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史与思想史互动研究的典范——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研究特色简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时亮 《唐都学刊》 2013年第4期84-89,共6页
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一书有一鲜明的研究特色,即社会史与思想史互动研究。"社会史"与"思想史"概念在侯氏眼中与它们的现代意义不同,概而言之,侯氏的"社会史"范畴比现代意义的要小,而他的"思... 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一书有一鲜明的研究特色,即社会史与思想史互动研究。"社会史"与"思想史"概念在侯氏眼中与它们的现代意义不同,概而言之,侯氏的"社会史"范畴比现代意义的要小,而他的"思想史"概念却比现代含义广泛得多。社会史与思想史互动研究,既包括以社会史为基础来研究思想史,又包括以思想史为基础来研究社会史,这是由其理论依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侯氏《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一书有许多具体研究都鲜明地体现出社会史与思想史互动研究的治史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社会 思想史 研究特色
下载PDF
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的史学开创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宝才 梁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8-12,共5页
侯外庐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是一部具有史学开创意义的力作,是中国史学发展特定阶段的标志。此部论著中,侯外庐先生在承认人类社会具有普遍规律的前提下,着力揭橥集中国社会的特殊规律。他以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研究为基础... 侯外庐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是一部具有史学开创意义的力作,是中国史学发展特定阶段的标志。此部论著中,侯外庐先生在承认人类社会具有普遍规律的前提下,着力揭橥集中国社会的特殊规律。他以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研究为基础,从城乡问题这一关键的历史现象切入对中国古代社会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究。从中国古代“城市国家”的起源、建国原则、发展、性质、差别等角度,说明了氏族制度残余、氏族贵族专政、中国古代变法的艰巨性、中国古代政治和法权理论的特点、各诸候国的不同前途等问题,深入系统、别开生面。不仅坚持、宣传而且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硕果与其深厚、扎实的理论修养及贵疑、求实的学风是密不可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亚细亚生产方式 社会 侯外庐 马克思主义史学 城市国家 氏族贵族 古典的古代 亚细亚的古代 历史现象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开创之作——重读《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昌五 《文史哲》 1988年第2期35-44,共10页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是侯外庐师的开山之作,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由此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创始人之一,并长期代表着一个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我在解放前曾读过此书,但由于理论上的浅陋,对书...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是侯外庐师的开山之作,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由此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创始人之一,并长期代表着一个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我在解放前曾读过此书,但由于理论上的浅陋,对书中所言不甚了了。解放后有幸从吾师就读中国思想史,又多次读过此书,渐有领悟。特别是我专攻古史后,从此书获益良多。1986年,我决定把对此书的体会和心得写出来,祝他从事教学与科研60周年。谁料天夺其年,庆祝会未开而吾师已作古了。现在把这篇文章写出来,以表纪念,并表明继承他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事业之志,以慰吾师在天之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社会 奴隶制社会 氏族制度 中国奴隶社会 侯外庐 春秋时代 家内奴隶 宗族 氏族贵族 家族公社
下载PDF
重读侯外庐同志《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斯维至 《史学史研究》 1988年第1期5-7,共3页
(一)侯外庐先生已于1987年9月病逝于北京。他的自叙传《韧的追求》表明了他一生坚韧不拔的性格,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经历和历史研究上的成就。他不愧是我国有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历史学家。抗战期间我幸而以赵纪彬先生的介绍,获读他的... (一)侯外庐先生已于1987年9月病逝于北京。他的自叙传《韧的追求》表明了他一生坚韧不拔的性格,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经历和历史研究上的成就。他不愧是我国有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历史学家。抗战期间我幸而以赵纪彬先生的介绍,获读他的这本著作(本名《中国古典社会史论》),对我的启发很大。1950年我应侯老邀聘,来到西北工作,更得朝夕相从、讨论学问的机会。他曾经嘱我和陈直先生为他校对甲金文和文献材料,他自已也动手修改文字。后来他奉调赴北京担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另有一群同志帮助他整理这本著作和其他著作的出版。十年动乱期间,他遭到野心家们的打击而病倒了,但仍坚持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社会 历史研究 侯外庐 奴隶社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献材料 我国古代 陈直 地理环境 文献史料
下载PDF
侯外庐与《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5
作者 侯且岸 《社会科学论坛》 2021年第5期179-190,共12页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是侯外庐步入史坛的处女作。他在翻译德文版《资本论》的基础上,将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变迁相结合,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从经济学扩展至社会史,再扩充到思想史,开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实...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是侯外庐步入史坛的处女作。他在翻译德文版《资本论》的基础上,将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变迁相结合,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从经济学扩展至社会史,再扩充到思想史,开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实践过程,取得了重大突破。今天我们重读《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会发现:当年那些侯外庐所倾全力解决的问题非但没有能完全解决,而且也已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被后人所淡忘。然而,他的论断却又在历史演变的进程和坎坷中不断得到验证。这部专著给我们深刻启示:不仅要多关注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深入探究其中存在于历史深层的那些特殊规律及其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社会 亚细亚生产方式 理论 特殊规律
