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历史地震图集(远古至元时期)》所收录的宋代四次历史地震的正误 被引量:1
1
作者 金勇强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12年第1期404-422,共19页
《中国历史地震图集》作为一本在历史地震和历史地理学界使用广泛且有巨大影响的历史地图集,在历史地震史料的分析及利用上还存在不少缺陷,诸如材料引用不当、考证不够全面、原始资料解读错误等现象较为普遍。本文在对相关历史材料认真... 《中国历史地震图集》作为一本在历史地震和历史地理学界使用广泛且有巨大影响的历史地图集,在历史地震史料的分析及利用上还存在不少缺陷,诸如材料引用不当、考证不够全面、原始资料解读错误等现象较为普遍。本文在对相关历史材料认真比对和解读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史地震图集(远古至元时期)》收录的北宋时期四次历史地震进行了考证,并对其叙述的不当之处加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地震图集(远古至元时期)》 历史地震 正误
下载PDF
跨越千年的地图集——《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评介
2
作者 屈迟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共1页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杨煜达教授团队历时十余年编绘的《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于2024年由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出版并正式发行。这一成果体现了历史时期中国区域极端旱涝研究的发展,刷新了人们对中国区域气候变...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杨煜达教授团队历时十余年编绘的《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于2024年由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出版并正式发行。这一成果体现了历史时期中国区域极端旱涝研究的发展,刷新了人们对中国区域气候变迁规律的认识,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学术科研、科学普及提供重要支撑。该图集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以极端旱涝气候为主题的历史地图集,涉及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旱涝 图集 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国历史地理 区域气候 科学普及 防灾减灾 学术科研
下载PDF
《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3
作者 康翊博 《历史地理研究》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2024年4月20日,由复旦大学、中国地图出版社主办,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华地图学社承办的“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暨《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4月20日,由复旦大学、中国地图出版社主办,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华地图学社承办的“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暨《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气候中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多家单位领导、院士、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多家传媒作了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气候中心 图集 中国地图出版社 新书发布会 极端旱涝 世界地球日 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科学院
下载PDF
《中国历史地图集》明代贵州丹平、丹行二司区位献疑
4
作者 王浩淼 王大宁 《铜仁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4-75,共12页
在《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明代部分中,丹平、丹行二司的实际位置应交换,二者治所也都要更北一些,在都匀县正西偏南方位,且与新添卫的把平寨司间相隔龙里卫所辖之平伐司和大平伐司。地图集出现二司标注错误与明志标注舆图、地理图模糊... 在《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明代部分中,丹平、丹行二司的实际位置应交换,二者治所也都要更北一些,在都匀县正西偏南方位,且与新添卫的把平寨司间相隔龙里卫所辖之平伐司和大平伐司。地图集出现二司标注错误与明志标注舆图、地理图模糊,以及在万历十九年至清后期期间二司不断被废设、移改、分割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图集》 丹平司 丹行司 新添卫
下载PDF
《清时期中国历史地震图集》出版
5
作者 傅诞 《历史地理》 1990年第2期211-211,共1页
《中国历史地震图集》是在国家地震局主持下,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合作编辑、中国地图出版社绘制出版的我国第一部系统、精详的历史地震图集。
关键词 国家地震 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国历史地理 图集 复旦大学 地震 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版
