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妇女》的妇女宣传动员研究 |
李琼
凌富亚
陈清婵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2
|
阅读中国:论克里斯蒂娃《中国妇女》的文本张力 |
张颖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3
|
期刊编辑对女性封面形象的视觉性选择——以《中国妇女》为例 |
陈瑛
|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4
|
变迁中的女性形象再探——基于《中国妇女》杂志(1950~2015)的内容分析 |
聂焱
王晓焘
|
《中国研究》
|
2019 |
4
|
|
5
|
试析女性形象在期刊封面的应用——以《中国妇女》封面为例 |
陈瑛
|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6
|
《中国妇女》月刊(1939—1941)的妇女观与典型塑造 |
赵丽芳
包学敏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21 |
1
|
|
7
|
从《中国妇女》看整风运动前中共塑造的妇女形象 |
范子谦
|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1
|
|
8
|
从建国初期的《中国妇女》杂志看“厉行节约”的设计观 |
张竞琼
钟铉
|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
2007 |
0 |
|
9
|
新时期中国妇女形象的对外呈现——基于近五年《中国妇女》英文刊封面人物肖像分析 |
杨凯
|
《今传媒》
|
2017 |
0 |
|
10
|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妇女劳动观探析——以《中国妇女》为例 |
孔岩
马彦蕾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1
|
当“法国妇女”遇上“中国妇女”——从克里斯蒂娃的《中国妇女》说起 |
张念
|
《社会学家茶座》
|
2012 |
0 |
|
12
|
《中国妇女》(1939—1941年)中女性婚恋话语研究 |
陈小英
|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3
|
《中国妇女》封面变化评析(1956年—2008年) |
潘珏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5
|
|
14
|
女性媒介中的国家、市场与性别话语——对90年代以来《中国妇女》杂志女性报道的内容分析 |
魏漫江
|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5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运动的动员与实践——以《中国妇女》为中心 |
马静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21 |
1
|
|
16
|
媒介中的阶级与性别——对90年代以来《中国妇女》杂志“下岗女工”报道的分析 |
魏漫江
|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7
|
女性形象的塑造——1980年至1985年的《中国妇女》杂志封面研究 |
叶星辰
|
《美与时代(创意)(上)》
|
2012 |
1
|
|
18
|
抗战时期《中国妇女》的内容与版面特色 |
井春野
|
《新闻世界》
|
2009 |
1
|
|
19
|
延安时期《中国妇女》中的新女性形象 |
张开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20
|
从《中国妇女》的微信公众号看当代婚姻观念 |
李海燕
|
《吕梁学院学报》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