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6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部极具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的理论力作——读《中华民族凝聚力学》
1
作者 赵春晨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92-94,共3页
本文是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学》一书所作的评论 ,认为该书对中华民族凝聚力这一历史与社会现象首次作了系统的理论探讨 ,揭示了其规律性 ,是一部极具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的理论力作。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凝聚力 书评 《中华民族凝聚力学》 张磊 孔庆榕
全文增补中
读《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有感
2
作者 郑孟煊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10-112,共3页
今年岭南冰灾,四川地震接踵而来,中华儿女抗震救灾团结应对,多难兴邦表现非凡,震憾世人。又一次体现出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对此,人们都企求从理性上给以回答。笔者从最近出版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学》一书中得到不少启迪。故想从... 今年岭南冰灾,四川地震接踵而来,中华儿女抗震救灾团结应对,多难兴邦表现非凡,震憾世人。又一次体现出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对此,人们都企求从理性上给以回答。笔者从最近出版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学》一书中得到不少启迪。故想从几个角度谈些看法,向有关人士请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凝聚力学》 抗震救灾 儿女
下载PDF
可喜的成果 鲜明的特色──祝贺《中华民族凝聚力学》佳作问世 被引量:1
3
作者 邹永图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6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中华民族凝聚力 历史辩证法 分散力 传统文化 理论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 历史发展 民族虚无主义 生命力 历史唯物论
下载PDF
探索锻铸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可喜成果──评《中华民族凝聚力学》一书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雄丞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中华民族凝聚力 精神支柱 可喜成果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精神 研究方法 开拓创新精神 现实意义 综合国力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中华民族凝聚力基本问题再认识
5
作者 张会龙 李宇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共8页
进入新时代,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成为党和国家重要战略目标,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在概念界定层面,中华民族凝聚力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高度融合,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价值内核已然发生重大转变,探究中华民... 进入新时代,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成为党和国家重要战略目标,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在概念界定层面,中华民族凝聚力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高度融合,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价值内核已然发生重大转变,探究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价值来源,理解概念变迁背后所蕴含的政治行动,厘清作为政治话语的民族凝聚力与作为学术命题的民族凝聚力之间的区别,重新释义中华民族凝聚力,从中提炼出文明底色与政治驱动相结合的凝聚力提升路径:文明底色奠定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根基,保障中国作为一个政治文明古国在历史长河中行稳致远;政治驱动赋予全新时代要素,更新和重构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核,确保中国未来稳步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凝聚力 中国式现代化 国民身份 路径
下载PDF
以苏联解体教训为镜鉴的铸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
6
作者 何金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民族凝聚力究竟何以可能,是学术研究亟待深化的问题。总结我国建党一百年铸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实践经验,以苏联解体教训为镜鉴,民族凝聚力问题绝非单纯的政治问题,而是多因素相互交集相互作用的结果。物质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多元一... 民族凝聚力究竟何以可能,是学术研究亟待深化的问题。总结我国建党一百年铸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实践经验,以苏联解体教训为镜鉴,民族凝聚力问题绝非单纯的政治问题,而是多因素相互交集相互作用的结果。物质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意识的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共识的思想支柱,政治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稳定和谐意识的政治保障,社会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由小康到大同社会意识的社会环境因素,生态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态意识的自然根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引领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中华民族 民族凝聚力 五种因素 苏联解体
下载PDF
精神文化建设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7
作者 付雪芹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3-28,共6页
精神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心理基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推动精神文化建设,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以... 精神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心理基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推动精神文化建设,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以精神文化建设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精神文化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凝聚力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科化探索
8
作者 李曦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优化学科设置,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是当务之急。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优化学科设置,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是当务之急。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独特的现象,已经超出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国家这一人类共同体发展脉络的描述,需要认真研究,并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作出贡献。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有着与众不同的内生动力和环境条件,内生动力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条件主要有文明形态、地理条件、文明演进模式、不同文明竞争等。为研究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迫切需要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及完善过程与机理,把中国独具特色的经验推广给人类,造福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 科化探索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民族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9
作者 罗家珩 罗盛东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4-158,共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高校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阵地,应承担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任务。民族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性较强的学科,其课程教学内容展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高校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阵地,应承担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任务。民族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性较强的学科,其课程教学内容展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脉络,丰富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和逻辑的研究,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为此,该文围绕民族学课程教学内容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民族学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等方面,阐明了在民族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应强化课程融合机制、加强学科间交流对话机制和发挥民族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势,积极探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民族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 高校课程思政 本科生教育
下载PDF
文明驱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解码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会龙 李宇洋 《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64,共12页
文明是促使一个民族不断延续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又不断浸润和定义中华民族。党的二十大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列为未来五... 文明是促使一个民族不断延续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又不断浸润和定义中华民族。党的二十大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列为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要目标任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并逐渐成为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探寻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动力之源,需要对长周期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进行深度解码,即从历史政治学的角度出发提炼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学理性资源。根基深厚的农业文明、包容和合的天下观以及共享智慧的轴心时代,是保障中华民族历史赓续不断的文明驱动力;不断延续的“大一统”传统、成熟的科层制与中央集权制以及多民族国家交融一体的族际整合实践,构成了中华现代国家最为基础的政治结构;“家国一体”的集体价值、“仁者爱人”的道德品质与“中庸之道”的行为准则,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伦理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凝聚力 文明驱动 中华民族 族际政治整合
