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新诗选(1919-1949)》的版本、编选与代序修订 被引量:4
1
作者 袁洪权 《现代中文学刊》 2014年第5期102-119,共18页
臧克家1954年开始编选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1956年8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初版本,臧克家写了代序《"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和《关于选编工作的几点说明》,选辑郭沫若等26住诗人92首诗歌。1957年3月第2版修订出... 臧克家1954年开始编选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1956年8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初版本,臧克家写了代序《"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和《关于选编工作的几点说明》,选辑郭沫若等26住诗人92首诗歌。1957年3月第2版修订出版,增加徐志摩的两首诗《大帅》、《再别康桥》。1979年9月第3版出版时,臧克家对"代序"进行大量的"修改",体现在对胡适、冰心、闻一多、卞之琳等诗人评价上,选辑诗人及其诗作也有较大"改动",删掉了王希坚和袁水拍的诗歌,诗歌数量在诗人地位变化中有所变化,最终形成82首诗。《中国新诗选(1919—1949)》的版本变迁,是臧克家在特定时代留下的"思想材料"。从中可以看到新中国文人思想变化中复杂的一面:《中国新诗选》背后的政治因素制约,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臧克家 《中国诗选(1919-1949)》 版本 编选 代序修订 政治因素 人际关系
下载PDF
新诗知识生产与经典化功能——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 被引量:2
2
作者 方长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45,共12页
1956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臧克家选编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它是新中国第一个最重要的新诗选本。作为"代序"的《"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从新中国文学建设出发,重构出以1919年"五四"... 1956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臧克家选编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它是新中国第一个最重要的新诗选本。作为"代序"的《"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从新中国文学建设出发,重构出以1919年"五四"为起点的现代新诗发展史,这是一个反帝反封建主题不断彰显、现实主义成为主潮的历史;《中国新诗选(1919—1949)》以此为历史框架和话语依据,打破既有的新诗知识体系,重新遴选诗人、诗作,通过取与舍而拼构出一个全新的新诗地图,生产出满足那个时代要求的现代新诗知识。该选本发行量大,曾经是一代人阅读、了解新诗最重要的读本,但长期以来学界未能对其进行客观而深入的研究。事实上,它对诗人、诗作的取与舍,既是遮蔽也是敞开,将其放在现代新诗百年选本史上考察,放在20世纪20年代至今仍在延续的现代新诗经典化历史中理性审视,则不难发现其对于现代新诗经典遴选、塑造具有独特的历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选(1919-1949)》 编选语境 诗史重构 知识生产 经典化功能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省工业化起步研究(1949-1965)
3
作者 赵松林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4-30,共7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战略,快速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并且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在此背景下,1949-1965年,安徽省积极探索工业化发展道路,大力进行工业化建设。1949年,安徽省解放后,其凭借稳...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战略,快速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并且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在此背景下,1949-1965年,安徽省积极探索工业化发展道路,大力进行工业化建设。1949年,安徽省解放后,其凭借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优良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等有利因素,在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战略与安徽省各级政府的有力推动下,结合苏联的援助、上海工厂的内迁与学习上海工业先进生产经验等外部助力,从而实现了工业化起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成立初期 1949-1965年 安徽 工业化
下载PDF
新中国教材理论探索时期的研究成果与理论贡献(1949-1989年) 被引量:2
4
作者 赵长林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年第4期70-76,共7页
1949年新中国教材建设起步至1989年课程理论兴起,是我国教材建设和理论探索新的特殊历史时期。教育变革以新民主主义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为旨归,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遵循,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旨在建立与旧中国教... 1949年新中国教材建设起步至1989年课程理论兴起,是我国教材建设和理论探索新的特殊历史时期。教育变革以新民主主义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为旨归,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遵循,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旨在建立与旧中国教育完全不同的新的教育体系。教材建设立足解放区红色文化基因,借鉴国外教材研究经验,凝练总结本土教材建设经验,初步形成以“双基理论”为鲜明特点的教材研究理论体系。1989年市场经济改革带来了社会权力结构的重要改变,教材出版、理论研究机构和中小学等基层组织拥有了更多教材建设、教材研究和教材选用的自主权,课程理论兴起,教材作为教学的材料转型为课程实施的要素,教材理论研究此后转型进入理论创建新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1949-1989年 教材理论 经验与创
