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诗启蒙主题的凸显与消隐——论朱自清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 |
曲竟玮
|
《绥化学院学报》
|
2017 |
1
|
|
2
|
朱自清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卷过程梳考 |
袁洪权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3
|
“新文学讲义”的命运与《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卷的生产——九月十八日朱自清致叶圣陶信件考释为中心 |
袁洪权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5
|
|
4
|
鲁迅与《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 |
郭晓平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5
|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与现代诗人主体的建构 |
徐勇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6
|
试析《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的性别策略——以冰心早期创作为中心 |
乔以钢
刘堃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7
|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研究述评 |
赵学勇
朱智秀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8
|
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谱系研究的思考——兼论《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
刘勇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9
|
年轻编辑赵家璧成就《中国新文学大系》大业的缘由剖析 |
邵凯云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10
|
作为“方法”的“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新诗——以《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系列和《中国新诗总系》为例 |
徐勇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1
|
作为研究范式的“论争”及其限度——以《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为中心 |
李哲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5 |
2
|
|
12
|
1930年代初:新文学的危机与《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产生 |
周建华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3
|
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建构——由《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引发的思考 |
岳凯华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14
|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的经典化意义和偏至 |
曹万生
徐玉兰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5
|
由文化商品到学术经典的转化--以《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为例 |
王永祥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6
|
论出版家赵家璧的传世精品打造策略——以《中国新文学大系》为例 |
庄艺真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7
|
《中国新文学大系》的“新文学”本位观质疑——以学衡派的定位为例 |
邱焕星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9 |
1
|
|
18
|
“大系”与中国“新文学”本位观的确立 |
周海波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9
|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中的裂痕与矛盾 |
洪世林
|
《丽水学院学报》
|
2012 |
1
|
|
20
|
论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选集·导言》为中心 |
朱智秀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