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5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乡土文化遭遇现代化:变迁、张力与弥合——读《乡土中国》
1
作者 郭艳青 《民风》 2024年第5期0133-0135,共3页
我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孕育了深厚的传统乡土文化,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呈现出我国以土为生、差序格局以及以德为重的传统文化根基。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乡土文化也经历了诸多变迁。城镇化进程削弱了土地依赖性,... 我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孕育了深厚的传统乡土文化,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呈现出我国以土为生、差序格局以及以德为重的传统文化根基。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乡土文化也经历了诸多变迁。城镇化进程削弱了土地依赖性,市场经济则对差序格局进行了重构,法治化进程更是对传统道德力量产生了冲击。尽管如此,乡土中国的传统底色仍然呈现出强大的内在张力。无论是乡愁文化情结,还是差序格局的结构和道德伦理的力量,都在现代社会中持续发挥着作用。这提醒人们,传统和现代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因此,应以乡愁为情感纽带,积极传承和保护传统乡土文化,重塑乡土文化风尚,同时,通过自治、法治和德治的有机结合,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让传统乡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乡土文化 现代化 变迁 张力 弥合
下载PDF
探赜索隐 钩深致远——《中国传统忠德变迁史研究》评介
2
作者 孔祥安 《武陵学刊》 2024年第3期141-142,共2页
“忠”是中国传统伦理范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德目,在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变迁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秦汉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忠”成为忠君的代名词,遭受近代以来人们的强烈批判。尽管一些专家学者对“忠”做... “忠”是中国传统伦理范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德目,在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变迁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秦汉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忠”成为忠君的代名词,遭受近代以来人们的强烈批判。尽管一些专家学者对“忠”做了研究与解读,但仍存在许多误解与成见。桑东辉教授对忠德有着独特思考,湖北人民出版社2023年7月出版的《中国传统忠德变迁史研究》一书,是他多年来对忠德思考研究的集中体现。我作为其未曾谋面神交多年的朋友,有幸拜读该书,受益匪浅。该书是一部系统研究忠德历史变迁的精品力作,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曾谋面 独特思考 湖北人民出版社 变迁 钩深致远 中国传统伦理 君主专制制度 忠德
下载PDF
中国传统乡村治理制度的历史变迁与价值重拾
3
作者 王久齐 肖杨飞英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8-75,共8页
中国传统乡村治理制度以乡里制度为基本载体,历经了从秦汉时期的“乡官制”、唐宋时期“乡里制”与“保甲制”并行、明清时期的“乡绅之治”到晚清民国时期“宪制自治”“乡村自治”“新县制”的演变历程,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为现代乡村治... 中国传统乡村治理制度以乡里制度为基本载体,历经了从秦汉时期的“乡官制”、唐宋时期“乡里制”与“保甲制”并行、明清时期的“乡绅之治”到晚清民国时期“宪制自治”“乡村自治”“新县制”的演变历程,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创新留下宝贵资源。然而,中国传统乡村治理思想的宝贵价值却因对“现代性”的片面追求、对“城镇化”的错误解读以及将“西方模式”视为“治理范本”等而长期处于被遮蔽状态。只有重拾中国传统乡村治理制度对于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意蕴,推动传统乡村治理资源中的治理智慧同我国乡村实际相结合,才能为我国未来乡村治理奠定更加坚实的历史根基以及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 乡村治理 制度嬗变 价值重拾
下载PDF
中国社会变迁与人的发展:多元建构观点和相关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欣银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7-993,共17页
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导致了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共存和整合,构成了人的发展的新的环境。在中国的社会变迁过程中,与市场化相匹配的价值观(如竞争性、独立性、自我表现)和传统价值观(如社会关系,服从集体,自我控制)在人的社会和... 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导致了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共存和整合,构成了人的发展的新的环境。在中国的社会变迁过程中,与市场化相匹配的价值观(如竞争性、独立性、自我表现)和传统价值观(如社会关系,服从集体,自我控制)在人的社会和心理适应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文化的碰撞和整合也可能促进新的行为品质的产生,有利于增强人们应对各种情境的能力。根据多元建构观点,群体水平上的社会互动过程,如同伴团体活动中的社会评价和反应及其对个体行为的调节,在社会变迁和文化整合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中起着关键作用。群体中的行为规范与评价标准的变化通过社会互动过程不仅会影响个体认知、行为和情绪的展现水平,而且也影响它们的功能性意义。本文首先回顾这一领域里的主要理论框架及其在中国情境中应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社会变迁与人的发展的多元建构观点。接着,在对中国儿童独特的气质特征和基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化方式考察后,进一步从多元建构角度讨论中国当代社会变迁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包括专刊论文中报告的研究。最后,本文对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变迁 人的发展 多元建构观点
下载PDF
