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汉“交友论”文体写作论析——以《交际》《绝交论》为例
1
作者 戴红贤 李梅 《写作》 2019年第5期50-56,共7页
交友论的文章写作始于东汉,王符《交际》和朱穆《绝交论》为其卓越代表。王符、朱穆以儒家道德伦理学说审视与批判东汉趋势游利的交际现实,展示了东汉儒士的个性自觉与主体精神。骈体《交际》是东汉经学家散文的正体,其文体特征主要体... 交友论的文章写作始于东汉,王符《交际》和朱穆《绝交论》为其卓越代表。王符、朱穆以儒家道德伦理学说审视与批判东汉趋势游利的交际现实,展示了东汉儒士的个性自觉与主体精神。骈体《交际》是东汉经学家散文的正体,其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上,具体包括:用典繁多、骈散兼用、巧用对偶以及多种修辞手法的联合使用。对问体《绝交论》则是汉末经学家散文的变体,对问式表达富含质疑、问难之意,同时传达出两种不同且互相争论的声音,在差异中探求真理,凸显东汉清流士人的精神风貌。汉魏六朝交友论文章家族庞大,其中富含文体创新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文学 交友论 《交际》 《绝交论》 文体写作
下载PDF
A Cognitive Study on Politeness Intention Processing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ragmatic Failu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2
作者 Rong YAN Tengfei FENG Samad ZARE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24年第3期481-497,525,共18页
Although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various aspects of politeness,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politeness intention is activated cognitively during verbal communication.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explo... Although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various aspects of politeness,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politeness intention is activated cognitively during verbal communication.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politeness intention processing,and how it is related to pragmatic failure dur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Using 30 Chinese EFL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were instructed to finish a probe word judgment task with 96 virtual scenario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in both mono-and cross-cultural contexts,the response time in the experimental scenarios was significantly slower than that of the filler scenarios.This suggests that politeness intention was activated while understanding the surface meaning of the conversation;however,the EFL learners could not completely avoid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ir native politeness conventions when they were comprehending the conversational intention of the target language.Furthermore,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time were found between the groups with high and low English pragmatic competence,illustrating that transferring the pragmatic rules and principles in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was more cognitively demanding.Overall,this study adds to the literature on politeness research and provides some implications for foreign language pragmatic instru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iteness intention cognitive processing pragmatic failure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交际性的双人活动和小组活动——浅析李筱菊的《交际英语教程》 被引量:1
3
作者 何青青 《绥化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93-94,共2页
交际性不应仅仅作为外语学习的“产品” ,还应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贯彻的原则。考虑到小组活动是交际性外语学习的重要特征 ,本文就李筱菊老师的《交际英语教程》
关键词 李筱菊 《交际英语教程》 双人活动 小组活动 信息沟 信息反馈 英语教学 信息交流
下载PDF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关于《交际礼仪》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4
作者 邹红梅 杜文曦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3年第1期21-22,共2页
步入大学之门的学生们表面上“营养丰富”,实质却“素质贫血”,他们不懂得正确地塑造自身形象的重要性以及应该怎样通过着装、言谈举止、必要的礼节去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采。因此探讨如何实施有效的《交际礼仪》课程教学显得非常重要。... 步入大学之门的学生们表面上“营养丰富”,实质却“素质贫血”,他们不懂得正确地塑造自身形象的重要性以及应该怎样通过着装、言谈举止、必要的礼节去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采。因此探讨如何实施有效的《交际礼仪》课程教学显得非常重要。实践证明,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剪裁,摆脱“授人以鱼”的旧理念,并代之以“授人以渔”的新思想,对学生进行模拟面试,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交际礼仪》课程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话轮转换机制在《交际英语》课堂活动中的使用分析
5
作者 吴微 胡坤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30-133,共4页
本研究以话轮转换的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话轮转换机制在《交际英语》课堂不同语境活动中的使用状况。结果表明,在以形式精确性为中心的语境活动和以程序性为中心的语境活动中,教师控制着话轮转换系统;在以语意流畅性为中心的语境活动和以... 本研究以话轮转换的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话轮转换机制在《交际英语》课堂不同语境活动中的使用状况。结果表明,在以形式精确性为中心的语境活动和以程序性为中心的语境活动中,教师控制着话轮转换系统;在以语意流畅性为中心的语境活动和以任务为中心的语境活动中,学生控制着话轮转换系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话轮转换技能的培养,教给学生话轮转换的知识和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轮转换机制 语境 《交际英语》 课堂
下载PDF
高职《交际与口才》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初探
6
作者 周蓉 《文教资料》 2013年第36期181-182,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沟通交流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正试着开设口才类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近年来,作者所在高职院校也开设了此课程,并命名为《交际与口才》.通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行业企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沟通交流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正试着开设口才类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近年来,作者所在高职院校也开设了此课程,并命名为《交际与口才》.通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结合本院高职学生口头交流能力的现状,对《交际与口才》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解构,设置素养训练、心理训练、朗读训练、沟通训练、思维训练、体态训练六个模块,单个训练,逐个突破,为学生口头交流能力的培养提供最基本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交际与口才》 教学内容
