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现象学教育学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养探究
1
作者 林芳 黄建华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在分析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的基础上,以现象学教育学为理论框架,构建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养模式,教学实例证明通过运用旁观者卷入式解释性对话... 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在分析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的基础上,以现象学教育学为理论框架,构建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养模式,教学实例证明通过运用旁观者卷入式解释性对话和参与者共在式冲突对话两种对话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教育学 高职英语教学 文化自信
下载PDF
焦虑文化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卷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2
作者 刘宇文 李慧 《武陵学刊》 202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社会文化结构关乎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当前社会中弥漫着一种焦虑文化气息,这种焦虑文化促使青年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内卷以规避风险,从而阻碍创新能力发展。这种文化处境折射出青年学生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赢者通吃”价值观与多元场域... 社会文化结构关乎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当前社会中弥漫着一种焦虑文化气息,这种焦虑文化促使青年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内卷以规避风险,从而阻碍创新能力发展。这种文化处境折射出青年学生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赢者通吃”价值观与多元场域的失配消磨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优绩主义和学术理想的矛盾侵蚀青年学生的创新动力;应对挑战与规避风险的博弈削弱青年学生的创新自觉。为突破焦虑文化下的无效内卷,应持内源发展的培养思维,发展增值性评价,培养青年创新意识;树立良性竞争观念,激发青年创新动力;培育风险认知能力,提高青年创新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文化 创新人才培养 内卷现象 内源策略
下载PDF
文化产业背景下“手造”的现象学阐释
3
作者 魏毅东 谭玉龙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3期143-151,共9页
中华传统“手造”实践活跃,“手造”文化灿烂。在文化产业背景下,“手造”获得创新性的涵义,即传统手工制作的产业化道路及其新发展。“手造”作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蕴含着深刻的身体价值。身体现象学蕴含的身体认知观念、具身思想... 中华传统“手造”实践活跃,“手造”文化灿烂。在文化产业背景下,“手造”获得创新性的涵义,即传统手工制作的产业化道路及其新发展。“手造”作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蕴含着深刻的身体价值。身体现象学蕴含的身体认知观念、具身思想等,为“手造”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想依据和方法论。现象学可以对“手造”这一身体实践进行还原和描述,显现其蕴涵的身体维度及价值。在文化产业背景下,现代人类经由“手造”重返身体实践,再次开启与物以及世界的对话。由此,为生产与生活所累的身体得以重新唤醒,恢复了感知和生命活力,进而建构现代人类的生活世界。在文化产业时代,探索和实践中华传统“手造”的身体价值,重新寻找和建构起当代中国“手造”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身体现象 梅洛-庞蒂 “手造”
下载PDF
现象学视域下文化消费现象的观察、创造与演化
4
作者 徐望 《江南论坛》 2024年第4期52-56,共5页
近年来文化消费领域热点现象频发,运用现象学方法研究文化消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首先,注重对文化消费现象的观察,文化市场经营主体能够获得文化创意的灵感、丰富文化产品创造。其次,理性创造文化消费现象,着重把握消费者... 近年来文化消费领域热点现象频发,运用现象学方法研究文化消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首先,注重对文化消费现象的观察,文化市场经营主体能够获得文化创意的灵感、丰富文化产品创造。其次,理性创造文化消费现象,着重把握消费者的消费意向,使主体的、社会的、故事中的、隐藏着的各个层面的意向现象化。最后,政企双方推动文化消费现象不断进阶演化,善用文化传播媒体,推动文化消费现象“出圈”;延长现象滞留时间,增加文化消费现象边际效益;引导负现象正向转化,增加文化消费现象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消费现象 现象 消费意向 文化消费
下载PDF
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艺术形态与文化现象
5
作者 梁利玲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3-87,共5页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地理空间为线索,讲述了大唐法师西天取经沿途的所见所闻,其中体现了人物塑造、故事设计、语言使用的艺术性元素,十分吸睛。本文从艺术形态、文化现象、文化因素对文本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多方探究,探讨该文本表现出...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地理空间为线索,讲述了大唐法师西天取经沿途的所见所闻,其中体现了人物塑造、故事设计、语言使用的艺术性元素,十分吸睛。本文从艺术形态、文化现象、文化因素对文本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多方探究,探讨该文本表现出的神话传说、宗教文化、等级文化等现象,以期为现代学术交流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艺术形态 文化现象
