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破解中国音韵学史上的一桩悬案——《中原音韵》知、庄、章声母研究论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桑宇红 张智慧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7-242,共6页
《中原音韵》知、庄、章声母分合及音值拟定问题是中国音韵学史上一直未能解决的学术悬案,为了解析这一难题,首先要对20世纪初以来有代表性的诸多观点作出述评,分析各家的分歧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全面、深入的... 《中原音韵》知、庄、章声母分合及音值拟定问题是中国音韵学史上一直未能解决的学术悬案,为了解析这一难题,首先要对20世纪初以来有代表性的诸多观点作出述评,分析各家的分歧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可知,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中原音韵》是合为一套的,其音值为卷舌声母[t■]、[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韵》 知庄章 论析
下载PDF
《中原音韵》车遮韵在宋元俗文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3-78,共6页
通过对宋元时期大曲、舞曲、鼓子词、转踏、平话、戏文、诸宫调、元曲等俗文学形式中的韵文进行考察分析,发现《中原音韵》的车遮韵仅仅出现在诸宫调、散曲和杂剧中。这一发现证实车遮韵的产生最迟不超过11世纪末,它在当时的应用范围相... 通过对宋元时期大曲、舞曲、鼓子词、转踏、平话、戏文、诸宫调、元曲等俗文学形式中的韵文进行考察分析,发现《中原音韵》的车遮韵仅仅出现在诸宫调、散曲和杂剧中。这一发现证实车遮韵的产生最迟不超过11世纪末,它在当时的应用范围相当狭窄,毛晃所言的"中原雅音"当为宋时汴京人语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遮韵 俗文学 诸宫调 《中原韵》 中原
下载PDF
《刘知远诸宫调》用韵与《中原音韵》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鸿 陈鸿儒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9-245,共7页
《刘知远诸宫调》是金代北方的民间作品。本文把《刘知远诸宫调》残存的86首乐曲的押韵韵段比较《中原音韵》,总结金代北方某方言的语音特征并证以闽语,认为《刘知远诸宫调》所反映的金代北方某方言的语音特征是古代中原语音所固有的。... 《刘知远诸宫调》是金代北方的民间作品。本文把《刘知远诸宫调》残存的86首乐曲的押韵韵段比较《中原音韵》,总结金代北方某方言的语音特征并证以闽语,认为《刘知远诸宫调》所反映的金代北方某方言的语音特征是古代中原语音所固有的。根据《刘知远诸宫调》所反映的金代中原语音与《中原音韵》的差别推断,《中原音韵》主要是周德清参考部分北曲用韵以已见规范曲韵的韵书,规范不乏周氏的主观臆断,也明显受到前代诗文押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知远诸宫调》 《中原韵》 金代北方某方言 闽语 周德清
下载PDF
《中原音韵》的著作权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玉来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59,共10页
《中原音韵》是一部曲韵著作,元代以来的文献大都记载是江西高安人周德清所著。但从明代开始就有人怀疑《中原音韵》不是周德清独立创作的,而是在前人韵书基础上加工改编而成。事实上,从南宋以来就有北音韵书传世,周德清在创作《中原音... 《中原音韵》是一部曲韵著作,元代以来的文献大都记载是江西高安人周德清所著。但从明代开始就有人怀疑《中原音韵》不是周德清独立创作的,而是在前人韵书基础上加工改编而成。事实上,从南宋以来就有北音韵书传世,周德清在创作《中原音韵》的过程中确曾参考过这类著作,周氏因某种原因没有作出明晰说明,后人才怀疑周氏的著作权问题。然而细致分析周氏定本《中原音韵》,虽前有所承,但《韵谱》中所有韵字都经过周氏的重新估量和安排,故《中原音韵》的著作权主要还应归之于周德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韵》 周德清 著作权
下载PDF
也谈《中原音韵》“寒山”“桓欢”分立的依据 被引量:6
5
作者 宋洪民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6,共7页
《中原音韵》的“桓欢”韵及其所属的19部系统,当源于元代的发祥地——山西方言。元曲中原之音不能造成“桓欢”独立,曲家在一定程度上迁就了传承已久的用韵习惯,接受了“桓欢”独立的事实。
关键词 《中原韵》 桓欢韵 山西方言
下载PDF
《中原音韵》与中原方音语音特点的比较研究——再论《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 被引量:6
6
作者 刘静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6,共6页
本文以《中原音韵》与河南省境内中原方音的语音特点为对象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通过考察发现,《中原音韵》声韵调三方面的语音特征基本上都保存在中原方音中,由此说明,以郑汴片方言为核心的中原方音是《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
关键词 《中原韵》 中原 基础
下载PDF
从元曲中的异文看《中原音韵》音系入声的消失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静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4-78,共5页
