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4篇文章
< 1 2 1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通史》笔谈 被引量:2
1
作者 陶立璠 康保成 +7 位作者 万建中 刘亚虎 孟云飞 刘德伟 宋立民 王永宽 孟宪明 刘进才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1-42,共2页
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通史》打破传统文学史单纯依据历史文献的方法与模式,大胆求索民间文学历史发展的多种脉络与线索,一方面在字里行间钩沉、疏证、辨析,一方面采用各种考古、文物材料,同时结合作者所做的社会调查与理论研究,提出&qu... 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通史》打破传统文学史单纯依据历史文献的方法与模式,大胆求索民间文学历史发展的多种脉络与线索,一方面在字里行间钩沉、疏证、辨析,一方面采用各种考古、文物材料,同时结合作者所做的社会调查与理论研究,提出"语域"、"神话群"等概念和新说,着力宣扬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勾勒出了几千年来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变化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有鹏 《中国民间文学通史》 历史文献法 田野调查法 民俗 民间文学
下载PDF
《中国民间文学通史》出版
2
作者 胡兆峰 《民间文化论坛》 2012年第2期110-110,共1页
正当世人感慨当前学风普遍浮躁,功利性日益严重之时,近日著名民俗学家高有鹏教授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通史》(线装书局,2012年)。全书三百万字,勾勒出历史以来至1950年代之前几千年间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变化的轨迹,是高有鹏教授花费三十年心... 正当世人感慨当前学风普遍浮躁,功利性日益严重之时,近日著名民俗学家高有鹏教授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通史》(线装书局,2012年)。全书三百万字,勾勒出历史以来至1950年代之前几千年间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变化的轨迹,是高有鹏教授花费三十年心血,完成的一部历史文化研究著作。早在大学读时期他就写作出《河南民间文学史》,发表《弹歌新探》等多篇学术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文学 弹歌 民间文学 历史文化研究 民俗学家 学术论文 民间口头文学 勾陈 长篇历史小说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
3
作者 钟永宁 《粤海风》 2024年第2期37-40,共4页
五卷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下文简称《通史》)由黄修己先生主编,刘卫国、姚玳玫、吴敏、陈希分别撰著,于2020年4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套书将1917年至2000年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历史,按照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黄修己 通史 五卷本
下载PDF
改编+翻译:中国民间文学域外传播的有效双路径--从汤、赵“真假木兰之争”谈起
4
作者 刘碧林 《外文研究》 2023年第4期84-91,106,共9页
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因汤亭亭在《女勇士》中改编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而质疑其“伪造”了木兰,强化了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的定型化偏见,于是自发翻译《木兰辞》来对抗汤亭亭对中国文化的篡改;汤亭亭则称自己无意还原木兰故事,认为传说故事... 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因汤亭亭在《女勇士》中改编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而质疑其“伪造”了木兰,强化了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的定型化偏见,于是自发翻译《木兰辞》来对抗汤亭亭对中国文化的篡改;汤亭亭则称自己无意还原木兰故事,认为传说故事就应当被“把玩”。二人的“真假木兰之争”持续十余年,亦引起大量文学研究者的关注。若抛开他们的华裔作家身份,将其均视作木兰故事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者,则“木兰之争”就变成了一场中国民间文学对外译介中改编与翻译之间的较量。本研究从译介的角度重新审视汤、赵二人对木兰的改写,并从该个案延展出去,分析改编与翻译在中国民间文学对外传播中的不同职能与互动关系,探讨“改编+翻译”作为外译双路径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之争” 改编+翻译 中国民间文学译介 域外传播
下载PDF
如何看待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
5
作者 姜广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4,共5页
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是学界最早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思想资料的著述,曾长期引领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不过,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开始提出《中国思想通史》不应该预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但... 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是学界最早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思想资料的著述,曾长期引领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不过,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开始提出《中国思想通史》不应该预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但古往今来的学者研究思想史或哲学史皆会预设理论框架。而且以今日视角看,《中国思想通史》仍然具备知识的“含金量”和理论的“含金量”,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种“含金量”虽然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但也具备历久弥新的永恒性。另外,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思想通史》对唯物、唯心分析工具的使用是严格把握分寸、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不能将唯物、唯心分析工具泛化、绝对化的错误归咎于《中国思想通史》所开创的学术范式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中国思想通史》 范式 学术价值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史的著述文体
