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英兼美 诗画合璧——读《中国诗词精选英译》
1
作者 廖永清 《外语与翻译》 2000年第2期69-70,共2页
诗歌是文明的伴生物。鲁迅先生认为,远古时期,我们的老祖先在战天斗地的过程中,为驱除疲劳和单调而发出的劳动号子“杭哟杭哟”便是第一声诗句。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诗歌也就有了同样悠久的历史。从先民... 诗歌是文明的伴生物。鲁迅先生认为,远古时期,我们的老祖先在战天斗地的过程中,为驱除疲劳和单调而发出的劳动号子“杭哟杭哟”便是第一声诗句。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诗歌也就有了同样悠久的历史。从先民表达心声的淳朴的民谣开始,千百年来,诗词佳作层出不穷,数不胜数。为了保存这种优秀的文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词精选英译》 赵甄陶 文学翻译 民族文化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隐喻及其英译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冯全功 李琳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7年第3期57-64,共8页
中国古典诗词往往寄情于物,借物抒情,出现了很多生动的情感隐喻表达。文章主要以愁、相思、爱情为目的域的隐喻表达及其英译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1)大多情感隐喻表达可归在"情感是液体""情感是植物"和"情感是... 中国古典诗词往往寄情于物,借物抒情,出现了很多生动的情感隐喻表达。文章主要以愁、相思、爱情为目的域的隐喻表达及其英译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1)大多情感隐喻表达可归在"情感是液体""情感是植物"和"情感是实体"的概念隐喻之下,其中后者的隐喻机制往往通过反常的搭配实现;2)译者基本上再现了中西具有较强认知通约性的隐喻表达,包括源域或显或隐地投射向目的域的主要特征,从而建构出与原文相似的审美解读空间;3)针对文化个性较强的象征型隐喻表达,译者有时也会对之进行稍加解释;4)译者还会偶尔增添或删除一些隐喻表达,其中增添的审美效果往往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情感隐喻 源域 目的域 英译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 被引量:22
3
作者 赵彦春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1-36,72,共7页
综观中国译坛,在英语格律诗的汉译方面关于“体现”原作格律的问题,基本上已无争议。经过我国译界前辈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译作,如黄杲炘选译的《英语爱情诗一百首》尤为可人。而在汉语格律诗英译方... 综观中国译坛,在英语格律诗的汉译方面关于“体现”原作格律的问题,基本上已无争议。经过我国译界前辈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译作,如黄杲炘选译的《英语爱情诗一百首》尤为可人。而在汉语格律诗英译方面,尚无一致的意见,理想的译作亦不多。至今在英美国家流行的中国古典诗的译文绝大多数是无韵体,或是韵体译文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无韵体 译文 中诗英译 英语格律诗 文化释义 译法 金缕衣 诗词英译 语言形式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的显化现象 被引量:9
4
作者 冯全功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7,共11页
中国古典诗词体裁特殊、言简意赅,中西语言、文化、思维、诗学等方面又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中国古典诗词英译过程中有很多显化现象。本文将这些显化现象总结为四类,即句法显化、语用显化、思维显化和意境显化,涉及人称、数量、时体、典故... 中国古典诗词体裁特殊、言简意赅,中西语言、文化、思维、诗学等方面又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中国古典诗词英译过程中有很多显化现象。本文将这些显化现象总结为四类,即句法显化、语用显化、思维显化和意境显化,涉及人称、数量、时体、典故、专名、逻辑、比兴、意象、情志等多个方面。显化主要通过在译文中增添相关表述或副文本信息实现,适宜的显化有助于传达原诗的意境,提高译文本身的审美价值与可接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英译 显化 意境
下载PDF
中国古诗词翻译中的审美意象——评《古诗词英译文化理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巧宁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I0018-I0018,共1页
在英汉互译中,文化始终是翻译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译作的好坏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对源语和译语文化的掌握。由此可见,翻译不单单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要掌握两种语言。一定要掌握两种文化。另外,对语言的掌握... 在英汉互译中,文化始终是翻译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译作的好坏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对源语和译语文化的掌握。由此可见,翻译不单单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要掌握两种语言。一定要掌握两种文化。另外,对语言的掌握也是为了促进国家之间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翻译的任务就是要把原作品中蕴含的象征意义和内涵传达出来,来推动两种文化更深入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理论研究 诗词翻译 审美意象 诗词 英译 中国 两种文化 英汉互译
下载PDF
中国古诗词中忠孝文化的英译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晶晶 顾正阳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41-148,共8页
忠孝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中国古诗词中忠孝文化的英译应结合文化翻译的本质以及中国古典诗词本身的审美特征进行综合翻译。从文本分析入手,对中国古诗词中蕴涵的忠孝文化内涵进行细分,发掘中国古诗词中忠孝文化的独特性与审美因... 忠孝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中国古诗词中忠孝文化的英译应结合文化翻译的本质以及中国古典诗词本身的审美特征进行综合翻译。从文本分析入手,对中国古诗词中蕴涵的忠孝文化内涵进行细分,发掘中国古诗词中忠孝文化的独特性与审美因子。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古诗词英译时如何通过选词、构句、语篇效果等各种语言手段,表现中国古诗词中忠孝文化的独特性与审美性,使英语读者也能够体验到中国忠孝文化的神奇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词 英译 忠孝文化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泛灵论及其英译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冯全功 常敏扩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110,共8页
