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冯友兰政治法律思想研究——《中国哲学史新编》中有关法律思想的解释 被引量:1
1
作者 宇培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9-126,共8页
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冯友兰对中国思想史上相关人物的法律思想作了相当的归纳和总结。这些归纳和总结包括对法家先驱、前期法家、韩非等中国古代大家诸多政治法律思想的解释。这些解释作为“三史释今古”中重要的一环,对于中国法律... 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冯友兰对中国思想史上相关人物的法律思想作了相当的归纳和总结。这些归纳和总结包括对法家先驱、前期法家、韩非等中国古代大家诸多政治法律思想的解释。这些解释作为“三史释今古”中重要的一环,对于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的研究有着相当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法律思想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三史释今古”
下载PDF
冯友兰后期哲学思想的转变--从《〈中国哲学史新编〉总结》讲起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景林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91,共8页
冯友兰先生为《中国哲学史新编》所作的《总结》,表现了一种由对哲学概念之形式与直觉内容的严格区分,到肯定"真正的哲学是理智与直觉的结合"的思想转变。这个转变的根据,乃是一种哲学观念上的变化,冯先生从早年对"形式... 冯友兰先生为《中国哲学史新编》所作的《总结》,表现了一种由对哲学概念之形式与直觉内容的严格区分,到肯定"真正的哲学是理智与直觉的结合"的思想转变。这个转变的根据,乃是一种哲学观念上的变化,冯先生从早年对"形式性"观念的凸显,到后期对"内在关系论"哲学观念的肯定,其内在的机理,是由"分别"共殊到"超过"共殊,而建立"具体的共相"的思想。从西方哲学的影响来看,冯先生晚年思想之转变,是经由黑格尔而超越柏拉图、新实在论为思想契机的,其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亦有助缘的作用。冯先生前后期思想的变化,应可理解为一种思想之固有、潜在的意义的逐渐凸显和自觉,其间实有着内在的一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 理性主义 神秘主义 “具体的共相”
下载PDF
中国哲学的魅力
3
作者 单纯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2-84,共13页
小引:书名的寓意 20世纪的中国哲学与冯友兰的名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不仅完成了三套完整的中国哲学史著作,而且还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新理学。他所完成的三套中国哲学史著作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及《中国哲... 小引:书名的寓意 20世纪的中国哲学与冯友兰的名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不仅完成了三套完整的中国哲学史著作,而且还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新理学。他所完成的三套中国哲学史著作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及《中国哲学史新编》;他的新理学体系则由六本独立的著作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中国哲学简史》 新理学体系 哲学体系 冯友兰 著作
下载PDF
理气与道势之间——从《新编》第七册看冯友兰对“新理学”的自我定位
4
作者 樊志辉 刘晶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31,共6页
冯友兰先生对当代中国哲学的重要贡献就是"三史六书","三史六书"把他作为一个哲学家、哲学史家的双重形象定位在中国当代哲学上。自冯友兰"贞元六书"完成之日起,对冯氏哲学的认知就聚讼不一,冯友兰对自己... 冯友兰先生对当代中国哲学的重要贡献就是"三史六书","三史六书"把他作为一个哲学家、哲学史家的双重形象定位在中国当代哲学上。自冯友兰"贞元六书"完成之日起,对冯氏哲学的认知就聚讼不一,冯友兰对自己"新理学"体系的认识也经历了历史的变化。纵观《三松堂全集》600余万字,冯友兰对自己创建的"新理学"体系的定位不断变化和发展着,从最初的高度肯定,到全面否定,再到《新编》第七册的理性复归,这种转变有社会环境的因素,同时也表明了冯友兰的一种理性思考。从理气关系到道势问题,冯友兰将"极高明道中庸"的思想贯穿始终。如果"极高明"无法"道中庸",那么理和道便不会在气中、在势中;若仅仅局限于中庸,必然会随时代的不同风向旋转,因此还必须保留"极高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后期思想 《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册 “新理学”
下载PDF
冯友兰后期哲学思想的转变:从《〈中国哲学史新编〉总结》讲起
5
作者 李景林 《中国哲学年鉴》 2017年第1期371-371,共1页
冯友兰先生为《中国哲学史新编》所作的“总结”,表现了一种由对哲学概念之形式与直觉内容的严格区分到肯定“真正的哲学是理智与直觉的结合”的思想转变。这个转变的根据,乃是一种哲学观念上的变化。冯先生从早年对“形式性”观念的凸... 冯友兰先生为《中国哲学史新编》所作的“总结”,表现了一种由对哲学概念之形式与直觉内容的严格区分到肯定“真正的哲学是理智与直觉的结合”的思想转变。这个转变的根据,乃是一种哲学观念上的变化。冯先生从早年对“形式性”观念的凸显,到后期对“内在关系论”哲学观念的肯定,其内在的机理是由“分别”共殊到“超过”共殊,从而建立“具体的共相”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友兰先生 冯先生 真正的哲学 《中国哲学史新编》 哲学观念 哲学概念 思想转变
原文传递
冯友兰先生的中西文化观
6