关于《中原音韵》音系有无入声的争论自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开始了。由于这场争论涉及到近代汉语共同语声调系统的确立,现代汉语共同语声调系统的来源,以及《中原音韵》音系韵书的研究等重大问题,所以参加的人很多,争论也异常激烈... 关于《中原音韵》音系有无入声的争论自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开始了。由于这场争论涉及到近代汉语共同语声调系统的确立,现代汉语共同语声调系统的来源,以及《中原音韵》音系韵书的研究等重大问题,所以参加的人很多,争论也异常激烈。学者们纷纷著文参加辩论,分别从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韵》 《广韵》 韵地位 平声 元曲异文 入声 齐微韵 元曲释词 油葫芦
下载PDF
《回回药方》阿汉对音与《中原音韵》“章、知、庄”三系的读音 被引量:6
8
作者 蒋冀骋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5,共14页
介绍和评价了各家对《中原音韵》章、知、庄三系分合的观点,根据《回回药方》阿汉对音材料,从音理和实证的角度证明了《中原音韵》章、知、庄三系的合一。
关键词 中原 阿汉对 章知庄三系
下载PDF
《中原音韵》无入声说代表观点论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金欣欣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5,共5页
 学术界关于《中原音韵》入声研究的一个方面,是探讨在《中原音韵》时代的汉语通语中入声是否存在。入声消失说是影响很大、争论也很多的一种观点。其中,宁继福先生《中原音韵表稿》的论述最为细致,从八个方面做了论证。但是这些论证...  学术界关于《中原音韵》入声研究的一个方面,是探讨在《中原音韵》时代的汉语通语中入声是否存在。入声消失说是影响很大、争论也很多的一种观点。其中,宁继福先生《中原音韵表稿》的论述最为细致,从八个方面做了论证。但是这些论证都不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韵》 周德清 元代 曲韵韵书 无入声说 代表观点 戏曲创作 声调
下载PDF
从知系跟精组的层次看胶东方言与《中原音韵》 被引量:3
10
作者 宫钦第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6,共4页
胶东方言古知庄章组与精组声母在各方言及《中原音韵》里的不同分合关系,显示了它们代表的不同历史层次。胶东方言是在以《中原音韵》为主流的古官话浸染、覆盖下而定型的一种官话方言。
关键词 胶东方言 中原 知庄章组 精组 层次
下载PDF
中原雅音辨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静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66-70,共5页
本文论述了中原雅音产生的背景及其被读书音系借用的历史过程;对元明四部自称中原雅音的韵书进行了辨析,显示出它们在声、韵、调三方面的主要区别;又用10个方言点的材料补充说明了元明时期中原雅音或代表共同语口语音系,或代表共同语读... 本文论述了中原雅音产生的背景及其被读书音系借用的历史过程;对元明四部自称中原雅音的韵书进行了辨析,显示出它们在声、韵、调三方面的主要区别;又用10个方言点的材料补充说明了元明时期中原雅音或代表共同语口语音系,或代表共同语读书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共同语口语 共同语读书 《中原韵》 《中原 《韵会举要》 《洪武正韵》
下载PDF
《中原音韵》有7个单元音音位和3个前响复元音音位说——兼论构拟《中原音韵》元音音位数量与分布的方法论原则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蒸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中原音韵》的元音音位数量、类型和音值诸家看法不一。本文根据《中原音韵》的四条确定元音数量与分布的构拟原则,定《中原音韵》元音音位系统有7个单元音音位和3个前响复元音音位。对汉语语音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原韵》 单元 前响复元 方法论原则
下载PDF
《中原音韵》音系有入声证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欣欣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5-79,共5页
元代戏曲家周德清是江西高安人,他编撰的《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重要曲韵韵书,对后代的戏曲创作影响很大,对汉语音韵研究特别是元代语音系统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中原音韵》音系是否有入声,在学术界意见分歧比较大。通过对《中原音... 元代戏曲家周德清是江西高安人,他编撰的《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重要曲韵韵书,对后代的戏曲创作影响很大,对汉语音韵研究特别是元代语音系统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中原音韵》音系是否有入声,在学术界意见分歧比较大。通过对《中原音韵》中周德清关于入声的论述以及其中一些关键词的分析,可以认为《中原音韵》音系是有入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韵》 周德清 入声
下载PDF
