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造物主的悲剧——论《亚瑟王之死》对《弗兰肯斯坦》的影响 |
周辉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2
|
《亚瑟王之死》主题新论 |
陈莉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4 |
1
|
|
3
|
英雄与反英雄的共轭——浅析《亚瑟王之死》中兰斯洛特的人物塑造 |
石松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3
|
|
4
|
《哈利·波特》与《亚瑟王之死》之比较 |
李诗盈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5
|
论《亚瑟王之死》的世俗性与宗教性 |
陈莉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6
|
圆型人物的“尴尬”——以《亚瑟王之死》与《水浒传》中人物为例 |
石松
|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
2012 |
0 |
|
7
|
反伦理爱情故事的叙事张力——以《亚瑟王之死》的兰斯洛特与《三国演义》的吕布为例 |
石松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0 |
|
8
|
论《亚瑟王之死》与《特里斯丹和绮瑟殉情记》的同源性和变异性 |
陈莉
|
《陇东学院学报》
|
2012 |
0 |
|
9
|
两种“重复”与两种“相犯”——以《亚瑟王之死》与《水浒传》为例 |
石松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0
|
小议魔灵在《亚瑟王之死》中的叙事功能 |
石松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1
|
《水浒传》和《亚瑟王之死》中英雄情爱观之比较 |
田美丽
|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2
|
亚瑟王为何而死:《亚瑟王之死》的圣杯意象体系与诗性政治 |
高红梅
|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
2019 |
0 |
|
13
|
从亚瑟王故事的形成到《亚瑟王之死》 |
陈廷瓒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6 |
1
|
|
14
|
博弈与融合--巴赫金对话理论观照下的《亚瑟王之死》 |
锁娜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1
|
|
15
|
自我的隐喻、爱与幸福的书写--马华武侠的生命之书《找死拳法》之阅读策略 |
罗秀美
|
《华文文学》
|
2013 |
0 |
|
16
|
《亚瑟王之死》中的“忠诚”与“勇敢”精神研究 |
胡月
|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7
|
羽状结构:英国骑士传统与英格兰特性的互构延伸——《亚瑟王之死》中的骑士传统及影响 |
石松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6 |
2
|
|
18
|
《连城诀》中狄云及《亚瑟王之死》中特里斯坦英雄形象的比较分析 |
咸天缘
|
《明日风尚》
|
2018 |
0 |
|
19
|
《亚瑟王之死》与英国中世纪的司法制度 |
张素雪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20
|
男性社谊、欲望、弔诡:《三国演义》及《亚瑟王之死》的跨文化比较(英文) |
卢盈秀
|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