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概念隐喻视角下《京华烟云》中隐喻翻译英汉对比研究
1
作者 倪锦诚 张钰 张顺生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隐喻是由一种概念映射到另一种概念的修辞手法,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本研究旨在概念隐喻视角下对《京华烟云》中的隐喻进行英汉翻译对比研究,通过... 隐喻是由一种概念映射到另一种概念的修辞手法,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本研究旨在概念隐喻视角下对《京华烟云》中的隐喻进行英汉翻译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小说中的隐喻表达方式和翻译方法,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在隐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挑战。研究发现,隐喻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方法有隐喻式隐喻翻译、移植式隐喻翻译和白描式隐喻翻译三种。译者在进行文本翻译时,需充分考虑隐喻的深层含义,以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文学价值和情感,同时满足目标读者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京华烟云》 翻译理论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主体和主体间性研究——以《京华烟云》为例
2
作者 朱胤麒 《今古文创》 2024年第7期110-112,共3页
翻译主体和主体间性的问题是文学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学翻译是特殊的翻译,蕴含独特美学内涵的同时,也常常带来历史、文化、语言维度的意义碰撞。从主体间性角度来分析文学翻译,有助于发挥翻译活动中各主体的主体性并建构和谐... 翻译主体和主体间性的问题是文学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学翻译是特殊的翻译,蕴含独特美学内涵的同时,也常常带来历史、文化、语言维度的意义碰撞。从主体间性角度来分析文学翻译,有助于发挥翻译活动中各主体的主体性并建构和谐共存的文化循环体系。本文以林语堂的作品《京华烟云》为例,分析郁飞、张振玉译本的翻译效果,希望帮助译者把握不同主体间的交互关系,也为异语小说的翻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主体 主体间性 《京华烟云》
下载PDF
异化翻译策略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以《京华烟云》为例
3
作者 陈学泓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9期3873-3878,共6页
该研究采用异化翻译策略,运用直译 + 注释、转换等翻译技巧,对英文版《京华烟云》中的五类文化负载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为其他译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同时,该研究指出,通过这种翻译... 该研究采用异化翻译策略,运用直译 + 注释、转换等翻译技巧,对英文版《京华烟云》中的五类文化负载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为其他译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同时,该研究指出,通过这种翻译方法,原汁原味的文化特色得以更好地保留,让目标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的文化负载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华烟云》 文化负载词 异化 翻译 韦努蒂
下载PDF
《京华烟云》的哲学思想探微
4
作者 宫净晨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0期10-12,共3页
本文是对《京华烟云》中所含哲学思想的研究,该书以道家哲学为主要内容进行叙述,因为这本书是“介绍中国社会于西洋人”,林语堂的思想也比较丰富,所以,儒、道、释、基督皆可在书中寻到踪迹。虽然不同的思想主张之间的内容不同,但对人世... 本文是对《京华烟云》中所含哲学思想的研究,该书以道家哲学为主要内容进行叙述,因为这本书是“介绍中国社会于西洋人”,林语堂的思想也比较丰富,所以,儒、道、释、基督皆可在书中寻到踪迹。虽然不同的思想主张之间的内容不同,但对人世间的一些看法也有相同之处。本文将从书中所含的人生哲学落笔,再对书中的“道”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京华烟云》 人生哲学 婚姻哲学 “道”的哲学
下载PDF
试论现代文学中的“木兰”形象——从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谈起
5
作者 余梦成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论丛》 2023年第2期79-84,共6页
“木兰”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代表,在各种文学叙事中经常出现。“五四”以来,由于审美理想与社会变革的双重需要,文学形象出现了新的文化变奏,以更具“时代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中“木兰”形象也不断被升华改造,从传统替父从军的... “木兰”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代表,在各种文学叙事中经常出现。“五四”以来,由于审美理想与社会变革的双重需要,文学形象出现了新的文化变奏,以更具“时代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中“木兰”形象也不断被升华改造,从传统替父从军的英雄走向兼具现代文化质素的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文化自适性。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承继了中国“传统木兰”的文化基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变革,使之成为能反映女性文化发展的“现代木兰”,构建了契合时代女性成长环境和文化空间的“新木兰”形象。文章就《京华烟云》的“木兰”形象进行分析,与传统文学构建的女英雄之间进行比较,以此探究现代文化中“木兰”形象的继承与异变及其深层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 木兰形象 林语堂 《京华烟云》
下载PDF
