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美术研究与中国美术史的书写——评巫鸿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姜永帅 《艺术生活》 2013年第2期78-79,共2页
巫鸿教授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以下简称始己念碑性》)英文版面世已十余年,中文版也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9年4月问世,并在2010年12月进行了第二次印刷。单从再版的速度便可以看出国内读者的反应和此书的受关... 巫鸿教授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以下简称始己念碑性》)英文版面世已十余年,中文版也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9年4月问世,并在2010年12月进行了第二次印刷。单从再版的速度便可以看出国内读者的反应和此书的受关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 纪念碑 中国美术史 美术研究 建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书写 2009年
下载PDF
“纪念碑性”是可以转移的——读《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有感
2
作者 悦然 《中华建设》 2009年第9期98-98,共1页
巫鸿先生是当今华语世界艺术史领域最受关注的学者之一,他的这本《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在英文版出版伊始就引发了学术界的激烈争论,继而成为一本话题性的学术著作。
关键词 纪念碑 艺术 建筑 古代 中国 学术著作 学术界
下载PDF
从方法论角度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的得与失
3
作者 张红华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26-128,共3页
巫鸿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以下简称《纪念碑性》)从"纪念碑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古代艺术的悠久传统和继承性,对于美术史学科的建设和空间的拓展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为理解中国古代美术史打开了全新的视野... 巫鸿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以下简称《纪念碑性》)从"纪念碑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古代艺术的悠久传统和继承性,对于美术史学科的建设和空间的拓展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为理解中国古代美术史打开了全新的视野。文章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和分析了《纪念碑性》一书,评判其写作中的得与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 纪念碑
下载PDF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建省 王宗泽 戴智彪 《中国科技信息》 2016年第19期33-34,共2页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独特、造型优美,具有传统的艺术特色,深受人民的喜爱,因此大量仿造建筑开始出现。将古建筑特有的元素融合到仿古建筑中,使其具有古建筑一样的外观造型。此外,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在稳定性、抗震性能方面也十分良好,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独特、造型优美,具有传统的艺术特色,深受人民的喜爱,因此大量仿造建筑开始出现。将古建筑特有的元素融合到仿古建筑中,使其具有古建筑一样的外观造型。此外,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在稳定性、抗震性能方面也十分良好,结构受力合理,符合力学规律,对现代建筑的结构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性。中国古建筑包括在中国古文化作用下产生的而没有受到近代西方文明影响的建筑物、构筑物、建筑方法和相关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 现代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 外观造型 借鉴 抗震 仿古建筑 力学规律 木结构建筑 艺术特色
下载PDF
镌形以褒美——中国古代纪念碑性雕塑的艺术表达及文化场域 被引量:4
5
作者 唐宇 宋凯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0-115,共6页
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性雕塑是以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来实现颂扬人物和保存历史的政治功用。本文通过马踏匈奴、武梁祠、昭陵六骏等经典案例,分析中国古代纪念碑性雕塑在艺术语言上的若干特点,包括兼具写实性与写意性的造型特征,在构图上通... 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性雕塑是以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来实现颂扬人物和保存历史的政治功用。本文通过马踏匈奴、武梁祠、昭陵六骏等经典案例,分析中国古代纪念碑性雕塑在艺术语言上的若干特点,包括兼具写实性与写意性的造型特征,在构图上通过局部细节或连续情节展现叙事性场面,通过间接手法或直接手法表达主题。本文认为作为建筑的祠堂和牌坊,有着不少可以堪称中国古代纪念碑的典范之作,其上往往附着与主题相关的雕塑作品,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值得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纪念碑 艺术表达 文化场域