作者 张蓉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61,共2页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是我国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著有《中国哲学史》、"贞元六书"、《中国哲学史新编》等重要著作。在中西文化观上,不同的阶段冯友兰曾有过不同的见解,但随着学术的发展及认识...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是我国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著有《中国哲学史》、"贞元六书"、《中国哲学史新编》等重要著作。在中西文化观上,不同的阶段冯友兰曾有过不同的见解,但随着学术的发展及认识的加深,他最终认为,唯有通过中西文化的合作,才能使中国文化追赶上时代的脚步,走向现代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观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中国哲学史 20世纪 中国文化 唐河县 教育家
下载PDF
“冯友兰现象”初探
7
作者 尹丹萍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3-24,共2页
冯友兰先生晚年的思想回归现象,学术界早已有觉,并称之为"冯友兰现象".首次对"冯友兰现象"作一概念界定,则是在1995年12月召开的"‘中西哲学与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 冯友兰先生晚年的思想回归现象,学术界早已有觉,并称之为"冯友兰现象".首次对"冯友兰现象"作一概念界定,则是在1995年12月召开的"‘中西哲学与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方克立教授的发言中.他认为,"冯友兰现象"就是冯先生早年创立"新理学"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后来放弃唯心主义转变到唯物主义哲学立场上来,晚年又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地回归,而基本立场仍坚持"理在事中"的唯物主义这样一种复杂的哲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自序 新理学 冯先生 理在事中 哲学概念 冯友兰 新儒学 人生哲学 《中国哲学史新编》 程朱理学 松堂 马克思主义 思想体系 横渠四句 哲学立场 宇宙论
下载PDF
论反思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
作者 李文靖 《党政干部论坛》 2013年第5期33-35,共3页
反思精神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又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神内涵相一致,是我们牢同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现实参照和重要力量源泉。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认为:所... 反思精神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又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神内涵相一致,是我们牢同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现实参照和重要力量源泉。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认为:所谓反思,就是人类精神反过来以自己为思考对象。人类精神生活的主要部分在于认识,换句话说,哲学是对于认识的一种再认识。对于认识的再认识,就是认识反过来以自己为认识对象,这就是认识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价值观 反思精神 核心价值观 《中国哲学史新编》 哲学精神 人类精神 马克思主义 精神内涵
下载PDF
感悟分享
9
作者 张海宏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1年第17期192-192,共1页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称誉为"现代新儒家"。在这篇文章中,...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称誉为"现代新儒家"。在这篇文章中,冯友兰先生首先讲了"青年修养问题"对于国家、民族前途的重要性。紧接着,分五个方面讲了"青少年的修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先生 现代新儒家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新编》 修养问题 河南省南阳市 民族前途
下载PDF
冯友兰晚年朱熹哲学研究的新意——对朱熹“道”的阐释 被引量:3
10
作者 乐爱国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6-42,共7页
冯友兰早年的《中国哲学史》重视对于朱熹"理""气"的讨论,对现代朱熹哲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冯友兰晚年所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除了讨论朱熹"理""气"外,还通过对朱熹论《易传》"一... 冯友兰早年的《中国哲学史》重视对于朱熹"理""气"的讨论,对现代朱熹哲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冯友兰晚年所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除了讨论朱熹"理""气"外,还通过对朱熹论《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阐释,在朱熹本体论中引入"道"的概念,并在构架"道"与"理""气"的关系中,强调"道"是"‘理’与‘气’合的产物",是"大化流行"。尤其是,冯友兰对于朱熹"道"的论述,不仅依据朱熹易学对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阐释,而且合乎朱熹《中庸章句》的思想,实际上开启了朱熹哲学研究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新编》 朱熹
原文传递
冯友兰“普遍性哲学”思想探析
11
作者 刘成有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5-69,共5页
