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萧条异代不同时——《亚细亚的孤儿》与《倪焕之》对读 被引量:1
1
作者 曹惠民 司方维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73,共6页
吴浊流小说《亚细亚的孤儿》和叶圣陶小说《倪焕之》有诸多相似之处,除却两位主角的人生经历非常相像,两部小说也都表现了大时代中小知识分子彷徨的心态。但不同的大革命背景与殖民语境,使相似的两个人物演绎出反封建与反殖民这两种不... 吴浊流小说《亚细亚的孤儿》和叶圣陶小说《倪焕之》有诸多相似之处,除却两位主角的人生经历非常相像,两部小说也都表现了大时代中小知识分子彷徨的心态。但不同的大革命背景与殖民语境,使相似的两个人物演绎出反封建与反殖民这两种不同内涵倾向,相似的彷徨心情也是两种本质不同的精神伤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的孤儿》 《倪焕之》 时代 个人 精神伤痛
下载PDF
《亚细亚言语集》与十九世纪日本中国语教育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珊珊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68,共5页
本文为十九世纪日本中国语教科书系列研究之一,着重介绍了清末日本学者广部精编纂的汉语教科书《亚细亚言语集》。《亚细亚言语集》是以英国人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为底本编译而成的,本文将《言语集》与《自迩集》作对比,全面介绍了... 本文为十九世纪日本中国语教科书系列研究之一,着重介绍了清末日本学者广部精编纂的汉语教科书《亚细亚言语集》。《亚细亚言语集》是以英国人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为底本编译而成的,本文将《言语集》与《自迩集》作对比,全面介绍了《语言自迩集》带给日本汉语教育史的影响。同时,对日本早期汉语教科书的概况及汉语教学也间接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言语集》 《语言自迩集》 汉语教科书
下载PDF
台湾“流亡文学”的奠基之作——论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的经典性
3
作者 李钧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CSSCI 2017年第1期93-103,共11页
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以纯朴自然的笔法描写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辛酸生存状况,书写了知识分子胡太明精神流浪与文化寻根的心路历程。今天的读者也许会觉得这部小说存在种种不足,比如平铺直叙、浮光掠影、想象匮乏、章节不匀... 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以纯朴自然的笔法描写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辛酸生存状况,书写了知识分子胡太明精神流浪与文化寻根的心路历程。今天的读者也许会觉得这部小说存在种种不足,比如平铺直叙、浮光掠影、想象匮乏、章节不匀、情节突兀、人物性格前后不统一。但从文学史和审美'经典性'角度来看,《亚细亚的孤儿》开掘了'孤儿'的身份焦虑这一文学母题,形塑了台湾'流亡文学'的叙事模式;它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可谓台湾现代'知识分子写作'的开山;它具有'以诗证史'的创作意图,开启了台湾'大河小说'的先河;它在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方面均具有实质的创造性,代表了20世纪40年代台湾长篇小说的最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浊流 《亚细亚的孤儿》 经典性 流亡文学 知识分子写作
下载PDF
浅谈《亚细亚的孤儿》中日本人的形象
4
作者 张婉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9-80,共2页
作为台湾电影的代表作《亚细亚的孤儿》为我们展现了特殊年代内外受到欺凌的台湾人民尴尬境地,无论是被压迫的本土人民还是被唾弃的日本人,因各自的处境都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以往对《亚西亚的孤儿》的分析都是立足受苦难的中国人一方,... 作为台湾电影的代表作《亚细亚的孤儿》为我们展现了特殊年代内外受到欺凌的台湾人民尴尬境地,无论是被压迫的本土人民还是被唾弃的日本人,因各自的处境都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以往对《亚西亚的孤儿》的分析都是立足受苦难的中国人一方,缺乏对文中日本人形象的探讨,这些日本人形象以线索的形式铺垫出胡太明被扭曲的历史下的牺牲者命运,从而更加深刻地展现出当时台湾人"既不是中国人又不是日本人"的"孤儿"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的孤儿》 日据时期 日本人 人性
下载PDF
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中的儒学思想
5
作者 陈昭瑛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65,共10页
文章试图从两个方面探讨《亚细亚的孤儿》中的儒家思想,一是从主题思想方面,分析儒家思想与孤儿意识、台湾人意识的关系;二是从小说艺术的方面,说明在吴浊流笔下,儒家思想如何成为人物塑造、情节转变、气氛营造、以及建筑空间的描写等... 文章试图从两个方面探讨《亚细亚的孤儿》中的儒家思想,一是从主题思想方面,分析儒家思想与孤儿意识、台湾人意识的关系;二是从小说艺术的方面,说明在吴浊流笔下,儒家思想如何成为人物塑造、情节转变、气氛营造、以及建筑空间的描写等等小说要素中的有机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浊流 《亚细亚的孤儿》 儒家思想
下载PDF
《亚细亚言语集》与日本近现代军用汉语教科书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宇宏 吴长安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80-88,共9页
《亚细亚言语集》作为日本汉语教育史的里程碑,其特殊的编写背景和目的成为了日本近现代军用汉语教科书编撰的源头和范本。通过对《亚细亚言语集》及其同时代另外五部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编撰体例、编撰内容和语言教学意识... 《亚细亚言语集》作为日本汉语教育史的里程碑,其特殊的编写背景和目的成为了日本近现代军用汉语教科书编撰的源头和范本。通过对《亚细亚言语集》及其同时代另外五部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编撰体例、编撰内容和语言教学意识的对比分析与研究,一方面可以总结出《亚细亚言语集》对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编撰的重要影响以及后者对前者的继承与发挥;另一方面可以展示出日本近现代军用汉语教科书编撰的全貌,为研究日本汉语教育史奠定了一方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言语集》 军用汉语教科书 继承与发挥