原文传递
九鼎传说与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性” 被引量:24
6
作者 巫鸿 孙庆伟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6,共10页
“纪念碑性”这一主题使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艺术史作一系统的解释和重构。我们发现了多种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概念,它们的不同理想突出了不同艺术传统的特性,它们的历史关系帮助我们发现古代中国艺术和建筑发展的主线。这条主线在从宗庙... “纪念碑性”这一主题使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艺术史作一系统的解释和重构。我们发现了多种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概念,它们的不同理想突出了不同艺术传统的特性,它们的历史关系帮助我们发现古代中国艺术和建筑发展的主线。这条主线在从宗庙礼器到官室墓葬建筑性纪念碑这一过程中不断变化着的艺术创作焦点中显现出来。我希望通过对这种变化的复原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在一个变化的社会中艺术和建筑是如何发展并发挥功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鼎传说 中国 “纪念碑性” 古代艺术 艺术传统 艺术创作 建筑艺术
原文传递
纪念何需以碑——重思巫鸿的“纪念碑性”及中西文化隔膜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昕 《东方学刊》 2019年第1期114-122,共9页
作品的影响力,偶尔会让作者本人惊讶。或许巫鸿先生未曾预料到,他的一本脱胎于课堂讲稿的书,自1995年面世后,引发了一场持续20余年的学术争鸣。该书即《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中译本于2009年刊行,此后国内的... 作品的影响力,偶尔会让作者本人惊讶。或许巫鸿先生未曾预料到,他的一本脱胎于课堂讲稿的书,自1995年面世后,引发了一场持续20余年的学术争鸣。该书即《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中译本于2009年刊行,此后国内的批判和讨论从未消歇。这场辩论之激烈,以至于2007年,巫鸿先生在北京为中译本提笔作序时,仍感到有必要加以澄清和辨析。序中坦承,作者的初衷是希望从西方历史经验中提取出某种普遍性,以应用于中国古代艺术,便于在哈佛大学授课的需要;同时,也回应视宏观叙事为'蛇蝎'的学术流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碑 经典文本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中西文化
原文传递
读书
8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15年第5期138-138,共1页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读《建筑的意境》 萧默,建筑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所前所长,梁思成弟子,主要著述有《中国建筑艺术史》(此书2000年获中国图书奖)、《天竺建筑行纪》、《营造之道:古代建筑》。 本书是作者关于建筑艺...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读《建筑的意境》 萧默,建筑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所前所长,梁思成弟子,主要著述有《中国建筑艺术史》(此书2000年获中国图书奖)、《天竺建筑行纪》、《营造之道:古代建筑》。 本书是作者关于建筑艺术欣赏的随笔集,也是关于中西建筑史的学术短篇,文章短小,浅显易懂,可读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研究院 读书 建筑 人类文化 中国建筑 古代建筑 艺术欣赏 纪念碑
下载PDF
九鼎的传说和象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巫鸿 《艺术市场》 2021年第11期39-41,共3页
在独立艺术家和私人艺术作品出现之前,中国艺术和建筑的三个主要传统--宗庙和礼器,都城和宫殿,墓葬和随葬品--均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政治内涵。它们告诉人们应该相信什么以及如何去相信和实践,而不是纯粹为了感官上的赏心悦目。这些建筑和... 在独立艺术家和私人艺术作品出现之前,中国艺术和建筑的三个主要传统--宗庙和礼器,都城和宫殿,墓葬和随葬品--均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政治内涵。它们告诉人们应该相信什么以及如何去相信和实践,而不是纯粹为了感官上的赏心悦目。这些建筑和艺术形式都有资格被称为纪念碑或者是纪念碑群体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它们纪念碑性的确定,我们或可找到一条解释这些传统以及重建中国古代艺术史的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碑 政治内涵 礼器 艺术作品 中国古代艺术 随葬品 都城 赏心悦目
原文传递
评论摘要
10
作者 黄专 栗宪庭 +1 位作者 彭德 杨小彦 《艺术界》 2003年第3期9-19,共11页
方少华新表现主义风格的绘画通常流露出一种基弗式的凝重气质。纪念碑性质的朱红色的城门与零乱、灰暗、涂鸦式的现代建筑形成了一种简单明了的寓言效果。自由洒脱的笔触、单纯沉着的色调,尤其是天际上永远悬浮的那只持伞的手都赋予作... 方少华新表现主义风格的绘画通常流露出一种基弗式的凝重气质。纪念碑性质的朱红色的城门与零乱、灰暗、涂鸦式的现代建筑形成了一种简单明了的寓言效果。自由洒脱的笔触、单纯沉着的色调,尤其是天际上永远悬浮的那只持伞的手都赋予作品一种启示录性质的气氛。在这些作品中,历史遗产、社会、性等等视觉元素常常呈现出一种混乱而非图解化的配置状态,仿佛是对一个缺乏方向感社会的视觉质询。 黄专(广州美术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画 美术馆 中国美术 中国当代艺术 新表现主义 上海双年展 现代艺术博物馆 评论 现代建筑 纪念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