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十年代长篇小说论》(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导师:吴义勤教授,2000年)
1
作者 王素霞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72,共2页
当文学在九十年代日渐滑入边缘、大有被其他媒介文化侵吞淹没的时候 ,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文学的核心地位。它一次次唤醒了大众的期待视野 ,形成了颇有规模的市场效应 ,同时也为批评者敞开了极有诱惑力的探寻空间。鉴于此 ... 当文学在九十年代日渐滑入边缘、大有被其他媒介文化侵吞淹没的时候 ,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文学的核心地位。它一次次唤醒了大众的期待视野 ,形成了颇有规模的市场效应 ,同时也为批评者敞开了极有诱惑力的探寻空间。鉴于此 ,本文拟从五个角度探寻长篇小说在九十年代的总体发展态势 ,并穿越小说的思想与艺术殿堂 ,聆听中国小说在与世界文学连接进程中所发出的繁复足音。导论追溯“长篇小说”的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意义。第一章侧重解决几个问题 :一是考察长篇小说在九十年代文学中的繁荣局面与核心地位 ;二是从时间与形态两个视角具体探索长篇小说所呈现的疯狂状态 ;三是分析形成这种局面的动因 :从社会转型、量化比较、创作主体思维转变与市场规律运作等不同角度挖掘。第二章探讨九十年代长篇小说思想内涵的多维向度 ,如原型塑造的多样性、文化折射的多元性、艺术精神追求的敞开性、历史意识的繁富性等 ,创作主体意识的变化直接影响并投射到文本的思想意蕴上 ,形成比较开放的小说意蕴。第三章关注“九十年代长篇小说”的艺术追求。繁富的动机、多元化结构、觉醒的文体意识与多样化的存在态势、多声部叙述的内在韵律与细腻的“纹理”修辞运用 ,以及小说语言的美学意蕴等共同营造了长篇小说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十年代长篇小说论》 中国 文学研究 多维向度 艺术精神
下载PDF
江南水乡想象与地域人物书写——论余华九十年代长篇小说
2
作者 程亚楠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2期47-53,共7页
余华在九十年代持续推出了三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故事建构在江南水乡的空间场域,河流、池塘、细雨等意象参与了人物的情感体验和生命历程。余华在小说中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亲情伦理,他笔下的人物... 余华在九十年代持续推出了三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故事建构在江南水乡的空间场域,河流、池塘、细雨等意象参与了人物的情感体验和生命历程。余华在小说中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亲情伦理,他笔下的人物失去了父母的护佑和兄弟的关爱,但他们却在家庭之外寻到了生命的温情,并在成长的苦难中坚守“爱”。欲望是生命的主体性象征,余华通过书写人物的旺盛食欲和蓬勃性欲,彰显了小人物在面对时代和命运的压迫时对生命的执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长篇小说 生存场域 亲情伦理 主体象征
下载PDF
张炜的精神立场及其呈现方式──以九十年代长篇小说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光东 李雪林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38,共9页
关键词 张炜 长篇小说 精神立场 《柏慧》 《九月寓言》 《外省书》 承继关系 八十年 联系 作品
下载PDF
论梁晓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4
作者 李贤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8期72-74,共3页
梁晓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特征的人物形象。在商品化的大环境下他们颠覆了传统的道德观念,这些形象既有自己的个性又有时代某一群体的共性。
关键词 梁晓声 长篇小说 人物形象
下载PDF
对贾平凹九十年代四部长篇小说的整体阅读 被引量:9
5
作者 杨胜刚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43,共6页
关键词 贾平凹 长篇小说 《高老庄》 九十年代 《土门》 现实主义品格 《白夜》 主体精神 现实主义作家 世情小说
下载PDF
我看九十年代长篇小说文体新趋势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一川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共3页
2 0 0 1年 6月 2 5日至 2 8日 ,《收获》编辑部和本刊在大连联合主办“2 0 0 1年长篇小说文体对谈会”。作家张炜、尤凤伟、李锐、莫言、余华、格非、叶兆言、阎连科、李洱、红柯 ,评论家陈思和、王一川、孙郁、吴义勤、汪政、张新颖、... 2 0 0 1年 6月 2 5日至 2 8日 ,《收获》编辑部和本刊在大连联合主办“2 0 0 1年长篇小说文体对谈会”。作家张炜、尤凤伟、李锐、莫言、余华、格非、叶兆言、阎连科、李洱、红柯 ,评论家陈思和、王一川、孙郁、吴义勤、汪政、张新颖、谢有顺、王宏图、严锋 ,《收获》的程永新、王彪、钟红明、廖增湖、王继军 ,辽宁作家孙春平、刁斗、孙惠芬、韩忠良、臧永清、马晓晴、刘志钊、林建法 ,以及辽宁机械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诗人张宏志、辽宁省渔港监督局局长孙颖仕、新华社辽宁分社对外部副主任于新超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对长篇小说的文体、叙事、语言、结构、形式以及中国九十年代以来的长篇小说、二十一世纪的长篇小说走向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本期选发一组会议笔谈 ,本刊还将陆续刊发作家、评论家深入探讨长篇小说文体的论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文体创新 笔谈 突出 年代 十年 新趋势
下载PDF
行走的斜线──论九十年代长篇小说精神探索与艺术探索的不平衡现象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美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0-125,共6页
关键词 长篇小说 艺术探索 精神探索 文艺 创作 年代 领域 十年 事实 社会舆论
下载PDF
穷形尽相写人生——贾平凹九十年代长篇小说的现实主义品格及意义
8
作者 王红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9-24,10,共7页
