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世纪,走向中国就意味着走向世界——电视剧本《中国创造》浅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红林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1年第3期66-69,共4页
20集电视连续剧《中国创造》,以海归人士成功缔造中国芯片,并把企业做强做大、走向世界为主线,告诉人们,这是一个需要海归也成就海归的时代,只有拥有了大量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中国的产品才能从低回报的"中国制造"转变为"... 20集电视连续剧《中国创造》,以海归人士成功缔造中国芯片,并把企业做强做大、走向世界为主线,告诉人们,这是一个需要海归也成就海归的时代,只有拥有了大量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中国的产品才能从低回报的"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中国企业才能在国际化路上走得更好、更远。剧本还努力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与融合之中刻画复杂的人物关系,并力图表现两种文化的共性与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创造》 海归人士 国际化视野
下载PDF
回流与回归——文学剧本《中国创造》之主题解析
2
作者 李娜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33-36,共4页
电视连续剧剧本《中国创造》是由加拿大华人新移民作家孙博和曾晓文共同撰写的,它的出现标志着海外华文文学主题的突破和题材的拓展。该剧以回归和回流作为最突出的主题,剧情一波三折,集中展示了跨越东西方之间的各种情感矛盾和对比融... 电视连续剧剧本《中国创造》是由加拿大华人新移民作家孙博和曾晓文共同撰写的,它的出现标志着海外华文文学主题的突破和题材的拓展。该剧以回归和回流作为最突出的主题,剧情一波三折,集中展示了跨越东西方之间的各种情感矛盾和对比融合。作家从华人海归们的真实生活出发,以精巧的构思塑造出富有时代感的文学形象,并通过极富爱国情感的叙述宣告了海归时代的到来,也传达出经济转型时期人们的情感和身份的归属感追寻和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创造》 回流 回归 归属感
下载PDF
批评话语视角下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塑造——以BBC纪录片《中国创造》为例
3
作者 肖文 王雪霏 《现代语言学》 2021年第3期711-718,共8页
本文运用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框架,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来分析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创造》对中国形象的塑造。研究发现,BBC对中国形象刻画的总体基调虽以消极为主,旨在突出中国存在的社会问题,但在陈述事实上的基础上,... 本文运用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框架,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来分析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创造》对中国形象的塑造。研究发现,BBC对中国形象刻画的总体基调虽以消极为主,旨在突出中国存在的社会问题,但在陈述事实上的基础上,亦肯定赞赏中国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BBC如此塑造中国形象的原因可能与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和西方对世界的反思有关。但是同时应该注意到,西方社会还是难以摆脱“西方中心论”的价值观,彻底转变对其中国的固有印象尚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分析框架 纪录片 《中国创造》 中国形象
下载PDF
偏见下的中国:从话语选择到形象建构——基于BBC纪录片《中国创造》的批评话语分析
4
作者 高嘉潞 《今传媒》 2020年第9期68-70,共3页
本文依托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及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框架,从文本、话语实践及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出发,探讨纪录片《中国创造》如何构建科技中国形象,构建了何种形象及背后隐匿的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发现,该片借过度词汇化、意识形态方针、文... 本文依托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及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框架,从文本、话语实践及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出发,探讨纪录片《中国创造》如何构建科技中国形象,构建了何种形象及背后隐匿的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发现,该片借过度词汇化、意识形态方针、文本架构、议程设置、互文性等策略,将中国置于“偏见”语境之下,塑造了一个“科技发展与道德危险并存”的负面科技中国形象。这种话语选择与形象建构的背后与“西方中心论”和“意识形态的你我阵营”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批评话语分析 偏见 《中国创造》
下载PDF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被引量:3
5
作者 盛邦和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8-42,共5页
无论胡适还是陈独秀都是反传统的健将。现代化必然要反传统,似乎成了铁的定律。然而愈是接近新世纪的来临,对传统的认识也愈益明确客观。在这方面,将“传统”明白写在自己旗帜上的思想者也越来越多,林毓生就是一个。他的一系列论文立论... 无论胡适还是陈独秀都是反传统的健将。现代化必然要反传统,似乎成了铁的定律。然而愈是接近新世纪的来临,对传统的认识也愈益明确客观。在这方面,将“传统”明白写在自己旗帜上的思想者也越来越多,林毓生就是一个。他的一系列论文立论鲜明,努力将传统与现代化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阐说明白。他给中国思想界的一个重大启示是“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他确认“传统”在现代文化中的地位,又认为光说传统是不够的,传统如长河,既从远古流来,必将旧高原的泥沙沉渣一起裹挟而至,势必不利于现代化。因此要有“创造性转化”,要有适应现代的“更新改作”。这样既接续,且又改造了传统,我们便因对传统价值的共识,树起民族的信心,获得民族的凝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毓生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现代化 传统 转化
下载PDF
对中国草根民主的新认识——评《中国农民民主建设的伟大创造》
6
作者 程同顺 赵银红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农民民主建设的伟大创造》 书评
下载PDF
当代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益探索——评《中国农民民主建设的伟大创造》
7
作者 郝晏荣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26-26,共1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村级体制的变革,作为一项有深远意义的政治行为,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中外众多学者的目光.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杨爱民研究员,从一开始就关注这一改革.在多年的研究积累基础上,在河北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村级体制的变革,作为一项有深远意义的政治行为,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中外众多学者的目光.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杨爱民研究员,从一开始就关注这一改革.在多年的研究积累基础上,在河北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下,推出一本新的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政治问题的专著:<中国农民民主建设的伟大创造>(红旗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 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农民民主建设的伟大创造》 书评
