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他者境遇与间性情怀:论小说《买话》的城乡叙事伦理
- 1
-
-
作者
王爱军
-
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
出处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5-30,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文化‘相与’和民族‘寓言’:新世纪中国小说‘间性’叙事研究”(21YJA751023)。
-
文摘
《买话》以独特的叙事艺术构建了城乡生态空间及其伦理意义,执着于生存的关注、精神的剥离和人性的拷问。小说以追溯比照(插叙回忆和儿童视角)的表现手法呈现了故事本身以及叙述背后的伦理意图,指向人物的他者境遇和间性情怀。主人公刘耳狡黠、孤独且疼痛,其他人物如老人家、香女、光棍、扁豆等古怪、淳朴且温暖,他们从“他者”的境遇趋向“间性”和合的状态,彰显了人与人相融、人与物相通、人与食相依的瓦村生态情境,烛照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的人文情怀与价值诉求。
-
关键词
《买话》
他者境遇
间性情怀
城乡空间
叙事伦理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买话》:迷途者的漫漫返乡路
- 2
-
-
作者
杨金凤
向雪琴
-
机构
西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6-41,共6页
-
文摘
鬼子长篇小说《买话》状写了漂泊者刘耳找寻灵魂栖息地的漫漫返乡路。以“买话”为切入口,刘耳在记忆的回溯下进入瓦村的隐秘世界,通过直面自我找拾了被“城里人”身份所掩埋了的精神之根。在脱城返乡过程中,鬼子试图通过探赜人性之复杂来破解人心之无形坚壁,于人物的自我疗救历程中重建“叛逃者”与乡村的联系。《买话》成为人与人,人与乡,城与乡之间的互诉衷肠、重建联系、实现流通的媒介与见证。
-
关键词
《买话》
漂泊者
寻根
人性
返乡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悔改者的精神历程——读鬼子长篇小说《买话》
- 3
-
-
作者
王怀昭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1-35,共5页
-
基金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社会主义现代性生产与50年代小说的乡村建构研究”(2024KY0052)。
-
文摘
鬼子小说《买话》呈现诸多叙事新质。首先,鬼子延续了其小说创作擅长以小事件的堆积来助推故事前进的叙事技巧,且更强调人物话语动机给予小说事件的影响。其次,鬼子将出走/寻找、回归/对话的叙事支点相互叠加,来寻找新时代乡村叙事的可能性。第三,相比于批判城市给予人的异化,鬼子更重视城乡伦理冲突后的和解。由此,小说呈现出阔大的思想空间。
-
关键词
《买话》
乡村空间
精神历程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返乡”的祛魅——论鬼子长篇小说《买话》
- 4
-
-
作者
卢桢
-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4年第10期202-218,共17页
-
文摘
在《买话》中,鬼子承续了“瓦城三部曲”等先期作品糅合现代技法与现实精神的写作向度。他从“由城返乡”的路径出发,定向追踪刘耳回到瓦村的经历,揭示异乡人在城乡夹缝中的精神困境。作家以戏剧逻辑取代经验逻辑,通过“买话”这一荒诞行为,将人物置于极端化的场景中,窥测人对荒诞境遇的认知和反响,文本由谋求沟通的情感交流结构转向寻求自洽的情感补偿结构。鲜活的地方性知识的汇入,支撑作家为乡村人事变迁织就了致密的纹理。与原乡伦理结构的断裂,同乡村文化共同体的疏离,以及主人公自身的逃避型人格特点,使得刘耳“返乡”的结局归于虚妄。乡村人口与精神的双重空心化,也是造成原乡不在、故乡难归的重要影响要素。“返乡”之难,意味着“回心”之痛,它凝聚了“失根者”们共有的精神苦楚。从根系记忆中找到并守护一份信念,是鬼子为人们留存的希望所在。
-
关键词
鬼子
《买话》
返乡
戏剧逻辑
民间伦理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