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成立30年的中国比较文学
1
作者 纪建勋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28-148,共21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三十年往往被视作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薄弱时期,乐黛云、王向远、徐志啸、徐扬尚等将其定义为中国比较文学的“沉潜期”“滞缓期”甚至“沉寂期”。“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三十年往往被视作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薄弱时期,乐黛云、王向远、徐志啸、徐扬尚等将其定义为中国比较文学的“沉潜期”“滞缓期”甚至“沉寂期”。“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在这个特殊时期,依旧有部分学者以赤子之心在孤独中负重前行,为中国比较文学的赓续做出了贡献,创造了一个个独特的世界。因此,在所谓“沉潜期”内进行的研究即使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也不应被忽略。譬如处于“沉潜期”的中国比较文学,整体而言缺少系统论著,但在中印以至东方各国文学文化关系这一研究领域,以季羡林、吴晓铃、常任侠为代表的学者及其论著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缺陷有所弥补;而虽然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受到不同的政治制度影响,港台地区的学者们极力将比较文学这门学科复兴发展,积极将中国比较文学纳入与国际比较文学的对话与互动;本时期内中俄文学文化的交流也值得重视,尤其鲁迅与俄苏文学的专题研究产出了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同时在翻译领域,傅雷和钱锺书等人在翻译研究方法论上的创新成为这一时期比较文学一抹惊艳的亮色。这一个个独特的世界,值得我们今天在推进国际比较文学方法论体系建设的工作中予以好好发掘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成立30 东方文学 中俄文化 翻译文学 “神似”论 傅雷
下载PDF
正确认识新中国两个“30年”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荣开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28,共8页
正确认识新中国两个30年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是一个关系国史主题、主线、主流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能否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重大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共识,既有现实紧迫性,也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此,必须着力从理性... 正确认识新中国两个30年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是一个关系国史主题、主线、主流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能否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重大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共识,既有现实紧迫性,也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此,必须着力从理性认识上弄清三个关系:前30年探索中成就和失误的关系、前期探索中的失误和后期改革开放成功的关系以及前后两个30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决不能将两者对立、分割开来,更不能用前者去否定后者、用后者去否定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60 30 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30年来农村环境的污染与治理 被引量:3
3
作者 唐旭斌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69,共6页
新中国成立30年来,中国的农村环境逐步遭受到污染,其根本原因是新中国相当长时期内执行了一条优先发展高污染的重化工业的工业化方针。为了解决日益显现出来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将环境问题列入了议事日程,相应的治理措施也陆续出台... 新中国成立30年来,中国的农村环境逐步遭受到污染,其根本原因是新中国相当长时期内执行了一条优先发展高污染的重化工业的工业化方针。为了解决日益显现出来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将环境问题列入了议事日程,相应的治理措施也陆续出台。回顾历史,这一时期环境问题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审视当时政府治理农村环境问题的政策和措施,其历史局限性十分明显。时至今日,这种局限性仍然没有根本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成立30 工业化 农村环境污染 治理 评估
下载PDF
如何正确看待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个30年 被引量:4
4
作者 梅宏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61-66,共6页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60余年的风雨历程。这60余年,大致可以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两个历史阶段。前30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后30年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究竟怎样看待这两个30年及其相互关系才是正确的,笔者认为:前30年在重大挫折中取...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60余年的风雨历程。这60余年,大致可以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两个历史阶段。前30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后30年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究竟怎样看待这两个30年及其相互关系才是正确的,笔者认为:前30年在重大挫折中取得了重大成绩,后30年在改革开放中成绩举世瞩目但问题引人注目,后30年是在前30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是探索、铺垫与继承、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成立 两个30 相互关系
下载PDF
时代主题转变与新中国“两个30年”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被引量:3
5
