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文学》(1951—1966)英译本there be句型运用初探 |
韩江洪
谢梦慧
|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2
|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文学批评本土化建构的向度与限度——以散文和戏剧为考察对象 |
周荣
|
《百家评论》
|
2020 |
0 |
|
3
|
宗派主义:左翼“潜在”影子在当代文学(1949-1966)中 |
袁洪权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1
|
|
4
|
当代文学中的“劳动”与“尊严”——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演讲 |
黄子平
张楠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5
|
王彬彬的耍酷兼及文学鉴赏能力 |
王国杰
|
《社会科学论坛》
|
2013 |
0 |
|
6
|
“十七年”时期英国文学翻译副文本特征与功能 |
余小梅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9 |
3
|
|
7
|
1949-1966年中国画的发展轨迹 |
蔡青
|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8
|
论“十七年”的西部散文创作 |
王贵禄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