下载PDF
B站“东坡热”现象对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启示
6
作者 张磊 《西部学刊》 2024年第9期84-87,共4页
针对B站的“东坡热”现象,通过检索有关苏东坡的视频资源,筛选、分类整理出了“治愈”“吃货”“天才”“社交达人”等关键词。“东坡关键词”用网络热词的形式表达苏轼精神,是B站弘扬传统文化的成功范本,其成功之处在于充分了解大学生... 针对B站的“东坡热”现象,通过检索有关苏东坡的视频资源,筛选、分类整理出了“治愈”“吃货”“天才”“社交达人”等关键词。“东坡关键词”用网络热词的形式表达苏轼精神,是B站弘扬传统文化的成功范本,其成功之处在于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利用网络热词,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以轻松幽默的形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大学生内心。不足之处在于网络营销具有快餐化、娱乐化倾向,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流于肤浅,无法深入。据此,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心灵;利用互联网与新媒体的便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创新教育形式;利用专业学科优势,占领传统文化的网络宣传阵地,发挥其引领作用,以规约这些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东坡热”现象
下载PDF
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视域下内蒙古多民族文化交融现象的研究
7
作者 卓拉 《时代人物》 2024年第4期30-33,共4页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如何做好民族工作一直以来是党中央密切关注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第一个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中承担着重要责任。自“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提出以来,生活在内蒙...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如何做好民族工作一直以来是党中央密切关注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第一个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中承担着重要责任。自“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提出以来,生活在内蒙古牧区的多民族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加深交流交往交融,不同民族文化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相互认同,形成了谐互洽的社会关系网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文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视域下对内蒙古各民族在历史和现实中多民族文化交融现象进行探讨,阐释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和文化交融理论,探析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价值,对内蒙古各民族文化融合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其文化融合的原因,促进多民族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统一 文化 交融现象
下载PDF
文化风格与文化范式:休伯特·德雷福斯艺术现象学本体论思想述评
8
作者 段超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6-122,共7页
现象学“加州学派”创始人休伯特•德雷福斯从“文化风格”和“文化范式”的现象学视角对海德格尔的艺术本体论进行了创新性阐释,打开了艺术现象学本体论的新视野。相关论述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文化风格是艺术作品的生存论前提;二是艺... 现象学“加州学派”创始人休伯特•德雷福斯从“文化风格”和“文化范式”的现象学视角对海德格尔的艺术本体论进行了创新性阐释,打开了艺术现象学本体论的新视野。相关论述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文化风格是艺术作品的生存论前提;二是艺术作品对存在真理的表现包含“揭示—反映”与“表达—强化”两个层次;三是作为文化范式的艺术作品具有反虚无主义的垂范性与暧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风格 文化范式 德雷福斯 艺术现象
下载PDF
基层治理中的“关系权”:基于一种文化现象的分析
9
作者 赵双龙 《文化与传播》 202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找关系”“拉关系”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延续的一种文化现象。其背后是寻找一种权力,即“关系权”。“关系权”是主体本身不占有,但是借助特定的关系而获得的权力。“关系权”是相对于实体权、意识权的第三种权力形态。从权力的分析视角... “找关系”“拉关系”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延续的一种文化现象。其背后是寻找一种权力,即“关系权”。“关系权”是主体本身不占有,但是借助特定的关系而获得的权力。“关系权”是相对于实体权、意识权的第三种权力形态。从权力的分析视角来看,“关系权”将关系引入到权力的研究当中,拓展了权力研究的视野。在基层治理中,“关系权”是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文化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关系权”主要是一种负效应,要努力加以克服,将权力运行规范化。一方面,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强化组织纪律建设。另一方面,畅通人民群众反映利益诉求的渠道,引导群众使用合法、规范、正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权 文化现象 权力 基层治理
