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学》(1951—1966)英译本there be句型运用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江洪 谢梦慧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86-92,共7页
基于《中国文学》(1951—1966)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1951—1966年间《中国文学》杂志中译者选择将何种中文句式翻译成there be句型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译者选择翻译成there be句型的汉语句式主要为一般句... 基于《中国文学》(1951—1966)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1951—1966年间《中国文学》杂志中译者选择将何种中文句式翻译成there be句型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译者选择翻译成there be句型的汉语句式主要为一般句,存现句次之;译者多将以动词和形容词为核心的汉语语句翻译成there be句型。分析指出,译者做出这样的操作的可能原因有三:一是当时以归化为主导的翻译策略影响下译者做出了此翻译选择;二是汉英句子结构与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三是文本类型和存在句所具有的话语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1951-1966) therebe句型 语料库研究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文学批评本土化建构的向度与限度——以散文和戏剧为考察对象
2
作者 周荣 《百家评论》 2020年第3期10-14,共5页
现实主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主潮,其间持久闪烁着红色苏俄的影响;同时,它也一直在顽强地寻找自身的本土路径,建构根植于中国大地、回应现实创作的理论空间与批评实践。一方面,文学理论与批评要承担、呼应、阐... 现实主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主潮,其间持久闪烁着红色苏俄的影响;同时,它也一直在顽强地寻找自身的本土路径,建构根植于中国大地、回应现实创作的理论空间与批评实践。一方面,文学理论与批评要承担、呼应、阐释、佐证自身之外的意识形态要求;另一方面,一旦条件允许,又尽量为文学创作在艺术性、民族形式等方面开辟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 文学批评 本土化 十七年
下载PDF
宗派主义:左翼“潜在”影子在当代文学(1949-1966)中 被引量:1
3
作者 袁洪权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26-30,共5页
中国当代文学(1949-1966)明显地受到左翼文艺运动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宗派主义在当代文学(1949-1966)中的"影响"进行考察,从这考察中笔者发现,当代文学宗派主义的"根源"来自左翼文艺运动。它直接导致了当代文学在开... 中国当代文学(1949-1966)明显地受到左翼文艺运动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宗派主义在当代文学(1949-1966)中的"影响"进行考察,从这考察中笔者发现,当代文学宗派主义的"根源"来自左翼文艺运动。它直接导致了当代文学在开创初期的作家身份以及新中国建立后文学领域中的批判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派主义 左翼文艺运动 中国当代文学(1949-1966) 建构
下载PDF
当代文学中的“劳动”与“尊严”——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演讲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子平 张楠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1,共8页
"劳动"是当代文学中占据核心位置的概念,黄子平的演讲从蔡翔的《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一书中引出了这一命题。通过对张爱玲的《秧歌》、赵树理的《登记》《"锻炼锻炼"》、张贤亮的... "劳动"是当代文学中占据核心位置的概念,黄子平的演讲从蔡翔的《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一书中引出了这一命题。通过对张爱玲的《秧歌》、赵树理的《登记》《"锻炼锻炼"》、张贤亮的《绿化树》以及革命京剧《海港》等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讨论了"因为他/她能劳动"、"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和"劳工神圣:主人公精神"这样三个话题,进而对蔡翔的观点进行了呼应与对话。同时借由诸多历史事实和重要文献,达到了对历史现场的还原,展现了"劳动"与"尊严"之间复杂的内在逻辑。即一方面,政权为了确保劳动者的"尊严",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但另一方面,这种"尊严"有时却又是很不可靠的——"劳动"还可以作为一种惩罚和改造手段存在,劳动者也缺少闲暇时间、专业选择的自由,这些反过来又拆解着劳动者的"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 劳动 尊严 改造 劳工神圣
