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历史视角审视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变迁与思想解放
1
作者 黄雅琪 《教育研究前沿(中英文版)》 2024年第3期61-64,共4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经济了一系列深刻且动荡的变化。社会背景和思想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国家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并且随着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思想,社会和思想方面都会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若能够在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经济了一系列深刻且动荡的变化。社会背景和思想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国家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并且随着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思想,社会和思想方面都会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若能够在如此曲折艰难的发展历程中,找到救国救民的真理,就有利于我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本文基于这一研究背景,从历史的视角对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变迁和思想解放方面进行审视,从而对中国近现代的发展情况具有更加深刻和明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视角 中国近现代 社会变迁 思想解放
下载PDF
高师历史学专业《中国古代史》课程建设理念与教学改革实践路径——基于与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课程教学衔接视角
2
作者 杜云南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9期748-754,共7页
高师历史学专业《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与高中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高师历史学专业《中国古代史》课程建设应在与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有效衔接的基础上,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和实用理念,从教... 高师历史学专业《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与高中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高师历史学专业《中国古代史》课程建设应在与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有效衔接的基础上,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和实用理念,从教学内容的专题化、学术化、史料化,教学方法创新化方面进行教学改革。There are both connection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urse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for history major in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the compulsory cours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y Outline (I) in senior high schools.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with the teaching of the Outlin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y (Part 1)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History major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should establis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as and practical ideas of the curriculum, and carry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from the aspects of thematic content, academic content, historical data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义
3
作者 周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7,共10页
阐释“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义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第二个结合”以文化灵魂说为基础,从生活视域、意义导向和精神维度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概念;“第二个结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阐释“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义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第二个结合”以文化灵魂说为基础,从生活视域、意义导向和精神维度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概念;“第二个结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升为政党和民族的普遍自觉,有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以“第二个结合”为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及其时代意义得到了全面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经验、精神力量和哲学智慧被分别转化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思想资源、巩固文化主体性的有力支柱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第二个结合” 思想解放
下载PDF
高中历史课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研究——以《中外历史纲要》教材为例
4
作者 韩盼 《学周刊》 2024年第11期104-106,共3页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家国情怀作为历史核心素养中的价值追求目标,集中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家国情怀的重要表现之一,成为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任务。高中历史课程使用...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家国情怀作为历史核心素养中的价值追求目标,集中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家国情怀的重要表现之一,成为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任务。高中历史课程使用现行的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探究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中华民族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共同体意识。对此,文章对高中历史课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程 《中外历史纲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深层逻辑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力波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5,共9页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重大论断具有内在的深层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第二个结合”与思想解放具有精神内涵和价值指向上的同一性,充分彰显着党对于思想解放的精神追求;从历史逻辑来看,党对“第二个结合”的持续探...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重大论断具有内在的深层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第二个结合”与思想解放具有精神内涵和价值指向上的同一性,充分彰显着党对于思想解放的精神追求;从历史逻辑来看,党对“第二个结合”的持续探索是一个不断提升理论自觉、推进思想解放的过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三次飞跃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撑和文化资源;从现实逻辑来看,以“第二个结合”带来的新的思想解放助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要在破除“现代文明就是西方文明”的先验逻辑中实现文化祛魅,在对文化传承发展的科学认识中赓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文化血脉,在挺立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筑牢理论和制度创新的思想心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思想解放 深层逻辑
下载PDF
以思想解放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6
作者 白云 刘寒 《南方论刊》 2024年第6期10-12,共3页
追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渊源与历史渊源,不难发现,思想解放是文明创造的先导。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解放中擘画出共产主义文明,他们在欧洲实现的这种思想解放经由十月革命传导到中国后,促成了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 追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渊源与历史渊源,不难发现,思想解放是文明创造的先导。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解放中擘画出共产主义文明,他们在欧洲实现的这种思想解放经由十月革命传导到中国后,促成了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在思想解放中创造百年文明的真理性力量。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准确理解“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蕴,在“第二个结合”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解放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之多维探赜
7
