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颜氏家训》看中古文人生活
1
作者 余康发 凌俐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4年第3期51-52,共2页
文章通过对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所描写的社会风俗、时尚趋好、文化现象学分析,深刻揭示了中古时期文人生活在一个惧祸重生、男尊女卑、重文轻武、三道合一、苛于孝道、有意为文、标榜才学的时代。
关键词 颜氏家训 中古文人 生活
下载PDF
发微探赜 求实创新——读郝春文先生新著《中古时期社邑研究》
2
作者 杨秀清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关键词 《中古时期社邑研究》 求实创新 郝春文 基层社会组织 著名学者 社会生活 发展演变
下载PDF
《中古佛教僧官制度和社会生活》
3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7-337,共1页
作者谢重光,《中国中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之一,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出版。本书结构上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谈的是晋——唐暑期的僧官制度,即晋至五代部分,主要是对学界关于僧官始创时间及白衣僧正问题的讨论作了一些回应。中篇... 作者谢重光,《中国中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之一,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出版。本书结构上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谈的是晋——唐暑期的僧官制度,即晋至五代部分,主要是对学界关于僧官始创时间及白衣僧正问题的讨论作了一些回应。中篇讨论的是寺院经济问题,有怀海教规改革与禅宗对南方山区开发的研究。下篇讨论中古佛教与社会的关系,事涉到唐宋暑期福建的民俗佛教——以闽西定光佛信仰为中心,以及晋唐时期士族与寺院关系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官制度 中古社会 民俗佛教 社会生活 2009年 商务印书馆 政治研究 经济问题
下载PDF
重庆抗战文学研究要有个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秦弓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抗战文学研究 重庆文学史 文人生活 抗战前后 文化传统 《屈原》 政治背景 作家 百年中国文学 延安文艺座谈会
下载PDF
中国古代排律文献缉考之开拓——《排律文献学研究(明代篇)》读后
5
作者 孟祥娟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文献学研究 排律 明代 古代 中国 《诗经》 汉代文人 贴近生活
下载PDF
浅析魏晋文人的孤独意识与独立人格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文琼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6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魏晋文人 中国 古代文学研究 孤独意识 独立人格 社会生活 社会责任感 魏晋六朝 道德良知 知识分子 学术研究 门阀制度
下载PDF
新媒体视角下饮食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设计的创新性研究——《中华传统饮食民俗》评述 被引量:2
7
作者 袁伟萍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3-244,共2页
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绿色种植、馔玉炊金,饮食是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文人骚客风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与历史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吃”与“喝”的内容在漫长时间的积累下,逐渐突破了简单的煎... 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绿色种植、馔玉炊金,饮食是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文人骚客风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与历史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吃”与“喝”的内容在漫长时间的积累下,逐渐突破了简单的煎炒烹炸与油盐酱醋,进而增添以及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人生观、自然观和宇宙观。从食材的开发与选择到食品的制作与食用,这中间所涉及到的一系列科学、技艺、审美、文化、哲学等,都凝汇为中华的“饮食文化”。在“饮食文化”丰富的文化谱系中,老百姓对“吃”与“喝”的讲究,也即“饮食民俗”,这集中展示着饮食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最贴近的层面,展示着由“吃”与“喝”所折射出来的,老百姓对身体健康的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渴盼。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底蕴,中国传统饮食习俗是中华文明珍贵而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珍贵而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民俗 饮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食材 创新性研究 百姓日常生活 品牌设计 文人骚客
下载PDF
做一个幸福的语文人
8
作者 李学岭 《新课程(教研版)》 2014年第10期53-53,共1页
