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简帛《五行》的成德工夫路径
1
作者 胡振坤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2,共6页
简帛《五行》篇中的成德工夫路径,是人依据自身本有的德性成就圣人境界的中间环节。在身心关系方面,《五行》的“慎”“独”应作全新的理解:“慎”是指心中德之五行间的关系,“独”是指生理之身与道德主体之心的身心关系,以此为基础,《... 简帛《五行》篇中的成德工夫路径,是人依据自身本有的德性成就圣人境界的中间环节。在身心关系方面,《五行》的“慎”“独”应作全新的理解:“慎”是指心中德之五行间的关系,“独”是指生理之身与道德主体之心的身心关系,以此为基础,《五行》篇形成了“身为心役”思想认识。《五行》以“气”将身心内外连接起来并将先天本有的德性动态地实现出来,将“德气”作为兼具价值与物质、形式与质料的统一体。《五行》中的“思”不是认识,而是向内心进行道德反思的工夫修养方式。身心关系、德气说与“思”共同构成了《五行》完整的工夫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五行 思孟学派 先秦儒家 工夫论
下载PDF
人道善与天道德——基于郭店楚简《五行》篇的考察
2
作者 徐星月 《国学(汉斯)》 2023年第1期78-82,共5页
天道德与人道善是郭店竹简《五行》篇中的一对重要命题,它是基于“五行”型于内与不型于内而划分的,不型于内的仁义礼智四行合为人道善,型于内的仁义礼智圣五种德之行相和成天道德,如此天道德与人道善便是有着鲜明界限的两个阶段。而人... 天道德与人道善是郭店竹简《五行》篇中的一对重要命题,它是基于“五行”型于内与不型于内而划分的,不型于内的仁义礼智四行合为人道善,型于内的仁义礼智圣五种德之行相和成天道德,如此天道德与人道善便是有着鲜明界限的两个阶段。而人的修行便是要从自然生命进到人道善的阶段,再超越人道善,最终达到天道德的理想境界。人道善是天道德的基础,要想实现天道德则需要在人道善阶段“目知”“喻之”“譬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几知”的功夫,通过上帝临汝和毋二尔心实现天道德,同时亦可从“中心之忧”入手,经由“智–悦–安–乐”的历程去体验天道并形于人心,以实现天道德。而作为拥有“天道德”的君子,仅仅“得道”不是完满的德,还需要将“知”的内容时时外化于行,实现人道天道相贯通,方才是真正的“有德者”。总之,人道善与天道德是既有着鲜明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一个统一体,二者是有区别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善 天道德 郭店楚简 《五行
下载PDF
“慎独”与帛书《五行》思想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来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2,共8页
关键词 《五行 帛书 “慎独” 思想特点 孟子 子思 经部 竹简
下载PDF
帛书《五行》慎独说小议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景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3-27,共5页
《学》、《庸》、《荀》偏重在工夫论的角度论“慎独”的意义 ,其所重在一个“慎”字。帛书《五行》篇的慎独说 ,则注重从“心贵”的角度对“独”作本体义的揭示。所谓“舍其体而独其心” ,“体”非指身体性 ,而是指礼的仪文形式方面。... 《学》、《庸》、《荀》偏重在工夫论的角度论“慎独”的意义 ,其所重在一个“慎”字。帛书《五行》篇的慎独说 ,则注重从“心贵”的角度对“独”作本体义的揭示。所谓“舍其体而独其心” ,“体”非指身体性 ,而是指礼的仪文形式方面。“舍体” ,应以《礼记·孔子闲居》所论“三无”作解。消解礼的外在形式意义而归于心灵的内在与独特性 ,把“形善于外”的德化作用统归于内心道德自由创造转化其存在的敞开性 ,这是帛书《五行》“舍体”而“独心”的慎独说之基本内涵。帛书《五行》“说”部之“心贵”、“独其心”的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 《五行 慎独说 “诚中形外”“舍体”“独心”“三无” 《大学》 《中庸》 《荀子》
下载PDF
试论正史《五行志》的演变——以“序”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8
5
作者 游自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共6页
《五行志》是中国古代正史的重要内容,《五行志》的“序”概括了史家修撰的旨趣和意图,是我们认识《五行志》演变脉络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从班固开创《五行志》到宋初,历代《五行志》都记载了大量灾异和事应,并作出解释,以此劝诫帝王。... 《五行志》是中国古代正史的重要内容,《五行志》的“序”概括了史家修撰的旨趣和意图,是我们认识《五行志》演变脉络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从班固开创《五行志》到宋初,历代《五行志》都记载了大量灾异和事应,并作出解释,以此劝诫帝王。宋以后的《五行志》成为灾害物异的汇编,不再记录事应,对灾异的感应要靠帝王自己去领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灾异 事应
下载PDF