下载PDF
原典阅读: 培养原创力的重要途径——从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谈起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承华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7年第2期27-31,共5页
原典阅读:培养原创力的重要途径——从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谈起刘承华著名文化学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历史系教授林毓生先生在其《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一书中专文介绍了芝加哥大学的一个特殊机构——社会思想委员会(Co... 原典阅读:培养原创力的重要途径——从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谈起刘承华著名文化学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历史系教授林毓生先生在其《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一书中专文介绍了芝加哥大学的一个特殊机构——社会思想委员会(CommiteeonSo-ci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创力 社会思想 原典 生命体验 重要途径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支援意识 芝加哥 原创性 研究生
下载PDF
未必儒生逢世难 悲凉偏起杞人忧─—对戊戌维新失败原因的再认识
9
作者 张新民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63-68,共6页
关键词 康有为 失败原因 戊戌维新 梁启超 戊戌变法 孔子改制 维新变法 公羊学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奇理斯玛
下载PDF
儒家参与精神:一元化伦理价值判断(论纲)
10
作者 孙抱弘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Z1期26-28,共3页
儒家参与精神:一元化伦理价值判断(论纲)孙抱弘(一)一般认为,儒家以道德责任感为基础的参天地之化育的参与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弘扬这种精神,对于激发当代中国青年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热情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笔者以... 儒家参与精神:一元化伦理价值判断(论纲)孙抱弘(一)一般认为,儒家以道德责任感为基础的参天地之化育的参与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弘扬这种精神,对于激发当代中国青年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热情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笔者以为正如对西方文化不宜全盘接受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价值判断 儒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政治参与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中国文化的展望》 卡尔·波普尔 余英时 理想人格 现代转换
下载PDF
冷静看传统 热心想未来
11
作者 钱念孙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9-9,共1页
冷静看传统热心想未来钱念孙本期史学沙龙的议题“世纪之交的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一个很直观的感觉,即在今天世纪转折的关口,重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在未来的命运,颇有“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的意味。源远流长而又博大... 冷静看传统热心想未来钱念孙本期史学沙龙的议题“世纪之交的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一个很直观的感觉,即在今天世纪转折的关口,重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在未来的命运,颇有“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的意味。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20世纪遭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知识分子 中国儒家思想 国学热 文化选择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中国文化 独立人格 儒家人本主义
下载PDF
传统文化发展管见
12
作者 陈国庆 蔡礼强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43-46,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近百年来所出现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即保守排外、中体西用、会通中西、全盘西化、东方文化等观点,指出“文化取代论”、“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的观点在理论和实际上均行不通.认为21世纪是东西方文化共同进入平等... 本文通过分析近百年来所出现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即保守排外、中体西用、会通中西、全盘西化、东方文化等观点,指出“文化取代论”、“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的观点在理论和实际上均行不通.认为21世纪是东西方文化共同进入平等发展和同步前进的全球文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创造性转化”和“综合创新”的理论指导下才能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西方文化 文化传统 东方文化 “全盘西化”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后现代社会 中国文化 与时俱进
下载PDF
简讯
13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FIT 国际翻译联合会 SKTL 芬兰口笔译协会 《中国创造精神——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ancient poetry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14
