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世纪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评介
1
作者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世纪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 脊椎动物 古人类 旧石器时代 考古学
下载PDF
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世纪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
2
作者 安志敏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6-88,共3页
The book reviewed in the present paper contains 44 representative theses of the Institute’s Paleolithic archaeologists published in the 20^th century,and is appended with catalogues of their works and achronicle of ... The book reviewed in the present paper contains 44 representative theses of the Institute’s Paleolithic archaeologists published in the 20^th century,and is appended with catalogues of their works and achronicle of events in the Paleolithic archaeology of China.Since the 1920s,a series of discoverie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field.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of the Beijing Zhoukoudian site,to which Profs.Pei Wenzhong and Jia Lanpo devoted all their lives.Before them,Prof.YangZhongjian had directed this work,which,however,is not mentioned in the book.This might be an oversight and omission.In Neolithic archaeology,the seniors in the Institute also did a lot of pioneer work and set up excellent tradition.But it is noteworthy that recently there appeared the tendency of neglecting the transitional link from the Paleolithic to the Neolithic 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世纪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 高星 侯亚梅 周口店
原文传递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旧石器考古学 被引量:2
3
作者 宋艳花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7,共7页
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变革的年代,新的发现接连不断,新的方法逐渐应用并普及,新发现和新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形成了国内活跃的学术气氛,也促使学科向更深的领域扩展.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旧石器考古学 中国 旧石器时代 学术气氛 研究内容 考古发掘 重新定位 发现 史前
下载PDF
考古学大发展与20世纪后期的中国美术史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乔志强 《艺术探索》 2016年第2期78-82,共5页
20世纪后半叶,考古学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系列重大考古发掘成果先后问世。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出土的古代艺术品资料,不仅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美术史研究的内容,而且从方法、理念等层面给... 20世纪后半叶,考古学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系列重大考古发掘成果先后问世。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出土的古代艺术品资料,不仅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美术史研究的内容,而且从方法、理念等层面给予美术史研究以革命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后期 考古学 中国美术史 研究 影响
下载PDF
寻远古文明之光 探人类起源之谜——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
5
作者 王德通 《科学中国人》 2019年第5期50-52,共3页
人类是如何起源的?又是如何演化的?我们的祖先是怎样一路高歌猛进,创造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的?……这些问题玄妙深广,而我们所熟知的农业时代至今只有1万余年。在这之前的几百万年,则是占据人类历史99%以上的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充... 人类是如何起源的?又是如何演化的?我们的祖先是怎样一路高歌猛进,创造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的?……这些问题玄妙深广,而我们所熟知的农业时代至今只有1万余年。在这之前的几百万年,则是占据人类历史99%以上的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充满令人臆想的神秘色彩,有混沌初开的蛮荒,有人性乍现的智慧,还有一种来自大自然底层匮乏却生生不息的力量。正是这些塑造着人类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旧石器时代考古学 旧石器考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北京猿人 古人类 人类起源
下载PDF
百年史学展新颜——瞿林东、殷玮璋谈20世纪中国史学和考古学的发展演变
6
作者 瞿林东 殷玮璋 黄十庆 《人民论坛》 2000年第12期22-24,共3页
黄十庆:瞿老师是搞史学史的,殷先生是搞考古的,让我们围绕20世纪历史学与考古学本身的发展话题,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的历史学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学科,20世纪恰恰又是由传统史学走向现代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发... 黄十庆:瞿老师是搞史学史的,殷先生是搞考古的,让我们围绕20世纪历史学与考古学本身的发展话题,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的历史学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学科,20世纪恰恰又是由传统史学走向现代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发展的一个世纪,变化很大。中国的考古学,据我了解,它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学科。在20世纪里考古学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帮助人们认识了中华民族历史上许多原来搞不清的问题。首先请瞿教授粗线条地勾勒一下20世纪历史学研究的主要脉络和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发展演变 中国史学 二十世纪 瞿林东 马克思主义史学 20世纪 历史学研究 现代史学 传统史学 民族历史 史学史 学科 教授
下载PDF
萨拉乌苏河旧石器时代考古史(上) 被引量:9
7
作者 卫奇 《文物春秋》 2005年第5期1-7,共7页
萨拉乌苏河旧石器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序幕的重头戏,“河套人”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及其文化曾经以“三步曲”长期掌控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舞台。萨拉乌苏河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历经将近一个世纪,地层和古人类学等方面有了较大发展... 萨拉乌苏河旧石器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序幕的重头戏,“河套人”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及其文化曾经以“三步曲”长期掌控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舞台。萨拉乌苏河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历经将近一个世纪,地层和古人类学等方面有了较大发展,然而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却进展甚微,特别是有关考古术语的畸形演化,突显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不甚严肃的科学作风。本文对这一历程的开拓期和稳固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作了回顾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拉乌苏河 旧石器考古 旧石器时代 考古 旧石器时代 20世纪50年代 考古研究 古史 代考 “三步曲” “北京人” 回顾性研究 19世纪
