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6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张俊才、李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潮》
1
作者 隋清娥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26-26,共1页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张俊才、李扬合作推出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潮>(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主潮>)一书,堪称力作.该书的学术价值表现在诸多方面,但我更为看重的是充溢在全书中的"让历史与现...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张俊才、李扬合作推出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潮>(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主潮>)一书,堪称力作.该书的学术价值表现在诸多方面,但我更为看重的是充溢在全书中的"让历史与现实对话"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潮》 学术价值 文学评论 当代文学
下载PDF
新颖的思路 精深的阐发——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潮》
2
作者 宋益乔 青梅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7-118,122,共3页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潮》 张俊才 李扬 创新精神
下载PDF
于平实中见精微——《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潮》评介
3
作者 李广 《山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159-159,共1页
关键词 书评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潮》 20世纪 中国 文学 张俊才 李扬 文学思潮史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述评 被引量:3
4
作者 南帆 刘小新 王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共6页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历经曲折,考究文学理论在这种多次转变中如何参与其间实属必要。大体说来,可以将此百年文论的演变分作五个段落:晚清时期启蒙与审美的彰显与博弈,五四至二三十年代革命和大众充当主角,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文化领导权及...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历经曲折,考究文学理论在这种多次转变中如何参与其间实属必要。大体说来,可以将此百年文论的演变分作五个段落:晚清时期启蒙与审美的彰显与博弈,五四至二三十年代革命和大众充当主角,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文化领导权及文艺从属于政治路线的确立,八十年代主体论与新启蒙的高涨,九十年代以来语言学转向及文化研究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 中国文学理论 史论
下载PDF
宗教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谭桂林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9-94,共6页
对宗教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关系的研究,是在80年代中期起步的,如钱理群的周作人研究、陈平原与宋益乔的许地山研究等,虽然是对特定作家所具有的宗教文化意蕴的个案分析,但在长期以来宗教文化意识受到压抑、人们提起宗教不免... 对宗教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关系的研究,是在80年代中期起步的,如钱理群的周作人研究、陈平原与宋益乔的许地山研究等,虽然是对特定作家所具有的宗教文化意蕴的个案分析,但在长期以来宗教文化意识受到压抑、人们提起宗教不免谈虎色变或者不知所云的时代里,他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文化 中国文学 现代作家 基督教文化 二十世纪 知识分子 精神结构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史依据 西方文明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7
6
作者 关爱和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6期139-144,共6页
20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分为四个时期。其中 ,2 0世纪 2 0至 40年代 ,是近代文学研究的第二时期 ,也是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时期 ,以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为代表 ,而陈子展是最早使用“近代文学”这一... 20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分为四个时期。其中 ,2 0世纪 2 0至 40年代 ,是近代文学研究的第二时期 ,也是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时期 ,以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为代表 ,而陈子展是最早使用“近代文学”这一概念的学者。 2 0世纪的最后 2 0年是近代文学研究的第四个时期 ,近代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研究视野趋于开阔 ,研究水平有较大提高 ,高质量的学术论著纷纷问世 ,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学术群体 ,并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江苏、广东、东北为主的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随着人们对近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具有的特殊意义的深入理解 ,随着研究者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研究视野的扩大 ,随着近代文学学科队伍的不断壮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 中国近代文学 研究
下载PDF
曲折与激变的道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历史变异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晓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8,共25页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无疑是在西方文化挑战下中国本有文学理论与批评寻求现代转型的产物,也无庸讳言,它深受西方的影响。现今众多的研究也足以表明这一影响的路径、方式和结果。但这种情形似乎造成这种印象:好像二十世纪文...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无疑是在西方文化挑战下中国本有文学理论与批评寻求现代转型的产物,也无庸讳言,它深受西方的影响。现今众多的研究也足以表明这一影响的路径、方式和结果。但这种情形似乎造成这种印象:好像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有一个远为深远的西化过程。在此认识阈限内,中国自己的创造所剩几何却是一个不甚明了的事情。这正如过去我们论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时概不论及西方的影响一样,只要将其归结为资产阶级的腐朽文化就可以将之封存起来,不再问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理论 二十世纪 批评 变异 历史 道路 现代转型 文化挑战
下载PDF
回顾与前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两题 被引量:4
8
作者 许志英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69-177,共9页