贾平凹以其写作直面现实,表达了对当代生活的忧患和关注。其表现出的社会关怀和对当下现实投入的巨大热情、以及对当代文化转型期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蜕变的深邃思考,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普遍缺乏深刻有力的思想意识,对当代生活... 贾平凹以其写作直面现实,表达了对当代生活的忧患和关注。其表现出的社会关怀和对当下现实投入的巨大热情、以及对当代文化转型期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蜕变的深邃思考,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普遍缺乏深刻有力的思想意识,对当代生活内在本质揭示乏力的现状下显得极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长篇小说 现实主义品格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历史文化 小说 当代文学
下载PDF
九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问题
9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九十年代 长篇小说 创作方法 中国 文学
下载PDF
另类播撒的空间形式——九十年代长篇小说文体革命之一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素霞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5-133,共9页
本文选自博士论文《多语和弦:九十年代长篇小说的文体革命》。导师:吴义勤教授(山东师范大学)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文体 文学评论 20世纪90年代 意象 王安忆 标题 人物形象《尘埃落定》阿来 故事情节
下载PDF
九十年代陕西长篇小说评论之评论
11
作者 陈孝英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8-82,共5页
近年来陕西长篇小说的崛起带来了评论的繁荣,为我们审视陕西评论队伍的实力与不足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窗口,同时也为窥视陕西长篇创作的得失提供了一面折光镜。 长篇小说所独具的形式因素(大容量、高密度、广阔的时空范围、自由的描述方式... 近年来陕西长篇小说的崛起带来了评论的繁荣,为我们审视陕西评论队伍的实力与不足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窗口,同时也为窥视陕西长篇创作的得失提供了一面折光镜。 长篇小说所独具的形式因素(大容量、高密度、广阔的时空范围、自由的描述方式等)和反映时代、揭示生活方面的特殊优势(可以涵括比较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包含较深的思想意蕴,揭示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的变迁和生活的走向等),决定了长篇小说的评论具有其他评论所难以替代的作用,比如—— 由于它的份量比较重,力度比较强,因而比较引人注目,容易对创作界产生较大的影响; 由于同样的原因,它也比较易于造成一个阶段乃至一个时期评论的热点,从而引导评论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小说评论 评论家 九十年代 《白鹿原》 文学评论 长篇创作 陕西 作家 知识结构
下载PDF
贾平凹与九十年代长篇小说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军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1-45,共5页
关键词 贾平凹 九十年代 小说观念 聊天体 “聊天” 贾平凹小说 叙述者 散点透视 小说创作 叙述方式
下载PDF
长篇小说:九十年代的收获与缺憾
13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3-123,共1页
李少君在《南方周末》1996年5月24日撰文指出,九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创作更具试验性与个人色彩。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具有一种奇怪的结构上的简洁,一部长篇小说,居然只写了许三观的几次卖血经历。
关键词 长篇小说创作 九十年代 《许三观卖血记》 《长恨歌》 《心灵史》 《南方周末》 《圣经》 王安忆 张承志 《务虚笔记》
下载PDF
王安忆九十年代以来几部长篇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之比较
14
作者 毕红霞 《琼州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王安 长篇小说 女性人物形象 比较 城市 价值
下载PDF
小说符号:九十年代中国长篇小说
15
作者 黄河浪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23-26,共4页
20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世纪末期的尾声,也是一个即将来临的新的21世纪的前奏.20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的变化、文化历史的变化、生活观念的变化、现实生活的变化等等.文学也发生了变化,做为文学中的长篇小说创作也就必... 20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世纪末期的尾声,也是一个即将来临的新的21世纪的前奏.20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的变化、文化历史的变化、生活观念的变化、现实生活的变化等等.文学也发生了变化,做为文学中的长篇小说创作也就必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从哲学与科学两个角度来对中国这十年的长篇小说进行系统的概括的总结研究.其结果是,中国长篇小说就自身上讲没有更强烈地影响着中国的小说界和读者群,这是因为中国长篇小说主要表现为人生观和哲学观方面,而不是研究长篇小说方法和技巧技术上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创作 小说 九十年代 中国小说 20世纪 现实生活 结构主义 小说理论 自然主义 符号学
下载PDF
都市爱情的个人化写作——叶灵凤193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论
16
