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朴学功夫 著述精神——读施和金著《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1
作者 胡阿祥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5-45,55,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施和金 治学精神 忧患意识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调查研究的历史必然与守正创新
2
作者 王立群 杨芸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调查研究是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优良传统和独特密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调查研究已成为势所必至、时所必需,既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现实需要,... 调查研究是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优良传统和独特密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调查研究已成为势所必至、时所必需,既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现实需要,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系统工程的有力举措。立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推进调查研究的守正创新,其精髓要义主要体现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一脉相承,着力推动优良传统与时代要求的深度融通,努力实现群众路线与调查研究的互动升华。奋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推进调查研究的守正创新,持续聚焦实践、优化制度、提升效能,推进调查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数字化建设,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调查研究 历史必然 守正创新
下载PDF
古农书整理与农业科技史研究新动向——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23学术年会综述
3
作者 杨柳 王思昊 赵飞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59,共4页
2023年11月24—26日,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23学术年会在华南农业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华南农业大学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岭南农耕文明重点实验室、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2023年11月24—26日,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23学术年会在华南农业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华南农业大学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岭南农耕文明重点实验室、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承办,是华南农业大学近年来举办的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农业科技史学术盛会,是对新时代我国农业科技史研究学术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重点实验室 华南农业大学 农耕文明 研究新动向 古农书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 学术年会
下载PDF
中国历史地理学与“集成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葛全胜 何凡能 郑景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2-26,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历史地理 集成 历史地理学家 科学研究 环境变化 人类历史 中国现代 分支学科
下载PDF
“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思路与实践
5
作者 张俊飞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6期55-58,共4页
为了提高“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文章首先说明了“中国历史地理”课程的特点,然后阐述了“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思路,最后论述了“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国历史地理”课程 历史学专业
下载PDF
中国历史聚落地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晓伟 何小芊 +1 位作者 戈大专 龚胜生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历史聚落地理学作为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发展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文中基于历史文献分析和历史计量法梳理了100年以来历史聚落地理学的发展成果,旨在管窥其研究领域和发展特征以展望其发展趋势。结果发现,目前国内历史聚落... 历史聚落地理学作为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发展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文中基于历史文献分析和历史计量法梳理了100年以来历史聚落地理学的发展成果,旨在管窥其研究领域和发展特征以展望其发展趋势。结果发现,目前国内历史聚落地理学研究主要集中于聚落起源及发展、聚落地域空间结构、聚落形态及内部结构等方面,并呈现明显特征:在空间维度上,研究区域集中性明显,空间范围多位于江南地区;在时间维度上,研究尺度以断代史为主,研究频度多集中于宋、明、清时期;在要素维度上,分析方法基本符合"因地制宜"原则,显示了"天人合一"朴素的人地协调观。多学科交叉融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历史城乡人地关系及其动态演化是今后历史聚落地理研究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聚落地理 综述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制度化的历史进程、经验启示及实践路向
7
作者 张玉双 徐卫华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自1921年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调查研究的规律性认识和实践性探索,并形成了制度化规范体系来发挥其效能。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制度化的历史进程,经历了制度化探索与形成、曲折与前行、恢复与发展、创新与深化等四个阶段。在全... 自1921年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调查研究的规律性认识和实践性探索,并形成了制度化规范体系来发挥其效能。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制度化的历史进程,经历了制度化探索与形成、曲折与前行、恢复与发展、创新与深化等四个阶段。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要坚持以“思想认同”为前提,注重制度理念;以“创新力”为驱动,坚持制度创新;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贯穿制度设计。通过强化调查研究主体支撑、完善调查研究运行机制、创新调查研究方式方法来共同推进调查研究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调查研究制度化 历史进程 实践启示
下载PDF
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历史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姜红浩 张宏 +2 位作者 佘国荣 张敬文 张丁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48-153,共6页
