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法
1
作者 宋才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全面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行动规范,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是全体人民共享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引,农业强国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稳固根基,推进共同富裕成为诠释执...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全面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行动规范,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是全体人民共享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引,农业强国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稳固根基,推进共同富裕成为诠释执政党治国理政奋斗历程的最佳注解。劳动创造幸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绿色生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医养结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民生保障,在共同富裕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最佳的人权表达。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遵循,扩大社会公众参与范围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路径,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方式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有效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促进法》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民生保障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机遇与策略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小明 夏成前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64,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等,分析《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机遇及策略。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发展面临体育锻炼人数减少和体育人才流失、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流失、相关管理体制缺位...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等,分析《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机遇及策略。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发展面临体育锻炼人数减少和体育人才流失、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流失、相关管理体制缺位等问题。《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机遇:产业兴旺、农民工回流,农民增收、生活富裕,健全机制、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善治乡村、加强领导。提出发展策略:加快农民致富,夯实农村体育发展基础;推进村庄建设,合理布局农村体育设施;繁荣体育文化,培牢农村体育发展根基;抓好农村生态建设,融合城乡体育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体育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农村体育 《乡村振兴促进法》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型立法的价值维度及其实现路径--基于《乡村振兴促进法》的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叶枝林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4-32,共9页
《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三农”领域的第一部由管理型立法向促进型立法转型的立法成果,其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充分彰显了促进型立法在体系价值维度与实践价值维度的优势,“三农”立法体系得以整合贯通,农村工作实践的价值遵循得以固... 《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三农”领域的第一部由管理型立法向促进型立法转型的立法成果,其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充分彰显了促进型立法在体系价值维度与实践价值维度的优势,“三农”立法体系得以整合贯通,农村工作实践的价值遵循得以固定。但《乡村振兴促进法》的价值实现还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等几个层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困境,当下应当从完善配套规范、加强各方主体参与协作、强化普法宣传等层面着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法》的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促进法》 促进型立法 乡村振兴战略 价值实现
下载PDF
《乡村振兴促进法》纳入2020年立法规划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秀萍 《农村百事通》 2020年第4期28-28,共1页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新闻发言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立法规划室主任岳仲明表示,《乡村振兴促进法》将纳入2020年立法规划。
关键词 立法规划 促进法 《乡村振兴促进法》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乡村振兴促进法》背景下农民权益的保障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同心 《农村实用技术》 2022年第11期4-5,共2页
2021年6月正式实施的《乡村振兴促进法》以坚实的法治充分保障了农民的各项权益。对于国家乡村战略措施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具有重要作用,将会促进保障农民权益的法律体系的完善,为维护农民根本利益提供... 2021年6月正式实施的《乡村振兴促进法》以坚实的法治充分保障了农民的各项权益。对于国家乡村战略措施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具有重要作用,将会促进保障农民权益的法律体系的完善,为维护农民根本利益提供法治保障以及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法治保障。通过这部法律中的相关政策措施,农民民生有保障了,收入水平提高了,精神世界丰富了,土地权益有保障了,生产生活环境也将得到极大的改善,为农民这些权益能够真正的实现,需要促进《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为此一是各级人民政府应坚持因地制宜,灵活适用这部法律;二是应及时制定与这部法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实现与《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有效衔接;三是依托技术手段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四是在实施过程以及乡村振兴过程中充分发挥司法的作用,为农民权益受到侵害的提供司法救济;五是大力宣传《乡村振兴促进法》,使其能够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促进法》 农民权益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乡村振兴促进法》:开启农民环境权法治保障新篇章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兆鑫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10期8-9,共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是继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入宪后,农民环境权保障的又一次立法飞跃,其标志着在生态文明时代,我国在农民环境权的法治保障方面开启了新的篇章。一是该法贯彻了宪法生态主义思想,完善了现有的农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是继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入宪后,农民环境权保障的又一次立法飞跃,其标志着在生态文明时代,我国在农民环境权的法治保障方面开启了新的篇章。一是该法贯彻了宪法生态主义思想,完善了现有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法治保障体系;二是该法的核心与关键在于明确了地方政府的生态义务,平衡了农民环境权与地方政府生态义务的和谐共处的关系;三是该法有利于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促进法》 农民环境权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下载PDF
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机制的理论重述与制度表达
7