章丘自古有“小泉城”的美誉,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我有幸生长在这样一片神圣的土地上,从当学生接受教育,到现在的教书育人,我自豪着,也骄傲着。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爱着我的事业,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潜心研究教学的点点滴滴。自... 章丘自古有“小泉城”的美誉,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我有幸生长在这样一片神圣的土地上,从当学生接受教育,到现在的教书育人,我自豪着,也骄傲着。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爱着我的事业,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潜心研究教学的点点滴滴。自小就喜欢语文,五彩缤纷的文学世界里有语文,纷纷纭纭的社会生活中有语文,充满魅力的偌大自然里有语文,浩瀚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有语文,今生,与语文结缘是我最无悔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师 文人 幸福 接受教育 教书育人 研究教学 文学世界 社会生活
下载PDF
编后记
9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0,共1页
在以速度为赢的时代语境中,“慢”成为了稀缺品,但文学对“慢”的书写却始终都在。本期“文学史研究”栏目,孟繁华的《前现代的趣味、想象和遗风流韵——关于“慢的美学”一个文学史视角的札记》,勾勒了文学与文人生活中关于“慢的美学... 在以速度为赢的时代语境中,“慢”成为了稀缺品,但文学对“慢”的书写却始终都在。本期“文学史研究”栏目,孟繁华的《前现代的趣味、想象和遗风流韵——关于“慢的美学”一个文学史视角的札记》,勾勒了文学与文人生活中关于“慢的美学”的渊源,以及这种“慢的美学”在现代、当下的遗风流韵,论者在细腻的叙述与阐释中,从文人趣味与乡村叙事中阐释分析“慢”于文学审美个性生成的重要性,也指出“慢的美学”在当下的式微和挽歌性质,是一个独具个性的文学史研究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生活 文人趣味 文学史研究 文学审美 乡村叙事 时代语境 编后记 孟繁华
下载PDF
元末文人雅集中的绘画创作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进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7-101,共5页
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时代的文化活动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每个时代的文化样式同样直接影响着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本期刊发王进《元末文人雅集中的绘画创作研究》,藉由元末以雅集为中心的绘画创作活动梳理。从当时的雅集文会之... 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时代的文化活动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每个时代的文化样式同样直接影响着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本期刊发王进《元末文人雅集中的绘画创作研究》,藉由元末以雅集为中心的绘画创作活动梳理。从当时的雅集文会之风、与之相关的绘画创作状态、特殊的图像呈现方式以及内在的社会原因和意义几个方面,探究此种绘画活动的特点与特殊的绘画史意义。赵健《试论中国书籍的传统范式》.通过对中国书籍传统范式的研讨。认定中国传统书籍的理念,功能和形式与传统社会的文化、制度紧密相关,是在一个漫长过程中追求文化长期稳定.自然形成的本土文化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雅集 创作研究 绘画史 元末 文化活动 中国传统 中国历史 社会文化生活
原文传递
走向深入、系统和细致的审美文化研究——评仪平策新著《中古审美文化通论》
11
作者 李红春 《东方丛刊》 CSSCI 2008年第1期267-271,共5页
关键词 审美文化研究 日常生活审美化 通论 中古 系统 传统审美文化 艺术终结论 大众文化
原文传递
从社会历史看茶文化与从茶文化看社会历史——简评施由明《明清中国茶文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青松 《农业考古》 2016年第2期269-271,共3页
时至今日,有关茶文化的定义可说是众说纷纭,有关茶文化研究的专著也可谓是数不胜数,本刊主编施由明先生的新著《明清中国茶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既可以将之看作是一部明清茶文化著作,也可以称之为一项从茶文化... 时至今日,有关茶文化的定义可说是众说纷纭,有关茶文化研究的专著也可谓是数不胜数,本刊主编施由明先生的新著《明清中国茶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既可以将之看作是一部明清茶文化著作,也可以称之为一项从茶文化窥探明清社会历史的研究,在茶文化研究领域可说是独辟蹊径之作,有值得介绍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研究 明清社会 明先生 文化生活 文人士大夫 中国传统文化 明代中后期 明代文人 饮茶习惯
下载PDF
元代文人心态研究的新收获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宜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20-122,共3页
长时期以来,我们似乎轻易地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有史无情是史官所长,有情无史乃诗家之风。在这种观念的局限下,那些波澜起伏的时代心潮、在各种物欲和意志支配下活动、较量着的文士的心态变迁史,似乎都不见了。其实,历史过程和诸... 长时期以来,我们似乎轻易地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有史无情是史官所长,有情无史乃诗家之风。在这种观念的局限下,那些波澜起伏的时代心潮、在各种物欲和意志支配下活动、较量着的文士的心态变迁史,似乎都不见了。其实,历史过程和诸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心灵,心理结构正浓缩了人类历史文明。文学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是人类心灵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态研究 元代文人 历史文明 心态变迁 生活方式 心理结构 文学历史 心灵史