《汉书·五行志》平议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其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0-74,共5页
东汉初班固所撰《汉书》,是传统史学中继《史记》而起的巨著。其中的十篇志,从总体说,历来备受学者们所推重。清代以前,对十志进行考订注释之作前后继出。近代以来不同学科的研究者,注重用近代眼光加以诠释,阐发其中的价值。故当代著名... 东汉初班固所撰《汉书》,是传统史学中继《史记》而起的巨著。其中的十篇志,从总体说,历来备受学者们所推重。清代以前,对十志进行考订注释之作前后继出。近代以来不同学科的研究者,注重用近代眼光加以诠释,阐发其中的价值。故当代著名史学家对这十篇志给以极高的评价,称:“《汉书》的精华在十志”,“十志规模宏大,…后世正史多有志书,大体有所增减。”十志“将书志体完善起来”。唯独其中《五行志》一篇,却是颇受讥议。唐代刘知几著《史通》,专门写了《五行志错误》、《五行志杂驳》两篇。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也批评说:“班氏《五行志》不作可也。”今人论著中有的也视《五行志》是宣扬灾异迷信之作。那么,《五行志》设置的性质是什么?它在哪些方面具有值得重视的史料价值?对于刘知几的批评又应该如何认识?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志》 《汉书·五行志》 灾异 班固 哈雷彗星 刘知几 《汉书》 本纪 日食 董仲舒
下载PDF
五行与梦占——岳麓书院藏秦简《占梦书》的占梦术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勇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3,共5页
岳麓书院藏秦简《占梦书》的占梦术,主要是参照做梦时间与梦中景象,同时通过五行理论将两者结合起来,两者相应则为吉,否则为凶。与周人以日月星辰占梦相比,这一方法只需考虑梦象与时日五行的协调与否,因而更易于操作,适应了当时占梦世... 岳麓书院藏秦简《占梦书》的占梦术,主要是参照做梦时间与梦中景象,同时通过五行理论将两者结合起来,两者相应则为吉,否则为凶。与周人以日月星辰占梦相比,这一方法只需考虑梦象与时日五行的协调与否,因而更易于操作,适应了当时占梦世俗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麓书院 秦简 占梦书 五行
下载PDF
释家神异与儒家话语:中古《五行志》的佛教书写 被引量:3
8
作者 游自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2,共10页
中古时期的正史里有不少佛教记述,除了《魏书·释老志》外,正史《五行志》中的佛教记载相对集中。本文以"永宁见灾"和"佛像流汗"两类佛教神异的叙述模式为例,分析此类神异故事被载入《五行志》的过程。大体在... 中古时期的正史里有不少佛教记述,除了《魏书·释老志》外,正史《五行志》中的佛教记载相对集中。本文以"永宁见灾"和"佛像流汗"两类佛教神异的叙述模式为例,分析此类神异故事被载入《五行志》的过程。大体在佛教史学创立之初,传统史学中的诸多叙述策略、思想观念等即流淌其间,难以区隔。有些释家神异故事本就是由士人创作,经僧传采录后又被正史吸收。有些神异故事则是以传统史学的笔法来撰写的。无论经由何种方式进入正史,都经过了改造,以符合儒家政治的理念。由于佛教神异故事与中古正史在"感通"上具有共同话语,前者才能在正史的话语体系内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家神异 儒家话语 《五行志》 佛教书写
下载PDF
简帛《五行》直承孔子诗学——读《楚竹书·孔子诗论》札记 被引量:4
9
作者 魏启鹏 《中华文化论坛》 2002年第2期124-126,共3页
本文探讨了简帛《五行》与《孔子诗论》的内在联系,认为孔子的《诗》学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有深刻影响,开启了曾子、子思的“慎独”说,给中国的心性之学留下了印记。
关键词 孔子 《诗》 《五行 慎独
下载PDF
子思学派仁义内外说辨析——以《中庸》、《五行》篇为中心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立梅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32,共5页
郭店楚简中有大量儒家简,其中的"仁内义外"之说引起了理解分歧。本文结合《中庸》及郭店《五行》篇的相关内容,阐述了子思学派仁义内外说的独特内涵与哲学意义,认为仁义从根源上说是天命于人的内在本性,为人性之内涵与本质;... 郭店楚简中有大量儒家简,其中的"仁内义外"之说引起了理解分歧。本文结合《中庸》及郭店《五行》篇的相关内容,阐述了子思学派仁义内外说的独特内涵与哲学意义,认为仁义从根源上说是天命于人的内在本性,为人性之内涵与本质;但从人伦的角度讲,仁义则是"教"之内容,是表现于外的道德行为与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思学派 《中庸》 《五行
下载PDF
《洪范五行传》新论 被引量:6
11
作者 任蜜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87-93,共7页