下载PDF
我国古代社会转型期的治国理念
6
作者 黎聪 《南方论刊》 2024年第4期68-69,共2页
从春秋战国开始,完成于秦汉(汉武帝)的古代社会转型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而身处该转型期的统治者与学者们通过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治理模式,一举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本文通过梳理儒、法、道等古代重要思想... 从春秋战国开始,完成于秦汉(汉武帝)的古代社会转型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而身处该转型期的统治者与学者们通过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治理模式,一举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本文通过梳理儒、法、道等古代重要思想学术流派的治国理念及其演变,深入分析各学派的治国理念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实践和成效,进而从“关注社会均衡”“追求教育公平”“维护法治公正”“推动创新变革”四个方面来展开探讨,以期为现代社会的治理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社会 社会转型 治国理念 现代启示
下载PDF
社会史论战背景下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辩难 被引量:5
7
作者 周书灿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6-86,124,共11页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期间,学术界从理论方法的运用、材料的鉴别审查、逻辑结构到论据论点等多方面对郭沫若先生《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进行了学术史上罕见的质疑与批判。郭氏自觉接受着来自不同学派的种种质疑与批判,并不断地...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期间,学术界从理论方法的运用、材料的鉴别审查、逻辑结构到论据论点等多方面对郭沫若先生《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进行了学术史上罕见的质疑与批判。郭氏自觉接受着来自不同学派的种种质疑与批判,并不断地进行着深刻的系统的自我批评,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中国古代社会理论体系。从中国现代学术史的视角而论,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辩难,加速着唯物史观指导下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向着科学和深入的方向推进。社会史论战期间,由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起点还较低,论战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从概念到概念的倾向也极为明显。辩难中出现的种种论点,疑问颇多,从某种意义讲,社会史论战期间,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诸多质疑与批判,不足以彻底否定该书的全部学术价值。辩难中呈现的宗派情绪和非学术因素,并无学术价值,不利于方兴未艾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史论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历史逻辑
8
作者 孙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1期27-29,共3页
文化是指特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群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仰、习俗、艺术、科技等的总和。文化的传播并非简单地复制和粘贴,也非是表面现象的传递,而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 文化是指特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群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仰、习俗、艺术、科技等的总和。文化的传播并非简单地复制和粘贴,也非是表面现象的传递,而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适应和变迁,这一过程涉及文化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现象 共同价值观 中国古代文化 文化的传播 社会群体 精神财富
下载PDF
纷繁璀璨的节日文化图谱——读《中国古代岁时节日》
9
作者 钟芳 《华人时刊》 2024年第2期75-76,共2页
过年了,提起一个“年”字,许多人心头不由漾起一阵温暖,但凡中国人,男女老少没有人不爱过年的。当然,除了过年,中国的传统佳节还有很多,每一个节日都异彩纷呈各具特色,这些,在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常建华教授所著的《中国古代岁时节日》... 过年了,提起一个“年”字,许多人心头不由漾起一阵温暖,但凡中国人,男女老少没有人不爱过年的。当然,除了过年,中国的传统佳节还有很多,每一个节日都异彩纷呈各具特色,这些,在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常建华教授所著的《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一书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历史佐证。这些岁时节日,就像点缀在岁月深处的璀璨珍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 岁时节日 中国的传统 异彩纷呈 古代 过年
下载PDF
赞助·应酬·场域:模式演进与中国古代艺术社会史研究
10
作者 蔡志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9-165,共7页
“赞助模式”“应酬模式”和“场域模式”,是中国古代艺术社会史研究领域先后出现的三种有代表性的方法论模型。基于不同的概念工具,三者分别对中国古代艺术赞助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描述;对“赞助”概念的理论局限性进行了反思与突破;对艺... “赞助模式”“应酬模式”和“场域模式”,是中国古代艺术社会史研究领域先后出现的三种有代表性的方法论模型。基于不同的概念工具,三者分别对中国古代艺术赞助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描述;对“赞助”概念的理论局限性进行了反思与突破;对艺术家主体性的社会构成逻辑进行了审视与重构,共同推动了该领域的学术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助模式 应酬模式 场域模式 中国古代艺术社会史方法论
下载PDF
社会改革和历史进程——评《中国古代改革史论》
11