下载PDF
中国历史地震活动时空分异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理 徐伟 王静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4-550,共7页
收集了从公元前 2 2 2 1年到公元 1998年的中国历史地震灾害信息 5 6 49条 ,建立了中国历史地震活动数据库 ,利用数字地图技术 ,编制了中国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图及分震级、分时段、分月图谱 ,建立了中国历史地震分日次数比例检索表 .研究... 收集了从公元前 2 2 2 1年到公元 1998年的中国历史地震灾害信息 5 6 49条 ,建立了中国历史地震活动数据库 ,利用数字地图技术 ,编制了中国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图及分震级、分时段、分月图谱 ,建立了中国历史地震分日次数比例检索表 .研究表明 :中国历史强震形成新疆北部、西南—青藏高原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华北以及台湾 3个带状分布中心 ,并且西强东弱格局明显 ;8月份发生地震总次数和各个震级地震次数都出现高值 ,是防震抗灾的重点月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历史地震 时空格局 震中分布图 地震灾害 数据库
下载PDF
《中国古地理图集》的历史背景和前途展望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鸿祯 刘本培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2-96,共5页
本文记述了20世纪80年代前期《中国古地理图集》编制过程中的历史背景、国内外学术动态、任务由来、人员组成和学术指导思想.着重分析了在板块构造理论出现后中国地质学家当时面临的任务:如何将中国境内的古地理变迁与大地构造演化史相... 本文记述了20世纪80年代前期《中国古地理图集》编制过程中的历史背景、国内外学术动态、任务由来、人员组成和学术指导思想.着重分析了在板块构造理论出现后中国地质学家当时面临的任务:如何将中国境内的古地理变迁与大地构造演化史相结合?如何在古地磁资料尚不完善情况下在古地理图上反映活动论全球构造思想体系?本图集在上述领域内开展的研究和采用的一系列图面表达方式,体现了全球构造活动论和构造发展阶段论学术思想在古地理图编制中的特色和进展.也对80年代中期后我国古地理图编制方面的蓬勃发展形势以及活动论古地理图的日臻完善方向作了概括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地理图集》 历史背景 活动论 垒球构造
下载PDF
地图上的中国与历史上的中国疆域——读《中国历史地图集·前言》、《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感言 被引量:3
8
作者 葛剑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共8页
谭其骧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是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倾注30余年心血主持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以其内容之完备、考订之精审、绘制之准确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在处理历史上... 谭其骧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是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倾注30余年心血主持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以其内容之完备、考订之精审、绘制之准确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在处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中外关系和疆域边界等问题上,他始终坚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努力做到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他所确定的关于历史中国、中原王朝、边疆政权、非汉族政权、地方政权、自治地区之间关系的原则,对于中国史、民族史、中外关系史、中国历史政区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其骧 中国 《中国历史图集》 历史上的中国中国历代疆域》
下载PDF
初论中国部分地区历史地震记录的完整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智娴 闵子群 张四昌 《防灾减灾学报》 1991年第1期68-76,共9页
以《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为基础,探讨了中国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华东和东南沿海六个地震区内史载地震资料的记录情况.分区、分地震带讨论了早期地震记录的完整性,结合震级—频度关系所展现的结果,尽可能对不同地震区带历史记录... 以《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为基础,探讨了中国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华东和东南沿海六个地震区内史载地震资料的记录情况.分区、分地震带讨论了早期地震记录的完整性,结合震级—频度关系所展现的结果,尽可能对不同地震区带历史记录相对比较完整的时期作出初步推断.这些推断的结果,可以为地震预报、地震区划以及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等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记录 早期地震 地震 地震资料 地震危险性分析 记录情况 中国地震 地区历史 中国华北 历史地震
下载PDF