《洪范五行传》是一篇阐释《尚书·洪范》的重要文献。从西汉尚书学的传承来看,其作者应该是夏侯始昌。受到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洪范五行传》把《洪范》的"五行""五事""皇极"等与"灾异"... 《洪范五行传》是一篇阐释《尚书·洪范》的重要文献。从西汉尚书学的传承来看,其作者应该是夏侯始昌。受到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洪范五行传》把《洪范》的"五行""五事""皇极"等与"灾异"结合起来,建构了一套以"六"为标准的阴阳五行系统。其思想体系不但对后来的尚书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于诗学、礼学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范五行传》 阴阳 五行 灾异
下载PDF
从慎独的诠释看儒学的当代困境——以《五行》和《大学》为中心 被引量:2
12
作者 苟东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71-75,共5页
慎独与儒家的时代命运有某种微妙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对慎独思想的分析来窥探儒学当代困境的原因。慎独的诠释史告诉人们,儒学思想的当代困境有其思想被误读的原因,但丢失了原始儒学丰富的文化基因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慎独 《五行 《大学》 朱熹 王阳明
下载PDF
楚简与帛书《五行》篇章结构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少华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1年第3期12-19,共8页
根据《五行》篇的内容和结构,可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二十六 个章节,第一部分提出“五行”的命题;第二部分围绕着善、德,智、圣及相互关系立论并展开,进而引申出“慎独”和“金声而玉振”之说;第三部分围绕德、仁、义、礼及相互... 根据《五行》篇的内容和结构,可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二十六 个章节,第一部分提出“五行”的命题;第二部分围绕着善、德,智、圣及相互关系立论并展开,进而引申出“慎独”和“金声而玉振”之说;第三部分围绕德、仁、义、礼及相互关系立 论、解说、引申,重点在以德、圣为代表的“五行之所和”上。三个部分不仅具有密切的内 在联系,结构上形成一个完整的论述体系,其中可能还有“经”与“解”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 帛书 《五行 篇章结构 “经” “解” 思想内容 学术背景 儒家
下载PDF
论楚简《五行》成德进路的“体知”维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卫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4-98,共5页
从楚简《五行》篇非概念化的表达方式和由“思”而“一”、“独”,由“闻见”而“聪明”而“圣智”的成德进路来看,成德证道并非一种经验性的认知活动,而是一种内在直观在个体生命中的呈现,即体悟之知。“体知”与“认知”的根本区别在... 从楚简《五行》篇非概念化的表达方式和由“思”而“一”、“独”,由“闻见”而“聪明”而“圣智”的成德进路来看,成德证道并非一种经验性的认知活动,而是一种内在直观在个体生命中的呈现,即体悟之知。“体知”与“认知”的根本区别在于:“体知”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内证性认识活动,我与认识对象在本体意义上合为一体;“认知”则是主客二元对立的对象化认识活动,二者在知行关系、获得途径、表达方式等方面均有不同。儒家的“德性之知”是在“体知”的基础上统合“认知”,因此不能将“体知”之道完全套用西学知识论的框架加以解释,而应当具有中国文化本位的解释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五行 早期儒家 圣智 体知 认知 儒家
下载PDF
论五行学说的形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长林 《中国哲学史》 1994年第1期70-80,共11页
一、五行学说的三个来源 五行学说从其肇端至发展成为包罗万象的理论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追溯历史,五行学说是由三个方面的理论发展而成:一是四时说,二是五方说,三是五材说。 所谓四时说,其基本的内涵就是将一个年周期划分为春、夏... 一、五行学说的三个来源 五行学说从其肇端至发展成为包罗万象的理论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追溯历史,五行学说是由三个方面的理论发展而成:一是四时说,二是五方说,三是五材说。 所谓四时说,其基本的内涵就是将一个年周期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对于今天的人们说来,四季的划分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事。然而推溯远古,最早提出四时概念并对四时进行准确划定,则是一件伟大的发明,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我们的先民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处于地球的北温带。这里四季分明,一年之中风寒暑湿燥变化很大,直接影响着牧业和农业的生产。这就使得中国古代先民很早就开始了历法的研究和创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学说 整体观 系统模型 《尧典》 《五行 中国古代 五行理论 功能属性 《夏小正》 同气相求
