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契嵩《中庸解》佛儒会通思想探析
1
作者
谢耀亭
《中国佛学》
2020年第1期148-159,共12页
《中庸》是儒家为数不多系统阐释心性问题的经典。汉魏之间,《中庸》并未受到儒门的高度重视。对《中庸》的重新被重视与流传,佛教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庸》集中对心性问题的阐释,使其成为沟通佛儒的一架桥梁。契嵩的《中庸解》以...
《中庸》是儒家为数不多系统阐释心性问题的经典。汉魏之间,《中庸》并未受到儒门的高度重视。对《中庸》的重新被重视与流传,佛教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庸》集中对心性问题的阐释,使其成为沟通佛儒的一架桥梁。契嵩的《中庸解》以佛教“一心开二门”的思维模式,结合儒家中庸之道,构建了自己的心性理论,提出了性无善恶、情出于性、以性制情、心统性情的心性论,主张导情复性,教人以善。他的心性论会通佛儒,促进了宋代儒门士大夫对佛教的接受,为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与发展以及宋代新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嵩
《中庸解》
儒释会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许衡《大学直解》与《中庸直解》的口语注释初探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玉霞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8-112,共5页
许衡是元初朱熹理学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其著作《大学直解》和《中庸直解》运用了大量的口语来注释儒家的经典著作《大学》和《中庸》,提供了口语训诂的新视野,不仅使经典通俗易懂,也为研究近代汉语口语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实例。
关键词
许衡
《大学直
解》
《中庸
直
解》
口语注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心言诚”与“从心解中”——论于述胜《中庸通解》对《中庸》之“心”的发越
被引量:
2
3
作者
周卫勇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125,159,160,共12页
历来解《中庸》者,或以为《中庸》不言“心”,或疏离此“心”以解《中庸》。于述胜《中庸通解》一书,创新性地论证了“独”就是《中庸》之“心”的代名词,而《中庸》“隐微见显”内蕴的“显微无间”之理正是“心”的道德活动机理,从而...
历来解《中庸》者,或以为《中庸》不言“心”,或疏离此“心”以解《中庸》。于述胜《中庸通解》一书,创新性地论证了“独”就是《中庸》之“心”的代名词,而《中庸》“隐微见显”内蕴的“显微无间”之理正是“心”的道德活动机理,从而揭示了《中庸》“心诚则中”的蕴奥,因而也使“从心解中”得以实现。以此为基础,《中庸通解》进一步从“心”以论诚、明,阐明了“诚身”的根本在于实现心的“诚明一体”,并以“常正之情就是性、常正之心就是诚”的基本主张,深刻阐发了“性-情”关系。《中庸通解》对《中庸》之“心”的创新性揭示与发越,是对《中庸》研究的重要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
《中庸
通
解》
《中庸
》之心
以心言诚
从心
解
中
原文传递
吕大临对《中庸》的诠释及朱子对其的扬弃
4
作者
李敬峰
《哲学门》
CSSCI
2018年第1期39-52,共14页
吕大临秉承张载关学和二程洛学推崇《中庸》的学派传统,专作《中庸解》以显其意。他的《中庸解》卓然自成一家,舍弃汉唐经学注疏,以“理在解语内”的方式重点围绕“中”展开诠释,以“中”提领全篇,将“中”作为形上本体和逻辑起点,继而...
吕大临秉承张载关学和二程洛学推崇《中庸》的学派传统,专作《中庸解》以显其意。他的《中庸解》卓然自成一家,舍弃汉唐经学注疏,以“理在解语内”的方式重点围绕“中”展开诠释,以“中”提领全篇,将“中”作为形上本体和逻辑起点,继而以“中”统摄心、性,最后以“求中”为工夫返归本体。从本体到心性,再到工夫,以至境界,建构以“中”为核心的圆融的《中庸》哲学体系,进一步推进心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他的《中庸解》因其发越和纯粹受到朱子的高度赞扬,并深深影响朱子《中庸》学,尤其是“中和新说”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大临
《中庸解》
朱子
扬弃
原文传递
论朱子在诠释《中庸》过程中受吕与叔之影响及对吕氏之批评
5
作者
郭晓东
《中国学术》
2003年第1期229-251,共23页
对《中庸》的诠释,是朱子(晦庵,1130—1200年)《四书》诠释工作的一重要环节。在朱子一生中,先后作《中庸章句》、《中庸或问》,删定《中庸辑略》,并留下了三大卷与门人研讨《中庸》的语录,自有《中庸》以来,在对《中庸》的诠释...