作者 凌晨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0-41,共2页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锐意改革的优良传统,有丰富的历史进化思想和变法主张;伟大的改革家和变法者,代有所出。这对于处在伟大的改革年代而又正值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历史遗产。《中国古代改革史论》一...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锐意改革的优良传统,有丰富的历史进化思想和变法主张;伟大的改革家和变法者,代有所出。这对于处在伟大的改革年代而又正值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历史遗产。《中国古代改革史论》一书着力于总结这份遗产,为正在从事当代改革实践的中国人提供了历史的经验和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论 变法 改革家 历史进化 中国古代 年代 历史遗产 历史进程 社会改革 优良传统
下载PDF
整体史观中的社会流动——读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12
作者 季资朝 《作家天地》 2020年第2期182-183,共2页
本书作为"史论",虽然在多方面的观点上提出了更多的可能性,但与考古学确证却没有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得部分论证阶段略显乏力,不免成为了本书最大的缺憾。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瑕不掩瑜,许先生在书中渗透的宏大的整体史... 本书作为"史论",虽然在多方面的观点上提出了更多的可能性,但与考古学确证却没有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得部分论证阶段略显乏力,不免成为了本书最大的缺憾。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瑕不掩瑜,许先生在书中渗透的宏大的整体史观仍值得我们长久体悟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领悟
原文传递
论中国古代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 被引量:9
13
作者 郑杭生 江立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22,共5页
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展开了讨论,并产生了几个不同的理论流派。有主张个人服从社会,也有主张利己的。西汉以后,儒学获得独尊地位,个人与社会的思想是重整体意识,忽视个体意识,个人依附于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的... 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展开了讨论,并产生了几个不同的理论流派。有主张个人服从社会,也有主张利己的。西汉以后,儒学获得独尊地位,个人与社会的思想是重整体意识,忽视个体意识,个人依附于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被蒙上温情脉脉的宗法血缘的面纱,在内容上却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仁"作为人们追求的至善,是一种群体和谐的原则;社会的秩序是一种以义务为中心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个人 社会 思想
下载PDF
“中国东方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笔谈 被引量:6
14
作者 邵望平 郭大顺 +1 位作者 栾丰实 宋建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4,共2页
中国东方地区古代文明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东方文明指东部沿海文明 ,包括燕辽文化区海岱文化区和太湖文化区。这 3个文化区相对独立 ,自成文化体系 ,又相互影响 ,相互联系 ,对早期文明的产生途径和发展道... 中国东方地区古代文明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东方文明指东部沿海文明 ,包括燕辽文化区海岱文化区和太湖文化区。这 3个文化区相对独立 ,自成文化体系 ,又相互影响 ,相互联系 ,对早期文明的产生途径和发展道路有很大影响。因此 ,中国东方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已经成为学术领域的热点 ,受到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的关注。我们组织这一组笔谈 ,以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方地区 古代社会 文明化 礼制 古代文明 礼器
下载PDF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事业述论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卫平 黄鸿山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236,共5页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在先秦时期初步形成,历经汉唐的发展,至宋代基本定型。明清两朝,国家的政策重在继承,而民间社会救助事业(慈善事业)渐趋兴盛。各种民间救助组织的存在,弥补了官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救助了大量困难人群,在传...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在先秦时期初步形成,历经汉唐的发展,至宋代基本定型。明清两朝,国家的政策重在继承,而民间社会救助事业(慈善事业)渐趋兴盛。各种民间救助组织的存在,弥补了官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救助了大量困难人群,在传统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官民合力”模式,使得明清时期传统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国 传统社会保障 社会救助 慈善事业
下载PDF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设置中国古代养生史课程的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小华 栗芩苓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6-68,共3页
根据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就业需要以及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方向的要求,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设置中国古代养生史课程,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及文化价值,对于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养生方法,培养科学的养生观,更好地指导... 根据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就业需要以及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方向的要求,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设置中国古代养生史课程,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及文化价值,对于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养生方法,培养科学的养生观,更好地指导全民健身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养生史 体育课程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