原文传递
关于晚唐文学发展规律的系统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5期38-44,共7页
研究文学,首先要探明文学创作者的理想道路和情感历程。唐代科举诱发的文人竞奔之势,在中唐动荡和晚唐党争中严重挫伤,都市生活的诱惑促成了诗歌同艺妓的结合,孕育了晚唐文学的基调和旋律。于是“言情”弥益“言志”,“重美”过于“重善... 研究文学,首先要探明文学创作者的理想道路和情感历程。唐代科举诱发的文人竞奔之势,在中唐动荡和晚唐党争中严重挫伤,都市生活的诱惑促成了诗歌同艺妓的结合,孕育了晚唐文学的基调和旋律。于是“言情”弥益“言志”,“重美”过于“重善”,在通俗文学的普及中显示了创作土体精神前所未有的勃兴。与此同时,“论时”之讽谕精神渐为旁依寄托的“咏史”诗风所替代,文学的社会批评锋芒逐渐失却犀利的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学研究 晚唐都市生活 文人仕途变迁 抒情风格 晚唐风情
下载PDF
徐悲鸿与张大千的深厚情谊
15
作者 屈义林 《文史杂志》 1999年第5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张大千 徐悲鸿 美术生活 中国绘画艺术 中国近代 《中国日报》 中国书画 文人 文史研究 特聘教授
下载PDF
“若无新变,不能代兴”——读王钟陵新著《文学史新方法论》
16
作者 王星琦 《文教资料》 1994年第2期67-70,共4页
当王钟陵教授从苏州寄来他的新著《文学史新方法论》时,我差不多是一口气读完了它。王先生在不到五年时间里,连续出版了三本大部头的专著,且都引起了震动效应,时下在文学研究领域,人们对王钟陵的名字不仅不会感到陌生。
关键词 王钟陵 中国中古诗歌史 中国文学史 王先生 精思 地域关系 籍里 文人生活 中国神话 执着精神
下载PDF
余大雄遗风
17
作者 赵维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1-41,共1页
新闻史上有个叫余大雄的,他在日伪时期下水,当了汉奸后被人暗杀。这个人名节如此,但办报却颇有些“一招鲜”的东西。比如,他特别会拉稿,而且都不付或少付稿酬,当时报人圈内称为“脚编辑”。他还有一招是挑动文人在自己的报上打笔墨官司... 新闻史上有个叫余大雄的,他在日伪时期下水,当了汉奸后被人暗杀。这个人名节如此,但办报却颇有些“一招鲜”的东西。比如,他特别会拉稿,而且都不付或少付稿酬,当时报人圈内称为“脚编辑”。他还有一招是挑动文人在自己的报上打笔墨官司,“挑得双方交战,他却袖手旁观,借此吸引读者,坐收渔人之利。”(见《新闻研究资料》总第八期)所谓“渔人之利”,说得明白点就是扩大自己报纸的发行量,吸引读者,招徕广告,赚些银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引读者 收渔人之利 日伪时期 文人 研究资料 新闻史 无可指摘 台湾作家 社会生活 前些日子
下载PDF
文学史: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18
作者 温潘亚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90-94,共5页
文学是民族心灵的结晶,一部中国文学史便应是中华民族心灵动荡变化的纪实,它反映着我们民族的喜怒哀乐、好恶爱憎,昭示着人民对生活与美的感受才能。“研究文学史的目的,就是要从中发掘民族的心理素质,探讨民族的审美经验,把握在这种审... 文学是民族心灵的结晶,一部中国文学史便应是中华民族心灵动荡变化的纪实,它反映着我们民族的喜怒哀乐、好恶爱憎,昭示着人民对生活与美的感受才能。“研究文学史的目的,就是要从中发掘民族的心理素质,探讨民族的审美经验,把握在这种审美心灵支配下民族文学传统的生成和演进规律,藉以指导文学的未来运行”。纵观我国解放后出版的一系列文学史著作,很难说有几部生机灵动、构思独特的,社会发展论政治中心论取代了一切非政治的如文化、心理的研究,使我们的文学史研究面临着深刻的危机,为此就必须打破以往单一的文学史模式,建构一种审美的、现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史 文学史研究 文学传统 政治中心 下层人民 文人生活 心理素质 宋诗 宏观研究 审美批评
下载PDF
初游乌龙潭
19
作者 曾立平 《中国对外贸易》 1994年第A11期48-49,共2页
古往今来,中国的文人雅士往往以寄情山水为人生一大赏心乐事,故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便成了千古传颂的名句。可惜现代生活的节奏,使得我们这些也想充充风雅的俗子,整天疲于奔命,有时竟连“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雅兴... 古往今来,中国的文人雅士往往以寄情山水为人生一大赏心乐事,故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便成了千古传颂的名句。可惜现代生活的节奏,使得我们这些也想充充风雅的俗子,整天疲于奔命,有时竟连“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雅兴也几乎消磨殆尽。因此,虽射处山川佳丽的江南胜地,却少有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寄情山水 醉翁之意 颜真卿 文人雅士 《海国图志》 为人生 现代生活 中国近代史 文学研究
下载PDF
承香风遗韵
20
作者 陈姗姗 《中华手工》 2014年第8期55-57,共3页
香之为道,亦可为业,承香堂机构之所成,矢志于香火之现世传承,集学术研究、制造、零售、演艺、出版、教学于一体,多行业多形态整合"香"的资源,探索全新商业模式。杭州北山街有间承香堂名曰"北山梦寻"。玲珑剔透的玻... 香之为道,亦可为业,承香堂机构之所成,矢志于香火之现世传承,集学术研究、制造、零售、演艺、出版、教学于一体,多行业多形态整合"香"的资源,探索全新商业模式。杭州北山街有间承香堂名曰"北山梦寻"。玲珑剔透的玻璃厢房,就那样缀在北山街满目葱茏的梧桐树荫里,眼前是一面碧绿的湖水,背后是温柔的秋水山庄,这个季节恰逢荷花盛放,亭亭盖盖之间,都是承香堂望出去的那一眼风景,让人突然安静下来,去寻一瓣心香。除了北山梦寻,承香堂的版图已经以西湖为中心扩展四方。甚至,这份馨香还散播到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堂 一瓣 学术研究 遗韵 全新商业模式 闲来无事 清风拂面 文人士大夫 古代文人 热爱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