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先驱——基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向度的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安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4,共8页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使命的文化形态得以有机融合和发展: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阐述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当之无愧的先驱者和光辉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智媒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短视频化传播的价值及进路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劼刚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中,因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而熠熠生辉,然而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限制。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智媒时代,借助短视频等新兴传播方式,传统文...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中,因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而熠熠生辉,然而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限制。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智媒时代,借助短视频等新兴传播方式,传统文化重新获得生机。中国传统文化和短视频相互借助,走上了一条共生之路。传统文化借助短视频的传播方式,不仅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更重要的是,通过短视频的传播,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具体表现在传播范围的拓展、传播方式的创新、传播力度的深化、传播效果的提高以及传播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传统文化和短视频的结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 短视频 传播价值
下载PDF
新闻播音中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运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奕 《视听》 202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随着AI语音技术的日益发展,人工智能语音被广泛运用于媒介传播领域,这无疑是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的体现。在此背景下,新闻播音是否被人工智能取代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回溯新闻播音的发展史,伴随着人民广播史成长壮大的新闻播音具有时代... 随着AI语音技术的日益发展,人工智能语音被广泛运用于媒介传播领域,这无疑是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的体现。在此背景下,新闻播音是否被人工智能取代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回溯新闻播音的发展史,伴随着人民广播史成长壮大的新闻播音具有时代性与生命力。从诞生伊始,新闻播音坚守新闻本质,自觉接受来自中国传统美学的不断滋养,逐渐形成了气韵生动的形式美、中心向和的和谐美、天人合一的意境美等美学创作思想与语言表达技巧。根植于中国文化自信的新闻播音自信使新闻播音成为国家语言形象中的礼乐之音,亦是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之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播音 中国传统美学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特征在当代摄影中的运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董蕾 王贇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43-45,共3页
摄影与绘画同属于在二维平面空间内营造三维图像的艺术,其表现形式的共通性使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借鉴。该文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特征在当代摄影作品中的运用,这种运用不是形式上的简单模仿,而是探究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展现中国... 摄影与绘画同属于在二维平面空间内营造三维图像的艺术,其表现形式的共通性使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借鉴。该文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特征在当代摄影作品中的运用,这种运用不是形式上的简单模仿,而是探究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展现中国传统绘画在当代摄影艺术中的独特审美和艺术魅力。以此传承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当代摄影的内涵和表达形式,拓展摄影艺术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当代摄影 审美特征
下载PDF
致力中国本土规划研究推进优秀传统继承创新
9
作者 李小龙 崔凯 +2 位作者 高元 王凯 严少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7-321,共5页
传承弘扬中国优秀规划传统,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是文化复兴时代迫切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回顾总结团队对本土城市规划理论的长期探索与实践历程,围绕传承中国本土规划学术体系、构建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 传承弘扬中国优秀规划传统,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是文化复兴时代迫切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回顾总结团队对本土城市规划理论的长期探索与实践历程,围绕传承中国本土规划学术体系、构建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搭建新时代城市文化空间体系、加强现代规划设计中的本土规划传承等方面,探讨新时代中国规划传统继承弘扬和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路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规划传统 人文规划 文地系统规划 本土规划学术体系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大变迁时代国民体育锻炼行为的“中国实践”——基于年龄、时期、队列的视角
10
作者 王富百慧 赵玉峰 张现苓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以实证研究考察社会变迁进程中国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多重形态。从年龄、时期和队列三维视角分析发现,队列趋势主导国民体育锻炼行为变迁,城市化水平提升、高等教育普及、社会保障持续完善间接驱动国民体育锻炼行为的集体改变,这一特点在... 以实证研究考察社会变迁进程中国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多重形态。从年龄、时期和队列三维视角分析发现,队列趋势主导国民体育锻炼行为变迁,城市化水平提升、高等教育普及、社会保障持续完善间接驱动国民体育锻炼行为的集体改变,这一特点在“50后”中表现最为显著。在时期层面,国民体育锻炼参与程度自2010年开始持续提升,2013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除整体走向与政策实施、重大事件的发生周期基本吻合外,国民收入水平提升是重要外生力量。从个体生命历程判断,随年龄增长体育锻炼参与程度逐渐降低是一个共性规律,但下降过程中呈现2个不同的速率阶段。国民体育锻炼行为变迁呈现代际的趋同和分化,“60后”“70后”“80后”是驱动城乡趋同的主要力量,性别趋同集中表现在“50后”“60后”“75前”群体中,由高等教育福利获得的机遇差异可能是导致新老代际分化趋势扩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行为 国民 全民健身 中国实践 时代变迁
下载PDF
秦腔唱词中中国传统文化之隐喻性
11
作者 李庆明 申海 黄勇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9-46,共8页