作者 卢冀宁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3,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革命性功能,而且具有建设性功能,但后一方面功能需要无产阶级政党在新的实践中大大加以发展。新中国60年来,我们党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的,主要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建设性功能。夺取政权和时代主题转变... 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革命性功能,而且具有建设性功能,但后一方面功能需要无产阶级政党在新的实践中大大加以发展。新中国60年来,我们党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的,主要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建设性功能。夺取政权和时代主题转变是马克思主义建设性功能大发展的两个必要条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敏锐地勇敢地把握住时代主题转变,不仅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邓小平理论的生长点和逻辑起点,也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生长点和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两个30 时代主题转变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 革命性功能 建设性功能
下载PDF
试论新中国6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兼论新中国“两个30年”的历史—逻辑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谢林平 《岭南学刊》 CSSCI 2009年第6期5-7,共3页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当时代的社会矛盾,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提出了两个基本构想。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两个构想都被突破了,但这两个构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仍然具有其独特的深远的理论价值。经典理论的逻辑(两个基本构...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当时代的社会矛盾,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提出了两个基本构想。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两个构想都被突破了,但这两个构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仍然具有其独特的深远的理论价值。经典理论的逻辑(两个基本构想及其两次突破)与现实历史进程的逻辑(新中国"两个30年"的内在联系)之间,有着相当程度的重叠性和吻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基本构想 中国 “两个30 历史 逻辑关系
下载PDF
曲折与前行:新中国前30年古籍整理历程 被引量:1
7
作者 诸伟奇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5-168,共14页
新中国前30年(1949—1978)古籍整理事业经历了起步、发展、重创与前行的历程:习仲勋关于成立古籍出版社的批示,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层面关于古籍整理工作的第一个文件,为新中国古籍整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全国古籍整理... 新中国前30年(1949—1978)古籍整理事业经历了起步、发展、重创与前行的历程:习仲勋关于成立古籍出版社的批示,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层面关于古籍整理工作的第一个文件,为新中国古籍整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建立和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古籍整理事业进入一个有领导、有组织、有规划的崭新阶段;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的创办,是20世纪我国古籍整理事业和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以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为代表的一大批成果的出版,说明了新中国古籍整理事业已取得初步繁荣;古籍整理现代范式和标准的确立,开启了古文献学科研究的新篇章;"文革"爆发,使古籍整理事业遭受重创;"四人帮"覆灭,经历了30年曲折前行的中国古籍整理正蓄势待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30 古籍整理 古文献学 曲折前行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30年的对外工艺美术交流展览 被引量:1
8
作者 郑立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36,176-177,共5页
新中国成立3 0年间对外工艺美术交流展览的主要内容是传统与现代工艺美术品。对外工艺美术交流展览本质是文化外交活动,在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地向世界弘扬和传播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树立国际形象,促进新中国建设和巩... 新中国成立3 0年间对外工艺美术交流展览的主要内容是传统与现代工艺美术品。对外工艺美术交流展览本质是文化外交活动,在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地向世界弘扬和传播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树立国际形象,促进新中国建设和巩固新的政权政治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新中国成立3 0年间对外工艺美术交流展览以政治思想为导向,主要限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交流与互动,未能积极地引进和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蓬勃发展的现代艺术设计,并把其艺术设计思想、观念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结合起来,发展与提高本国的工艺美术等艺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成立30 工艺美术 对外交流展览
下载PDF
政治话语:基督教文化在新中国文学30年中的基本质态
9
作者 唐小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4-180,共7页
基督教文化因素,并未在1949-1979年间中国大陆文学中销声匿迹,只是基督教文化在现代汉语文学建构中的话语方式,随着社会历史语境的变迁发生了深刻变化,从20世纪上半叶的伦理话语转向政治话语,再由政治话语演变为文学修辞。新中国文学30... 基督教文化因素,并未在1949-1979年间中国大陆文学中销声匿迹,只是基督教文化在现代汉语文学建构中的话语方式,随着社会历史语境的变迁发生了深刻变化,从20世纪上半叶的伦理话语转向政治话语,再由政治话语演变为文学修辞。新中国文学30年中的基督教文化因素,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的个人心性中,还程度不一地发挥着信仰改塑、苦难担当、灵魂救赎和文化政治的功能,其存在方式也更为内在、更加隐蔽。它对新中国文学修辞和文学意义的丰富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想象中透露出独特的宗教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30 基督教文化 政治话语 文学修辞
下载PDF
显性“共名”与隐性“突围”——新中国初期30年文学思潮研究
10
作者 黄红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9-134,共6页
新中国初期30年文学思潮不仅包括显性层面的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与"左"倾政治路线共名的主潮,而且包括隐性层面的突破单一文化体制、回归文学本体的暗流。显性层面的文学思潮上承20世纪20年代末的革命文学、30年代左翼文学... 新中国初期30年文学思潮不仅包括显性层面的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与"左"倾政治路线共名的主潮,而且包括隐性层面的突破单一文化体制、回归文学本体的暗流。显性层面的文学思潮上承20世纪20年代末的革命文学、30年代左翼文学和40年代延安文艺,具体表现为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到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文学,最后沦为阶级斗争的工具;隐性层面的文学思潮上承现代人文主义与自由主义文学,具体表现为"十七年"中的几次"突围"和"文革"中的"地下写作"。只有回到历史语境才能合理评价这30年文学思潮的"一体两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初期30 文学思潮 显性层面 隐性层面