下载PDF
试论《亚细亚的孤儿》中日本人形象 被引量:1
7
作者 车玉茜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1-2,24,共3页
在《亚细亚的孤儿》中生活着一组神态各异的日本人群像,他们或可爱,或可恶;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惆怅失意,而以往对《亚细亚的孤儿》人物形象的分析却集中于中国不同知识分子或胡氏家族代表人物的典型分析,本文试图以日本人为焦点,对... 在《亚细亚的孤儿》中生活着一组神态各异的日本人群像,他们或可爱,或可恶;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惆怅失意,而以往对《亚细亚的孤儿》人物形象的分析却集中于中国不同知识分子或胡氏家族代表人物的典型分析,本文试图以日本人为焦点,对《亚》中日本人形象做一整理,以期完整对该小说人物群的形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的孤儿》 日本人形象
下载PDF
《亚细亚狂人》的跨国族同理心
8
作者 唐睿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83,共6页
无名氏在1946年着手撰写《无名书》,小说提出的"星球哲学"与"地球农场"表现出鲜明的世界主义精神。世界主义精神在无名氏的《亚细亚狂人》里其实已经萌芽,它以跨国族同理心的形式展现在《露西亚之恋》和《狩》的章... 无名氏在1946年着手撰写《无名书》,小说提出的"星球哲学"与"地球农场"表现出鲜明的世界主义精神。世界主义精神在无名氏的《亚细亚狂人》里其实已经萌芽,它以跨国族同理心的形式展现在《露西亚之恋》和《狩》的章节之中。《亚细亚狂人》见证了无名氏作品中世界主义精神渐趋成熟的过程,是研究解读《无名书》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氏 《亚细亚狂人》 《露西亚之恋》 《狩》
下载PDF
自我认同危机下的“孤儿意识”——透析吴浊流的《亚细亚的孤儿》
9
作者 冯晓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0-94,共5页
《亚细亚的孤儿》是台湾作家吴浊流的长篇小说,小说揭露了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境遇,还展示了主人公胡太明在这种情境下的"孤儿意识"。这种孤独、迷茫的"孤儿意识"是自我认同危机的一种表现,是自身的身份遭遇不承... 《亚细亚的孤儿》是台湾作家吴浊流的长篇小说,小说揭露了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境遇,还展示了主人公胡太明在这种情境下的"孤儿意识"。这种孤独、迷茫的"孤儿意识"是自我认同危机的一种表现,是自身的身份遭遇不承认而产生的一种内在体现,是通过一系列外在的表现才得以呈现显性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他者的多方面不认同和个人化的矛盾认同。胡太明外在的孤儿表现,体现了这种自我认同危机的原因,主要包括殖民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外在影响,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的孤儿》 自我认同危机 “孤儿意识”
下载PDF
东北亚研究的特殊文献——《亚细亚文库》简评
10
作者 黄雅丽 《高教研究与实践》 2004年第3期48-49,共2页
本文从文献资源的视角叙述了东北亚研究方面一个极具特色的文献——亚细亚文库。介绍了该文库从俄国人收藏,日本人设立到回归中国的历史过程;较全面地阐述了其分类特色、文献特点和收藏特色,进一步挖掘开发利用该文献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亚细亚文库》 东北亚 历史研究 高等教育 图书馆 文献保障系统
下载PDF
拉威尔乐队歌曲《亚西亚》结构特色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欧吉询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44-50,共7页
《亚细亚》(Asie,1903)是拉威尔的早期作品,这首歌曲以"天方夜谭"的经典故事为基础,将舍赫拉查德王妃与沙赫利亚尔国王对"亚细亚"的不同理解作为两大矛盾的载体,构建了主部和副部主题,并以王妃对"亚细亚"... 《亚细亚》(Asie,1903)是拉威尔的早期作品,这首歌曲以"天方夜谭"的经典故事为基础,将舍赫拉查德王妃与沙赫利亚尔国王对"亚细亚"的不同理解作为两大矛盾的载体,构建了主部和副部主题,并以王妃对"亚细亚"的介绍作为展开部,最后国王认同王妃对"亚细亚"的描述形成主、副部主题矛盾的最终统一。笔者提出,《亚细亚》是一部奏鸣曲式的声乐作品,并通过对人声旋律、和声进行、曲式构造、乐队配器等诸多因素的分析,系统阐述其结构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威尔 《舍赫拉查德》 《亚细亚》 声乐作品 奏鸣曲式
下载PDF
Cd Distribution an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in Leaf and Its Effects on Growth of Soybean(Glycine max) Seedlings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俊 廖柏寒 +4 位作者 曾敏 周航 朱允华 胡劲松 邹朝辉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5期790-794,共5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Cd accumulation,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and local-ization in soybean seedlings leaves, soybean seedlings were cultivated in solution contain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d. The results sh...