泛灵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性,不管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物体。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泛灵论话语,体现了诗人的泛灵论思想,也是诗歌艺术感染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译者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泛灵论话语的处理可分为五种策略,具体包括删除、弱化、... 泛灵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性,不管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物体。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泛灵论话语,体现了诗人的泛灵论思想,也是诗歌艺术感染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译者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泛灵论话语的处理可分为五种策略,具体包括删除、弱化、等化、强化和增添,五种策略形成了一种连续体关系,审美效果相对原文而言依次增强。其中,强化和增添策略更能体现译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也有利于提高译文作为独立文本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泛灵论 英译 策略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柯 张闯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生态意境,作为我国古典诗词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孕育的哲理和思辨正是华夏智慧的核心所在。翻译过程中将中国古典诗词所展现的意境最大化地呈现给读者,追求"神形合一"、"思与境偕"的生态翻译最佳艺术境界,是每... 生态意境,作为我国古典诗词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孕育的哲理和思辨正是华夏智慧的核心所在。翻译过程中将中国古典诗词所展现的意境最大化地呈现给读者,追求"神形合一"、"思与境偕"的生态翻译最佳艺术境界,是每个译者孜孜不倦的追求。本文从"生态翻译学"重要理念"多维转换适应"原则诠释中国诗歌文化英译,谋求在译文文化生态系统里搭造与原语生态相适应的环境,传递中华文化的神韵,展示中国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中国古典诗词 英译研究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象征修辞及其英译研究——以描写菊花的诗词为分析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冯全功 《外国语文研究》 2019年第6期67-76,共10页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象征修辞有临时生成的,有约定俗成的,后者更为常见,类似于修辞原型。本文以描写菊花的象征修辞为例,分析其典型的象征意义及其对应的英译,发现古诗中的菊花多象征隐逸人格和卓傲人格。类似的象征修辞在对外译介过程中,...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象征修辞有临时生成的,有约定俗成的,后者更为常见,类似于修辞原型。本文以描写菊花的象征修辞为例,分析其典型的象征意义及其对应的英译,发现古诗中的菊花多象征隐逸人格和卓傲人格。类似的象征修辞在对外译介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准确的措辞再现其中的互文关系与文化记忆,再现其中典型的拟人化象征话语,通过各种话语手段建构一个和原文类似的象征修辞场,发挥其象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象征修辞 菊花 英译
下载PDF
描写翻译理论视域下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研究——以许渊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勤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5-58,共4页
"音美"、"形美"、"意美"的英译是呼应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美"精神内涵的关键所在,传统古典诗词英译过于强调经验理论的照搬照抄,忽视了中西跨文化之间的差异,以致于英译效果难言满意。描写翻译... "音美"、"形美"、"意美"的英译是呼应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美"精神内涵的关键所在,传统古典诗词英译过于强调经验理论的照搬照抄,忽视了中西跨文化之间的差异,以致于英译效果难言满意。描写翻译理论为古典诗词英译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语境化注入,关注诗词本身所彰显的文化历史境况,为消解英译中文化的误读以及审美的缺位奠定基础,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本文以许渊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探讨基于描写翻译理论视域下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研究,为我国英译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写翻译理论 中国古典诗词 英译
下载PDF
中国格律诗词英译的难点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梅红英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8-100,共3页
从中国格律诗词英译的特点规律、形式内涵、艺术意境方面探讨了其英译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 格律诗词 英译
下载PDF
音乐传播学视域下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英译研究
12
作者 李勋 杨柠菲 《昭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2-67,共6页
从音乐传播学的角度探求中国艺术歌曲的英译特点,是鞭策中国艺术歌曲及古典诗词歌曲传播的有效路径。本文通过研究《越人歌》的英译版本,发现其英译原则和中国古诗词的特点是不谋而合的,应当注重意思、读音、意蕴三个方面。同时,注重全... 从音乐传播学的角度探求中国艺术歌曲的英译特点,是鞭策中国艺术歌曲及古典诗词歌曲传播的有效路径。本文通过研究《越人歌》的英译版本,发现其英译原则和中国古诗词的特点是不谋而合的,应当注重意思、读音、意蕴三个方面。同时,注重全方位媒介的国际传播也是促进其海外流传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传播学 中国艺术歌曲 古典诗词歌曲 《越人歌》 英译
下载PDF
貌离神合 得意忘形——浅析林语堂英译中国古代诗词中变通手法的运用
13
作者 董晖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80-85,共6页
变通是诗词翻译中的常用手段,当原诗(词)具有很大的抗译性,或者原诗(词)虽无较大抗译性,但经过变通处理后译文能取得比原文更好的表达效果时,均可采用变通手法.可从词语、句子、音韵、文化因素等各个层面探讨林语堂在其英译诗(词)中所... 变通是诗词翻译中的常用手段,当原诗(词)具有很大的抗译性,或者原诗(词)虽无较大抗译性,但经过变通处理后译文能取得比原文更好的表达效果时,均可采用变通手法.可从词语、句子、音韵、文化因素等各个层面探讨林语堂在其英译诗(词)中所采用的各种变通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英译 中国古代诗词 变通
下载PDF
魂似:中国古代诗词英译教学谈
14
作者 吴松林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0年第36期110-110,共1页