作者 吴诗洁 李桂花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4期19-26,共8页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发展、开拓中能够带领人民完成一项项艰难的历史使命,根本在于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新历史起点上,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了“第二个结合”是“又一...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发展、开拓中能够带领人民完成一项项艰难的历史使命,根本在于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新历史起点上,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了“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重大论断。从历史参照的角度看,“第二个结合”之所以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针对的是以往不同历史阶段所产生的不同的思想解放而言的,无论是建党初期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还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僵化”,以及当下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体现了“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时代使命。从问题指向的角度看,“第二个结合”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对“古”与“今”关系的解决;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中,对“中”与“外”关系的处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对“源”与“流”关系的把握,给出科学指导与根本遵循。从价值意蕴的角度看,“第二个结合”之所以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是因为其不断以历史主动精神与高度的文化自信追溯中国道路的历史性根基,在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促进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产生新的文化生命体,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文化 “第二个结合” 思想解放 中华文明 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解放
8
作者 李辽宁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1,206,共10页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历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思想解放的历程。其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关于革命道路选择的思想解放;“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冲破教条主义的思想解放;“南方谈话”是关于社会主义本...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历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思想解放的历程。其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关于革命道路选择的思想解放;“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冲破教条主义的思想解放;“南方谈话”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是关于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解放。作为一种高度自觉的社会意识活动,思想解放是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相适应的,其中,实践困境是思想解放的外部压力,主体自觉是思想解放的内在动力,领袖人物是思想解放的关键因素,民主氛围是思想解放的重要保障。面向未来,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自觉从生动实践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双创”中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思想解放 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结合
下载PDF
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9
作者 蔡彩虹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思想解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中华文明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蕴。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 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思想解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中华文明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蕴。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破与立的关系:破“东方从属西方”“传统让位现代”的思维禁锢,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的主体性和精神独立性。古与今的关系:现代的并非适用的,古老的并非落后的,只有经过“结合”形成的新文化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与外的关系:反对“中外对立”的态度,提倡包容开放,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思想解放 深层意蕴 理论和制度创新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三重逻辑
10
作者 李冬梅 《行政与法》 2024年第9期24-33,共10页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重大论断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这是传承中华文明历史的必然,是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必然,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连续性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必然。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重大论断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这是传承中华文明历史的必然,是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必然,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连续性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必然。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深厚的文明根基,进一步加强了文化建设,确立了文化自信,确保中华文明得到延续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理论逻辑来看,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契合性的必然,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是探索未来理论和制度创新的必然。从现实逻辑来看,这一重大论断有利于推动文化繁荣,有利于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有力推动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历史和实践充分说明,只有经过了“第二个结合”,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发展,才能不断缔造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思想解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三重逻辑
11
作者 王浩东 张正光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0-115,共6页
从理论逻辑而言,“第二个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精髓上的相侔,在价值观念上的相通,精神特质上的相融;从历史逻辑而言,“第二个结合”奠定“文化救国”的根脉基础,筑牢“文化兴国”的道路根柢,推动“文化富国”... 从理论逻辑而言,“第二个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精髓上的相侔,在价值观念上的相通,精神特质上的相融;从历史逻辑而言,“第二个结合”奠定“文化救国”的根脉基础,筑牢“文化兴国”的道路根柢,推动“文化富国”的制度创新,促进“文化强国”的理论升华;从现实逻辑而言,“第二个结合”巩固好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所展现的定力,赓续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呈现的动力,激发好中华文化主体性与时代性所彰显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思想解放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内在机理剖析
12
作者 陈咏欣 李宏伟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24-33,共10页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这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重大政治论断。认为“第二个结合”是思想解放,是从本体论角度说明两者具有同质性,既表现为直观的相互作用,又表现为内在的本质耦合;认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是从过程论...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这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重大政治论断。认为“第二个结合”是思想解放,是从本体论角度说明两者具有同质性,既表现为直观的相互作用,又表现为内在的本质耦合;认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是从过程论角度凸显“第二个结合”的功能作用和历史地位,集中体现为“第二个结合”开辟新时代党和国家理论的创新空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第二个结合”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相成就:一方面,“第二个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更为浓郁的中国特色,能更有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另一方面,“第二个结合”借助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能够极大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思想解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是“古今中西之争”的真正破解——基于三次思想解放的视角