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Cd accumulation,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and local-ization in soybean seedlings leaves, soybean seedlings were cultivated in solution contain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Cd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wal s and soluble fractions, and a minor part of Cd presented in mitochondria fractions, nuclear and chloroplast fractions, especial y exposure to high Cd concentrations. Under 20.00 mg/L Cd stress, Cd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fol owed a sequence as: soluble fractions (55.00%)&gt;cellwal s (30.0%)&gt;mitochondria fractions (8.21%)&gt;nuclear and chloroplast fractions (6.79%). Deposited Cd black particles were observed in cellwal s, chloroplasts, nuclei, and vacuoles through electrical microscope slice. This fact indicated that the cellwal s of soybean leaves were the first protecting organel es from Cd toxicity, and the cellwal s and soluble fractions were the main place for Cd storage. Due to Cd accumulated in the organel es, the intercellular space was enlarged and the subcellular structure was damaged, especial y for the chloropla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MIUM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Ultrastructural localization Soybean( Glycine max)
下载PDF
郁达夫与佐藤春夫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久明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2-25,共4页
郁达夫曾被人称为“中国的佐滕春夫”。郁达夫与佐滕春夫一度友情甚笃 ,后因佐滕春夫发表反华小说《亚细亚之子》 ,两人反目成仇。但佐滕春夫作为郁达夫最崇拜的日本作家 ,在创作上仍然对郁达夫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他的“私小说”《... 郁达夫曾被人称为“中国的佐滕春夫”。郁达夫与佐滕春夫一度友情甚笃 ,后因佐滕春夫发表反华小说《亚细亚之子》 ,两人反目成仇。但佐滕春夫作为郁达夫最崇拜的日本作家 ,在创作上仍然对郁达夫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他的“私小说”《田园的忧郁》 ,更是以其大胆的自我暴露和抒情式的表现手法影响了郁达夫的《沉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佐滕春夫 “私小说” 中国 日本 《亚细亚之子》 《田园的忧郁》 《沉论》 文学影响 比较研究 艺术手法
下载PDF
First record of Colotrechnus Thomson(Hymenoptera: Chalcidoidea: Pteromalidae) from China, with description of one newly-recorded species and a key to known species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勤 胡红英 +1 位作者 李子 肖晖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The genus Colotrechnus in the Colotrechninae (Hymenoptera: Pteromalidae) with the new recorded species Colotrechnus viridis (Masi) is reported from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It is also a new record for the subfam... The genus Colotrechnus in the Colotrechninae (Hymenoptera: Pteromalidae) with the new recorded species Colotrechnus viridis (Masi) is reported from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It is also a new record for the subfamily Colotrechninae. 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s, distribution and morphological figures are provided. The world species are differentiated in a key, the first provided for this genus. Type specimens are deposited in the Zoological Museum,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CRITA Colotrechninae taxonomy KEY
下载PDF
无名氏长篇小说《荒漠里的人》考辨及其他
15
作者 李存光 《现代中文学刊》 2014年第4期55-66,共12页
无名氏前期最重要的作品《荒漠里的人》,不仅是其小说园圃中一枝早绽的奇葩,也是连接其早期"习作"和后期《无名书》写作的一座桥梁。这部长篇湮没70年无人问津,以致许多问题成为了无名氏作品研究中的"谜团"。本文... 无名氏前期最重要的作品《荒漠里的人》,不仅是其小说园圃中一枝早绽的奇葩,也是连接其早期"习作"和后期《无名书》写作的一座桥梁。这部长篇湮没70年无人问津,以致许多问题成为了无名氏作品研究中的"谜团"。本文立足于既有的材料和事实,对《荒漠里的人》在作者构想中的百万言长卷《亚细亚的狂人》中的位置、意义和最终完成情况,作了细致的梳理和查证,并甄别了作者19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一些"追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考察辨析了它与作者后来的巨制《无名书》的因果关系和作者放弃《亚细亚的狂人》改写《无名书》的因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氏 长篇小说 《荒漠里的人》 《亚细亚的狂人》 《无名书》