下载PDF
铸牢各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
11
作者 朱天明 王全国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9期91-93,共3页
随着我国对内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各民族大学生接收的信息日渐纷杂,高校意识形态斗争也愈发激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高校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 随着我国对内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各民族大学生接收的信息日渐纷杂,高校意识形态斗争也愈发激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高校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结合,提高各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情感的认同,催生爱国情愫,深化彼此间文化认同,增强各民族大学生民族凝聚力,铸牢各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情感认同 爱国主义 文化认同 民族凝聚力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英语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
12
作者 陆曼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3-47,共5页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提升语言能力和实现育人功能。文章阐述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迫切需求,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路径设计中,应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课程思政育人...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提升语言能力和实现育人功能。文章阐述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迫切需求,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路径设计中,应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创新教学方法,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高校的融入途径。强调了共同体教育需要具备强大的育人教师团队,还需推动跨学科融合教学。本研究可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英语》 课程思政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读《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感言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翼星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中华民族凝聚力学》 民族精神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
14
作者 郭辉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4,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抗日战争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重大事件,给今人留下了非常丰富的记忆史资源。以抗战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符合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具体来说,可以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抗日战争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重大事件,给今人留下了非常丰富的记忆史资源。以抗战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符合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阐释共同抗战记忆、塑造抗战记忆符号、举行抗战纪念仪式、建构抗战记忆话语来唤醒抗战记忆。中华民族抗战记忆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既有助于凝心聚力,助益统战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抗战记忆研究的深入推进,应结合历史事实,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工作,这不仅契合当前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记忆 中华民族共同体 凝聚力 认同感
下载PDF
中国文化·民族精神·文化变迁——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学寻源 被引量:8
15
作者 解丽霞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共5页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学根源有三个向度。文化就其与民族的关联而言,它既是民族自我认证的标志,又是民族自觉凝聚的精神源泉。文化在历时性的传承中,经过民族的不断选择与认同,积淀为共时性的民族精神,它构成了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内核。...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学根源有三个向度。文化就其与民族的关联而言,它既是民族自我认证的标志,又是民族自觉凝聚的精神源泉。文化在历时性的传承中,经过民族的不断选择与认同,积淀为共时性的民族精神,它构成了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内核。文化变迁大致包括三种不同路径:一是文化内在精神的自然演进;二是外来文化冲击的被动变革;三是多元文化潜移的相互涵化。它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得以深化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凝聚力 中国文化 民族精神 文化变迁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研究
16
作者 蔡扬波 《理论观察》 2023年第3期20-24,共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科学构建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大力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工作,以“意识”为导向,以“团结”为核心,加强民族心理和“五个认同”教育,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充分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和保护...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科学构建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大力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工作,以“意识”为导向,以“团结”为核心,加强民族心理和“五个认同”教育,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充分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和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协调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把家国情怀作为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基础,从民族文化自我认同走向中华民族文化整体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民族凝聚力
下载PDF
红色基因赋能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价值意蕴
17
作者 王玉珍 邓赟 龙志群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第23期138-141,共4页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成的精神内核和精神底色,蕴含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道德情操,是新时代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向...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成的精神内核和精神底色,蕴含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道德情操,是新时代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力量。传承红色基因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鲜明底色、题中之义和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红色基因 中华民族凝聚力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凝聚力文化内核之儒学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戚福康 李清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3-22,共10页
中华民族凝聚力文化内核既不是物质文化,也不是制度文化,而是精神文化。一般认为,中华民族精神主要表现为爱国重民、贵和重德、宽厚友善、重义正道和自强不息。这与儒学所提倡的思想是基本吻合的。因而,在当代要让中华民族迸发出更强的... 中华民族凝聚力文化内核既不是物质文化,也不是制度文化,而是精神文化。一般认为,中华民族精神主要表现为爱国重民、贵和重德、宽厚友善、重义正道和自强不息。这与儒学所提倡的思想是基本吻合的。因而,在当代要让中华民族迸发出更强的民族凝聚力,就必须大力推进儒学的现代化。儒学现代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人在现代社会的安身立命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凝聚力 文化内核
下载PDF
增强“五个认同”与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关系探析
19
作者 岳志鹏 陈朋伟 《时代人物》 2023年第5期252-254,共3页
随着民族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通过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相关论述的梳理,明确了新时代民族发展的主线,并且围绕这一主线展开的核心理念、共同理念、必然要求、实践路径等丰富的思想内涵,明晰了“... 随着民族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通过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相关论述的梳理,明确了新时代民族发展的主线,并且围绕这一主线展开的核心理念、共同理念、必然要求、实践路径等丰富的思想内涵,明晰了“五个认同”与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相互促进关系,对于切实增强“五个认同”,不断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开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五个认同
下载PDF
传承齐鲁文化 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
20
作者 赵华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第4期36-38,共3页
齐鲁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齐鲁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价值内涵,所以传承与发扬其传统文化优秀资源,将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齐鲁文化的内涵特征齐鲁文化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民众修身养性、提升思... 齐鲁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齐鲁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价值内涵,所以传承与发扬其传统文化优秀资源,将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齐鲁文化的内涵特征齐鲁文化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民众修身养性、提升思想境界的精神食粮。齐鲁文化蕴含的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有利于激发人们产生自觉维护整体利益的意识,且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的观念可以很好地解决西方文化带来的不良社会风气,对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以国家为重的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鲁文化 中华民族凝聚力 全局利益 整体利益 重义轻利 思想境界 修身养性 传承与发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