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身体叙事 |
王欣桐
李树欣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24 |
0 |
|
2
|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爱米丽的伦理悲剧 |
陈贝
|
《东方娱乐周刊》
|
2024 |
0 |
|
3
|
福克纳小说中声音和色彩的交织对突出作品悲剧性的作用——以《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为例 |
任倩颖
谷野平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23 |
0 |
|
4
|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语象叙事 |
黄欣
|
《世界文学研究》
|
2023 |
0 |
|
5
|
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论《一朵红红的玫瑰》两个中译本的翻译策略选择 |
胡安江
彭红艳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6
|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与《远大前程》叙事比较研究 |
胡英
刘洊波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8
|
|
7
|
虚构与象征的典范:《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兼论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 |
商亮
夏文静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8
|
从吕译《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看诗歌翻译 |
杨梅
王庆
杨敏
|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9
|
从《一朵红红的玫瑰》看英诗汉译的发展 |
曹志芳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7
|
|
10
|
巧拨爱的琴弦——解读彭斯的爱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 |
余永锋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7
|
|
11
|
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哥特式特征 |
张琪
张雪珠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4
|
|
12
|
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对话——《一朵红红的玫瑰》和《情歌》诗歌语言比较 |
江玉娇
崔淑丽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13
|
译无定法 亦非无法——读《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译文 |
苗群鹰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2 |
3
|
|
14
|
为了他眼中的“真实”——评福克纳《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的主题及表现手法 |
缪春旗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
9
|
|
15
|
南方情结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
何琼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0 |
10
|
|
16
|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身份探寻 |
尤蕾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17
|
浪漫玫瑰的乐章——《一朵红红的玫瑰》之文体学解读 |
周亚琼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
3
|
|
18
|
被简化的“玫瑰”与被繁化的“盟誓”——《一朵红红的玫瑰》的诗学解读 |
林瑛
|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9
|
后殖民主义视阈下的女性主义诗学观——聚焦《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女性形象 |
崔丹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12 |
4
|
|
20
|
“她”在“我们”的视野里——《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叙事解读 |
徐健翔
刘福芹
|
《红河学院学报》
|
201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