下载PDF
郁达夫与佐藤春夫交往转向原因之考析
16
作者 李晓光 《黑河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04-106,共3页
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出现过诸多相互赏识、互帮互助的国际朋友,郁达夫与佐藤春夫就是其中的一对。然而,二者的交往传奇不在于友情多深厚,而是后来的分道扬镳甚至是发文声讨。梳理这一时期的相关材料,考察决裂原因,影响其友谊发生转... 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出现过诸多相互赏识、互帮互助的国际朋友,郁达夫与佐藤春夫就是其中的一对。然而,二者的交往传奇不在于友情多深厚,而是后来的分道扬镳甚至是发文声讨。梳理这一时期的相关材料,考察决裂原因,影响其友谊发生转向的原因有三种:间接原因是大时代背景的变化;根本原因是政治倾向相左;直接原因——小说《亚细亚之子》的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之子》 郁达夫 佐藤春夫
下载PDF
In vivo subsurface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cellular and subcellular imaging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with confocal mini-microscopy 被引量:6
17
作者 Martin Goetz Beena Memadathil +5 位作者 Stefan Biesterfeld Constantin Schneider Sebastian Gregor Peter R Galle Markus F Neurath Ralf Kiesslic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5期2160-2165,共6页
AIM: To evaluate a newly developed hand-held confocal probe for in vivo microscopic imaging of the complet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rodents. METHODS: A novel rigid confocal probe (diameter 7 mm) was designed wit... AIM: To evaluate a newly developed hand-held confocal probe for in vivo microscopic imaging of the complet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rodents. METHODS: A novel rigid confocal probe (diameter 7 mm) was designed with optical features similar to the flexible endomicroscopy system for use in humans using a 488 nm single line laser for fluorophore excitation, Light emission was detected at 505 to 750 nm. The field of view was 475 μm × 475 μm. Optical slice thickness was 7 μm with a lateral resolution of 0.7 μm. Subsurface serial images at different depths (surface to 250 μm) were generated in real time at 1024 × 1024 pixels (0.8 frames/s) by placing the probe onto the tissue in gentle, stable contact. Tissue specimens were sampled for hist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RESULTS: The esophagus, stomach, small and large intestine and meso, liver, pancreas and gall bladder were visualised in vivo at high resolution in n = 48 mice. Real time microscopic imaging with the confocal minimicroscopy probe was easy to achieve. The different staining protocols (fluorescein, acriflavine, FITC-labelled dextran and L. esculentum lectin) each highlighted specific aspects of the tissue, and in vivo imaging correlated excellently with conventional histology. In vivo blood flow monitoring added a functional quality to morphologic imaging.CONCLUSION: Confocal microscopy is feasible in vivo allowing the visualisation of the complete GI tract at high resolution even of subsurface tissue structures. The new confocal probe design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is compatible with laparoscopy and significantly expands the field of possible applications to intra-abdominal organs. It allows immediate testing of new in vivo staining and application options and therefore permits rapid transfer from animal studies to clinical use in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ocal microscopy in vivo imaging ENDOMICROSCOPY Fluorescence