戏曲文化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窗口。秦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其文学性决定了秦腔唱词蕴含丰富的隐喻和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以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从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三个层面探讨秦腔唱词隐喻现象以... 戏曲文化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窗口。秦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其文学性决定了秦腔唱词蕴含丰富的隐喻和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以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从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三个层面探讨秦腔唱词隐喻现象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表述之隐喻性,以更好地理解秦腔以及其他地方戏曲唱词深层的文化蕴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秦腔唱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心理与行为变化专刊序言
12
作者 蔡华俭 傅小兰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5-846,共2页
探寻人类文化的起源和演化规律是科学亟待研究的基本任务(Kennedy&Norman,2005),也是文化心理学当今前沿研究热点(Varnum&Grossmann,2021)。中国一百多年来的现代化转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史无前例的经济高速发... 探寻人类文化的起源和演化规律是科学亟待研究的基本任务(Kennedy&Norman,2005),也是文化心理学当今前沿研究热点(Varnum&Grossmann,2021)。中国一百多年来的现代化转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史无前例的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转型,为研究人类文化、心理和行为变迁的基本规律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理学 现代化转型 心理与行为 前沿研究 中国社会变迁 快速转型 起源和演化 心理和行为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社会组织党建政策变迁的历程及经验
13
作者 孙发锋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
在社会组织中成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而独特的领导制度,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政策要求。根据社会组织党建的组织框架和主要载体的差异,可以将社会组织党建政策的百年变迁历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党团(组)为... 在社会组织中成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而独特的领导制度,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政策要求。根据社会组织党建的组织框架和主要载体的差异,可以将社会组织党建政策的百年变迁历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党团(组)为主基层党组织为辅时期、基层党组织为主党团(组)为辅时期、基层党组织和党团(组)并重时期。社会组织党建政策的百年演变历程蕴含着宝贵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围绕党的历史任务推进社会组织党建、赋予社会组织党建时代性、保持社会组织中党组织设置形式的灵活性、妥善处理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自治、促使社会组织中党组织“运转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组织党建 政策变迁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造型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
14
作者 陈俊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2-592,共1页
新能源汽车自诞生之日起便以一种昂扬的势头不断变化发展,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功能完备、设计科学,还以其新颖独特的造型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尤其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汽车造型,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的发展增添了许多活力。由邹波... 新能源汽车自诞生之日起便以一种昂扬的势头不断变化发展,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功能完备、设计科学,还以其新颖独特的造型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尤其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汽车造型,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的发展增添了许多活力。由邹波著,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新能源汽车造型设计与文化因素》一书,通过对新能源汽车概论、外观造型设计、内饰造型设计、中国传统符号等章节的讲述,充分分析了新能源汽车造型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可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造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 中国书籍出版社 外观造型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 汽车造型 中国传统符号 新颖独特
下载PDF
论泰国汉文报刊传承中国文学的变迁、形态及其文化价值
15
作者 梁冬丽 邓哲雯 《华文文学》 2024年第1期88-95,共8页
中国文学传到泰国,以翻译小说《三国演义》而创“三国体”为开始。近代以来,泰国华侨华人接受中国文学的滋养,由阅读自带或贩卖到泰国的中国书籍,逐渐变成阅读汉文报刊上的作品。汉文报刊作为传承中国文学的新载体,为了适应在泰华侨华... 中国文学传到泰国,以翻译小说《三国演义》而创“三国体”为开始。近代以来,泰国华侨华人接受中国文学的滋养,由阅读自带或贩卖到泰国的中国书籍,逐渐变成阅读汉文报刊上的作品。汉文报刊作为传承中国文学的新载体,为了适应在泰华侨华人阅读的需要,因地制宜,改造了文学传播的形态:使用评论、转写、化用诸多手段,多层次参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义理阐释;新编文本,加上泰语对照,方便阅读;对经典文学加上新释、新解,传达文本精神;揉进异域文化基因,实现在地化。泰国华侨华人以“古”为情感纽带,以“中”为民族自豪,以“祖国”为精神归宿,积极探索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泰国汉文报刊文学,始终秉持“弘扬自由祖国文化,促进中泰两族亲善,沟通中泰文化”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报刊 中国文学 变迁 形态 文化价值
下载PDF
文化本位·师法传统·理论再塑——“中国文艺传统与中国电影”的研究路径与理论地图
16
作者 王海洲 丁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共7页