略论《中原音韵》入声的数量和韵尾特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欣欣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73,共8页
《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关于北曲创作的著作,由著名戏曲家周德清编撰。《中原音韵》对于研究元代汉语语音情况,比如元代的汉语共同语是否有入声等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作者曾撰文指出,《中原音韵》时代的汉语共同语是有入声的。本文... 《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关于北曲创作的著作,由著名戏曲家周德清编撰。《中原音韵》对于研究元代汉语语音情况,比如元代的汉语共同语是否有入声等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作者曾撰文指出,《中原音韵》时代的汉语共同语是有入声的。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原音韵》时代汉语共同语中入声的数量和韵尾问题,指出:第一,《中原音韵》时代的汉语共同语至少有三类入声,很可能有四类入声。第二,在《中原音韵》时代,汉语共同语的入声韵没有-p、-t、-k尾,只有-?尾。这个-?尾也已大为弱化,只剩下一种轻微的"唯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韵》 周德清 入声 入派三声 韵尾
下载PDF
从《回回药方》阿汉对音看《中原音韵》“支思”韵的读音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冀骋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20,共9页
介绍了学术界对《中原音韵》"支思"韵音值构拟的各种说法和论证依据,讨论了诸论据存在的问题,从《中原音韵》本身和阿汉对音的角度论证了《中原音韵》"支思"韵的读音应为。
关键词 中原 支思韵 阿汉对
下载PDF
《中原音韵》的曲学思想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封传兵 《中国韵文学刊》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中原音韵》作为中国传统曲学理论的奠基作之一,包含了周德清曲学思想的精华,集中体现为曲韵、曲谱、曲论等。《中原音韵》的曲学思想对于后世曲谱制作、戏曲创作规范、明清传奇用韵以及曲韵系韵书的编撰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中原韵》 周德清 曲学思想 曲韵 曲谱 曲论
下载PDF
对《中原音韵》音系-m尾韵的一点认识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晓渝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74-76,96,共4页
邢公畹先生在新近出版的《汉藏语概论》中提出: “第一,一种方言(或是一种方言内部的一个元音韵类)如果舒声韵里-m尾丢失了,入声韵里也就没有-p尾;但是它可以有-t尾、-k尾和跟它们相依存的-n尾,-η尾(南昌话舒声字失去-m尾,所以入声字... 邢公畹先生在新近出版的《汉藏语概论》中提出: “第一,一种方言(或是一种方言内部的一个元音韵类)如果舒声韵里-m尾丢失了,入声韵里也就没有-p尾;但是它可以有-t尾、-k尾和跟它们相依存的-n尾,-η尾(南昌话舒声字失去-m尾,所以入声字也失去-p尾,只有-t、-k两尾);第二,一种方言(或是一种方言内部的一组元音韵类)如果保留了-m尾韵以及-n、-η尾韵,就会保留-p、-t、-k等尾的韵(潮州方言只有-m,-η尾韵,所以入声只有-p、-k尾韵)。这些规律不仅汉语许多方言可以证明,壮侗语的许多方言也可以证明。……当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韵》 尾韵 入声韵 多方言 实际语 声母 周德清 韵类
下载PDF
《中原音韵》与晚明曲学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芸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如何看待《中原音韵》与南曲的关系,是晚明曲学论争的一个焦点。相关研讨,既涉及具体的音韵学问题,也折射出明中叶以后某些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文化心理。
关键词 《中原韵》 《洪武正韵》 晚明 文化心理
下载PDF
《中原音韵》语音基础研究新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1-164,177,共5页
关于《中原音韵》语音基础的研究历时半个世纪,共产生了四种说法,即北音说、北方官话说、大都音说、以洛阳音为主体的河南音说。若从宋代文化、文学尤其是俗文学的发展情况分析,可以得出《中原音韵》
关键词 《中原韵》 中原 基础
下载PDF
《中原音韵》中的"硙"字音义考辨 被引量:1
20
作者 雷昌蛟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0-112,共3页
《中原音韵》中,"硙"列于"齐微"韵去声"泪"小韵下,不符合语音演变规律。本文根据王祯《农书》的记 载,并结合其他古文献材料和现代方言,证明"硙"是一个训读字,它的训读义是"脱去谷壳的农... 《中原音韵》中,"硙"列于"齐微"韵去声"泪"小韵下,不符合语音演变规律。本文根据王祯《农书》的记 载,并结合其他古文献材料和现代方言,证明"硙"是一个训读字,它的训读义是"脱去谷壳的农具",其本字是"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韵》 演变规律 本字 方言 去声 考辨 古文献 农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