目的探讨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的历史地理学规律,为防治该类疾病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文献,设置发病年龄、病种、相关发病因素等特征变量,以中间年限1980年和中国八大地区为界,采用SPSS13.0对报... 目的探讨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的历史地理学规律,为防治该类疾病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文献,设置发病年龄、病种、相关发病因素等特征变量,以中间年限1980年和中国八大地区为界,采用SPSS13.0对报道的15778例深部真菌病在不同时段及不同地区间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中国深部真菌病呈逐年增长趋势,在地域上逐渐由集中向分散变化,报道病例数前三位的地区依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原地区和岭南地区。中国深部真菌病的高发年龄段、病种和相关发病因素具有不同的历史地理学特征,1950~2007年,该病的高发年龄均为中青年,但1980年后,中青年比例下降,儿童和老年病例增多;且报道病种在1980年后明显增多,其中以念珠菌病最多见和最广泛,而鼻孢子菌、球孢子菌、帚霉菌感染区域仍较局限;同时,1980年前外伤是发病主要相关因素,而在1980年后被不洁性接触、抗生素滥用、慢性病等取代。结论中国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将逐年上升,气候湿润、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地区等将成为该类病的主要发病区。将深部真菌病的防治工作与其历史地理学特征结合起来,对从整体上把握该类疾病的发病特征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中国 历史地理
下载PDF
近三十多年来中国历史地理通论性著作的综合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袁从秀 李鹏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3-120,共8页
中国历史地理通论性著作是中国历史地理学走向成熟的标志。近30多年来,中国历史地理通论性著作在内容结构上日趋全面,呈现出从"自然"到"人文"的重心过渡;在著作性质上多种并存,大致可分为总结、研究与总结研究三类... 中国历史地理通论性著作是中国历史地理学走向成熟的标志。近30多年来,中国历史地理通论性著作在内容结构上日趋全面,呈现出从"自然"到"人文"的重心过渡;在著作性质上多种并存,大致可分为总结、研究与总结研究三类;在编写体例上各有短长,可分为专题、断代、区域与专题区域四类;在表现形式上渐趋多样,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在教学功能上日渐完备。同时,通论性著作的编写实践亦触及到当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取向、治学理念、研究路径与呈现方式等诸多方面。未来通论性著作须进一步完善文本、优化结构。重视著作内容的全面性和学术性、编写体例的创新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教材功能的完备性,才能更好地满足历史地理学教学和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地理 通论性著作 属性分析 发展趋势 良性互动
下载PDF
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之发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嘉川 狄三峰 《保定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0-60,共11页
从理论探索、古都研究、其他历史城市研究和历史城市地图编纂等四个方面,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状况。在综述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三点不足。
关键词 历史地理 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古都研究 城市群研究 历史城市地图
下载PDF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核心问题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伟然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00,共2页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不仅大大丰富了现代地理学的内容,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学科的发展。如今,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蔚为壮观的分支,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抚...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不仅大大丰富了现代地理学的内容,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学科的发展。如今,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蔚为壮观的分支,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应该如何在继承优良传统中规范自身、旁摄他学,在新的世纪达到新的发展境界?带着这些问题,本期特邀葛剑雄、侯甬坚、满志敏、王振忠、张伟然、华林甫六位教授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势畅言所感,各陈所见,以期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在诸如学风净化、学科建设等方面有所助益。编者希望并欢迎广大历史地理学者能够积极参与这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文化 地理 出版 核心问题 晋文化 中国文化 理念 部门 区域 西南
下载PDF
中国环境形象建构的话语历史分析——基于《中国日报》气候变化报道语料库的研究
12
作者 武建国 欧敏 包伟玲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4年第1期91-104,共14页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切的焦点问题,相关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塑造着国家环境形象。本研究以2011年至2020年《中国日报》有关中国气候变化的报道为语料,在沃达克(Wodak,2001)话语历史分析法的基础上,结合LDA主题模型和语料库方法,探...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切的焦点问题,相关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塑造着国家环境形象。本研究以2011年至2020年《中国日报》有关中国气候变化的报道为语料,在沃达克(Wodak,2001)话语历史分析法的基础上,结合LDA主题模型和语料库方法,探析该话语实践所建构的中国环境形象。通过对报道主题、互文关系、语言表现形式的分析,本研究发现《中国日报》凭借六大主题和多样话语策略,成功塑造了绿色低碳、勇担责任、言出必行、开放共享的中国环境形象。希望本研究能丰富国家环境形象建构研究,并为外宣媒体提出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形象建构 话语历史分析 气候变化报道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中国日报》
下载PDF
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世纪回顾 被引量:5
13
作者 华林甫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9-823,共5页
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做了全面回顾,分为总体进展、部门地理研究、断代地理研究、区域地理研究四个部分,既总结了学术界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指出了不足。认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先民的主要生产部门,故历史农业地理研究应... 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做了全面回顾,分为总体进展、部门地理研究、断代地理研究、区域地理研究四个部分,既总结了学术界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指出了不足。认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先民的主要生产部门,故历史农业地理研究应该是所有历史地理研究中最为主要的领域,困难与挑战并存,该领域的研究还将大有用武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农业地理 中国 学术回顾
下载PDF
全球史观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的拓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毛曦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1,共6页
近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时间范围上下延伸;空间范围不断拓宽;专业领域不断分化整合;学科问题不断强化。关于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空间范围的拓展,一方面应具有全球观念,以全球史观为指导,研究全球历史地理问题,重视跨国家... 近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时间范围上下延伸;空间范围不断拓宽;专业领域不断分化整合;学科问题不断强化。关于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空间范围的拓展,一方面应具有全球观念,以全球史观为指导,研究全球历史地理问题,重视跨国家、跨民族、跨地区历史地理研究与中外历史地理比较研究,在全球历史背景下研究中国历史地理问题;另一方面应保持区域意识,探讨历史地理问题的区域性表现及其历史变迁过程,并寻求全球性与区域性的内在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 研究范围 全球史观