下载PDF
在“大众化”与“小众化”之间——论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诗歌选本的语言特征
5
作者 陈宗俊 《百家评论》 2019年第3期79-87,共9页
支配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中国大陆诗人们语言观念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语言理论,尤其是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实用主义语言观。在这种语言理论的影响下,彼时诗歌选本中的语言呈现出强烈的“大众化”特征:一方面入选作者大都使他们的诗歌... 支配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中国大陆诗人们语言观念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语言理论,尤其是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实用主义语言观。在这种语言理论的影响下,彼时诗歌选本中的语言呈现出强烈的“大众化”特征:一方面入选作者大都使他们的诗歌语言朝着口语化与通俗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诗歌选本与“大众化”诗歌文体间的互动,又为诗歌语言的“大众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此一时期诗歌选本中雅言和欧化、自由体与旧体诗的存在,又使得当时的诗歌选本语言呈现出个人化色彩浓重的“小众化”特色。这两种语言的存在与缠绕,显示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语言的多义性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 诗歌选本 语言 “大众化”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文学批评本土化建构的向度与限度——以散文和戏剧为考察对象
6
作者 周荣 《百家评论》 2020年第3期10-14,共5页
现实主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主潮,其间持久闪烁着红色苏俄的影响;同时,它也一直在顽强地寻找自身的本土路径,建构根植于中国大地、回应现实创作的理论空间与批评实践。一方面,文学理论与批评要承担、呼应、阐... 现实主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主潮,其间持久闪烁着红色苏俄的影响;同时,它也一直在顽强地寻找自身的本土路径,建构根植于中国大地、回应现实创作的理论空间与批评实践。一方面,文学理论与批评要承担、呼应、阐释、佐证自身之外的意识形态要求;另一方面,一旦条件允许,又尽量为文学创作在艺术性、民族形式等方面开辟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 文学批评 本土化 十七年
下载PDF
1949——1966年美英对新中国作家转型现象的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方长安 纪海龙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2-105,共4页
1949-1966年,美英学界部分学者探讨、解读了新中国作家身份及其创作所发生的变化,出现了两大倾向。一是热衷于分析作家的内在心理与其外在行为的联系,用西方标准评判中国作家的转型行为,以此判断作家与新中国政权之间的关系;二是从文本... 1949-1966年,美英学界部分学者探讨、解读了新中国作家身份及其创作所发生的变化,出现了两大倾向。一是热衷于分析作家的内在心理与其外在行为的联系,用西方标准评判中国作家的转型行为,以此判断作家与新中国政权之间的关系;二是从文本出发,探讨、言说作家建国前后作品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变化。他们的言说是"冷战思维"和西方社会特定的历史文化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1966 美英学者 中国作家 转型 言说
下载PDF
皈依的悖论:1949-1951年间的政治运动与中国电影
8
作者 陈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2期132-138,162,共7页
1949-1951年间的中国电影具有政治标本和文化标本的双重价值和含义,无论是国营厂还是私营厂出品的影片,都打上了某种特定时期的烙印,一种不仅是新旧文化、更是新旧政权更替的烙印。这主要体现在"反特"题材影片和"思想改... 1949-1951年间的中国电影具有政治标本和文化标本的双重价值和含义,无论是国营厂还是私营厂出品的影片,都打上了某种特定时期的烙印,一种不仅是新旧文化、更是新旧政权更替的烙印。这主要体现在"反特"题材影片和"思想改造"题材的两类影片中。这两类题材在建国初的大量出现和同时期的两大政治运动有着直接的关联,既受其影响,也直接推动了运动的进一步展开,其间所反映出的艺术创作者的复杂心态颇值得玩味,而影片日后的命运更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1951 中国电影 “反特片” “镇反运动” “思想改造”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的意识形态建设及其启示——基于制度变迁的视阈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洁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9-133,共5页
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意识形态作用重大。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起到了思想先导、加快进程和捍卫保障的作用。这一时期的意识形态建设对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有重大启示:应提高... 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意识形态作用重大。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起到了思想先导、加快进程和捍卫保障的作用。这一时期的意识形态建设对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有重大启示:应提高对意识形态的制度指向性和在制度变迁过程中作用重大的思想认识;实现意识形态建设与制度变迁的良性互动需要把握一定的"度";意识形态建设要遵循原则性与灵活性相互结合、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时间和空间协调统筹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意识形态建设 1949-1956年 中国成立初期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构建内容(1919—1949年)