下载PDF
20世纪闽台考古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春明 钟礼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29,共8页
闽台考古是中国区域考古重要而特殊的环节。在东南土著民族史的框架内解释闽台考古文化遗存 ,是闽台考古百年学术的基本定位 ;在重建史前文化谱系基础上的两岸考古文化比较研究 ,探索考古遗存背后的土著民族关系、民族迁徙 ,是闽台考古... 闽台考古是中国区域考古重要而特殊的环节。在东南土著民族史的框架内解释闽台考古文化遗存 ,是闽台考古百年学术的基本定位 ;在重建史前文化谱系基础上的两岸考古文化比较研究 ,探索考古遗存背后的土著民族关系、民族迁徙 ,是闽台考古的基本实践 ;人类学传统与民族考古学方法是闽台考古的基本取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东南文化 史前文化谱系 比较研究 民族考古学 20世纪 福建 台湾省 考古研究
下载PDF
从文学的、平面的到文化的、立体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戏曲研究方法变革之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苗怀明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5期24-27,共4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方法一直是研究者所关注的一个核心话题。相对其他学科而言,研究方法对戏曲研究的推动作用尤为显著,它使整个戏曲研究学科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研究者们充分考虑戏曲自身的特性,大胆借鉴考古学、民俗学、宗...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方法一直是研究者所关注的一个核心话题。相对其他学科而言,研究方法对戏曲研究的推动作用尤为显著,它使整个戏曲研究学科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研究者们充分考虑戏曲自身的特性,大胆借鉴考古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更新戏曲观念、开辟文献来源新途径、拓展学术研究空间等角度出发,进行了研究范式的更新。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导致了研究范式的变革,改变了戏曲研究的基本格局,影响到戏曲研究的性质和走向;同时,这种新变又对研究方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使其朝实效性、灵活性和包容性方向调整。两者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戏曲研究 学术史 研究方法 20世纪80年代 研究范式 考古学 民俗学 宗教学
下载PDF
20世纪考古发现与《诗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沛霖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73,116,共7页
考古学是《诗经》学最重要的相邻学科之一,20世纪《诗经》研究的巨大进步是与它的支撑分不开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考察《诗经》学的发展,有可能更清楚地看到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这对于20世纪学术史研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20世纪 考古学 《诗经》研究
下载PDF
“中国考古学跨世纪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纪要
11
作者 韩立森 《文物春秋》 1999年第4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 回顾与前瞻 学术研讨会 世纪 石器时代考古 先商文化 旧石器时代晚期 青铜文化 基础性研究 石器时代早期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音乐文化回眸民歌研究专栏笔会
12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4-75,共2页
20世纪中国音乐文化回眸民歌研究专栏笔会本刊编辑部中国现代文化源自本世纪初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批判和对西方文化的大力引进。因其旨在反叛传统文化,故被誉之为"新音乐"、"新文学",等等。本世纪就要结束了,这带"新"字的文化... 20世纪中国音乐文化回眸民歌研究专栏笔会本刊编辑部中国现代文化源自本世纪初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批判和对西方文化的大力引进。因其旨在反叛传统文化,故被誉之为"新音乐"、"新文学",等等。本世纪就要结束了,这带"新"字的文化运动在今天的成就如何呢?尤其被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文化 民歌研究 20世纪 新音乐 西方文化 作曲技术理论 民族音乐学 音乐考古学 研究专题 科学主义
下载PDF
《考古研究杂志》2008年3月16卷第1期
13
《中国文化遗产》 2008年第1期127-127,共1页
地区考古学:从互不关联的分析工具包到普遍存在的空间视角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地区分析是考古学研究中颇具影响力的部分,提供了一套分立的由活动认识论和解释性观点引发的地理学分析工具。随着新技术、新方法、新范式的发展,地区考... 地区考古学:从互不关联的分析工具包到普遍存在的空间视角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地区分析是考古学研究中颇具影响力的部分,提供了一套分立的由活动认识论和解释性观点引发的地理学分析工具。随着新技术、新方法、新范式的发展,地区考古研究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回顾了地区考古学的状态,首先探讨了地区考古学的历史和地区考古学研究面临的根本性问题,而后对过去几年地区考古学的发展作了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研究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考古学研究 杂志 分析工具 地区分析 地理学 解释性
下载PDF
《图木舒克译丛·图木舒克遗址研究》
14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图木舒克所在的西域,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学者对其进行探险和研究以来,一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的焦点区域之一,关于古西域文明的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及宗教学研究可谓硕果累累。图木舒克遗址中的脱库孜萨来古城及其佛寺... 图木舒克所在的西域,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学者对其进行探险和研究以来,一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的焦点区域之一,关于古西域文明的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及宗教学研究可谓硕果累累。图木舒克遗址中的脱库孜萨来古城及其佛寺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东、西两个世界的势力消长及文化交流等状况,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文化交流 西域文明 图木舒克 焦点区域 宗教学研究 19世纪20世纪 考古学 历史学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考古学与书法学”之研究构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清 《书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83,共13页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为20世纪的书法艺术观念和理论研究注入了活力,但考古学与书法学之间并非从一开始就有一种天然的契合关系,近一百年间经历了一个彼此磨合、适应的过程,新材料与传统学术观念、思维方式之间的冲突和出土材料的自身局...