下载PDF
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的语用学思想解析--以其代表作《交际语用视角下的交际单位》为例
7
作者 刘星 《临沂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84-91,共8页
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学科,一直备受世界各国语言学家的重视。俄罗斯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西方的语用学理论,之后语用学在俄罗斯得到迅速发展,并且呈现出明显的俄罗斯本土化趋势,逐渐形成了带有鲜明俄语特色的语用学理论体系。... 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学科,一直备受世界各国语言学家的重视。俄罗斯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西方的语用学理论,之后语用学在俄罗斯得到迅速发展,并且呈现出明显的俄罗斯本土化趋势,逐渐形成了带有鲜明俄语特色的语用学理论体系。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作为俄罗斯语用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在推动俄罗斯语用学理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基于此,结合其代表作《交际语用视角下的交际单位》,对Н.И.福尔玛诺夫斯卡娅的主要语用学思想观点进行初步发掘,重点探讨其在言语礼节理论研究方面的突破和理论建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H.福尔玛诺夫斯卡娅 《交际语用视角下的交际单位》 语用学 施为句 言语礼节
下载PDF
形成性评估在《交际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建慧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5年第12期50-51,共2页
本课题旨在把形成性评估与互动式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并应用到《交际英语》课程中,探讨了形成性评估与互动式教学、任务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最后使用一个教学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形成性评估的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 形成性评估 互动式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模式 《交际英语》课程
下载PDF
国际化课程《交际英语》中微课与翻转课堂的设计和实践
9
作者 齐滨 《海外英语》 2017年第22期18-19,共2页
微课和翻转课堂已经成为目前教育界关注的新兴教学模式,在中小学及大学的各个学科中得以应用。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阶段的必修课,学生在达到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可以进行四级后续课程的学习。该校为了满足学生四级后续课程的需求,开设了国... 微课和翻转课堂已经成为目前教育界关注的新兴教学模式,在中小学及大学的各个学科中得以应用。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阶段的必修课,学生在达到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可以进行四级后续课程的学习。该校为了满足学生四级后续课程的需求,开设了国际化通识课系列课程来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在国际化《交际英语》课程中,任课教师进行了课程改革,采取教师录制微课,在课上进行翻转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前进行知识的积累,在课上进行知识的内化,从而提高授课质量,改善授课效果。该文旨在研究微课与翻转课堂在国际化课程《交际英语》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课程 《交际英语》 微课 翻转课堂
下载PDF
浅议英文电影与选修课交际英语教学
10
作者 罗志芬 《科教文汇》 2008年第34期162-162,共1页
利用原声英文电影进行选修课《交际英语》教学利于学习者感受真实的交际英语,利于"英语思维"的培养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利于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切实增强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实用性。
关键词 《交际英语》 原声英文电影 情境 交际能力
下载PDF
交际法在英语专业基础课的应用——以肇庆学院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为例
11
作者 唐恩萍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64-365,共2页
英语专业学生在高考以前重点关注读与写,但踏进大学后所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是使用英语交际,其中以口头交际最为困难。笔者在肇庆学院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课堂中使用交际法教学,通过多种交际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促使学生使用英... 英语专业学生在高考以前重点关注读与写,但踏进大学后所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是使用英语交际,其中以口头交际最为困难。笔者在肇庆学院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课堂中使用交际法教学,通过多种交际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促使学生使用英语交际,增加同学间的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 《新编英语教程(第三版)》 《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修订版)》
下载PDF
浅议“合作原则”在《交际英语》课教师话语中的应用
12
作者 乌日娜 《语文学刊》 2016年第7期159-160,共2页
课堂话语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的一种最常用的手段,教师话语在课堂上的作用至关重要。在《交际英语》课中能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合作原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和掌握"合作原... 课堂话语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的一种最常用的手段,教师话语在课堂上的作用至关重要。在《交际英语》课中能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合作原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和掌握"合作原则"会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并进而提高其交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原则” 《交际英语》 课堂话语 应用
下载PDF
学以致用,全面发展──《交际英语教程》及其启示
13
作者 刘洁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S1期99-101,共3页
本文着重讨论英语专业教材《交际英语教程》听说读写一体化模式及其内容编排方法对《大学英语》教材及教学方面带来的思考及后承。本文认为只有四会技能一齐抓才能使学生的英语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 《交际英语教程》 四会技能
下载PDF
教材评估与分析——《交际英语教程》
14
作者 王倩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85-187,共3页
这篇文章主要是对教材《交际英语教程》进行评估,看这套教材是否在学生当中行之有效。然后对教材的内部结构进行深入了解并对其与大纲之间的联系条件做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 《交际英语教程》 教材评估 内部结构 文章 学生
下载PDF
论高职英语教育基础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结合——兼评《基础英语教程》与《交际英语教程》
15
作者 张会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3-77,共5页