论林语堂《京华烟云》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6-103,共8页
林语堂的长篇代表作《京华烟云》不仅是以大时代为背景框架描写大家庭命运变幻的史诗性作品,而且是一部蕴含丰厚的文化小说。它的文化意蕴表现在人类从对命运的神秘不测到超然彻悟,再到宽怀、同情、献身的境地这样一个不断渐进的精神... 林语堂的长篇代表作《京华烟云》不仅是以大时代为背景框架描写大家庭命运变幻的史诗性作品,而且是一部蕴含丰厚的文化小说。它的文化意蕴表现在人类从对命运的神秘不测到超然彻悟,再到宽怀、同情、献身的境地这样一个不断渐进的精神升华的历程。在探寻人类精神本质方面,最终都归于一种超然现实的理想化境地,这既是林语堂及其主要代表作的思想文化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京华烟云》 文化意蕴 精神本质 理想境地
下载PDF
从“纯语言”和异化翻译视角探析《京华烟云》的传译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巍 李志旺 孙法鹏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34-136,共3页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用英文写成的长篇小说。从解构主义视角来看,《京华烟云》是一种独特的英文创作,其内容尽含创造性翻译,对中国近现代社会30多年间部分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了解构。从本雅明的"纯语言"思想和韦努蒂的异化策...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用英文写成的长篇小说。从解构主义视角来看,《京华烟云》是一种独特的英文创作,其内容尽含创造性翻译,对中国近现代社会30多年间部分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了解构。从本雅明的"纯语言"思想和韦努蒂的异化策略来阐释这部作品的英文传译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华烟云》 解构主义 纯语言 异化策略 传译
下载PDF
人性在“颠覆”和“抑制”中突显——《京华烟云》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被引量:3
8
作者 秦楠 石云龙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7-80,共4页
新历史主义较多关注权力的争斗和人性的善恶,其代表人物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在论述文学社会功能的时候提出了“颠覆”和“抑制”两个概念。“颠覆”主要是指对当时社会主流统治意识的反叛,而“抑制”则指对颠覆力量的抑制,对当时主流统治... 新历史主义较多关注权力的争斗和人性的善恶,其代表人物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在论述文学社会功能的时候提出了“颠覆”和“抑制”两个概念。“颠覆”主要是指对当时社会主流统治意识的反叛,而“抑制”则指对颠覆力量的抑制,对当时主流统治意识的维护。正是在这两种力量的相互斗争消解过程中,人性得以充分展现。本文从新历史主义批评出发,通过实例,展示小说《京华烟云》中“颠覆”和“抑制”两种力量的碰撞,进而对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及其变幻莫测进行深入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华烟云》 协合 颠覆 抑制 人性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试论《京华烟云》中红玉形象的审美意蕴 被引量:3
9
作者 温兆海 惠聪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66-69,共4页
林语堂先生在现代情境下所塑造的古典美人——红玉,是代表中国古典阴柔之美的女性形象。她艳丽照人,美貌出众,但自幼体弱多病、多愁善感,钟情于人却敏感于事,呈现出的是一种病态美。而透过表面文字看到更多的是这一人物形象作为服务于... 林语堂先生在现代情境下所塑造的古典美人——红玉,是代表中国古典阴柔之美的女性形象。她艳丽照人,美貌出众,但自幼体弱多病、多愁善感,钟情于人却敏感于事,呈现出的是一种病态美。而透过表面文字看到更多的是这一人物形象作为服务于叙述者的积淀着特定文化意味的符号而存在,在她身上不仅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而且她的悲剧命运也昭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情境下的生存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京华烟云》 红玉 审美意蕴
下载PDF
浅析《京华烟云》的自译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巍 孙法鹏 李志旺 《菏泽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08-111,共4页
本文试图从自译理论的角度,结合《京华烟云》中所传达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在理论和语料的支撑下剖析《京华烟云》的自译特征并讨论创作和翻译之间的界限,力图突破翻译的界定范围,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尝试。
关键词 《京华烟云》 传统文化 自译理论 翻译特征
下载PDF
《京华烟云》与《红楼梦》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春香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91-94,共4页
林语堂的一生,特别痴心和沉醉于研究《红楼梦》,在他的心目中,《红楼梦》这部作品一直保留着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位置,并对他的一生尤其是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颇深。在时代背景、人物的设置和情节的安插以及作品所反映出的哲学... 林语堂的一生,特别痴心和沉醉于研究《红楼梦》,在他的心目中,《红楼梦》这部作品一直保留着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位置,并对他的一生尤其是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颇深。在时代背景、人物的设置和情节的安插以及作品所反映出的哲学意义和文化积淀等多方面,《红楼梦》对《京华烟云》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那么《京华烟云》无疑是一部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华烟云》 《红楼梦》 林语堂
下载PDF