下载PDF
新时期的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樊如森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1,共11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也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进步而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特别是进入21世纪,由于研究队伍的壮大和资料的充实,该学科的学术研究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加之同仁共同努力,遂在产业、区域、方法等研究层...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也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进步而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特别是进入21世纪,由于研究队伍的壮大和资料的充实,该学科的学术研究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加之同仁共同努力,遂在产业、区域、方法等研究层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并在时间、空间、学科序列上开启了新的尝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结构和话语体系。只是随着其研究任务即经济活动地域系统的复杂化,该学科发展又遇到了前进中的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经济地理 新进展 新问题
下载PDF
论古地图文献在中国档案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以南宋“架阁库”的历史地理考证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阙维民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档案史 历史研究 历史文献 古地图文献 作用
下载PDF
顾颉刚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开创性贡献 被引量:1
17
作者 韦勇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31-134,共4页
顾颉刚在考辨《禹贡》时,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他因此意识到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古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他倡导学界开展历史地理学研究,并创办了“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承载了唤醒民... 顾颉刚在考辨《禹贡》时,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他因此意识到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古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他倡导学界开展历史地理学研究,并创办了“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承载了唤醒民族意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任务。他对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兴起有开创之功,贡献巨大,其炽热的爱国情感、开阔的学术视野,堪称学术界的楷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中国历史地理 开创性贡献
下载PDF
《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以“江南在哪里”为课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滕兰花 《文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6-88,共3页
《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过程必须紧跟当今史地结合、文化史结合的发展趋势,必须在传统的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推行"课堂+社会"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手段,通过系列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研究的兴... 《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过程必须紧跟当今史地结合、文化史结合的发展趋势,必须在传统的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推行"课堂+社会"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手段,通过系列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研究的兴趣,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历史地理 江南
下载PDF
中国科学教育研究:历史沿革、发展逻辑与未来展望
19
作者 郑永和 杨宣洋 +1 位作者 陶丹 杨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5-110,共16页
建设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基础性工程,而坚实的科学教育研究则是其关键支撑。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教育关键政策和重要事件的基础上,本文将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历程厘定为四个阶段:恢复调整... 建设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基础性工程,而坚实的科学教育研究则是其关键支撑。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教育关键政策和重要事件的基础上,本文将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历程厘定为四个阶段:恢复调整期、快速发展期、创新探索期和系统建设期,并以“政策—建制—研究”的分析框架梳理了各个阶段的进展,描绘了我国科学教育过去四十余年的历史沿革图景。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发展动力、基础保障和知识生产三个维度剖析了我国科学教育研究的发展逻辑,并从“构建科学教育资助体系”“凝练关键科学研究问题”“组建跨学科研究共同体”“开展多元实证研究”和“联动政策和实践多主体参与”五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科学教育研究未来发展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研究 历史沿革 发展逻辑
下载PDF
中国地理格局历史演变规律及规划启示
20
作者 李方舟 陈常松 +3 位作者 方修琦 张月 桂德竹 王发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84-1394,共11页
以历史逻辑回溯千年以来的自然地理格局演变规律,能够更好地支撑以行政逻辑凝练提出中国广袤国土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归纳各区带的独特自然环境基础和历史演化规律,从而基于历史、科学和行政逻辑提出国土... 以历史逻辑回溯千年以来的自然地理格局演变规律,能够更好地支撑以行政逻辑凝练提出中国广袤国土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归纳各区带的独特自然环境基础和历史演化规律,从而基于历史、科学和行政逻辑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的政策建议。中国现代地理格局是经过地质时期几十亿年的演化,以及历史时期上万年的人类活动刻画而最终形成的。在地质时期的地质构造、季风运动、江河形塑等作用下,中国陆域分异出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原区三大自然区,以及农牧交错带、海岸带两大过渡缝合带,历史时期人类因地制宜所形成迥异的生产生活方式,更是不断改造着国土空间结构,使各区带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演化历史。通过对各区带的演变过程和规律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总结,由此提出了遵从自然生态限制和历史发展规律,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合理搭配及相互之间物质能量畅通交流,以及优化区域过渡带等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理格局 历史演变 国土空间 自然地理 规划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