6
作者 陈文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2,共10页
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是中国古代历史著述的三种主要编写体例,也是编撰中国文学通史的三种主要文体。作为教材的中国文学通史,几乎都以纪传体写成,其主体是作家作品,也包括文体流变和文学风尚的系统梳理;它是现代教育的产物,与... 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是中国古代历史著述的三种主要编写体例,也是编撰中国文学通史的三种主要文体。作为教材的中国文学通史,几乎都以纪传体写成,其主体是作家作品,也包括文体流变和文学风尚的系统梳理;它是现代教育的产物,与之相关的评价标准,也是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成功,应从这个角度来加以理解。纪事本末体以《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较为典型,它以专题讲述的方式建构全书,主要包括诗、文、小说、戏曲、文学批评、民间文学等文类,开篇还有长逾十万字的基础编,是对中国文学史所赖以生长的语言和思想所作的专题分析;编年体以《剑桥中国文学史》较为典型,由时间点切入,而不是由作家作品或学术专题切入,构成其显著特点。《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剑桥中国文学史》只是学术著作,而不是教材,其价值和得失应从这个角度来加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通史 著述文体 纪传体 编年体 纪事本末体
下载PDF
美国汉学界中国文学通史编撰的开山之作--陈受颐著《中国文学史略》
7
作者 王杨 《语文学刊》 2023年第6期64-71,共8页
陈受颐是中国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其所著《中国文学史略》是美国汉学界目前已知最早的中国文学通史著作,然而,这部作品却长期鲜为人知。《中国文学史略》的编撰初衷是为了弥补美国国内中国文学史教材的匮乏以及供普通美... 陈受颐是中国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其所著《中国文学史略》是美国汉学界目前已知最早的中国文学通史著作,然而,这部作品却长期鲜为人知。《中国文学史略》的编撰初衷是为了弥补美国国内中国文学史教材的匮乏以及供普通美国民众阅读。它采用纯文学观,在体例上结合朝代与文体,在编撰方式上结合译介与评论,反映了继翟理思《中国文学史》之后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编撰的新变化。在对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认识上,《中国文学史略》深受胡适与傅斯年的影响,推崇民间文学动力论,主张中国文学的主要形式均源于民间,均得益于普通民众的鉴赏力与创造力。《中国文学史略》是英语世界第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学通史著作,是一部填补空白的开拓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汉学 陈受颐 《中国文学史略》 中国文学史编撰 民间文学动力论
下载PDF
俄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声音——刘文飞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晓婷 刘文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俄国文学研究者、翻译家刘文飞教授在总结自身学术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中俄文学外交”“俄国文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俄国文学的中国阐释”等概念,主张让中国的俄国文学研究同时对接俄苏本土的文学研究传统和欧美的俄国文学研... 俄国文学研究者、翻译家刘文飞教授在总结自身学术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中俄文学外交”“俄国文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俄国文学的中国阐释”等概念,主张让中国的俄国文学研究同时对接俄苏本土的文学研究传统和欧美的俄国文学研究传统,并注重对俄国文学在文化学、思想史方面的阐释。与此同时,刘文飞教授兼顾文学研究的社会性影响,他从学术、翻译、写作的三种路径出发,通过一系列著译作品和文化活动致力于推动俄国文学研究成果的大众化普及。刘文飞教授所代表的新一代俄国文学研究者们将以中国视点、中国阐释、中国特色于一身的最新研究理念融入多卷本《俄国文学通史》的撰写之中,是对中国俄国文学史书写的一次全面更新,在向世人展示中国近一个半世纪的俄国文学研究成果的同时,创建拥有我们自己民族风格和立场的斯拉夫学派,让国际斯拉夫学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文学 《俄国文学通史》 中俄文学外交 俄国文学中国阐释
下载PDF
从文化翻译看中国民间文学的英译 被引量:12
9
作者 魏建刚 吕自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26-132,共7页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译中国民间文学,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译者在英译中国民间文学中,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把翻译看成文化交流的手段。基于这些认识,英译中国民间文学应按照文化翻译观的要求,采取一切可用的...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译中国民间文学,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译者在英译中国民间文学中,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把翻译看成文化交流的手段。基于这些认识,英译中国民间文学应按照文化翻译观的要求,采取一切可用的翻译手法,最大限度地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文学 文化翻译 翻译方法
下载PDF
略论中国动画的民间文学传统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静 陈建宪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2-24,共3页