中国古代部分经典诗词通过英译,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外译的典范。然而,我们发现,国内的主体译论中,化境毕竟是翻译的手段。其合理内核的布局及手要素所呈现的状态,需要进一步地探讨。“三美”究竟是不是达到了臻于至善的程度,仍旧留... 中国古代部分经典诗词通过英译,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外译的典范。然而,我们发现,国内的主体译论中,化境毕竟是翻译的手段。其合理内核的布局及手要素所呈现的状态,需要进一步地探讨。“三美”究竟是不是达到了臻于至善的程度,仍旧留有讨论的空间。神似是外显的,是可以感知的,它的背后还有什么,这是个问题。本文认为,继神似、化境、三美这个国内译论的三驾马车之后,魂似似乎应该成为学术交流的新的视点。魂似说首先界定了概念,和支撑这个概念的主体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诗词 英译 魂似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视阈下的中国古典诗词中文化意象“天”的英译探析——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静 吕文澎 《语言教育》 2020年第1期71-75,83,共6页
文化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之"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1个英译本为例,探讨文化意象"天"的翻译策略与译者行为,发现国内外译者求... 文化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之"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1个英译本为例,探讨文化意象"天"的翻译策略与译者行为,发现国内外译者求真于"作者/原文"的努力高于务实于"读者/社会"之努力,可谓"意美"为上,其行为符合文学翻译"求真为本、求真兼顾务实"的一般译者行为规律,据此可为中国诗词翻译研究及文化核心关键词的国际传播提供些许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 文化意象 英译“天” “求真-务实”连续统
下载PDF
功能对等理论下中国古诗词的英译原则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艳秋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93-95,共3页
加强文化对外推介力度,对于改变西方对中国的固有认识,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意义非凡。中国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诗词,浓缩反映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的对外翻译绝对是西方更好地认识中国的手段。在翻译过程中,应从功能对等理论出... 加强文化对外推介力度,对于改变西方对中国的固有认识,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意义非凡。中国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诗词,浓缩反映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的对外翻译绝对是西方更好地认识中国的手段。在翻译过程中,应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遵循异化为主,兼顾归化、音译、直译、意译、加注法、套译等翻译原则,使中国古诗词更好地得到传播,从而使汉语文化负载和中国文化更好地为世界所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中国诗词 英译原则
下载PDF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中国古典散文英译策略研究——以《古文观止》为例
17
作者 范淑敏 赵善青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7期117-120,共4页
中国古典散文文化源远流长,典籍浩若烟海。《古文观止》作为中国古典散文的典范之一,其英译研究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的理解,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中国古典散文更好地走向世界。在以《古文观止》为代表的中国古... 中国古典散文文化源远流长,典籍浩若烟海。《古文观止》作为中国古典散文的典范之一,其英译研究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的理解,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中国古典散文更好地走向世界。在以《古文观止》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散文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是单一模态的分析方法,但在信息化时代,这种研究方式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本文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四个语篇分析框架对罗经国译著《古文观止精选》进行英译策略分析,进而为中国古典散文英译研究提供新思路,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 中国古典散文 《古文观止精选 英译策略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补偿翻译手段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静 《孝感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3-76,共4页
翻译中的补偿就是用译入语语言形式补足在转换原文语言形式时造成的语义损失。补偿手段在 唐宋诗词英译时常用。
关键词 中国诗词英译 补偿翻译 用之有度
下载PDF
翻译特性视域下中国古诗词英译实践原则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艳秋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42-,344,共2页
翻译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相互交流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而作为中华文明载体的中国古诗词的英译更是中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翻译的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历史性使得中国古诗词的英译困难重重,但又不是不可行的。本文... 翻译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相互交流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而作为中华文明载体的中国古诗词的英译更是中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翻译的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历史性使得中国古诗词的英译困难重重,但又不是不可行的。本文以翻译特性为视角,提出在中国古诗词的英译实践中应依次遵循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的原则,使中国古诗词的翻译妙不可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特性 中国诗词 英译原则
下载PDF
一次关于中国古诗词英译的讨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德庆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0-11,共2页
1991年夏,黑龙江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与《外语学刊》编辑部在黑龙江大学举行了一次小型学术讨论会,讨论了王守义教授与约翰·诺弗尔教授(美国)合译的《唐宋诗词英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以下简称王·诺译本。
关键词 中国诗词 英译 译本 教授 翻译工作者 译文 《外语学刊》 韵律 学术讨论会 美国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