丁国瑜、马宗晋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国瑜 马宗晋 《中国图书评论》 1988年第3期44-45,共2页
本书共五卷七册,是中国地震历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组织全国力量编纂的一部供地震研究和地震工程使用的大型工具书。书中摘编的资料,最早上溯到公元前23世纪。
关键词 中国地震 地震工程 地震研究 内陆地震 分析预报中心 资料汇编 研究员 历史资料 历史地震资料 编辑委员会
下载PDF
《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时期图组考异例说
11
作者 黄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32,共13页
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是学界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历史地图集。限于时代因素及成于众手的原因,该图仍有可商榷订正之处。在全部考订了其春秋时期图组所标注的1 107个历史地名的基础上,考出120个相异之处,并以其中20处为例,... 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是学界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历史地图集。限于时代因素及成于众手的原因,该图仍有可商榷订正之处。在全部考订了其春秋时期图组所标注的1 107个历史地名的基础上,考出120个相异之处,并以其中20处为例,总结出距离与方位判断之异、考古遗址判断之异、地理政治军事形势判断之异、两地冲突之异、前后时代政区之异、其地不详之异以及无标注之异等七条致异之由,并配以相关地图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图集》 春秋 历史地理 地图
下载PDF
再议伊水正源——兼议《中国历史地图集》伊水正源画法
12
作者 何沛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26-29,共4页
古籍对于伊水正源的记述含糊不清,今伊河与古代伊水多有混淆。对《水经注》、乾隆《嵩县志》等文献进行分析得出:古代大部分时间里人们认为小河为伊水正源,迟至清代今伊河为伊水正源的看法被逐渐接受。据上结论,《中国历史地理图集》清... 古籍对于伊水正源的记述含糊不清,今伊河与古代伊水多有混淆。对《水经注》、乾隆《嵩县志》等文献进行分析得出:古代大部分时间里人们认为小河为伊水正源,迟至清代今伊河为伊水正源的看法被逐渐接受。据上结论,《中国历史地理图集》清《河南》所绘伊水正源有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水正源 小河 《中国历史图集》
下载PDF
《中国历史文化地图集》的第一笔──图集的由来和样图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敬仙 《地图》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历史图集 历史文化地图集 中国地图 图样设计
下载PDF
历史上的灵洲、灵州、灵武谷、灵武城址及其他——订正《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一个错误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森翔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30-36,共7页
《中国历史地图集》于1975年由中华地图学社出版。虽然在普及历史地理知识、方便教学研究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当时科研水平的限制,很多历史地理的疑案、悬案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尤其是关于明代以前的灵洲、灵州、灵武... 《中国历史地图集》于1975年由中华地图学社出版。虽然在普及历史地理知识、方便教学研究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当时科研水平的限制,很多历史地理的疑案、悬案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尤其是关于明代以前的灵洲、灵州、灵武谷(口)、灵武的地址方位,有明显的错误。这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近年来,宁夏学术界在这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笔者依据近年在宁夏吴忠市新出土的重要文物及宁夏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用考古发现—文献记载—民间口碑资料—现场勘察的连环证据,考证出自西汉至明初灵洲、灵州、灵武谷(口)、灵武的确址及沿革,证明了《中国历史地图集》(以及《中国历史大辞典》等工具书)在这个问题上的失误,同时,又就失误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洲 灵州 灵武谷(口) 灵武 《中国历史图集》
下载PDF
中国汶川2008年M W7.9地震的破裂历史:大地测量、远震和强震动数据的单独及联合反演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S.Hartzell C.Mendoza +4 位作者 L.Ramirez-Guzman Y.H.Zeng W.Mooney 李万金(译) 赵仲和(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8年第3期222-242,共21页