 中国动画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学派"。在内容上,以神话、民间故事和传说、通俗文学、儿童文学为对象进行再创作是中国动画事业的优良传统之一。民间文学与动画在表现内容、功能特点和表现手法上有共通之处。面对...  中国动画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学派"。在内容上,以神话、民间故事和传说、通俗文学、儿童文学为对象进行再创作是中国动画事业的优良传统之一。民间文学与动画在表现内容、功能特点和表现手法上有共通之处。面对外国动画的冲击,中国动画应该坚持民族化的道路,继续发扬民间文学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 民族化 民间文学 中国
下载PDF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百年历程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1-66,共6页
以科学方法采录研究民间文学的学术活动兴起于“五四”时期。新中国建立后将它纳入政府文化工作范围。八九十年代在全国普查基础上编纂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使采录和研究工作形成热潮 ,标志着中国民间文艺学正走向成熟。开发利用民间... 以科学方法采录研究民间文学的学术活动兴起于“五四”时期。新中国建立后将它纳入政府文化工作范围。八九十年代在全国普查基础上编纂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使采录和研究工作形成热潮 ,标志着中国民间文艺学正走向成熟。开发利用民间文艺资源的美好前景和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面临的危机均令人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艺学 民族文化 中国 民间文学研究 民间文学体裁论 理论研究
下载PDF
中国民间文学及其记录整理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6
12
作者 傅玛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66,共10页
中国搜集口头文学活动及其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文字使用的最初时代,也延续到现在。对20世纪初到1949年的中国民间文学工作,已有人做过较详细的研究,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民间文学研究,到目前为止,仍被西方汉学界搁置一旁。但西方学... 中国搜集口头文学活动及其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文字使用的最初时代,也延续到现在。对20世纪初到1949年的中国民间文学工作,已有人做过较详细的研究,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民间文学研究,到目前为止,仍被西方汉学界搁置一旁。但西方学者应该注意1949年以后中国民间文学发生的背景和成绩,特别要注意钟敬文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项目的进行情况和资料成果,以便对民间文学的记录和整理这一复杂问题中的某些细节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传统 钟敬文 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下载PDF
从文化翻译看中国民间文学英译中诸悖论的统一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建刚 赵贵旺 高苗青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32-135,共4页
文化翻译观的引入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把翻译研究从文本转换扩展到包括译者本身在内的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阐释中国民间文学英译中遇到的诸多悖论,以及它们是如何统一于文化翻译之... 文化翻译观的引入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把翻译研究从文本转换扩展到包括译者本身在内的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阐释中国民间文学英译中遇到的诸多悖论,以及它们是如何统一于文化翻译之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 中国民间文学 悖论 统一
下载PDF
中国民间文学经典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雄飞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3期147-151,共5页
中国民间文学貌似没有经典,实际有着难以尽数的经典。这些经典以内涵的丰富性、实质的创造性、时空的跨越性、无限的可读性、较高的审美性、世俗的权威性作为评判标准,经过了广大民众、文人学士、政治力量的三层建构而从普通民间文学作... 中国民间文学貌似没有经典,实际有着难以尽数的经典。这些经典以内涵的丰富性、实质的创造性、时空的跨越性、无限的可读性、较高的审美性、世俗的权威性作为评判标准,经过了广大民众、文人学士、政治力量的三层建构而从普通民间文学作品中筛选出来。当代中国,经典的民间文学理论与实践的民间文学经典发生了危机,视觉文化、电子媒体和模拟技术等现代传播方式成为民间文学经典走向全国、通往世界的广阔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经典 中国
下载PDF
运用历史纪录片助力历史教学增效——以《中国通史》纪录片的运用为例
15
作者 夏金梅 《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4年第5期74-75,共2页
历史纪录片是一种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契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助力初中生有效学习历史。基于此,教师可以运用历史纪录片助力历史教学。文章以《中国通史》纪录片的运用为例,联系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具体论... 历史纪录片是一种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契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助力初中生有效学习历史。基于此,教师可以运用历史纪录片助力历史教学。文章以《中国通史》纪录片的运用为例,联系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具体论述了运用纪录片助力历史教学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历史纪录片 《中国通史》 运用策略
