
明清时期,云贵川地区涌现出很多的少数民族文人,成为西南文坛的主力军。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人与杨慎、徐霞客等汉族名士以及本土的汉族文化领袖刘大绅、张鹏翮等组成了一个个多民族文人旅游群体。得益于西南地区人文景观、自然风光、... 明清时期,云贵川地区涌现出很多的少数民族文人,成为西南文坛的主力军。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人与杨慎、徐霞客等汉族名士以及本土的汉族文化领袖刘大绅、张鹏翮等组成了一个个多民族文人旅游群体。得益于西南地区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生态环境的旅游资源优势,众多文人在西南地区共同开展研修游、寺庙游、节庆游等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这些活动具有鲜明的交融性特征,从路线上看,主要集中在云贵川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交通要道,呈现出线、面交织的特点;从心理上看,既有山水审美的心理诉求,也有文化考释的实证精神,还有哲理感悟的内心体验,展现出多元的心态;从收获上看,既有解郁散心、寻师交友,还有研学考察,文人们各有所得。在交融性的旅游活动中,促进了西南边疆与中原文化的交流融育,共同书写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由此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交融格局,逐渐升华演变为共有的国家情感和大局观念,形成了自觉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多民族文人 交融性 旅游活动 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意识
下载PDF
编书愿为读者谋──评“中华文物古迹旅游丛书”
9
作者 朱启新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4-55,共2页
编书愿为读者谋──评“中华文物古迹旅游丛书”朱启新文物古迹,是发展我国旅游事业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弘扬中华古老文化的最有效果的物证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开发并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编书愿为读者谋──评“中华文物古迹旅游丛书”朱启新文物古迹,是发展我国旅游事业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弘扬中华古老文化的最有效果的物证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开发并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近年来,有关这方面内容的出版物,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古迹 旅游 文化内涵 文化视角 战争与和平 报警系统 丧葬文化 汉代壁画 书籍 “花”
下载PDF
文物古迹保护与旅游开发 被引量:24
10
作者 龚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113,共4页
在我国,文物古迹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文物古迹的特点,认真研究文物古迹资源的保护以及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开发利用,应对当前经济危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文物古迹的基本... 在我国,文物古迹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文物古迹的特点,认真研究文物古迹资源的保护以及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开发利用,应对当前经济危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文物古迹的基本特征、文物旅游的开发现状,以及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进一步阐述了文物古迹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以期达到文物古迹合理有效的保护和永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古迹 保护 旅游 开发
下载PDF
论民俗风情与文物古迹两种旅游资源的保护模式 被引量:9
11
作者 程华宁 黄安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2-57,共6页
民俗风情和文物古迹是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资源保护问题上两者常被混为一谈。本文从概念、特点、旅游开发方式等方面对这两类资源进行了比较 ,并分析了它们在资源保护中各自存在的问题 ,提出这两类资源的不同的保护模式。
关键词 民俗风情 文物古迹 旅游资源 保护模式
下载PDF
略谈重庆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卢华语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2-104,共3页
文物古迹是开发利用价值极高的人文旅游资源。重庆市的文物古迹具有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分布面广等特点。只有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注重对文物古迹的内涵发掘 ,开展理论研究和广泛开展热爱重庆文化的教育 ,... 文物古迹是开发利用价值极高的人文旅游资源。重庆市的文物古迹具有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分布面广等特点。只有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注重对文物古迹的内涵发掘 ,开展理论研究和广泛开展热爱重庆文化的教育 ,才能使文物古迹在促进重庆的旅游发展中 ,放射出更为绚丽的光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文物古迹 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模式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安民 程华宁 《襄樊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期45-49,共5页
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类型和载体,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有博物馆模式、遗址公园模式、遗址公园+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以及步行、购物休闲街模式等五种空间开发模式,五种模式都应有不同的保护与开发的... 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类型和载体,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有博物馆模式、遗址公园模式、遗址公园+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以及步行、购物休闲街模式等五种空间开发模式,五种模式都应有不同的保护与开发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古迹 旅游资源 开发模式 空间模式
下载PDF
浅谈延边地区渤海国文物古迹旅游资源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尹铉哲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00-103,共4页
文物古迹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迹,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能够更好地实现文物古迹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旅游业日趋成为延边经济的... 文物古迹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迹,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能够更好地实现文物古迹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旅游业日趋成为延边经济的核心产业,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情况下,有效开发和利用渤海国文物古迹旅游资源,既能够带动延边地区相关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可以大力振兴旅游观光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国 文物古迹 延边 旅游经济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旅游专业教育的探索与创新