下载PDF
王彬彬的耍酷兼及文学鉴赏能力
5
作者 王国杰 《社会科学论坛》 2013年第3期98-106,共9页
当前酷评潮流中存在着蔑视学理、一味求酷的不良倾向。著名批评家王彬彬的酷评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其对三十年代革命历史所知聊聊,却在《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杂论》中出言武断,论据引用更是明显... 当前酷评潮流中存在着蔑视学理、一味求酷的不良倾向。著名批评家王彬彬的酷评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其对三十年代革命历史所知聊聊,却在《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杂论》中出言武断,论据引用更是明显有悖学理。他对《三家巷》和《创业史》图解阶级斗争模式的指责也是不负责任的,且不符合小说的创作理念。从他所推崇《如焉@sars.come》片段的写作水平可以看出,他的文学鉴赏能力存在问题,已经走上为耍酷而批评他人的歧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彬彬 《蔡翔(革命 叙述 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杂论》 韦君宜 《三家巷》 《如焉@sars come》
下载PDF
“十七年”时期英国文学翻译副文本特征与功能 被引量:3
6
作者 余小梅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88-95,共8页
本文依照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对“十七年”时期中国大陆英国文学译本内文本进行考察,发现其整体性特征如下:1)相当普遍和广泛地运用了包括脚注、章节/卷尾注和尾注在内的注释;2)图像副文本较多,包括作者像、情节插画等;3)序/跋和译后记... 本文依照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对“十七年”时期中国大陆英国文学译本内文本进行考察,发现其整体性特征如下:1)相当普遍和广泛地运用了包括脚注、章节/卷尾注和尾注在内的注释;2)图像副文本较多,包括作者像、情节插画等;3)序/跋和译后记内容翔实;4)印刷版式由繁体竖排逐渐转向简体横排。这些特征表明当时的翻译活动是一种深度译介行为,副文本主要发挥了以下四大功能:1)体现该时期译者的诗学观、翻译观和读者观;2)普及世界知识,提升民众文化水平;3)进行意识形态教化和引导;4)助推翻译批评和译介学研究。显然这些副文本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该时期翻译话语的多样性和直观性,当同正文本一道纳入中国翻译话语体系建构的考察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1949-1966) 英国文学译本副文本 整体性特征与功能 中国翻译话语
下载PDF
1949-1966年中国画的发展轨迹 被引量:1
7
作者 蔡青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107,共3页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有着几千年的绘画传统,历经宋元直到明清时期,文人画占据画坛主要地位,其作品已很难与人民大众形成关联。它不求形似,追求诗、书、画、印相结合,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画并不仅仅局限于绘画的领域,而与文...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有着几千年的绘画传统,历经宋元直到明清时期,文人画占据画坛主要地位,其作品已很难与人民大众形成关联。它不求形似,追求诗、书、画、印相结合,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画并不仅仅局限于绘画的领域,而与文学和书法艺术紧密相联。从中国画的发展来看,它重感悟,强调主观表现,将以造型为特色的绘画与文学修养相结合,发展出了与西方仅以造型为目的的写实绘画截然不同的两种体系。如果从艺术的层面上看,中国画更像是抒情诗,而西方绘画则更像是科学,二者虽都冠以"绘画"之名,实质却相差大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1966 中国 绘画形式 中国传统 书法艺术 文学修养 西方绘画 明清时期
原文传递
论“十七年”的西部散文创作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贵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5-128,共4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通常将1949-1966年的文学看作是一个阶段(即“十七年”时期),这是因为,这一时段的中国文学整体来看是对延安文艺路线的沿承与发展。对于西部散文史而言,这样的时段划分也是合理的。当代西部散文的第一代作家,... 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通常将1949-1966年的文学看作是一个阶段(即“十七年”时期),这是因为,这一时段的中国文学整体来看是对延安文艺路线的沿承与发展。对于西部散文史而言,这样的时段划分也是合理的。当代西部散文的第一代作家,多是从延安或其他解放区成长和成熟起来的,如李若冰、碧野、柳青、杜鹏程、玛拉沁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西部散文 散文创作 中国当代文学 1949-1966 延安文艺 时段划分 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