作者 董卉川 王雨欣 辛佳怡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江苏籍作家叶灵凤的现代长篇小说创作集中于1930年代,纵观其小说《红的天使》《时代姑娘》《未完的忏悔录》《永久的女性》等,蕴含着典型的个人化写作特质。他的小说聚焦青年男女的都市爱情,注重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挖掘人物的隐秘心理... 江苏籍作家叶灵凤的现代长篇小说创作集中于1930年代,纵观其小说《红的天使》《时代姑娘》《未完的忏悔录》《永久的女性》等,蕴含着典型的个人化写作特质。他的小说聚焦青年男女的都市爱情,注重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挖掘人物的隐秘心理,揭示妒忌软弱的人性弱点,刻画凄美的爱情悲剧。叶灵凤1930年代的长篇小说创作既是其1920年代爱情小说的延续,又在都市爱情的包裹之下体现出现代性的追求。通过回溯叶灵凤1930年代的长篇小说,阐释其聚焦都市爱情的个人化写作特质,以进一步推动学界的叶灵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灵凤 现代长篇小说 都市 爱情
下载PDF
城市空间与1990年代知识分子——重读贾平凹长篇小说《废都》
17
作者 顾奕俊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9,共8页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触及20世纪国内长篇小说指涉城市空间与知识分子在脉络谱系上的“断裂”与“接续”。此外应指出,《废都》出版后学界、批评界的讨论并未充分联系小说当中“西京”这一城市空间形态,事实上只有厘清相关问题,才...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触及20世纪国内长篇小说指涉城市空间与知识分子在脉络谱系上的“断裂”与“接续”。此外应指出,《废都》出版后学界、批评界的讨论并未充分联系小说当中“西京”这一城市空间形态,事实上只有厘清相关问题,才能更深入地阐述1990年代初期写作者如何理解城市与想象城市、如何处理城市空间与知识分子生存境遇之间的书写关系等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长篇小说 城市空间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书写
下载PDF
论余华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中的重复叙事
18
作者 胡雅慧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7期4-7,共4页
余华于20世纪90年代创作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三部长篇小说,重复叙事策略在这三部小说中被多次使用。三部小说内部有着重复出现的意象和情节,文本之间又有着相似的结构,从不同视角反映出余华对父权文化这类典型... 余华于20世纪90年代创作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三部长篇小说,重复叙事策略在这三部小说中被多次使用。三部小说内部有着重复出现的意象和情节,文本之间又有着相似的结构,从不同视角反映出余华对父权文化这类典型问题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三观卖血记》 重复叙事 《活着》 《在细雨中呼喊》 余华 父权文化 长篇小说 20世纪90年代
下载PDF
“现代人”思想·长篇小说诗学·美学和历史视野——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1922—1949年)的几点思考
19
作者 陈思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以“现代人”思想为根,以长篇小说诗学为本,在美学和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前二者融创度与完成度的探析与相关艺术问题的剖析、阐释,实现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共时性与历时性... 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以“现代人”思想为根,以长篇小说诗学为本,在美学和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前二者融创度与完成度的探析与相关艺术问题的剖析、阐释,实现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描述与定位,即在主潮中透视,在诗学中辨析,在审美中感悟,在时代中把握,进而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脉络、艺术得失。通过对现代长篇小说诗学艺术的深入揭示,对其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的现象与问题加以理论的探讨与提升,深化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的问题意识,构建并拓宽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审美认知谱系,是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的一个有效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1922—1949年 “现代人”思想 长篇小说诗学 美学和历史视野
下载PDF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文体成长与张恨水小说的历史地位
20
作者 方维保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113,共10页
张恨水长篇小说的历史地位,只有从文体成长的角度,将其放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才能看得出来。1920年代的新文学长篇小说以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偏重情绪主义,情节结构软弱;而张恨水小说则以市民生活为表现对象,偏重于客观化的自然... 张恨水长篇小说的历史地位,只有从文体成长的角度,将其放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才能看得出来。1920年代的新文学长篇小说以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偏重情绪主义,情节结构软弱;而张恨水小说则以市民生活为表现对象,偏重于客观化的自然主义叙述。他的《金粉世家》以浑圆的结构、磅礴的气势和天才的组织,成为现代长篇小说文体走向成熟的标志。1930年代的新文学长篇小说虽然摆脱了五四时期的柔弱,但在情节线索设置、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又存在着概念化、本质化和简单化的痼疾。同期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夜深沉》等小说则创造了更具有长篇小说文体意味的长时段成长叙述。1940年代的新文学长篇小说,或复制前现代时期的流浪汉叙事,或泥足于五四抒情主义,或陷于抗战罗曼司,在文体创造上乏善可陈。只有张恨水的《纸醉金迷》紧扣抗战后期陪都市民生活现实,以极其细密精微的自然主义叙述揭示了市民阶层的精神状态。张恨水为现代长篇小说文体的成长、成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恨水 长篇小说 文体成长 市民生活史诗 自然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