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教学案例
1
作者 陆爱民 《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 2004年第3期22-23,共2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是上海H版语文教材高二的一个“文化常识”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一篇知识短文和若干篇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文献。这些文献,有的直接摘自中国古代史籍,也有的摘自国外的资料,其编选目的只是为了印证知识短...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是上海H版语文教材高二的一个“文化常识”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一篇知识短文和若干篇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文献。这些文献,有的直接摘自中国古代史籍,也有的摘自国外的资料,其编选目的只是为了印证知识短文需要学生了解的一些重要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 教学案例 古代史籍 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 高中
下载PDF
科学技术对工具设计的影响——以中国古代车轮演变为例
2
作者 刘兰泽亚 《天工》 2024年第5期27-29,共3页
聚焦于中国古代车轮设计,探讨科学技术与工具设计之间的复杂关系。追溯了从最初的简易木轮到青铜和铁器时代的车轮演变,凸显了科学技术进步对工具设计方向的根本影响,特别是在材料与工艺的革新以及设计思维的优化上。然而,科技发展的双... 聚焦于中国古代车轮设计,探讨科学技术与工具设计之间的复杂关系。追溯了从最初的简易木轮到青铜和铁器时代的车轮演变,凸显了科学技术进步对工具设计方向的根本影响,特别是在材料与工艺的革新以及设计思维的优化上。然而,科技发展的双刃剑效应同样显现:设计的复杂化对传统工艺的传承提出挑战,资源的过度开采也引起了对环境可持续性的担忧。深入分析了科技与工具设计的互动模式,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工具设计的革新,同时工具设计的突破也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对中国古代车轮设计历史的深入研究,不仅为现代设计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也激励后人在继承古代工匠创新精神的同时,推动现代工具设计向着更加广阔的未来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科学技术 工具设计 车轮演变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文本表述变化研究——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为例
3
作者 潘玉华 《品位·经典》 2024年第3期46-48,共3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科技成就。21世纪以来,高中历史教科书呈现出多样性和时代性的特点。高中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本表述的变化不仅会改变历史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对待传统科技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科技成就。21世纪以来,高中历史教科书呈现出多样性和时代性的特点。高中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本表述的变化不仅会改变历史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对待传统科技的态度受到一定影响,对学生领悟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及家国情怀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表述 历史教科书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及其现代启示学术研讨会”综述
4
作者 孙晶 《学术动态(北京)》 2009年第2期10-14,共5页
2008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和价值取向研究》课题组和亚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及其现代启示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科学技术文化 学术研讨会 现代启示 古代 中国社会科学 综述 科学思想
下载PDF
杨振宁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 被引量:20
5
作者 高策 李志红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1998年第2期39-42,共4页
近代科技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为什么受到强有力的抗拒?科学技术在中国的未来走向如何?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近年来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并提出了独到的看法。本文对此作了介绍与评述。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科学技术 李约瑟难题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革命 被引量:11
6
作者 沈骊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84-89,共6页
精神形态的科学技术属于文化的一部分,物化科学技术则属于现实生产力。科学技术革命发生的基本原因除了生产的需要之外,便是文化的孕育。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乃至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与科学技术革命,都产生过深刻影响... 精神形态的科学技术属于文化的一部分,物化科学技术则属于现实生产力。科学技术革命发生的基本原因除了生产的需要之外,便是文化的孕育。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乃至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与科学技术革命,都产生过深刻影响。从讨论这一问题出发,引出面临科技兴国大业的当代中国人,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传统文化的现实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文化 科学 技术 革命 科学技术革命 中国传统文化 科学技术发展 现实生产力 当代中国 精神形态 基本原因 中国古代 科技兴国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中的机变论 被引量:4
7
作者 孔令宏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0-93,共4页
机变论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中有关事物存在的变化和条件的理论。它的基本范畴是几与机。二者均有多方面的内涵 ,二者的含义在不少方面是相通、相同的 ,不同的方面大致说来 ,几主要指涉自然观 ,机主要指涉认识论与实践论。对机的应用 ... 机变论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中有关事物存在的变化和条件的理论。它的基本范畴是几与机。二者均有多方面的内涵 ,二者的含义在不少方面是相通、相同的 ,不同的方面大致说来 ,几主要指涉自然观 ,机主要指涉认识论与实践论。对机的应用 ,包括观机、执机、应机、盗机、发机等五个阶段。机变论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启发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变化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体现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凤祥 安维复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51,共5页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李约瑟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从四方面阐述导致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存在根源,并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问题,双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探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李约瑟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从四方面阐述导致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存在根源,并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问题,双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探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处,有助于确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科学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史》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中国古代煤炭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上) 被引量:7
9
作者 吴晓煜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8-106,共9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利用煤炭的国家之一,有长达六七千年的煤炭开发利用史。古代中国人对煤的岩石性能、岩石分类以及煤的成因已有明确认识,在勘找煤炭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且形成了传统的煤炭开采技术。这些技术在许多方面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利用煤炭的国家之一,有长达六七千年的煤炭开发利用史。古代中国人对煤的岩石性能、岩石分类以及煤的成因已有明确认识,在勘找煤炭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且形成了传统的煤炭开采技术。这些技术在许多方面有独特的创造,包括井筒开凿、巷道部署、矿井运输、提升、通风、排水、照明等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煤炭科学技术的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煤炭科学技术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终结的数学原因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胜斌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6,共4页