下载PDF
如何看待新中国前30年的法制建设和法学教育
11
作者 谷春德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53,共3页
新中国前30年的法制建设和法学教育成绩巨大而显著,废除旧法律和伪法统,制定新法律、法令、法规,法学教育初具规模,法学研究初步开展。但法制建设和法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曲折,出现了偏颇和失误。毛泽东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人民民主... 新中国前30年的法制建设和法学教育成绩巨大而显著,废除旧法律和伪法统,制定新法律、法令、法规,法学教育初具规模,法学研究初步开展。但法制建设和法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曲折,出现了偏颇和失误。毛泽东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人民民主法制理论,指导了法制建设和政法工作。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人民民主法制理论,推动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法学教育又好又快地继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30 法制建设 法学教育 人民民主法制理论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后“两个30年”统一战线理论特点研究
12
作者 马小芳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1期56-60,共5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得到了巨大发展。60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根据时代背景和国内根本任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即前30年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和后30年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理论。本文试图分析、研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得到了巨大发展。60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根据时代背景和国内根本任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即前30年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和后30年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理论。本文试图分析、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两个30年"统一战线理论的特点,是希望人们对60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有一个比较清晰、客观、理性、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从而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务实、灵活地面对当前及未来的统一战线理论及其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成立 “两个30 中国共产党 统一战线理论 特点研究
下载PDF
新中国60年历程:前后两个30年之我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
13
作者 金鑫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25-132,共8页
新中国成立60年,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历史使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执政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奋斗的60年;是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实现大发展、大跨越的60年。新中国成立60年可分为前后两个30年,这两... 新中国成立60年,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历史使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执政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奋斗的60年;是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实现大发展、大跨越的60年。新中国成立60年可分为前后两个30年,这两个时期前后相继,不可分割,又"后30年"是"前30年"的变革和飞跃。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发展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两个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全面完整地维护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新中国“两个30年”辩证统一的视角
14
作者 梁柱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23-30,共8页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是企图通过否定革命来改变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其中,为害最烈的是否定毛泽东领导时期的成就,割裂新中国两个发展时期的辩证统一关系。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民族独立和快...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是企图通过否定革命来改变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其中,为害最烈的是否定毛泽东领导时期的成就,割裂新中国两个发展时期的辩证统一关系。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民族独立和快速发展经济文化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建设虽然经历过挫折和失误,但取得的成就仍然是主要的,为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毛泽东在探索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中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蕴含着具有深远指导意义的战略思考和理论建树,是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两个30 历史虚无主义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个30年”及其相互关系
15
作者 王锡林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68-71,78,共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个30年"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辩证统一。前一个30年为后一个30年定向、奠基和探索,后一个30年是前一个30年的转折、突破和创新。"两个30年"连贯起来是从整体上创造中国奇迹的60年。
