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范伯群著《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序 |
李欧梵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2
|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现场感”“立体化”与“流动性”——重读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 |
战玉冰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开拓性的史观与史识——评范伯群《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的史学价值 |
王木青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4
|
长篇小说体的文学史——《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读后 |
蔡小容
|
《写作》
|
2010 |
0 |
|
5
|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本) |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6
|
体大思周 朴素严谨——评范伯群先生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 |
陈国恩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7
|
一部富有思想和创新的力作——读《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 |
张兵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8
|
构建独立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体系——评范伯群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 |
杨剑龙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9
|
此“发展”非彼“发展”也——读吴福辉先生的《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
王海燕
|
《襄樊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0
|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的开创性价值 |
吉旭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11
|
为大众而写:文学史的另一种可能——评《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史略》 |
石娟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2
|
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 |
丁帆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3
|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的几个问题 |
刘勇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4
|
体例严谨、史脉清晰的通俗文学精品教材——评《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史》 |
冯鸽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5
|
中国通俗文学:《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史略》 |
刘祥安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6
|
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整体性问题看学科危机 |
徐清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17
|
以通俗文学的名义——范伯群先生与《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史略》的选题诞生和外译立项 |
章俊弟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8
|
家园沦陷 文学何为——日本侵略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文学地方经验之一种:伪满洲时期的通俗文学 |
刘晓丽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6 |
0 |
|
19
|
“分离”与“回归”——绘图本《中国文学史》(20世纪)的写作构想 |
钱理群
吴晓东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4
|
|
20
|
怀念范伯群先生——兼谈范伯群先生的中国通俗文学研究 |
徐斯年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