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熙《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十三排图》中广东地区图面内容的比较研究——兼与广西地区对比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莉婷 韩昭庆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141-151,160,共12页
康熙《皇舆全览图》系清初官方主导实测的经纬度地图,对清代直至民国初期地图的绘制产生深远影响。对其数字化可为自然、人文要素变迁研究提供这一时间断面具有相对准确位置的地理数据,这对自然要素的变迁研究尤为重要。以图中广东地区... 康熙《皇舆全览图》系清初官方主导实测的经纬度地图,对清代直至民国初期地图的绘制产生深远影响。对其数字化可为自然、人文要素变迁研究提供这一时间断面具有相对准确位置的地理数据,这对自然要素的变迁研究尤为重要。以图中广东地区为例,采用不同的地图配准方法,结合历史文献,分析《乾隆十三排图》对康熙《皇舆全览图》的继承与发展,并与之前有关广西的数字化研究作比较。研究发现《乾隆十三排图》以康熙《皇舆全览图》为基础,使用相同的坐标系,但是两个地区坐标系的偏移程度不同,主要与地理配准方式有关;图面内容的承继也有差异,这与清初对两个地区开发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皇舆全览图》 《乾隆十三排图》 广东 广西 测绘史
下载PDF
康熙《皇舆全览图》与《乾隆十三排图》中广西地区测绘内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韩昭庆 李乐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2,共12页
本文以广西地区为例,借助ArcGIS和相关历史文献,对我国首次大范围实测、并用经纬坐标绘制的康熙《皇舆全览图》及之后的《乾隆十三排图》进行比较研究。在对两图中绘制的广西地区进行地理配准、人工数字化并建立相应的属性表之后,分别... 本文以广西地区为例,借助ArcGIS和相关历史文献,对我国首次大范围实测、并用经纬坐标绘制的康熙《皇舆全览图》及之后的《乾隆十三排图》进行比较研究。在对两图中绘制的广西地区进行地理配准、人工数字化并建立相应的属性表之后,分别对两图中的水系形态及分布、山名数量、府县政区名称及一些聚落通名的数量进行比对。我们认为,《乾隆十三排图》和康熙《皇舆全览图》在广西地区皆使用同样的坐标系,两图的水系几乎完全吻合。不同的是,乾图的坐标系平均比康图偏北0.6分、偏东7.8分,图面内容也较康图丰富,其中政区及聚落名称较康图的489条增加了1.7倍,山、岭、洞等自然地物名较康图的376条增加了68%。乾图上广西的边界及府、州名的绘制及时反映了雍正时期对本区治理之后的变化,故乾图是在继承康图基础之上,增补大量地理信息,尤其是聚落名称和山名之后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皇舆全览图》 《乾隆十三排图》 广西 测绘史
原文传递
清廷三大实测全图东北地区比较研究
3
作者 杨丽婷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103-116,158,共15页
将两个版本康熙《皇舆全览图》,以及《雍正十排图》《乾隆十三排图》中东北地区的地理要素,分交通站点、河流水系、村落地名、府州县城名四大类进行对比。发现就东北地区图面内容而言,《雍正十排图》和《乾隆十三排图》与铜版《皇舆全... 将两个版本康熙《皇舆全览图》,以及《雍正十排图》《乾隆十三排图》中东北地区的地理要素,分交通站点、河流水系、村落地名、府州县城名四大类进行对比。发现就东北地区图面内容而言,《雍正十排图》和《乾隆十三排图》与铜版《皇舆全览图》的相关性大于二者与福克司版《皇舆全览图》的相关性;而《乾隆十三排图》中的地理要素信息主要参考自《雍正十排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皇舆全览图》 《雍正十图》 《乾隆十三排图》 清代东北
下载PDF
乾隆年间三次西域测绘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靳煜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4,共8页
本文利用满文资料完整梳理了乾隆三十七年(1772)第三次西域测绘过程,修正、补充了笔者《清乾隆年间西域测绘再考察》一文中的测绘路线与数据,认为三次测绘的目的区域较为明确,三次测绘的实测点(包含可能的实测点)为43个,占哈密以西115... 本文利用满文资料完整梳理了乾隆三十七年(1772)第三次西域测绘过程,修正、补充了笔者《清乾隆年间西域测绘再考察》一文中的测绘路线与数据,认为三次测绘的目的区域较为明确,三次测绘的实测点(包含可能的实测点)为43个,占哈密以西115个经纬点的37.39%,非实测点为23个,占总经纬点的20%;三次西域测绘可能的最大实测面积约占115个经纬点覆盖面积的三分之一;铜版"乾隆十三排图"的刻版时间仍有待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西域测绘 土尔扈特 保宁 傅作霖 《乾隆十三排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