作者 Yan Weiz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7年第1期24-25,共2页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our culture, the root of all the children of the Yellow Emperor. Ancient poetry,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the world’s cultural and artistic treasure house of a b...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our culture, the root of all the children of the Yellow Emperor. Ancient poetry,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the world’s cultural and artistic treasure house of a bright pearl. 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broad and profound, poetry is always the highbrow type of aesthetic elegant, attracted many devout followers, especially those in 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wisdom and creativity in a famous through the ages, although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vicissitudes of life still shine, while dancing alone in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tired of noisy. Never forgott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ulture ancient poetry contemporary art
下载PDF
论创造之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瑞泉 《开放时代》 1999年第1期68-76,共9页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的情况下,“创造”已经被确立为现代传统,并展开了丰富的意蕴。“创造”作为一个基本的价值,为20世纪中国各种思想流派所认可,同时有助于消解现代化所造成的人的异化。一个张扬创造价值的社会,必将趋向多元...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的情况下,“创造”已经被确立为现代传统,并展开了丰富的意蕴。“创造”作为一个基本的价值,为20世纪中国各种思想流派所认可,同时有助于消解现代化所造成的人的异化。一个张扬创造价值的社会,必将趋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 现代价值 创造活动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创造精神 传统文化 自由主义 马克思主义 保守主义 现代传统
原文传递
The Expansion of Peasant Rationality: An Analysis of the Creators of the “China Miracle”——Challenging Existing Theories and Proposing New Analytical Approaches 被引量:3
16
作者 Xu Yo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1年第1期5-25,共21页
The peasants, the majority of China's population, have always been seen as a traditional and conservative force. Formed over centuries of daily rur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peasant rationality had limited efficacy wi... The peasants, the majority of China's population, have always been seen as a traditional and conservative force. Formed over centuries of daily rur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peasant rationality had limited efficacy within rural society and mainly functioned as a survival rationality. As rural society was transformed into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society, peasant rationality moved into the new society through inertia and expanded there. By combining with the advantages of the new society, it produced a kind of "superimposed advantage" that released enormous power unprecedented in both traditional rural society and modem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society. To comprehend the "China Miracle," we must first understand the Chinese peasant. Similarly, to understand the peasants, we must first apprehend peasant rationality. To illustrate how the expansion of peasant rationality helped to create the "China Miracle," it is imperative to discard the formula of tradition vs. modernity and to stress the character, attitudes and views of ordinary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sant rationality China Miracle CREATOR
原文传递
从传统到现代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庆本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8年第1期113-117,共5页
从传统到现代李庆本或许是出于学科建设的需要,一般教科书都把1919年的“五四”看成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圣诞”之日,由此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便产生了一条分水岭。研究者也乐意以古代文学专家或现代文学专家自居。抛开政治的原因不... 从传统到现代李庆本或许是出于学科建设的需要,一般教科书都把1919年的“五四”看成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圣诞”之日,由此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便产生了一条分水岭。研究者也乐意以古代文学专家或现代文学专家自居。抛开政治的原因不谈,这种历史分期法也确实给文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发展 梁启超 新历史主义 中国现代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批评 《清代学术概论》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古代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文传递
台湾自由派代表人物及其追随者的嬗变
18
作者 王其水 《台湾研究》 CSSCI 1998年第3期76-83,共8页
台湾自由派代表人物及其追随者的嬗变王其水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时,中国自由派代表人物胡适及其追随者殷海光等离开大陆。胡适、雷震、傅斯年等在台湾创办《自由中国》杂志,鼓吹自由民主理念,反省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教训,谈... 台湾自由派代表人物及其追随者的嬗变王其水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时,中国自由派代表人物胡适及其追随者殷海光等离开大陆。胡适、雷震、傅斯年等在台湾创办《自由中国》杂志,鼓吹自由民主理念,反省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教训,谈论“今日的问题”,批评当局对出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海光 自由派 中国自由主义 新儒家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五四时期 中国文化 科学主义 林毓生 反传统思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