对《中庸》的诠释,是朱子(晦庵,1130—1200年)《四书》诠释工作的一重要环节。在朱子一生中,先后作《中庸章句》、《中庸或问》,删定《中庸辑略》,并留下了三大卷与门人研讨《中庸》的语录,自有《中庸》以来,在对《中庸》的诠释史上,朱子可说是一人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中庸
》
吕与叔
注释
评价
《中庸解》
原文传递
对朱子、阳明、牟宗三解“尽心知性”章之批判
被引量:
1
6
作者
唐东辉
《孔子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朱子、阳明、牟宗三对《孟子》"尽心知性"章都有详尽的论述。朱子是知行相须的《大学》解,以尽心知性为知,存心养性为行,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为智之尽、仁之至,其失在从认知角度解尽心不合孟子的义理框架。阳明是知行合一的《...
朱子、阳明、牟宗三对《孟子》"尽心知性"章都有详尽的论述。朱子是知行相须的《大学》解,以尽心知性为知,存心养性为行,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为智之尽、仁之至,其失在从认知角度解尽心不合孟子的义理框架。阳明是知行合一的《中庸》解,将此章比配为生知安行的圣人工夫、学知利行的贤人工夫以及困知勉行的学者工夫,其失在如此比配使此章失去了在成德实践中的普遍意义。牟宗三则是修身立命的《孟子》解,在道德实践中证知本心真性,在存心养性中事天无违,从而挺立正命、超越气命,其失一在以心、性、天为本体上是一,不知通过工夫也可实现是一,二在以尽心知性与存心养性对应于积极工夫与消极工夫,不解其有创业工夫与守成工夫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尽心知性”章
《大学》
解
《中庸
》
解
《孟子》
解
批判
原文传递
题名
契嵩《中庸解》佛儒会通思想探析
1
作者
谢耀亭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中国佛学》
2020年第1期148-159,共12页
文摘
《中庸》是儒家为数不多系统阐释心性问题的经典。汉魏之间,《中庸》并未受到儒门的高度重视。对《中庸》的重新被重视与流传,佛教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庸》集中对心性问题的阐释,使其成为沟通佛儒的一架桥梁。契嵩的《中庸解》以佛教“一心开二门”的思维模式,结合儒家中庸之道,构建了自己的心性理论,提出了性无善恶、情出于性、以性制情、心统性情的心性论,主张导情复性,教人以善。他的心性论会通佛儒,促进了宋代儒门士大夫对佛教的接受,为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与发展以及宋代新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契嵩
《中庸解》
儒释会通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许衡《大学直解》与《中庸直解》的口语注释初探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玉霞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所
出处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8-112,共5页
文摘
许衡是元初朱熹理学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其著作《大学直解》和《中庸直解》运用了大量的口语来注释儒家的经典著作《大学》和《中庸》,提供了口语训诂的新视野,不仅使经典通俗易懂,也为研究近代汉语口语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实例。
关键词
许衡
《大学直
解》
《中庸
直
解》
口语注释
Keywords
Xu Heng
"Liter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eat Learning"
"Liter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spoken language annotation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心言诚”与“从心解中”——论于述胜《中庸通解》对《中庸》之“心”的发越
被引量:
2
3
作者
周卫勇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125,159,160,共12页
文摘
历来解《中庸》者,或以为《中庸》不言“心”,或疏离此“心”以解《中庸》。于述胜《中庸通解》一书,创新性地论证了“独”就是《中庸》之“心”的代名词,而《中庸》“隐微见显”内蕴的“显微无间”之理正是“心”的道德活动机理,从而揭示了《中庸》“心诚则中”的蕴奥,因而也使“从心解中”得以实现。以此为基础,《中庸通解》进一步从“心”以论诚、明,阐明了“诚身”的根本在于实现心的“诚明一体”,并以“常正之情就是性、常正之心就是诚”的基本主张,深刻阐发了“性-情”关系。《中庸通解》对《中庸》之“心”的创新性揭示与发越,是对《中庸》研究的重要突破。