10
作者 魏修丽 《文教资料》 2009年第32期101-103,共3页
在1919到1949年期间,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内容可简单归纳为关于法律与经济基础关系的认识、对封建法律系统的批判、对民主与法制关系进行系统的论述。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1919-1949 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诗选本中的“革命认同”
11
作者 陈宗俊 《百家评论》 2020年第2期62-69,共8页
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的诗人们而言,"革命"所赋予的内涵有着深刻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旧政权的灭亡和新政权的诞生,更是一种制度上的胜利。此一时期的新诗选本就见证着这种"革命认同"的历史书写。这种书写,... 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的诗人们而言,"革命"所赋予的内涵有着深刻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旧政权的灭亡和新政权的诞生,更是一种制度上的胜利。此一时期的新诗选本就见证着这种"革命认同"的历史书写。这种书写,一方面以一种"回叙"的方式对新政权的合法性以历史确认,另一方面又通过对国家、领袖与社会主义的"阶级的爱"与对各类"敌人"的"阶级的恨"加以表述。这种"革命认同",与中国知识分子入世的历史传统性格、现代左翼知识分子的"革命认同"历史以及诗人们个体生命周期与建国初期的历史相遇等因素有着复杂的关联,其背后的经验与教训都值得我们总结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成立初期 1949-1966 “革命认同” 诗选
下载PDF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急速升温的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8
12
作者 董锦瑞 《青年记者》 2005年第5期80-82,共3页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回顾与现状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起始于20世纪初叶.新中国成立前的30年中,全国共开办过59个新闻教育机构,①但规模不大,在校学生人数最多时不超过400人,设备也很不完善,30年间累计培养出的毕业生还不到三千人.②1949年1...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回顾与现状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起始于20世纪初叶.新中国成立前的30年中,全国共开办过59个新闻教育机构,①但规模不大,在校学生人数最多时不超过400人,设备也很不完善,30年间累计培养出的毕业生还不到三千人.②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闻传播教育继续发展.此后还出现过1952-1955年、1958-1960年两次高潮."文革"10年,新闻传播教育几陷于停顿.1976年"文革"结束,教育事业、新闻传播事业恢复了正常秩序.这前后,兴起于20世纪中叶的传播学渐入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传播教育 1958-196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世纪初叶 闻传播事业 20世纪中叶 “文革” 中国成立 1949 1955年 1976年 教育机构 学生人数 继续发展 教育事业 党和政府 毕业生 传播学
下载PDF
大国外交从这里开始——周恩来发布新中国第一个外交文件
13
作者 刘淑珍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79,共2页
从全面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血雨腥风中一路走来,一个崭新的政权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1949年10月-1956年9月,是新中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内形势百废待兴,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共和国在艰难的探索中走过了7年。档案为凭。本年度&qu... 从全面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血雨腥风中一路走来,一个崭新的政权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1949年10月-1956年9月,是新中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内形势百废待兴,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共和国在艰难的探索中走过了7年。档案为凭。本年度"珍档"栏目的主线,是从中央档案馆遴选珍藏,勾勒1949-1956年共和国历史的基本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国外交 1949-1956年 周恩来 中央档案馆 文件 社会主义改造 1949
下载PDF
女娲原型:1949-1976新中国文艺女性形象解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蓉辉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139,共5页
采用西方原型理论解读1949-1976新中国文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发现在该时期女性形象塑造中存在中国远古女娲原型:她们被赋予了代表丰收、繁衍的文化含义;在人物塑造上按照女英雄的人物模式进行;她们身上都有造福集体主义事业的无私情怀;... 采用西方原型理论解读1949-1976新中国文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发现在该时期女性形象塑造中存在中国远古女娲原型:她们被赋予了代表丰收、繁衍的文化含义;在人物塑造上按照女英雄的人物模式进行;她们身上都有造福集体主义事业的无私情怀;以及作为压迫阶级代言人所表现的悲苦精神。女娲原型在该时期文艺中再现的原因与社会环境、延安文艺的影响、艺术家的民间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1976中国文艺 女性形象 女娲原型
原文传递