作者 耿卓 王洪广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9,共10页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法治依托,但其面临执法规范不够具体、难以司法适用和法律监督效果有限等实施困境。困境的根源在于该法由自治范式向回应范式转化过程中,为获得更强的回应能力转变了限制自由裁量权的思路、...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法治依托,但其面临执法规范不够具体、难以司法适用和法律监督效果有限等实施困境。困境的根源在于该法由自治范式向回应范式转化过程中,为获得更强的回应能力转变了限制自由裁量权的思路、预留了创新法律强制手段的空间,实质上外化了该法的实施机制。国家土地督察作为本土化制度,与回应型法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性法律的实施特点相契合,对困境破解具有启示作用。破解困境的关键在于顺应《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法律发展范式转变,遵循政策与法律互动、中央地方权责划分的实践逻辑,构建与之相协调的法律实施机制。为此,应坚持问题导向、人民至上和系统观念,以《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基础,创制主体权责有力、对象明确具体、内容全面科学、手段丰富有效、制度协调配合的乡村振兴法律实施督察机制,强化法律实施以保障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促进法》 回应型法 法律实施 督察制度
下载PDF
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法理阐释 被引量:16
8
作者 孙佑海 王操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7-73,共7页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对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该法由党和国家振兴乡村的相关政策转化而成,在规范构...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对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该法由党和国家振兴乡村的相关政策转化而成,在规范构造上呈现出正向激励的特征;以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础,核心是保障农民发展权,促进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整体确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制度措施,并在城乡融合、扶持措施、监督检查等方面与其他涉农法律法规相衔接。为保障该法有序运转,确保乡村振兴目标全面实现,应当建立党的领导、政府协同的监督机制和科学决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促进法》 促进型立法 农民主体地位 农民发展权
下载PDF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推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为例
9
作者 杜文源 马潇源 《村委主任》 2022年第11期112-114,共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以下简称《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中国历史上首部针对乡村振兴的法律,是乡村振兴领域一部固根本、管长远的法律。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推进乡村全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以下简称《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中国历史上首部针对乡村振兴的法律,是乡村振兴领域一部固根本、管长远的法律。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取得成效、存在问题,研究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促进法》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下载PDF
欧盟新内生发展模式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翟欢 孙丽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73-82,共10页
“新内生发展模式”是目前欧盟地区进行乡村建设的主流模式,其所依托的“LEADER计划”采用“项目式”的管理方式,具有自下而上的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多方合作参与等特点。从地方实践来看,我国目前的乡村振兴战略依然延续“项目式... “新内生发展模式”是目前欧盟地区进行乡村建设的主流模式,其所依托的“LEADER计划”采用“项目式”的管理方式,具有自下而上的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多方合作参与等特点。从地方实践来看,我国目前的乡村振兴战略依然延续“项目式”的建设模式,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但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群众参与不足,创新性缺乏、项目类型单一等问题。借鉴欧盟“新内生发展模式”,我国乡村振兴在“项目化”运作过程中要以创新为导向,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以地方为主导的项目需求形成机制、科学的项目评审机制和多元化的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地区合作,用高质量的项目来引领乡村振兴建设,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和归宿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内生发展模式 LEADER计划 《乡村振兴促进法》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野下村规民约的落实机制研究
11
作者 朱奎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38-45,共8页
《乡村振兴促进法》充分肯定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并对其具体内涵作出明确。由于村庄治权弱化、自觉发展动力不足、村规民约在实践中缺少有效的激励与惩处措施等原因,致使村规民约实效减损。基于法治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村规民约价值的... 《乡村振兴促进法》充分肯定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并对其具体内涵作出明确。由于村庄治权弱化、自觉发展动力不足、村规民约在实践中缺少有效的激励与惩处措施等原因,致使村规民约实效减损。基于法治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村规民约价值的有效发挥必须赋予制定主体合法、有效的治权,其核心在于基层自治与法治规范的平衡与协调,并在此基础上调动乡村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能力。在乡村振兴视野下检视村规民约的发展,必须坚守法治底线,推动德治体系融入法治建设之中,探索建立合法有效的落实执行机制,以促进村规民约效用的有效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促进法》 村规民约 落实机制 村庄治权 合法化
下载PDF
论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路径
12
作者 任澜涛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51-56,共6页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如期胜利,进入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为了进一步巩固小康社会成果,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但当下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乡村产业发展缺乏规划性、乡村法治人才缺...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如期胜利,进入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为了进一步巩固小康社会成果,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但当下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乡村产业发展缺乏规划性、乡村法治人才缺失严重、乡村法治文化缺失严重、乡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困境等现实问题。2021年我国出台施行《乡村振兴促进法》,以《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推行乡村振兴的法律总抓手,通过法治手段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优化机制法治人才共建乡村、发展法治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严格立法执法保障乡村生态、依法行政推进基层组织振兴,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促进法》 乡村振兴 法治 保障
下载PDF
法政策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供给 被引量:11
13
作者 谢忠洲 彭强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8,共10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应从宏观层面对涉农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精细化、体系性的制度安排。当前形势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须从农业数字化改造、优美宜居农村建设、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打造等多维目标出发强化法律和政策间的协...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应从宏观层面对涉农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精细化、体系性的制度安排。当前形势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须从农业数字化改造、优美宜居农村建设、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打造等多维目标出发强化法律和政策间的协同互动,既要关注法律的稳定性,又要关注政策的灵活性。而《乡村振兴促进法》可以为现行关涉乡村振兴战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互动提供桥梁,推动法律与政策合力的整合。因此,立法中应从法律适用范围的差异性出发,将相关法律大致划分为基础供给和增量供给两类,并采用包裹修订的模式制定转致条款、立法授权条款,强化制度间的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法政策 政策法律化 《乡村振兴促进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