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电影试图走出一条民族化之路,涌现出诸多具有东方式审美品格与民族风格的影像作品,这些作品与中国文化艺术传统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文化为本位,师法传统,建构民族化的理论路径,正是“中国文化艺术传统与中... 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电影试图走出一条民族化之路,涌现出诸多具有东方式审美品格与民族风格的影像作品,这些作品与中国文化艺术传统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文化为本位,师法传统,建构民族化的理论路径,正是“中国文化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研究”现阶段的工作。可以说,追寻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观念,透过中国电影具体的实践创作,捕捉两者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电影理论体系,是中国电影研究者始终践行的方向和理应完成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中国文艺传统 电影民族理论 中国电影学派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历史逻辑及现代反思
17
作者 魏长领 冯展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2,F0002,共9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简称德法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德和法统一于“礼”。西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到秦汉,特别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简称德法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德和法统一于“礼”。西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到秦汉,特别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德法之争、王霸之争不仅出现在思想领域,也应用于政治军事实践中。这一时期是德法分离时期。第三阶段孕育于汉朝、魏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通过“引礼入法”“阳儒阴法”及儒生涉政后以儒释法等途径,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形成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德法统一的主流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合理性包括:其一,“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其二,“敬德保民”“明德慎罚”体现了中国传统德法文化的人文性质。其三,“子帅以正”“为政以德”的政治道德观,强调从政者的道德素养是政治和法律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历史局限性包括:其一,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礼治(礼德法混合)文化阻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二,君权神授、“三纲五常”阻碍了法治的民主化。其三,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阻碍了法律和法治的独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德法关系 历史逻辑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互主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8
作者 成龙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2,共10页
互主体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根本价值追求,突出表现在对不同主体间相互和合关系、相互敬爱关系、相互平等关系、相互包容关系、相互诚信关系一以贯之的追求和建构。这与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独特的人文基础、地理环境以及社... 互主体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根本价值追求,突出表现在对不同主体间相互和合关系、相互敬爱关系、相互平等关系、相互包容关系、相互诚信关系一以贯之的追求和建构。这与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独特的人文基础、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互主体思想,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互主体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文化自主性和自信心,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互主体思想 逻辑可能
下载PDF
新“中国动画学派”传统IP电影的突破与重塑
19
作者 曲朋 杨宝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54,共6页
中国传统IP动画电影在新“中国动画学派”的推动下,深掘文化内涵,立足中国特色,打破传统的创作思维,使国产动画电影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创作者们开始重视传统IP所带来的价值。将中华优秀文化资源以动画的形式进行挖掘与利用的方式,不仅传... 中国传统IP动画电影在新“中国动画学派”的推动下,深掘文化内涵,立足中国特色,打破传统的创作思维,使国产动画电影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创作者们开始重视传统IP所带来的价值。将中华优秀文化资源以动画的形式进行挖掘与利用的方式,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元素,同时也结合了时代特色与审美需求,重塑了传统民族文化的新兴艺术形式。而如何将传统IP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融入现代技术和价值观念,以适应多样化市场需求,是中国传统IP动画电影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动画学派” 中国传统IP 动画电影
下载PDF
融合视角下现代皮革制品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与创新研究
20
作者 许洁 张静 《皮革与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30-34,共5页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我国的皮革制品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文章针对融合视角下现代皮革制品设计的现状进行总结,详细阐述了现代皮革制品设计借鉴中国传统艺术并进行创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案例的形式对融合视角下现代皮革制品设...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我国的皮革制品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文章针对融合视角下现代皮革制品设计的现状进行总结,详细阐述了现代皮革制品设计借鉴中国传统艺术并进行创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案例的形式对融合视角下现代皮革制品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如皮雕、刺绣、绘画等的借鉴与创新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为现代皮革制品设计的创新及其与中国传统艺术融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设计 现代皮革制品 中国传统艺术 借鉴与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