回顾与前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两题许志英一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如何处理好文学的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国现代文学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文学走过很长的弯路,有很严重的经验... 回顾与前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两题许志英一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如何处理好文学的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国现代文学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文学走过很长的弯路,有很严重的经验和教训。作为一个后进国家,中国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现代化 回顾与前瞻 中国作家 二十世纪 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 外国文学 民族主义 “五四”作家 新时期文学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史观的发展变迁——二十世纪上半叶文学史观探寻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树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文学史观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它决定文学史著述的著史态度和体系建构,决定对文学史目标的任务的阐述,决定对文学史发展原因、规律的探寻。本文以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中国文学史》著述作为考察对象,根据中国文学史学科发展的实际... 文学史观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它决定文学史著述的著史态度和体系建构,决定对文学史目标的任务的阐述,决定对文学史发展原因、规律的探寻。本文以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中国文学史》著述作为考察对象,根据中国文学史学科发展的实际,将建国前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并依次对各个时期中中国文学史观的发展变迁进行描述,力图清晰地勾勒出这一流变过程的运行轨迹,探讨文学史家们在中国文学史观方面的优长和不足,着眼于21世纪文学史观的发展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观 进化史观 中国文学史之宏观》 二十世纪上半叶 进化论 发展变迁 唯物史观 文学史家 一般进化 文学现象
下载PDF
都市烦恼人生的原生态写实——二十世纪中国都市文学视域中的方方、池莉小说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俊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65-69,共5页
时下,武汉青年女作家方方和池莉引起当代文学批评的注重。原因在于方方,尤其池莉近年来的小说创作,诱发了时下文坛仍然繁兴的“新写实小说”。本文将在二十世纪中国都市文学这种切入角度与研究视域中对方方、池莉近年来的小说创作作出论... 时下,武汉青年女作家方方和池莉引起当代文学批评的注重。原因在于方方,尤其池莉近年来的小说创作,诱发了时下文坛仍然繁兴的“新写实小说”。本文将在二十世纪中国都市文学这种切入角度与研究视域中对方方、池莉近年来的小说创作作出论评,意在分析方方、池莉小说在都市人生的把握方式,审美感知方式、在都市文学文本形式等方面的新质与特点,并评说她们在二十世纪中国都市文学发展历程中的“环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青年 中国作家 三十年代 中国都市文学 方方小说 池莉小说 二十世纪 生活细节 都市人 原生态
下载PDF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耗机制──对创作主体的一种反思与省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3-92,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创作主体 知识分子 创造社 二十世纪 中国作家 郁达夫 新状态文学 郭沫若 知识者
下载PDF
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墨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2-40,共9页
中国文学史家迟早会碰上这个难题,即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关系及文学史家该对金庸小说作何评说?之所以这样说,其原因不仅是因为金庸的武侠小说畅销于世且经久不衰,以至于造成了“凡有华人居住处,就有金庸在流行”的奇异的... 中国文学史家迟早会碰上这个难题,即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关系及文学史家该对金庸小说作何评说?之所以这样说,其原因不仅是因为金庸的武侠小说畅销于世且经久不衰,以至于造成了“凡有华人居住处,就有金庸在流行”的奇异的文学及文化景观。而且还因为:“金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小说 二十世纪 新派武侠小说 中国文学 情节结构 民族主义 英雄主义 主人公 《天龙八部》 《鹿鼎记》
下载PDF
“秩序”的叙事新解——以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乔国强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29,共11页
"秩序"(order)是构成文本世界维度和文化语义场所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并因其具有直立的结构性隐喻特点而蕴含了地质学般的深刻寓意。不过,"秩序"在不同的叙事文类中所承担的功能和蕴含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学者们... "秩序"(order)是构成文本世界维度和文化语义场所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并因其具有直立的结构性隐喻特点而蕴含了地质学般的深刻寓意。不过,"秩序"在不同的叙事文类中所承担的功能和蕴含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学者们对叙事文本中"秩序"一词的理解和使用并不一致。本文以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为例,从叙事学的角度,分别阐释"秩序"和"秩序"项下的时空、连接、嵌入与忽略三个层面及其意义,并且认为这种对"秩序"的新认识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更多、更深刻的叙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 时空 嵌入与忽略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意识形态悖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时间”维度与文学史书写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希东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5-140,共6页
文学史是文学时空的再现,其变动主要源于文学观念的改变;1980年代中后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出台本意是对过去政治意识形态干预文学史书写的反拨,它带来了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历史转型与巨大飞跃,这在文学史书写中具重要历史意... 文学史是文学时空的再现,其变动主要源于文学观念的改变;1980年代中后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出台本意是对过去政治意识形态干预文学史书写的反拨,它带来了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历史转型与巨大飞跃,这在文学史书写中具重要历史意义;站在21世纪的今天,从时间的视角进一步反思"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会发觉它照样建筑于意识形态之上,这是一个带矛盾、悖论的文学观念,它所深具的文学史书写的历史积极意义与消极性相伴相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时间”维度 文学史书写
下载PDF
“改造民族灵魂”能够统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总主题吗?——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分期问题的再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韶华 武菲菲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38-43,共6页