冯友兰的一生不仅属于哲学,而且也属于中华民族现代化努力的一部分。他一生的哲学探索,始终在为中华民族的“近代化”亦即现代化事业寻找理论依据。从冯友兰早期哲学著作《天人损益论》对三种哲学的区分,发展到“三史六书”对于中国... 冯友兰的一生不仅属于哲学,而且也属于中华民族现代化努力的一部分。他一生的哲学探索,始终在为中华民族的“近代化”亦即现代化事业寻找理论依据。从冯友兰早期哲学著作《天人损益论》对三种哲学的区分,发展到“三史六书”对于中国哲学精神的探索,乃至于《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对于洪秀全、曾国藩的独特评价,以及最后第八十一章对于“仇必和而解”之“客观辩证法”的强调,所凸显的都是他对于“普遍性哲学”的理性追寻,体现着他对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积极探索。就此而言,冯友兰一生哲学思想的“多变”中有着“不变”的“终极关怀”。冯友兰反复强调“共相”,强调“横渠四句”,原因或在于此。所以,单纯强调冯友兰一生哲学的“多变”或“恢复自信”,可能都没有深入到其哲学世界的核心。在我看来,对“普遍性哲学”的追寻乃是冯友兰一生探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探索 冯友兰 普遍性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中国哲学精神 中华民族 民族现代化 现代化事业
原文传递
圣贤之后的人生追寻——冯友兰《新世训》的伦理学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来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44,共9页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moral teachings, Feng Youlan’s works Xin Shi Xun (New Treatise on the Way of Life) written in late 1930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mmoral life teachings and how to pursue success without ...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moral teachings, Feng Youlan’s works Xin Shi Xun (New Treatise on the Way of Life) written in late 1930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mmoral life teachings and how to pursue success without violating morals. It advanced a kind interpretation of traditional virtues as life teaching to young people, so that these virtues could adapt individual life in modern society, thereby ancient sage moral can transfer to modern moral life based on individuals. This problem is just how the ideal character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djust themselves to adapt modern society. Like the phrase “After Virtue”, we call this effort as a pursuit of “After Sag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system of Xin Shi Xun still has its significance in our epoch of social-transformation from socialist plan economy to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伦理学意义 《中国哲学史新编》 20世纪90年代初 历史文化语境 人生 圣贤 历史文本 “理解” 文化问题
原文传递
谈玄析理的文化关怀——读朱汉民教授《玄学与理学的思想学术理路研究》
13
作者 殷慧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6-128,共3页
魏晋玄学与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两大学术思潮。在20世纪30年代,陈寅恪先生在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就指出,“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 魏晋玄学与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两大学术思潮。在20世纪30年代,陈寅恪先生在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就指出,“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这一论断,实际上指出了先秦以后包括魏晋玄学在内的长期的思想积累对理学思潮形成的影响。后来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下卷中进一步明确指出玄学与道学的联系,“道学的主题是讲‘理’,这是接着玄学讲的”,“在‘穷理尽性’这一方面,道学和玄学就联系起来了”。“道学批判了玄学,也继承了玄学”,“由玄学一转语,便是道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宋明理学 学术理路 文化关怀 《中国哲学史 朱汉民 《中国哲学史新编》 教授
原文传递
苟日新,又日新——冯友兰先生为我命字
14
作者 陈来 《文史知识》 2015年第6期86-88,共3页
1985年9月,我开始给冯友兰先生当助手,主要是协助他写作《中国哲学史新编》,一直到1990年冬他去世。冯先生有三级助手,有记录、念报的,有找资料的,我是帮助看稿子的。这个时期,我一月之中,会去冯先生府上两次。如果他有新写好... 1985年9月,我开始给冯友兰先生当助手,主要是协助他写作《中国哲学史新编》,一直到1990年冬他去世。冯先生有三级助手,有记录、念报的,有找资料的,我是帮助看稿子的。这个时期,我一月之中,会去冯先生府上两次。如果他有新写好的章节,我便拿回家看,待下次再去时跟他讨论。如果没有新写好的稿子,冯先生就会跟我聊聊他的想法,谈谈正在写什么或准备怎么写下一章。我们的谈话都是以《新编》的内容为中心,从来没有闲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 助手 稿子
原文传递
蔡仲德的学术立场与人物品藻——兼及他的《陈寅恪论》
15
作者 李起敏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22,共5页