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创建和发展(1949—1957)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超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100,共7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密切联系群众,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建了人民信访制度。随着信访法规文件的制定和相关机构的设立,在信访工作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信访工作机制,规范了办信程序,实现了分级、专人负责和归口办理,保护...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密切联系群众,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建了人民信访制度。随着信访法规文件的制定和相关机构的设立,在信访工作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信访工作机制,规范了办信程序,实现了分级、专人负责和归口办理,保护了信访人的正当权利。群众路线是信访制度形成的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信访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反对官僚主义是信访制度存在的现实需求。信访制度的建立和运行调动了群众的政治热情,团结和凝聚了各界力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信访制度 中国特色 群众路线 1949-1957
原文传递
中国《资本论》研究70年:1949—2019——基于CNK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付文军 谭兴林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3,共11页
《资本论》是马克思最为重要的著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南。通过分析70年来学界关于《资本论》的研究成果,既可以直观看出当代中国《资本论》研究的发文数量、学科分布、研究机构和理论阵地等具体情况,又可以准确把握学... 《资本论》是马克思最为重要的著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南。通过分析70年来学界关于《资本论》的研究成果,既可以直观看出当代中国《资本论》研究的发文数量、学科分布、研究机构和理论阵地等具体情况,又可以准确把握学界关于《资本论》的研究主题、范式、特点、阶段和趋势。在70年的研究历程中,我国的学者们不仅展开了对资本及其逻辑、劳动价值论和市场经济等问题的集中探讨,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模式。虽然我们在《资本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学科对话、学术话语权、持续性研究、批判性反思和原创性成果等方面还需继续努力。回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立足新时代的现实状况,在理论和现实的激荡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1949-2019 研究状况 统计分析 中国特色 时代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恢复和发展工业的探索
17
作者 季卫兵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6,共7页
1949-1952年,在领导和组织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过程中,周恩来坚持把工业摆在极其重要位置。根据党中央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的总体部署,周恩来提出这一时期的工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为工业化准备基本条件",逐步... 1949-1952年,在领导和组织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过程中,周恩来坚持把工业摆在极其重要位置。根据党中央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的总体部署,周恩来提出这一时期的工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为工业化准备基本条件",逐步使工业平稳有序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他主张接收改造原有厂矿企业与新建重点工业企业并行,在争取国外工业援助的同时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厉行节约来发展本国工业。在这一过程中,周恩来统筹资金、土地、原料、能源、人才、技术等诸多要素以支持工业生产。经过三年多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工业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为巩固人民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了重要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1949-1952年 周恩来 工业化
原文传递
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革命
18
作者 欧阳艾狄 《当代思潮》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资产阶级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19
作者 侯怀银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 2022年第15期10-10,共1页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历程(一)探索阶段(1949-1966年):1.对日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初步改革。2.学习苏联教育学学科体系,改造旧中国的教育学学科体系。3.新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教育学学科 学科体系建设 探索阶段 中国教育学 中国成立以来 回顾与展望 1949-1966年
原文传递
上海集邮简讯
20
《上海集邮》 2004年第2期46-46,共1页
12月15日 市聋人邮协会员王少梅的《新中国留用邮戳(1949-1952)》一框邮集在香港邮史研究会通信邮展大奖赛中获镀金奖。 (朱建霖)
关键词 上海 集邮 邮票展览 中国留用邮戳(1949-1952)》 《走近贝多芬》 邮票协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