13
作者 李一凡 《福州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32-38,共7页
在文明自身代际更迭以及不同文明的交往中,产生了“古今中西之争”。近代以来曾有两次“古今中西之争”的高潮:第一次是“五四”时期,此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在“古与今”“中与西”两对矛盾中,“中与西”即中国与西方的矛... 在文明自身代际更迭以及不同文明的交往中,产生了“古今中西之争”。近代以来曾有两次“古今中西之争”的高潮:第一次是“五四”时期,此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在“古与今”“中与西”两对矛盾中,“中与西”即中国与西方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古今中西之争”呈现为“东西文化的论战”,核心是“文化之争”;第二次是改革开放时期,激烈的社会变革使争论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古与今”,即现代与传统的矛盾,重点是探讨“传统”的价值。“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融通了“古今中西”之学,实现从“古今之争”到“古今一义”、“中西之争”到“中西一体”的超越,是对“古今中西之争”的真正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解放 “第二个结合” 古今中西之争
下载PDF
跨学科知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中外历史纲要(下)课程为例
14
作者 孟丽 伍臣斌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4年第10期55-57,共3页
跨学科知识在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现实的课题。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核心素养,建立科学的唯物史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这个点出发,高中生要首先具备系统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背景... 跨学科知识在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现实的课题。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核心素养,建立科学的唯物史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这个点出发,高中生要首先具备系统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背景,将思想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有机融合,才能够形成逻辑思维和正确的唯物史观。以项目学习、翻转课堂、主题研修等载体的跨学科教学活动可以较好地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知识 中外历史纲要 项目学习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对思想解放的伟大意义
15
作者 杜运辉 李煌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55,共7页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重大论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思想解放意义,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文化建设和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建设中华...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重大论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思想解放意义,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文化建设和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赋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2023年9月3日,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召开“‘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社科研究单位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分享了学习体会和研究心得。会后,《西藏研究》编辑部约请与会的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运辉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喜饶尼玛教授、西藏大学原校长普布次仁教授、四川旅游学院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王川教授撰写论文,组成这一期笔谈,以飨广大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解放 文化使命 副校长 北京语言大学 西藏大学 社科研究 研究心得 学习体会
下载PDF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关于思想解放的理论呈现与现实启示
16
作者 张涵 宗高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2-65,共4页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以宗教等问题入手探讨人的解放,着重对“思想解放”进行分析,阐述哲学与现实中人的双重处境,将理论界长期以来的神秘性、抽象性探讨拉回到社会生活,实际完成驱魅,深刻揭示出人异化的本质问...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以宗教等问题入手探讨人的解放,着重对“思想解放”进行分析,阐述哲学与现实中人的双重处境,将理论界长期以来的神秘性、抽象性探讨拉回到社会生活,实际完成驱魅,深刻揭示出人异化的本质问题,并提出“物质”和“精神”两种武器相结合的人的解放的具体路径,形成了思想解放理论与实践的逻辑雏形,深刻论证了人民至上、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解放的时代发展原则,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发扬斗争精神,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哲学批判 思想解放 无产阶级
下载PDF
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
17
作者 李学林 刘美驿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辛探索中实现的又一次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有其自身的理论出发点和现实针对性,澄清了以往思想上出现的误区,促进了思想认识上的真正破题,回应了中华文明五个方面特性的针对性问题,并指出了前进方... “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辛探索中实现的又一次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有其自身的理论出发点和现实针对性,澄清了以往思想上出现的误区,促进了思想认识上的真正破题,回应了中华文明五个方面特性的针对性问题,并指出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历史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发挥“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时代价值,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协调发展中推动理论创新,提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从而更好地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思想解放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特点——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
18
作者 孙德龙 甘桂琴 《党史文苑》 2024年第6期115-117,共3页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形象,围绕着党的形象展开了多次论述。“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形象,围绕着党的形象展开了多次论述。“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公道正派才能出清风正气,廉洁自律才能塑良好形象。”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形象塑造对党的领导工作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公道正派 中外历史 党的领导 形象塑造 廉洁自律 良好形象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论析
19
作者 王晶 《新丝路》 2024年第26期0035-0037,共3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并将“第二个结合”提升到思想解放的高度,这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需对思想解放进行概念上的界定,明确为何需要思...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并将“第二个结合”提升到思想解放的高度,这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需对思想解放进行概念上的界定,明确为何需要思想解放以及思想解放的问题导向,以便更好地在实践中找到深化“第二个结合”和推进思想解放的路径,形成“是什么—为什么—解放什么—如何深化”的演进逻辑,在推进“第二个结合”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巩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地位,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解放
下载PDF
中国疆域图对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用探析——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古代史为例
20
作者 吴奇志 徐长菊 《青海教育》 2024年第6期18-19,32,共3页
中国疆域发展变迁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板块,疆域图能更直观明晰地展示疆域的时空变化,通过对中国疆域的研究分析,便于学生认识古代中国疆域演进变化的过程即多民族共同缔造历史的过程,亦是多元一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从而... 中国疆域发展变迁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板块,疆域图能更直观明晰地展示疆域的时空变化,通过对中国疆域的研究分析,便于学生认识古代中国疆域演进变化的过程即多民族共同缔造历史的过程,亦是多元一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从而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历史 疆域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