下载PDF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典制考评 被引量:6
17
作者 陆士桢 杨小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8-92,共5页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典制考评陆士桢,杨小强一一般认为,社会保障最早起源于英国。在1941年威廉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即“贝弗里奇报告”)中指出:“社会保障就是指人民在失业、疾病、伤害、老年以及家主死亡、薪资断...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典制考评陆士桢,杨小强一一般认为,社会保障最早起源于英国。在1941年威廉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即“贝弗里奇报告”)中指出:“社会保障就是指人民在失业、疾病、伤害、老年以及家主死亡、薪资断绝时,予以生活经济的保障,并辅助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社会 现代社会保障 中华书局 《汉书》 统治者 社会政策 养济院 典制 资本主义 社会救济
下载PDF
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观论纲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文军 李保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0-122,共3页
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观是发展观研究中的一个空白领域。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观在社会根本属性问题上认为“君权神授、天下王有”,在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上认为维护君王的天下大业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在社会发展模式问题上认为应构建一种以君... 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观是发展观研究中的一个空白领域。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观在社会根本属性问题上认为“君权神授、天下王有”,在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上认为维护君王的天下大业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在社会发展模式问题上认为应构建一种以君王拥有绝对权力为特征的社会治理体系,同时采取“王”道和“霸”道两种相辅相成的方式,实现维护君王天下大业的目标。这种社会发展观在当时确保了人类社会发展前进所必需的秩序和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与之后的社会发展观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是非常落后的,尤其是其将社会主要注意力引导偏离了社会经济发展这个本应的第一位重要事情,从而直接导致了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缓慢和封建制度长期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观 古代中国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吕振羽与中国社会史论战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发建 张林发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年第6期68-74,共7页
吕振羽从研究社会政治、经济问题转向历史研究、参与社会史论战的过程战促使吕振羽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他在社会史论战中抓住论战的三个核心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奴隶制”、“商业资本主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驳斥回击对... 吕振羽从研究社会政治、经济问题转向历史研究、参与社会史论战的过程战促使吕振羽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他在社会史论战中抓住论战的三个核心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奴隶制”、“商业资本主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驳斥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攻击,具有很强的现实政治斗争意义。他提出的“殷商奴隶制论”、“西周封建论”、“春秋、战国之际封建制转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中国社会 郭沫若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商业资本主义 中国社会研究 封建制 陶希圣 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下载PDF
香满丝绸之路与古代中国社会发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孔含鑫 吴丹妮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46-57,共12页
蜀身毒道、麝香之路与丝绸之路,都是古代中国西部民族与世界民族交流的古道。在这些古道的一端是具有适合香料产生的湿热、高寒自然环境的中国西部地区,历史上,这些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元,且瘟疫、瘴气等自然灾害多发,并关系国... 蜀身毒道、麝香之路与丝绸之路,都是古代中国西部民族与世界民族交流的古道。在这些古道的一端是具有适合香料产生的湿热、高寒自然环境的中国西部地区,历史上,这些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元,且瘟疫、瘴气等自然灾害多发,并关系国家疆域的安危;在这些古道的另一端,是同样适合香料、香药生产的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等异域国度的世界各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香文化在丝绸之路等古道上,与世界各个民族传统文化交融并生、和合共存。一直以来,香料、香药是丝绸之路等东西方交流古道上朝贡、商贸等活动中的重要物品,香被广泛的应用于古代中国的世俗生活和神圣世界,在民族传统文化交往、医疗卫生及文化精神生活等方面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香文化成为实现边疆社会稳定发展、维系丝绸之路等东西方民族交往古道兴衰的重要文化纽带。借助香及香文化,古代中国各民族与异域世界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交流、借鉴、融合创新、和合共存。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民族交流古道上丰富多元的香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构成。汉唐以来,香文化深刻的影响着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构建。挖掘、整理香文化是共享丝绸之路精神、把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之宗教文化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文化 丝绸之路 古代中国 社会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