蔡伸德教授辞世十周年了,宗璞感慨地咏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他只生存了67载,如果再假以10年的寿命,我想他会像他的老泰山冯友兰重写《中国哲学史新编》那样重写就他的《中国音乐美学史新编》,他更会在文化领域提出诸多振聋发聩的... 蔡伸德教授辞世十周年了,宗璞感慨地咏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他只生存了67载,如果再假以10年的寿命,我想他会像他的老泰山冯友兰重写《中国哲学史新编》那样重写就他的《中国音乐美学史新编》,他更会在文化领域提出诸多振聋发聩的新见解,来促进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蔡先生生前同诸多学者有过很多辩论与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品藻 学术立场 中国音乐美学史 陈寅恪 《中国哲学史新编》 文化领域 社会文化 冯友兰
原文传递
学术名家:冯友兰(1895—1990)
16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F002-F002,共1页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河南人。祖籍山西。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门。1918年毕业后回开封任教。1919年赴美,翌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做研究生,受到著名哲学家杜威先生的指导。1923年毕业后回国,任河南中州大学教授兼哲学系主任等职...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河南人。祖籍山西。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门。1918年毕业后回开封任教。1919年赴美,翌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做研究生,受到著名哲学家杜威先生的指导。1923年毕业后回国,任河南中州大学教授兼哲学系主任等职。1925年离开河南,先后在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任教,1928年受罗家伦的邀请任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文学院院长。1937年抗战爆发,随学校南迁。抗战胜利后,回到北京。1946年应邀赴美讲学。1948年回国。解放后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曾出访过印度、瑞士、意大利、波兰等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哲学 《中国哲学史新编》 “新理学” 学术生涯 学术成就
原文传递
另类视角话院士——院士中的兄弟、父子、叔侄
1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科学中国人》 2017年第2X期1-10,共10页
作为学术最高水平的代表,院士一直是最受人关注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栋梁,是科技发展的领军人物。从前提起院士,我们关心的更多的是他们的学术观点、科研进展以及他们为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但这次,我们特别选取了另外... 作为学术最高水平的代表,院士一直是最受人关注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栋梁,是科技发展的领军人物。从前提起院士,我们关心的更多的是他们的学术观点、科研进展以及他们为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但这次,我们特别选取了另外一种视角,希望通过这样一些统计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学家 张殿琳 地质学 谱学电化学 两兄弟 托卡马克 北京谱仪 王守武 严济慈 《中国哲学史新编》 侯德榜 唐崇惕 大学教授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陈翰馥 凝聚态物理学 中国物理学会
下载PDF
冯友兰:耄耋之年自讨苦吃的儒学大师
18
《做人与处世》 2017年第17期62-63,共2页
1980年春,85岁高龄的冯友兰决定要写出《中国哲学史新编》,学生问他:“早年,您出版了被业界视为经典之作的《中国哲学史》了,何必还去弄什么新编,这不是自讨苦吃吗?”冯友兰说:“我知道你们担心的是什么,其实,我也害怕还没等... 1980年春,85岁高龄的冯友兰决定要写出《中国哲学史新编》,学生问他:“早年,您出版了被业界视为经典之作的《中国哲学史》了,何必还去弄什么新编,这不是自讨苦吃吗?”冯友兰说:“我知道你们担心的是什么,其实,我也害怕还没等写完,我人就不在了。但是,与其把时间花在考虑还能活多久上,不如去做点实事,给后人多总结点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精神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中国哲学史 大师 儒学 精神遗产 时间 实事
原文传递
烈士不知有暮年
19
作者 苗连贵 《侨园》 2015年第10期52-52,共1页
一个人活到80岁上,还能干什么?颐养天年。但对一位哲学巨匠而言,这正是他激情勃发、高歌猛进的年龄段。冯友兰,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以一部《中国哲学史》问鼎哲学界,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1949年之后,他却踯躅在政治的荆天棘地中,并无... 一个人活到80岁上,还能干什么?颐养天年。但对一位哲学巨匠而言,这正是他激情勃发、高歌猛进的年龄段。冯友兰,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以一部《中国哲学史》问鼎哲学界,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1949年之后,他却踯躅在政治的荆天棘地中,并无多少建树。进入新时期,他才重新找回自我,拼命耕耘,到95岁,完成了他哲学生命的涅槃之作——《中国哲学史新编》,7册,150万字,空前绝后的哲学大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中国哲学史 烈士 1949年 哲学 30年代 年龄段 冯友兰
原文传递
20世纪政治风云中的冯友兰
20
作者 刘宜庆 《名人传记》 2015年第5期20-25,69,共7页
"二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这是冯友兰在1990年3月为自己预拟的九十五岁寿联。所谓"二史",指的是冯友兰在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和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
关键词 冯友兰 20世纪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中国哲学史 中国成立 政治 出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