下载PDF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刍议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淑梅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99,125,共4页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植根于中国北方文化的土壤,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中代表着一种自然的和超功利的美学观念。这种美学观念在弥漫着以剽悍的男性为中心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使得中...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植根于中国北方文化的土壤,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中代表着一种自然的和超功利的美学观念。这种美学观念在弥漫着以剽悍的男性为中心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使得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女性形象逐渐丰满完善。她潜移默化地渗透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左右着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道德标准、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民族 民间文学 女神 美学观念
下载PDF
中国民间文学的世界之路——河西宝卷的对外译介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亚棋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8年第2期41-46,共6页
河西宝卷的对外译介可以向国外受众展示中国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文章首先介绍了河西宝卷的性质、发展脉络、故事内容、艺术形式及卷本的整理和出版情况。在对河西宝卷有了总体的认知之后,梳理了河西宝卷的对外译介现状,从译介主体、译... 河西宝卷的对外译介可以向国外受众展示中国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文章首先介绍了河西宝卷的性质、发展脉络、故事内容、艺术形式及卷本的整理和出版情况。在对河西宝卷有了总体的认知之后,梳理了河西宝卷的对外译介现状,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与译介效果五个方面,分析了其对外译介模式。在此基础上,借鉴河西宝卷对外译介模式,学习经验,弥补不足,优化中国民间文学对外译介模式,使中国民间文学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文学 河西宝卷 译介模式
下载PDF
中国民间文学和谐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雄飞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6-184,共9页
中国民间文学的书面作品呈现出形式、内容等稳定的完美和谐,纸质异文呈现出文字、图片等后续的局部和谐,口头文本呈现出声音、场景等原初的动态和谐。这三种丰富复杂的文本和谐围绕着和谐因素的综合运用与不和谐因素的多重冲突而展开,... 中国民间文学的书面作品呈现出形式、内容等稳定的完美和谐,纸质异文呈现出文字、图片等后续的局部和谐,口头文本呈现出声音、场景等原初的动态和谐。这三种丰富复杂的文本和谐围绕着和谐因素的综合运用与不和谐因素的多重冲突而展开,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多质性、多层次性与相对性,分别构成一个由浅至深、由表至里、由简单至复杂的逐级向上的和谐梯度,构成一个不断超越与否定不和谐、低层和谐而趋向高层和谐的辩证统一的生命历程,相互之间形成质变。其背后隐藏渗透了无数之说唱者、搜集者、整理者与编辑者的巨大心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文学 作品 异文 口头文本 和谐
下载PDF
回归民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百年反思 被引量:4
19
作者 漆凌云 《船山学刊》 200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民间文学这一学科的产生与清末民初的政治文化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被视为反对旧文学的利器而得以兴盛 ,在延安时期和建国时期民间文学作为劳动人民享用的文化而倍加重视但学术研究未能深入展开 ,改革开放时期... 民间文学这一学科的产生与清末民初的政治文化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被视为反对旧文学的利器而得以兴盛 ,在延安时期和建国时期民间文学作为劳动人民享用的文化而倍加重视但学术研究未能深入展开 ,改革开放时期民间文学的发展步入繁荣期。近期民间文学研究面临危机与其失去特定时代所承载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间文学研究 清末民初 政治文化运动 社会功能 创新意识 学术理论
下载PDF
从百姓口头采集俚言,用民俗生活阐释语义:《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俗语》的编纂思路与学术理念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涛 《民间文化论坛》 2021年第2期53-59,共7页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俗语》把俗语看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口头创造和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包括歇后语、俗短语、绕口令、口彩语、其他俗语类。国内外相关学科已经形成对今天的俗语搜集与研究具有显著启发意义的学术理念:回归语言的行...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俗语》把俗语看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口头创造和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包括歇后语、俗短语、绕口令、口彩语、其他俗语类。国内外相关学科已经形成对今天的俗语搜集与研究具有显著启发意义的学术理念:回归语言的行为本相、生活本相,关注语言作为口头表述行为的语境。与此学术理念相一致,"大系"俗语卷编纂工作,应避免以前俗语搜集、研究的不足,不仅搜集汇编来自口头的俗语条目,而且尽量写出俗语包含的民俗生活信息和语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语 搜集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 学术理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