下载PDF
贵州少数民族汉式家谱文化现象研究
10
作者 周国茂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6-42,共7页
汉式家谱于明代在贵州少数民族土司中出现,清雍正至民国年间在贵州少数民族中基本普及,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汉式家谱在贵州少数民族中的出现和发展演变,是统治者倡导和推动、土司率先示范,专业谱匠参与的结果,既是对国家层面社会治理和... 汉式家谱于明代在贵州少数民族土司中出现,清雍正至民国年间在贵州少数民族中基本普及,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汉式家谱在贵州少数民族中的出现和发展演变,是统治者倡导和推动、土司率先示范,专业谱匠参与的结果,既是对国家层面社会治理和族际整合意图的践行,也反映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少数民族中的汉式家谱是一种外在压力下的家族历史和身份建构,因此其中叙述的历史存在诸多疑点,导致历史价值的减弱,但这种“建构”的过程和结果加强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加强对家谱编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引导,避免家谱编修中的各种弊端,将极大地发挥家谱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更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少数民族 汉式家谱 文化现象
下载PDF
作为文化事件的《啼笑因缘》 ——兼论“张恨水现象”的生成
11
作者 李婕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3期30-37,共8页
20世纪30年代,小说《啼笑因缘》的成功迅速扩展至颇具吸引力的大众传媒电影中。影视改编引发影视公司的争夺战,在社会上掀起巨大舆论风潮,爆发相关真假电影版权的“双胞案”,由此形成《啼笑因缘》在文化界引发的文化事件。这场文化事件... 20世纪30年代,小说《啼笑因缘》的成功迅速扩展至颇具吸引力的大众传媒电影中。影视改编引发影视公司的争夺战,在社会上掀起巨大舆论风潮,爆发相关真假电影版权的“双胞案”,由此形成《啼笑因缘》在文化界引发的文化事件。这场文化事件不只是作家个人意志的产物,也是报刊编辑、作者与读者等多重力量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在不同媒介的立体互动作用之下,《啼笑因缘》不断被重塑,引发讨论热潮,推进“张恨水现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啼笑因缘》 电影改编 文化事件 “张恨水现象
下载PDF
网络流行语“有被X到”文化现象探析
12
作者 杨晶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3期241-243,共3页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及时的反映了当今社会群体的文化特点,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被X到”充分体现了当下青少年的创造性,表达着他们的文化诉求。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有被X到” 文化现象
下载PDF
浙江淳安方言俗语中的民俗文化现象
13
作者 程雅婷 陶绍清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6期179-183,共5页
口口相传、结构固定以及通俗易懂的方言俗语,烙印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印记。历代人民利用智慧,进行对其传承、发展与创新。浙江淳安方言别具特色,语音多样,含有丰富语汇,这些方言俗语折射出地域的民俗文化。淳安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民俗、... 口口相传、结构固定以及通俗易懂的方言俗语,烙印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印记。历代人民利用智慧,进行对其传承、发展与创新。浙江淳安方言别具特色,语音多样,含有丰富语汇,这些方言俗语折射出地域的民俗文化。淳安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以及礼仪民俗中暗含着多样的方言俗语,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经验以及思想意识都密切相关,反映出当地特有的文化,发挥着化育世风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淳安 方言俗语 民俗文化现象
下载PDF
俄汉互译中文化的不可译现象研究
14
作者 马金晶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期33-40,共8页
在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翻译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21世纪的中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促进了两国间人民对不同文化的认同,但语言的独特性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有时也使翻译无法进行。所以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研究一... 在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翻译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21世纪的中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促进了两国间人民对不同文化的认同,但语言的独特性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有时也使翻译无法进行。所以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研究一直是译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本文从不可译性入手,探讨俄汉互译中出现的文化不可译现象,并对翻译策略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译现象 文化不可译性 翻译策略 俄汉互译
下载PDF
20世纪30—40年代全面抗战历史语境下云南音乐文化现象研究
15