黄子平等人提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这一新的文学史概念及其背后的文学史观念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当下新的语境中,对这一概念有重新检视的必要。作为统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总主题的"改造... 黄子平等人提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这一新的文学史概念及其背后的文学史观念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当下新的语境中,对这一概念有重新检视的必要。作为统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总主题的"改造民族灵魂"并不能敉平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之间的政治、社会、文化断层,而传统文学史分期至今仍有其自身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改造民族灵魂 文学史分期
下载PDF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香港文学文化身份认同研究批判——以本土性与中国性的内在矛盾为核心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诗颖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36,共8页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香港及海外不少学者利用或借鉴"第三空间"理论来探究香港文学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产生了均建立在以"本土性与中国性的内在矛盾"为根基进行论述的"边缘论""夹缝论"和&qu...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香港及海外不少学者利用或借鉴"第三空间"理论来探究香港文学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产生了均建立在以"本土性与中国性的内在矛盾"为根基进行论述的"边缘论""夹缝论"和"北进想像论"三种典型看法。为突破"本土/中国"讨论框架的局限,朱耀伟试图把视野转移到"东西方,本土和全球以至东方主义/后殖民性和全球资本主义之间"进行。以上的讨论实际显示出政治因素是长期制约香港文学和中国文学关系讨论的重要原因。他们在阐释理论的过程中均暴露了学术缺陷和意识形态立场,无论在学理还是现实上都无法让人信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香港文学 文化身份认同研究 本土性 中国 内在矛盾
下载PDF
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扬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44-53,共10页
2 0世纪 30、4 0年代是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深化时期 ,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是新的学术人才的涌现 ,其中不乏像钱锺书这样大师级的人物 ;第二是权威性的学术机构真正开始运作 ,像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等 ;第三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2 0世纪 30、4 0年代是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深化时期 ,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是新的学术人才的涌现 ,其中不乏像钱锺书这样大师级的人物 ;第二是权威性的学术机构真正开始运作 ,像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等 ;第三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学科形态基本确立 ;第四是代表 2 0世纪学术研究水平的学术论著最集中地产生在 3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构成 学术机构 学科形态 学术经典 中国文学研究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下载PDF
经济变革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孔范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11,共7页
一代文学的发展,其原因可能有多种多样,但究其极,却无不与该时期历史的基本构成因素及其结构状态,以及由此形成的运行机制有关。 与以往的历史阶段一样,20世纪的中国历史也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所不同者,只不过是... 一代文学的发展,其原因可能有多种多样,但究其极,却无不与该时期历史的基本构成因素及其结构状态,以及由此形成的运行机制有关。 与以往的历史阶段一样,20世纪的中国历史也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所不同者,只不过是各有各的具体内容和运行方式罢了。而这,恰恰是不同历史阶段的基本分野,也是我们考察某一历史时期独特内客和运行机制的基本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经济变革 二十世纪 海派文学 中国历史 审美文化 新经济形态 文学 20世纪 大众化
下载PDF
作为一种话语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宗超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8-91,共4页
1985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由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三人提出后,在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正面的激赏和反对的批评质疑与之俱来,但这些仍然囿于就80年代的文化逻辑谈80年代的文学史观念。在西方"后学"的影响下,90年... 1985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由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三人提出后,在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正面的激赏和反对的批评质疑与之俱来,但这些仍然囿于就80年代的文化逻辑谈80年代的文学史观念。在西方"后学"的影响下,90年代的研究者逐渐对知识的话语生产过程,及相关知识谱系的研究产生了兴趣。一些研究者以搁置价值判断的"再解读"为研究范式,重返80年代话语生产场域,试图发掘知识话语背后的"无意识"。批评者如何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进行再解读,以及再解读的背后的策略正是我们所关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 中国文学 话语 再解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在越南的译介与传播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革 萧明当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5-203,共9页
一、研究背景 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越南地处“儒家文化圈”之中,在长久以来和中国文化的交往之中,汉字成为了必要的沟通工具,并在政治、行政体制以及科学制度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有着汉字的良好介... 一、研究背景 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越南地处“儒家文化圈”之中,在长久以来和中国文化的交往之中,汉字成为了必要的沟通工具,并在政治、行政体制以及科学制度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有着汉字的良好介入,才使得越南人民在汉字的基础之上,创造了一套属于本民族的文字——汉喃文字。而到了十五世纪前后,汉喃字和汉字成为了越南学者在进行文学创作之中,所使用的两种主要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文学 中国文学 八十年代 二十世纪 传播 译介 儒家文化圈 历史渊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