中国古代数学在许多方面不同于西方数学 ,与科学思维特征相背离 ,无法成为近代科学的思维和表达工具 ,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没能走出工匠传统而致终结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中国 古代科学技术 古代数学 科学思维 数学理论 发展模式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终结之宗教根源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胜斌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3-16,共4页
讨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近代走向终结之宗教根源在于上古时期人神相通的宗教观念 。
关键词 中国 古代科学 宗教 儒教 道教 科学技术
下载PDF
论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文化进步——兼论中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祥运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7,23,共8页
 近现代文明的发展,是以科学技术的参与程度作为重要的标志。科学技术作为理性的主要载体,逐渐地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现代文化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文化。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依次是首先对文化的物质层次发生作用,然后对文化的...  近现代文明的发展,是以科学技术的参与程度作为重要的标志。科学技术作为理性的主要载体,逐渐地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现代文化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文化。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依次是首先对文化的物质层次发生作用,然后对文化的制度层次发生作用,最后对文化结构的观念层次发生作用,从而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科学技术注入中国文化的历程是艰难而曲折的,改造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使之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宣传科学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是21世纪的中国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与社会 文化结构 传统文化 中国
下载PDF
论儒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成全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1期75-78,共4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科学 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儒学 《黄帝内经》 生产实践 科学的发展 经验事实 近代科学技术 古代科学技术 外在动力
下载PDF
中国古代煤炭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下)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晓煜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古代中国人对煤炭性能的认识不断深入,从煤的可燃性、风化、自燃,到煤的含硫性乃至煤气中毒、井下瓦斯,均有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煤炭的利用日益广泛。古代中国几乎所有需要燃料的行业都用上了煤炭,决不仅限于取暖烧饭,其中突出地... 古代中国人对煤炭性能的认识不断深入,从煤的可燃性、风化、自燃,到煤的含硫性乃至煤气中毒、井下瓦斯,均有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煤炭的利用日益广泛。古代中国几乎所有需要燃料的行业都用上了煤炭,决不仅限于取暖烧饭,其中突出地表现在冶金和陶瓷业。在煤炭利用中,发明了型煤技术、制焦技术。除了作为燃料,煤炭还被用于工艺品制作、医药、建筑、制墨,等等。中国古代煤炭科学技术成就不仅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宝库中一颗瑰丽的明珠,在世界古代史中也是光彩夺目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煤炭科学技术
下载PDF
论信息科学技术对中国民主政治文化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明传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2-54,66,共4页
中国民主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本文将从民主政治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国民的素质和民主意识的提高、社会组织及制度的建构等方面来阐述信息科学技术对中国民主政治文化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信息科学技术 中国 民主政治文化 民主意识 政治体制改革
下载PDF
浅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化
16
作者 王皓淼 《科技资讯》 2017年第29期251-252,共2页
纵观中国的历史,我国古代在农学、医学、数学、天文学四大自然科学上都创造出了相当辉煌的成果。然而自明清海禁以及闭关锁国等因素的影响,古代中国科技开始衰落。在这里就主要对江晓原先生《中国古代技术文化》中中国古代"四大奇... 纵观中国的历史,我国古代在农学、医学、数学、天文学四大自然科学上都创造出了相当辉煌的成果。然而自明清海禁以及闭关锁国等因素的影响,古代中国科技开始衰落。在这里就主要对江晓原先生《中国古代技术文化》中中国古代"四大奇器"的看法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四大奇器 复制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中南半岛南传佛教文化圈国家的古代科学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贺圣达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19年第1期2-19,150,共19页
本文所指的中南半岛南传佛教文化圈国家的古代科学技术,是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在中南半岛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现在的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老挝)发生和发展的科学技术。了解古代东南亚国家的科学技术,是认识古代东南亚国家历史与文化... 本文所指的中南半岛南传佛教文化圈国家的古代科学技术,是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在中南半岛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现在的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老挝)发生和发展的科学技术。了解古代东南亚国家的科学技术,是认识古代东南亚国家历史与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认识古代东南亚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关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古代东南亚国家的科学技术与东南亚各地各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宗教文化上的特点以及受到的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古代东南亚国家的科学技术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但是,由于上述这些方面的不同,古代东南亚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科学技术很明显地也各有其不同特点,大致上可以从古代越南、中南半岛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老挝)以及海岛东南亚国家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中南半岛 佛教文化圈国家 科学技术 影响
下载PDF
发挥民族文化优势 促进当代科技创新——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浩 《晋阳学刊》 2001年第3期108-110,共3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科技 自然史 现代科学技术 地震学家 天人合一论 模型法 试插法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中的感通论
19
作者 孔令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1-224,共4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中的感通论包括感应论和变通论两部分。感应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中人们对同类相感、异类相感、显感、潜感等进行了探讨,并把感应的机制分为气类感应和存在感应。变通论是感应论的进一步深化。变是过程,通是结...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中的感通论包括感应论和变通论两部分。感应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中人们对同类相感、异类相感、显感、潜感等进行了探讨,并把感应的机制分为气类感应和存在感应。变通论是感应论的进一步深化。变是过程,通是结果。通是在事物与事物之间呈现出来的。通具有存在论、认识论、实践论三层意义。感通论从一个侧面昭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与源出于西方的近现代科学技术思想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 感应 变化 规律
下载PDF
从青铜器的铸造论科学技术与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波 《职业技术》 2006年第10期149-150,共2页
关键词 艺术设计 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 铸造技术 青铜器 器物造型 紧密结合 青铜时代 技术 艺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