下载PDF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isoforms in the rat duodenum 被引量:1
18
作者 Petra Talapka Nikolett Bódi +2 位作者 Izabella Battonyai éva Fekete Mária Bagyánszk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8期1026-1029,共4页
AIM:To study the cell-type specific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 isoforms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NOS) in the rat duodenum.METHODS:Postembedding immunoelectronmicroscopy was performed,in which primary antibo... AIM:To study the cell-type specific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 isoforms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NOS) in the rat duodenum.METHODS:Postembedding immunoelectronmicroscopy was performed,in which primary antibodies for neuronal NOS(nNOS),endothelial NOS(eNOS),and inducible NOS(iNOS),were visualized with protein A-gold-conjugated secondary antibodies.Stained ultrathin sections were examined and photographed with a Philips CM10 electron microscope equipped with a MEGAVIEW II camera.The specificity of the immunoreaction in all cases was assessed by omitting the primary antibodies in the labeling protocol and incubating the sections only in the protein A-gold conjugated secondary antibodies.RESULTS:Postembedding immunoelectronmicroscopy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nNOS,eNOS,and iNOS immunoreactivity in the myenteric neurons,the enteric smooth muscle cells,and the endothelium of capillariesrunning in the vicinity of the myenteric plexus of the rat duodenum.The cell type-specific distributions of the immunogold particles labeling the three different NOS isozymes were revealed.In the control experiments,in which the primary antiserum was omitted,virtually no postembedding gold particles were observed.CONCLUSION:This postembedding immunoelectronmicroscopic study provided the first evidence of celltype-specific differences in the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s of NOS iso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mbedding immunoelectronmicroscopy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下载PDF
《亚细亚时报》中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传勇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6-97,110,共3页
《亚细亚时报》是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于1909年创刊的,主要刊发中国问题的文章。从创刊起至1927年共出54期,刊发关于中国边疆史地问题的文章66篇,占全部中国问题文章的44%。《亚细亚时报》是刊发中国边疆史地问题文章的重要学术期刊,... 《亚细亚时报》是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于1909年创刊的,主要刊发中国问题的文章。从创刊起至1927年共出54期,刊发关于中国边疆史地问题的文章66篇,占全部中国问题文章的44%。《亚细亚时报》是刊发中国边疆史地问题文章的重要学术期刊,推动了当时俄国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时报》 俄国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原文传递
台湾文学中的“民国南京”——以《亚细亚的孤儿》、《台北人》和《巨流河》为中心
20
作者 沈庆利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CSSCI 2017年第4期395-409,共15页
现代史上的南京总令人想起现代史上的'民国':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宣布就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遂成为新生'中华民国'的首都。但仅仅过了3个月,袁世凯在北京继任总统,南京的首都地位... 现代史上的南京总令人想起现代史上的'民国':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宣布就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遂成为新生'中华民国'的首都。但仅仅过了3个月,袁世凯在北京继任总统,南京的首都地位遂'夭折';直到15年后的1928年,随着北伐战争的全面胜利,蒋介石才又重新将国都迁至南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人》 白先勇 《巨流河》 胡太明 《亚细亚的孤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