作者 姚明琼 任秀蕾 《民族音乐》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20世纪30—40年代云南作为抗战的大后方,聚集了大量优秀文学艺术人才,他们开创了近代云南音乐文化崭新的局面,致使云南音乐文化呈现出大众化、民族化、革命化等多元特征。文章以历史文献为基石,将此时期云南的音乐文化现象置于时代和文... 20世纪30—40年代云南作为抗战的大后方,聚集了大量优秀文学艺术人才,他们开创了近代云南音乐文化崭新的局面,致使云南音乐文化呈现出大众化、民族化、革命化等多元特征。文章以历史文献为基石,将此时期云南的音乐文化现象置于时代和文化背景中,对救亡歌咏及其他音乐活动进行剖析研究,勾勒此时期云南音乐文化现象的全貌,总结其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云南 音乐文化现象 历史意义 精神传承
下载PDF
当前网络亚文化“热”现象探析
16
作者 廖明艳 《品位·经典》 2024年第8期69-71,共3页
当前,文化传播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影响之下带来了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的全新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群体交往和个人经验感觉模式,在网络这个大型场域内让参与者有了狂欢式的文化体验,促使网络亚文化兴起。网络亚文化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 当前,文化传播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影响之下带来了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的全新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群体交往和个人经验感觉模式,在网络这个大型场域内让参与者有了狂欢式的文化体验,促使网络亚文化兴起。网络亚文化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由特定群体创造、传播和认同的一系列具有独特风格、内容和形式的非主流文化现象。这些现象以其独特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参与和传播,尤其是在当下短视频平台发展迅速,给予了网络亚文化“热”传播更大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文化 “热”现象
下载PDF
传播符号学视域下当代青年网络亚文化探究——以“电子木鱼”现象为例
17
作者 吴易霏 朱晓凯 《传媒论坛》 2024年第2期69-71,共3页
柯林斯在《互动仪式链》中认为:“符号是我们看社会的透镜”。当前,网络用户使用“电子木鱼”积累“赛博功德”的社会现象已引发广泛关注。从传播符号学角度对以“电子木鱼”为表征的当代网络青年亚文化进行探究,有利于了解时下中国青... 柯林斯在《互动仪式链》中认为:“符号是我们看社会的透镜”。当前,网络用户使用“电子木鱼”积累“赛博功德”的社会现象已引发广泛关注。从传播符号学角度对以“电子木鱼”为表征的当代网络青年亚文化进行探究,有利于了解时下中国青年群体的价值认知与精神状态以及网络亚文化的特征。当代青年在网络空间中敲动的“电子木鱼”不同于宗教活动,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青年亚文化,具有泛娱乐化与消费性的特点,带有游戏化的表演色彩。同时,它承担了网络“避难所”与社交货币的作用,让青年群体完成在网络世界中的自我修复与关系勾连,并最终投射在现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传播符号 “电子木鱼”现象
下载PDF
从中国到世界:剪纸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被引量:2
18
作者 乔晓光 《文化遗产》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剪纸悠久的历史,以及千年活态传承的文化现实,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为剪纸成为世界普遍性文化现象提供了可能。《世界剪纸艺术》两卷本图书展现了世界各地不同剪纸的样貌,以及剪纸作为一种跨文化现象的文化多样性。从中国剪纸看... 剪纸悠久的历史,以及千年活态传承的文化现实,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为剪纸成为世界普遍性文化现象提供了可能。《世界剪纸艺术》两卷本图书展现了世界各地不同剪纸的样貌,以及剪纸作为一种跨文化现象的文化多样性。从中国剪纸看世界,从世界剪纸反观中国,这应当是一个双向互补的文明认知观与方法观,以“一带一路”的文化精神,去探索人类剪纸艺术的文明互鉴之路,用剪纸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世界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剪纸艺术 丝绸之路 中国剪纸 文化现象 文明互鉴
下载PDF
丹顶鹤文化现象产生的美学基础
19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3期281-282,共2页
关键词 马国良 《丹顶鹤的文化现象》 美学基础 色彩构成 审美形态
下载PDF
“融通的使者”——作为文化现象的古代河西走廊译者
20
作者 王作伟 《民族翻译》 2023年第3期5-13,共9页
河西走廊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从古时起,就是多民族聚居和兵家必争之地,是西域各国东往西来的交通要道,也是不同民族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发生的地方。译者便是这些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介质。纵观河西走廊历史,译者之“融通”功... 河西走廊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从古时起,就是多民族聚居和兵家必争之地,是西域各国东往西来的交通要道,也是不同民族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发生的地方。译者便是这些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介质。纵观河西走廊历史,译者之“融通”功能不可小觑。然而,河西走廊的翻译活动最繁盛的时段只有近千年,在元代以后几近沉寂,这一现象跟历史的演进是紧密相关的。本文主要对历代河西走廊的个体译者及译者群体进行概述式研究,将他们作为研究主体和文化现象来看待,兼论译者所处的历史及文化背景,突出他们在河西走廊历史中的地位和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河西走廊译者 译者的产生 文化现象 历史地位 文化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