15
作者 吴金铃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2-57,共6页
高职旅游专业培养的学生职业面向以导游讲解、接待服务等一线服务岗位为主,直接面向社会公众,肩负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首先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旅游专业教育的优势,同时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职旅游专... 高职旅游专业培养的学生职业面向以导游讲解、接待服务等一线服务岗位为主,直接面向社会公众,肩负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首先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旅游专业教育的优势,同时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最后从不同角度提出改进建议,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有效融入高职旅游专业教育,实现双赢共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旅游教育实践
下载PDF
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龚诗昆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4期74-77,共4页
文章首先论述了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 思政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旅游类高职院校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民俗体育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考
17
作者 买器 史曙生 +2 位作者 高陈梦泽 牟向前 彭洲恩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7,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民俗体育旅游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关联,在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制,并提出实践路径。关联:通过情境进行社会互动,短暂情绪转化为情感能量,通过情感能量刻画群体符号。机制...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民俗体育旅游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关联,在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制,并提出实践路径。关联:通过情境进行社会互动,短暂情绪转化为情感能量,通过情感能量刻画群体符号。机制:创设互动情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情感能量聚积,维系族群关系和睦;筑牢群体符号,塑造各民族共有身份认同。实践路径:增强仪式性,创设原真性互动情境;增强体验性,积蓄强烈性情感能量;增强时代性,凝聚共同性认同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经济 民俗体育旅游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俗体育文化 互动仪式链
下载PDF
文物古迹旅游区经营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满元 王春明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45-48,共4页
文物古迹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并非与生俱来,相反却是深受个人理性与信息不对称因素影响的。通过有效的经营方式的选择、市场监管体系的建立以及相关激励政策的制定便可以规范、约束相关主体的不合作行为并进而引导相关主体... 文物古迹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并非与生俱来,相反却是深受个人理性与信息不对称因素影响的。通过有效的经营方式的选择、市场监管体系的建立以及相关激励政策的制定便可以规范、约束相关主体的不合作行为并进而引导相关主体从对立走向合作与和谐发展的帕累托最优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古迹旅游 转让式经营模式 管理式经营模式 博弈分析
下载PDF
文物古迹旅游资源开发后管理科学性选择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满元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37-140,共4页
在文物古迹旅游资源开发及文物古迹旅游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管理工作是否科学,不仅直接关系到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质量,而且也对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及旅游开发企业对地方发展的贡献度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相关监管部门及经... 在文物古迹旅游资源开发及文物古迹旅游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管理工作是否科学,不仅直接关系到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质量,而且也对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及旅游开发企业对地方发展的贡献度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相关监管部门及经营企业各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因而博弈过程中也就有必要切实降低文物古迹旅游经营企业管理欠科学的概率和切实提高文物古迹管理部门的监督力度并进而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建立起文物古迹旅游开发的影响评估制度及过度开发的衡量体系和成本估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古迹旅游资源 管理科学性 经营管理绩效 监督整顿成本
下载PDF
乡村旅游发展与文物古迹资源开发方式选择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满元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尽管实践中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有许多种,但相对而言,影响大和应用广的却属"一步到位开发方式"和"分步到位开发方式"这两种具体模式。一般说来,对于那些能够一步到位开发的景区,采取一步到位的开发方式相对... 尽管实践中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有许多种,但相对而言,影响大和应用广的却属"一步到位开发方式"和"分步到位开发方式"这两种具体模式。一般说来,对于那些能够一步到位开发的景区,采取一步到位的开发方式相对于分步到位的开发方式更有利于文物古迹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地利用;而对于那些因技术或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无法满足对整个文物古迹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和保护的,采取分步开发的运作方式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文物古迹资源 一步到位开发方式 分步到位开发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