关键词
《中庸
》
《中庸
通
解》
《中庸
》之心
以心言诚
从心
解
中
Keywords
Zhongyong
The Coherent Interpretation of Zhongyong
"Heart"of Zhongyong
Speaking Cheng with Heart
Interpreting Zhong through Heart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吕大临对《中庸》的诠释及朱子对其的扬弃
4
作者
李敬峰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出处
《哲学门》
CSSCI
2018年第1期39-52,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8CZX0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7YJC720013)
陕西省社科规划项目(2015CO05)。
文摘
吕大临秉承张载关学和二程洛学推崇《中庸》的学派传统,专作《中庸解》以显其意。他的《中庸解》卓然自成一家,舍弃汉唐经学注疏,以“理在解语内”的方式重点围绕“中”展开诠释,以“中”提领全篇,将“中”作为形上本体和逻辑起点,继而以“中”统摄心、性,最后以“求中”为工夫返归本体。从本体到心性,再到工夫,以至境界,建构以“中”为核心的圆融的《中庸》哲学体系,进一步推进心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他的《中庸解》因其发越和纯粹受到朱子的高度赞扬,并深深影响朱子《中庸》学,尤其是“中和新说”的形成。
关键词
吕大临
《中庸解》
朱子
扬弃
Keywords
Lu Dalin
Zhongyong jie
Chuhsi
Sublation
分类号
B2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朱子在诠释《中庸》过程中受吕与叔之影响及对吕氏之批评
5
作者
郭晓东
机构
复旦大学
出处
《中国学术》
2003年第1期229-251,共23页
文摘
对《中庸》的诠释,是朱子(晦庵,1130—1200年)《四书》诠释工作的一重要环节。在朱子一生中,先后作《中庸章句》、《中庸或问》,删定《中庸辑略》,并留下了三大卷与门人研讨《中庸》的语录,自有《中庸》以来,在对《中庸》的诠释史上,朱子可说是一人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
关键词
朱子
《中庸
》
吕与叔
注释
评价
《中庸解》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对朱子、阳明、牟宗三解“尽心知性”章之批判
被引量:
1
6
作者
唐东辉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文摘
朱子、阳明、牟宗三对《孟子》"尽心知性"章都有详尽的论述。朱子是知行相须的《大学》解,以尽心知性为知,存心养性为行,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为智之尽、仁之至,其失在从认知角度解尽心不合孟子的义理框架。阳明是知行合一的《中庸》解,将此章比配为生知安行的圣人工夫、学知利行的贤人工夫以及困知勉行的学者工夫,其失在如此比配使此章失去了在成德实践中的普遍意义。牟宗三则是修身立命的《孟子》解,在道德实践中证知本心真性,在存心养性中事天无违,从而挺立正命、超越气命,其失一在以心、性、天为本体上是一,不知通过工夫也可实现是一,二在以尽心知性与存心养性对应于积极工夫与消极工夫,不解其有创业工夫与守成工夫之别。
关键词
“尽心知性”章
《大学》
解
《中庸
》
解
《孟子》
解
批判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契嵩《中庸解》佛儒会通思想探析
谢耀亭
《中国佛学》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许衡《大学直解》与《中庸直解》的口语注释初探
张玉霞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以心言诚”与“从心解中”——论于述胜《中庸通解》对《中庸》之“心”的发越
周卫勇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原文传递
4
吕大临对《中庸》的诠释及朱子对其的扬弃
李敬峰
《哲学门》
CSSCI
2018
0
原文传递
5
论朱子在诠释《中庸》过程中受吕与叔之影响及对吕氏之批评
郭晓东
《中国学术》
2003
0
原文传递
6
对朱子、阳明、牟宗三解“尽心知性”章之批判
唐东辉
《孔子研究》
CSSCI
2017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