关键词 中国 “两个30 中国奇迹
下载PDF
新中国前30年的域外汉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原元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90-100,共1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三十年,正是意识形态激烈交锋之时代,作为研究"资产阶级学术"的"域外汉学"研究虽然受到冲击,但中国学界仍对其保有一定限度的追踪和研究。这一时期的中国学人对域外汉学多持批判态度,致力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三十年,正是意识形态激烈交锋之时代,作为研究"资产阶级学术"的"域外汉学"研究虽然受到冲击,但中国学界仍对其保有一定限度的追踪和研究。这一时期的中国学人对域外汉学多持批判态度,致力于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对域外汉学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及其方法进行揭露和批评。在激烈批评的同时,中国学界亦认为域外汉学仍具有为批判资产阶级学术以及开展近代史研究提供素材和史料的价值。该时期的域外汉学研究,具有强烈的以服务现实需要为归依之意识及强调价值主体性的特点。由于忽视了域外汉学还具有知识性的一面,过度的泛政治化导致对域外汉学作出了过度的批判;其对价值主体性的强调则无疑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30 域外汉学研究 评价 再思考
下载PDF
正确看待新中国60年的法治建设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言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1,共5页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问题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总结和分析这些成就和经验并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言献策,需要弄清四个认识论层...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问题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总结和分析这些成就和经验并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言献策,需要弄清四个认识论层面的问题,即:新中国法治建设探索和发展的一贯性和阶段性,而且它们是有机统一的;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复杂性、民族性和动态性等基本共性和内在特点;不应人为地将历时性的法治建设整体割裂为两个30年的对立;必须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整体中加以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法治建设 政治发展 两个30
下载PDF
新时期30年文化体制改革述略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全华 《桂海论丛》 2011年第2期1-6,共6页
新时期30年文化体制改革大致上可以分成20年"从动式"文化体制改革和新世纪"主动式"文化体制改革两个阶段。发生阶段性转变的原因是受经济改革带动和对文化安全问题与文化的经济价值的认识加深了。"从动式"... 新时期30年文化体制改革大致上可以分成20年"从动式"文化体制改革和新世纪"主动式"文化体制改革两个阶段。发生阶段性转变的原因是受经济改革带动和对文化安全问题与文化的经济价值的认识加深了。"从动式"改革是跟随经济改革而被动进行的,目的是减轻财政负担;"主动式"改革是对知识经济和文化安全问题有了崭新认识之后,为发展和繁荣文化而提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时期30 文化体制改革
下载PDF
中华民族伟大的“甲子”:新中国60年
19
作者 石仲泉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27,共7页
新中国60年,我国发生了历史巨变,可从十二个方面进行概括。60年可分为两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29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1年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简单地说,为两... 新中国60年,我国发生了历史巨变,可从十二个方面进行概括。60年可分为两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29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1年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简单地说,为两个"30年"。这两个"30年"的历史发展有很大差别。对两个"30年"要作辩证比较,总的来说,前"30年"为后"30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后"30年"是前"30年"的历史延续、校正方向和创新性发展。新中国60年发展的历史经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新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指南;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新中国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新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政治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新中国发展进步选择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经济体制和机制;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新中国发展进步,探索到正确的发展理念,总结出正确的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60 历史巨变 两个“30 辩证比较 历史经验
下载PDF
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基于新中国60年的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俞伯灵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19,共9页
本文以新中国60年为例,具体考察、分析了意识形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之所以选择"精神激励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新中国确立起来的主导意识形态有很重要的关系;1978年以来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 本文以新中国60年为例,具体考察、分析了意识形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之所以选择"精神激励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新中国确立起来的主导意识形态有很重要的关系;1978年以来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变革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中国之所以选择"渐进式改革"方式,也可从意识形态角度得到合理的诠释。文章最后对新中国60年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作了简要的小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经济转型 中国60 改革开放30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