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轻盈而深邃的史学叙述——读罗振亚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 |
陈爱中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2
|
烛照诗史的理性之光——评罗振亚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 |
刘小微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3
|
现代主义诗歌的整体打量——读罗振亚《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 |
蒋登科
|
《文艺评论》
|
2003 |
1
|
|
4
|
烛照诗史的理性之光——评罗振亚《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 |
刘小微
|
《中外诗歌研究》
|
2004 |
0 |
|
5
|
以细读为基础的诗歌史研究的新收获——评王毅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1925~1949)》 |
龙泉明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6
|
重铸古典风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对传统诗歌接受管窥 |
罗振亚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7
|
袁可嘉:40年代中国诗歌批评的一次现代主义总结 |
臧棣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6
|
|
8
|
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庞德现代主义诗学 |
王贵明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6
|
|
9
|
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恶之美 |
吕周聚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0
|
日本现代主义诗歌之中国大连源起观——以安西冬卫诗歌创作为证 |
柴红梅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3
|
|
11
|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下) |
王泽龙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
2003 |
8
|
|
12
|
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高峰——论“九叶派”诗歌出现的必然及其意义 |
刘士杰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3
|
|
13
|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40年代的调整与转化 |
龙泉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14
|
“朦胧诗”论争——“中国式”现代主义诗歌的艰难叙述 |
余旸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09 |
6
|
|
15
|
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智性美 |
吕周聚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6
|
开放的“缪斯”——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对古典诗歌、西方现代派诗歌的接受 |
罗振亚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17
|
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转折点上──冯至《十四行集》论 |
汪剑钊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18
|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时间意识类型 |
王波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9
|
现代主义诗歌的中国面孔 |
李自芬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20
|
灵魂的冒险——读孙玉石著《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
龙泉明
程振兴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