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借鉴中国:论《中国纪行》的谏言书性质
1
作者 王艺涵 《国际汉学》 CSSCI 2023年第4期85-91,157,共8页
《中国纪行》成书于16世纪初的奥斯曼帝国,是一部以游记的形式描写明朝时中国国情的书籍,同时作者借此来劝诫当时的君王。为此,笔者认为该书也是一部“谏言书”式的政论类作品,其中描述了一个严守法律、制度建设完备的中国形象。在16世... 《中国纪行》成书于16世纪初的奥斯曼帝国,是一部以游记的形式描写明朝时中国国情的书籍,同时作者借此来劝诫当时的君王。为此,笔者认为该书也是一部“谏言书”式的政论类作品,其中描述了一个严守法律、制度建设完备的中国形象。在16世纪的亚欧大陆,跨区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中国纪行》突出表现中国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其目的是与本国的现实情况形成对比,从而对统治者进行规劝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纪行》 奥斯曼帝国 谏言书 中国法律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
下载PDF
许世旭文学地理学学理探讨——以《中国文学纪行》为中心
2
作者 朴南用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61-67,共7页
许世旭先生(1934—2010)是韩国十分著名的中国文学研究家,也是用韩语、汉语双重语言来创作的诗人、散文家。文章以许世旭先生的主要著作《中国文学纪行》为研究对象,探讨他对中国文学地理概念的定义、含义、范畴、结构、影响等方面观点... 许世旭先生(1934—2010)是韩国十分著名的中国文学研究家,也是用韩语、汉语双重语言来创作的诗人、散文家。文章以许世旭先生的主要著作《中国文学纪行》为研究对象,探讨他对中国文学地理概念的定义、含义、范畴、结构、影响等方面观点和对文学与地理互相结合的文学地理学的观念。在阐述几部中国文学史著作时,他非常重视中国文人和作品中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他坚持认为地理与文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主要研究中国文学中的民族风格和地域文化特色。总而言之,许世旭先生对文学地理学有独到见解,而且为韩国的中国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批评方法。通过对许先生中国文学地理纪行进行文化翻译,可以探讨中国的文学和文化地理跨国交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世旭 《中国文学纪行》 文学地理学 文化翻译 跨国交流
下载PDF
一位中亚穆斯林笔下的中国传说故事与民间信仰
3
作者 钟焓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8-105,共8页
本文通过对16世纪初期前后,一位中亚穆斯林的来华旅行记中两处传说内容的分析考释,指出了它们的原型是在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项橐故事和槃瓠传说,文中还揭示出该行记中对中国鬼神的描述实际上反映了明代社会中所流行的五通神信仰。这一... 本文通过对16世纪初期前后,一位中亚穆斯林的来华旅行记中两处传说内容的分析考释,指出了它们的原型是在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项橐故事和槃瓠传说,文中还揭示出该行记中对中国鬼神的描述实际上反映了明代社会中所流行的五通神信仰。这一研究既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该行记的史料价值,同时也为我们认识上述传说故事与民间信仰在当时社会上的流行程度提供了可靠的事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纪行》 项橐 槃瓠 五通神信仰
下载PDF
论明代青花瓷的伊斯兰文化成因 被引量:4
4
作者 谈谭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59,共7页
青花瓷的出现是中国瓷器生产传统的重大转变,白地蓝花和釉下彩装饰技术与中国瓷器传统的单色调及刻画装饰差别很大。虽然元青花瓷已经能够批量生产,但明代才将青花瓷确定为宫廷用瓷,并指定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烧造。明青花瓷的造型、种类... 青花瓷的出现是中国瓷器生产传统的重大转变,白地蓝花和釉下彩装饰技术与中国瓷器传统的单色调及刻画装饰差别很大。虽然元青花瓷已经能够批量生产,但明代才将青花瓷确定为宫廷用瓷,并指定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烧造。明青花瓷的造型、种类和纹饰一开始就具有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带有阿拉伯文或波斯文装饰的"回回瓷器",从洪武到正德时期不断出现,其中很可能存在精神或宗教层面的推动因素。而国外文献中记录的相关史料也为探讨明代帝王与伊斯兰教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它有助于解释明代青花瓷中的伊斯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窑厂 “回回瓷器” 《格古要论》 《中国纪行》
下载PDF
译史结合,融会贯通——司佳的译著特点和译史研究撮要
5
作者 叶霭云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83,共5页
司佳是专攻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历史系教授。她完成了汤因比的学术著作《中国纪行》的汉译,不仅语言通顺文雅,还为书名增译了一个画龙点睛的副标题,为译本增补了300多处译者注释,是一名优秀的学者型译者。此外,她的研究成果渗透到翻译史研... 司佳是专攻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历史系教授。她完成了汤因比的学术著作《中国纪行》的汉译,不仅语言通顺文雅,还为书名增译了一个画龙点睛的副标题,为译本增补了300多处译者注释,是一名优秀的学者型译者。此外,她的研究成果渗透到翻译史研究领域,通过收集和解读大量的一手史料,从语言接触最基本的介质开始研究,即从清代广州贸易体制下的洋泾浜英语到逐步正规化的双语字典这一历史发展问题展开讨论,然后对传教士译者和中国底层译者及其文本开展案例分析,从而做到史论结合,人物与文本研究互有穿插。令人惋惜的是,司佳英年早逝,她的翻译特点和跨学科研究成果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旨在彰显其译史结合的贡献,为研究者树立一个学问融会贯通的好榜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佳 译史研究 学者型译者 《中国纪行》汉译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