使用远震、强震动波形和大地测量偏移的一个大规模数据集来研究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的破裂历史。使用线性多时间窗方法来对破裂进行参数化。由于汶川断层作用的复杂性,使用三个单独的平面来表示断裂面。该地震清楚地表明了大地测量、远... 使用远震、强震动波形和大地测量偏移的一个大规模数据集来研究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的破裂历史。使用线性多时间窗方法来对破裂进行参数化。由于汶川断层作用的复杂性,使用三个单独的平面来表示断裂面。该地震清楚地表明了大地测量、远震和强震动数据集的优点和局限性。大地测量数据(静态偏移)对于确定浅部滑动的分布很有用,但对深部断层作用不敏感,且不能揭示滑动时间的任何信息。震中距在30°~90°范围内的远震数据,由于射线路径简单,通常建模不困难,并能区分浅部和深部滑动。然而,当涉及多个断层面时,由于陡峭的离源角导致定时模糊,远震数据不能区分不同的滑移情况。另一方面,地方强震动数据对于从方向性确定破裂方向是理想的,但也容易因格林函数的不准确而过度建模,导致对滑移分布的错误解释。我们发现,要对汶川破裂进行准确的描述需要所有这三种数据集。地震矩估计约为1.0×1021 N·m,断层滑动特征是在多个大的断层阻延区上有高达10m的滑动。破裂开始于彭灌断层的南端并朝东北边单侧破裂。当到达交叉的小鱼洞断层时,相邻的北川断层从这个结合部开始并双侧破裂到东北和西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测量数据 破裂方向 汶川地震 强震动 远震 联合反演 中国 历史
下载PDF
三十五载呕心沥血 绘五千年历史变迁——中国历史地图史上的空前巨著《中国历史地图集》 被引量:1
16
《地图》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图集 年历 编绘 中国历史 历史变迁 毛泽东
下载PDF
政事与人事:科学社会学视野中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超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16年第1期186-212,共27页
在中国史学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解读中国历史地理学领域内学术与政治关系的最佳范本。本文钩沉索隐,梳理出该历史地图编绘事业的来龙去脉,以图彰显学术与政治之复杂关系,从而达到重新认知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历程的... 在中国史学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解读中国历史地理学领域内学术与政治关系的最佳范本。本文钩沉索隐,梳理出该历史地图编绘事业的来龙去脉,以图彰显学术与政治之复杂关系,从而达到重新认知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历程的目的。毛泽东具有读史偏好与用图习惯,这就为《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提供了原始动因。而这一动因的付诸实施,却经由了复杂的人事安排。学界中人参与重绘和改编"杨图"(及《中国历史地图集》)的冷热亲疏,既缘于个人学术旨趣之异同,也与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有关。当然,离开了社会主义大协作的时代氛围,众多兄弟单位也不可能全力投入这一研究之中。《中国历史地图集》并非纯粹的学术行为,还是与时局密切相关的政治行为。因而,国内政局和国际关系的变动,均对《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图集》 科学社会学 中国地理学史
下载PDF
《中国历史地图集》工作琐忆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逸麟 《历史地理》 2006年第1期337-341,共5页
2005年是谭其骧(季龙)师赴京主持《中国历史地图集》工作五十周年,也是该图集最后一册(清时期)公开出版(1987年)的十八周年。这项工作从开工至全部出版,前后费时三十三年,先后参加的编稿人员有一百余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人文社会科... 2005年是谭其骧(季龙)师赴京主持《中国历史地图集》工作五十周年,也是该图集最后一册(清时期)公开出版(1987年)的十八周年。这项工作从开工至全部出版,前后费时三十三年,先后参加的编稿人员有一百余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历时最长、工程规模最宏大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的缘起,季龙师在第一册前言里已经讲得很明白,不再在此赘述。整个工作的过程,剑雄兄在《悠悠长水——谭其骧前后传》里大体都已讲到。时过半个世纪,前辈们先后谢世,同侪朋友已都进入暮境。作为这项工作较早的参与者,我在这里想将有关这项工作过程中的一些琐事,作点滴回顾,以飨对这项工作有兴趣的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图集 历史 历代舆地图 谭先生 历史地理 编稿 历史自然地理 历史 测绘资料 图幅
下载PDF
挥不去的记忆 抹不去的怀念——纪念《中国历史地图集》开编五十周年 被引量:1
19
作者 项国茂 《历史地理》 2006年第1期328-330,共3页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不知不觉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在北京开编至今已五十个春秋了!一件件已经从记忆中淡出的如烟往事,由于《历史地理》的一纸征稿通知而激荡着我的心扉,记忆的闸门不由得被一下子打开了...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不知不觉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在北京开编至今已五十个春秋了!一件件已经从记忆中淡出的如烟往事,由于《历史地理》的一纸征稿通知而激荡着我的心扉,记忆的闸门不由得被一下子打开了,一幕幕历史镜头逐渐清晰地在我的脑海中显现。把黄金般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图集》编绘工作的战友们,对我们的共同事业,对以往朝夕相处的日子怎么能不感奋,怎么能不怀念啊!现仅就个人参加编图工作过程中所亲历的往事尽可能详尽地写出来,但由于时隔久远,有些记忆可能脱漏和不准确,作为参考资料,仅供大家补充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图集 历代舆地图 谭先生 复旦大学历史 古今地名 历史地理 图面 编图 清绘 吴晗
下载PDF
历史上的中国地震灾害 被引量:1
20
《路基工程》 2009年第3期123-123,共1页
关键词 地震灾害 中国 欧亚地震 历史 大陆地震 地震 世界 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