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为20世纪的书法艺术观念和理论研究注入了活力,但考古学与书法学之间并非从一开始就有一种天然的契合关系,近一百年间经历了一个彼此磨合、适应的过程,新材料与传统学术观念、思维方式之间的冲突和出土材料的自身局限性都会影响到书学研究利用考古学成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因此,对“20世纪中国考古学与书法学之关系”作出“史”的梳理和理论探讨,反思20世纪的书法观念和书法自身处境,思考书学与时代学术背景之关系,将会为今后书法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及书法学学科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 考古学 书法学 研究构想 艺术观念 学术观念 书学研究 思维方式 理论探讨 书法观念 学术背景 法学学科 其他学科 新材料 准确性 局限性 “史” 自身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分期分区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杜水生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7-152,共26页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对旧石器晚期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热点问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受国际学术界对现代人起源研究的影响,关于现代中国人起源过程成为考古学家致力追求的学术目标;二是受农业起源研究的推...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对旧石器晚期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热点问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受国际学术界对现代人起源研究的影响,关于现代中国人起源过程成为考古学家致力追求的学术目标;二是受农业起源研究的推动,新旧石器过渡阶段成为史前考古学研究中新的知识增长点。本文的目的是运用区系类型方法,重新梳理中国北方地区的旧石器晚期文化,以期了解这一阶段文化发展过程及其发生变化的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晚期 文化发展 中国北方 20世纪90年代后期 旧石器晚期 分区 农业起源 考古学
原文传递
洛南盆地旷野旧石器地点群石制品的拼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社江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64,共8页
The Luonan Basin locates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which form a geographic boundary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China.Since 1995,268 open-air sites identified from the Luonan Basin,Shaanxi Province,and a total of 13 581 li... The Luonan Basin locates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which form a geographic boundary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China.Since 1995,268 open-air sites identified from the Luonan Basin,Shaanxi Province,and a total of 13 581 lithic artefacts collected from those sites during 1995-2004.A systematic refitting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stone artefacts collected from those Open-air sites in the Luonan Basin.The refitting produced 31 refitted groups.The refitted lithic sets included 64 elements,made up of two cores,nine complete flakes,44 broken flakes,and nine chunks.The raw materials range from various coloured quartzite(cream,red,and dark grey colour),quartz,greywacke,and silicious limestone.The refitting rate in open-air sites is about 0.47%.The highest refitting rate in single site is 21.05%,it occurs at Shangling site(03LP242).Uunfortunately,it not produced any refitted group cross the sites.Because the lithic artefacts in the open-air sites were mostly surface collections,no stratigraphic determination could be made on the assemblages,however,a refitted broken flakes group at scene from Angou site(02LP201) is quiet longer with the rectilinear distance at least 35m away.The higher refitting rates on some sites imply that the lithic artefacts exposed on the ground are not for a long time since the site under severe land-surface erosion in historic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石制品 地点 盆地 19世纪末期 技术行为 早期人类 考古学研究
下载PDF
植物考古学与中国农业起源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陶大卫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9-112,共4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然科学被广泛应用到考古学研究的诸多领域,现代考古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日渐明显,科技考古作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一翼的优势已明确显现,并为中国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手段和新视角,拓展并深化了中国考古...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然科学被广泛应用到考古学研究的诸多领域,现代考古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日渐明显,科技考古作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一翼的优势已明确显现,并为中国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手段和新视角,拓展并深化了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广度和相关内容,同时也加速了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国际化进程。但科技考古的研究理念、研究方法及崭新研究内容并未在学术界得到普及,为此本刊特邀四位学者针对科技考古中古代蛋白质分析在现代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古食谱分析方法与中国考古学研究、植物考古学与中国农业起源研究、GIS技术在聚落考古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研究 农业起源 植物 自然科学技术 中国 60年代 20世纪 跨学科性
原文传递
尉迟寺史前聚落遗存的微观考察与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吉怀 《文物世界》 2005年第2期10-17,33,共9页
关键词 史前聚落 20世纪80年代末 石器时代遗址 微观 遗存 考古调查 淮北地区 聚落遗址 考古研究 聚落考古 考古学 发掘
下载PDF
人类遗骸与生物考古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靓 《大众考古》 2014年第1期48-51,共4页
“生物考古”是20世纪下半叶开始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其中考古发现的人类遗骸成为生物考古的重要资料。通过对人类遗骸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人类进化发展的历程、古代人群的营养状况。具体来说,可以了解他们在没有现代医疗设施干预... “生物考古”是20世纪下半叶开始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其中考古发现的人类遗骸成为生物考古的重要资料。通过对人类遗骸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人类进化发展的历程、古代人群的营养状况。具体来说,可以了解他们在没有现代医疗设施干预下如何对待疾病以及他们与生存环境之间的互动等多方面的信息。可以说人类遗骸在考古学研究中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现 人类 遗骸 生物 跨学科研究 考古学研究 20世纪 进化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