下载PDF
竹简《五行》与《孟子》诗学之比较——兼论思孟学派的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威威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4-97,126,共5页
郭店竹简儒家著作的出土填补了孔子到孟子之间儒家思想的空白。学者们认为这些著作与思孟学派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比较竹简《五行》篇与《孟子》中的诗学,发现二者的进学方法与所习经典均有差别,应属于不同的学术团体。思孟学派是子思... 郭店竹简儒家著作的出土填补了孔子到孟子之间儒家思想的空白。学者们认为这些著作与思孟学派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比较竹简《五行》篇与《孟子》中的诗学,发现二者的进学方法与所习经典均有差别,应属于不同的学术团体。思孟学派是子思之儒与孟氏之儒两个不同的儒家支派的合称,这种看法更符合事实。二者的区别也反映出先秦诗学的不同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孟子》 诗学
下载PDF
郭店楚简《五行》篇校释札记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名春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1年第3期27-34,共8页
本文以郭店楚简《五行》篇与帛书《五行》篇的《经》文和《说》文相互对勘,对其尚未解决的7个疑难问题进行了系统考释,得出了崭新的结论,对于读通简、帛《五行》篇,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具有基础研究意义。
关键词 楚简 《五行 儒家 哲学思想 校释 帛书
下载PDF
“象”思维-“五行”脏系统与人体微观物质结构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思佳 张哲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5期101-103,123,共4页
"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核心,当今仍有强大生命力,分为物象和意象,既说明事物客观存在,又解释和归纳其他未知事物。古人在"务和去同"的观念影响下,运用象思维,形成认识宇宙万物的模式... "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核心,当今仍有强大生命力,分为物象和意象,既说明事物客观存在,又解释和归纳其他未知事物。古人在"务和去同"的观念影响下,运用象思维,形成认识宇宙万物的模式。以象思维为指导,利用"五行学说"构建五脏系统,并将人体微观物质结构纳入:具有转运物质、能源补给的脾系统,捍卫机体、清除异物的肺系统,总体管理、正负调控的肝系统和保障细胞内外温度、湿度的心、肾系统,冀以探究中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思维 哲学 物象 意象 事物客观存在 未知事物 五行学说 五脏系统 人体微观物质结构 中医现代化
下载PDF
《五行》之“和”及其《尚书》学基础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森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34-44,共11页
《五行》有一个重要范畴"和","和"又有一个等值的范畴即"时"。二者关联的是,仁、义、礼、知(智)四种德之行跃升为"善",仁、义、礼、知、圣五种德之行跃升为"德",以及德行达到最高境... 《五行》有一个重要范畴"和","和"又有一个等值的范畴即"时"。二者关联的是,仁、义、礼、知(智)四种德之行跃升为"善",仁、义、礼、知、圣五种德之行跃升为"德",以及德行达到最高境界时的践行方式。"和"一般被解释为"和谐、协调",这种认知有悖于《五行》体系给出的界定,也背离了该范畴的历史渊源。《五行》之"和"乃取义于跟《洪范》"五行"中的五味关联甚深的"和羹"、"和五味",以及由此滋生的"和五声"等观念,意指参与其中的各元素的个别存在被超越而生成新的同一体,因此并无"和谐、协调"可言。《五行》"和"(或"时")深刻继承了《洪范》"五行"说蕴含的五味和的结构框架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洪范》“五行 “和”
下载PDF
论简、帛《五行》之三层经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锦枝 《哲学分析》 2015年第4期65-72,共8页
帛书《五行》经部和竹简《五行》之中呈现出严谨的经—解—再解的三层解释关系,完全不需要调整现有的顺序。解的特征是比较完整地阐发经的旨意,并解释其中的每句话。再解的特征是重点解释解中的重点词汇,作延伸说明。按照经—解—再解... 帛书《五行》经部和竹简《五行》之中呈现出严谨的经—解—再解的三层解释关系,完全不需要调整现有的顺序。解的特征是比较完整地阐发经的旨意,并解释其中的每句话。再解的特征是重点解释解中的重点词汇,作延伸说明。按照经—解—再解的解释关系对应竹简《五行》和帛书《五行》经部,一些看似费解的文句意义便可以得到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再解 三层解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