我国高等专科非英语专业英语教育费时低效,教材内容与大纲词汇表滞后是其原因之一。教材由于侧重语言知识的基础性,忽视了语言的实用性,结果是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学了不少,但其实用性不大。而今以高等专业技能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 我国高等专科非英语专业英语教育费时低效,教材内容与大纲词汇表滞后是其原因之一。教材由于侧重语言知识的基础性,忽视了语言的实用性,结果是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学了不少,但其实用性不大。而今以高等专业技能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需要外语教学改革,要把英语教育的基础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起来。为此,首先应从教材的编写上着手进行探索。《基础英语教程》与《交际英语教程》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 英语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 教材评价 基础性 实用性 《基础英语教程》 《交际英语教程》
下载PDF
我国写作教学理论研究的里程碑——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评介
16
作者 唐玖江 《语文教学通讯》 2020年第2期86-88,共3页
荣维东教授的专著《交际语境写作》充分借鉴吸收语境学、语篇学等前沿理论,建构出了一套集大成的写作教学理论——交际语境写作。该书梳理了文章写作、过程写作、交际语境写作等写作教学三大范式,建构了交际语境写作理论,阐释了交际语... 荣维东教授的专著《交际语境写作》充分借鉴吸收语境学、语篇学等前沿理论,建构出了一套集大成的写作教学理论——交际语境写作。该书梳理了文章写作、过程写作、交际语境写作等写作教学三大范式,建构了交际语境写作理论,阐释了交际语境写作读者、作者、目的、话题、文体、表达等要素,指明了写作教学的改革方向,将我国写作教学理论研究提升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教学 理论研究 交际语境 语篇 《交际语境写作》
下载PDF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以《交际与口才》课程为例
17
作者 常俊 张志敏 《智库时代》 2020年第21期181-182,共2页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研究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新的热点。“雨课堂”被研发出来后便成为很多高校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所采用的智慧教学工具。本文以《交际与口才》课程为例,探索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能为更好的应...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研究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新的热点。“雨课堂”被研发出来后便成为很多高校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所采用的智慧教学工具。本文以《交际与口才》课程为例,探索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能为更好的应用“雨课堂”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混合式教学 《交际与口才》课程
下载PDF
应用图式理论提高阅读效果 被引量:94
18
作者 林挺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34,共5页
应用图式理论提高阅读效果林挺阅读理解课(精、泛读课的结合),在高校外语教学中一直占有显要的地位。因此,怎样获得阅读理解的最佳效果,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热衷研究的课题。60年代中期前的美国外语阅读教学多采用以词汇、语法为中... 应用图式理论提高阅读效果林挺阅读理解课(精、泛读课的结合),在高校外语教学中一直占有显要的地位。因此,怎样获得阅读理解的最佳效果,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热衷研究的课题。60年代中期前的美国外语阅读教学多采用以词汇、语法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也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理论 阅读理解 文化背景知识 《交际英语教程》 外语阅读教学 已知知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欣赏性理解 英语阅读 心理语言学
下载PDF
A Study of ISA in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华 韩晓惠 成城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3期66-69,共4页
The paper tentatively studies the function of the indirect speech act in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namely, domestic communication. Two aspects are shown in this pap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of different ... The paper tentatively studies the function of the indirect speech act in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namely, domestic communication. Two aspects are shown in this pap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of different social status, genders and casual relationships,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of same social status, genders and close relationships. Therefore, the study result can be concluded like this: whether the use of indirect speech act is successful or not always influences people's communication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rect Speech Act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gender difference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ies on Summer Precipitation Patterns in China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鸾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8年第1期150-156,共7页
[Objective] Study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patterns and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Method]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patterns were obtained from standard field of summer preci... [Objective] Study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patterns and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Method]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patterns were obtained from standard field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data for 160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China during 1951 -2000 by the utilization 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were analyzed. [Result]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mainly distributes in eastern part of China; The 1 st, 2nd and 3rd EOF mode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re especially remarkable as well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reports about three rainfall patterns from analysis on the percentages of precipitation anomaly of summer. [Conclusion] There exists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for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F method Summer precipitation patterns Spatial distribution Temporal distribution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