异化视角下《京华烟云》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曹新然 贾洪玉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617-621,共5页
以韦努蒂异化翻译策略为指导,依托《京华烟云》英文版,从语言、宗教、社会、物质以及习俗类文化负载词5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阐明了在翻译过程中所运用的直译、增译、替代加解释、转换以及直译加注释等翻译技巧,以期在文化负载词翻译方... 以韦努蒂异化翻译策略为指导,依托《京华烟云》英文版,从语言、宗教、社会、物质以及习俗类文化负载词5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阐明了在翻译过程中所运用的直译、增译、替代加解释、转换以及直译加注释等翻译技巧,以期在文化负载词翻译方面为翻译工作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华烟云》 文化负载词 异化 翻译
下载PDF
论《京华烟云》主题及林语堂的政治哲学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西山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0-143,共4页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凝聚了他的哲学和他的灵魂 ,在小说中他褒扬了一种儒道掺和 ,更确切地说是内道外儒的人生哲学 ,通过作品主人公姚木兰等人物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种儒道交融、寓道于儒的人生哲学 ,是和他的人性主义哲学观相一致的 ...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凝聚了他的哲学和他的灵魂 ,在小说中他褒扬了一种儒道掺和 ,更确切地说是内道外儒的人生哲学 ,通过作品主人公姚木兰等人物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种儒道交融、寓道于儒的人生哲学 ,是和他的人性主义哲学观相一致的 ,这也是他在中西文化价值冲突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京华烟云》 儒家 道家 人生哲学
下载PDF
称谓语翻译的文化接受视角——《红楼梦》英译本与《京华烟云》中部分称谓语使用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德蓓 胡朋志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8-90,共3页
同样的汉语称谓语,在《红楼梦》英译本与《京华烟云》中却受到了不同的处理,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同样的称谓语在两个文本中含义不同,而在于译者(作者)在个体前置意识的作用下对其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并对词语做出了不同的选取。林语堂先生... 同样的汉语称谓语,在《红楼梦》英译本与《京华烟云》中却受到了不同的处理,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同样的称谓语在两个文本中含义不同,而在于译者(作者)在个体前置意识的作用下对其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并对词语做出了不同的选取。林语堂先生的处理方式,即对一般指称语以解释的方式表达,而对直接称谓语则采取音译的方式,这更利于期待视野转变与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谓语翻译 《红楼梦》 英译本 《京华烟云》
下载PDF
试析《京华烟云》的道家情怀——兼议姚思安与木兰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晓丽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93-97,共5页
《京华烟云》是生活的叙写,是平凡人生的自然诠释;充溢着浓厚的道家文化精神,平缓自然、从容豁达;让人学会品味生活的和谐与恬淡,也尝试体会一种自我超脱与自由自在。《京华烟云》的味道是淳朴、宁静而芬芳的,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平... 《京华烟云》是生活的叙写,是平凡人生的自然诠释;充溢着浓厚的道家文化精神,平缓自然、从容豁达;让人学会品味生活的和谐与恬淡,也尝试体会一种自我超脱与自由自在。《京华烟云》的味道是淳朴、宁静而芬芳的,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平和安详而自尊自爱。而《京华烟云》中最能呈现道家情怀的便是姚思安与木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华烟云》 道家情怀 姚思安 木兰
下载PDF
英文版《京华烟云》的修辞性叙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茹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5,共7页
林语堂的英文小说《京华烟云》在西方社会一经问世就得到了高度评价。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学者们对这部小说的研究主要依托的却是作品的中文译本,因此难免存在着由语言差异带来的文本误读。借助修辞叙事学理论,通过对《京华烟云》英文版... 林语堂的英文小说《京华烟云》在西方社会一经问世就得到了高度评价。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学者们对这部小说的研究主要依托的却是作品的中文译本,因此难免存在着由语言差异带来的文本误读。借助修辞叙事学理论,通过对《京华烟云》英文版的解读,从作者本体、文本本体和读者本体等因素来考察作品的创作、构建、接受和传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林语堂以中国人的文化身份,用独特的修辞性叙事的方式,传播了中国的智慧和文化,并重塑了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京华烟云》 修辞性叙事 中国形象
下载PDF
论《京华烟云》的翻译性写作及其得失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百容 张凯惠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49-52,共4页
林语堂《京华烟云》的写作过程是独特的,可以称其为"翻译性写作",这一写作特征从小说中的人物名字与称谓、文化词汇与谚语、古典诗文引用等几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印证。小说将中文里较具本土文化特色的信息资料和事件利用特有的... 林语堂《京华烟云》的写作过程是独特的,可以称其为"翻译性写作",这一写作特征从小说中的人物名字与称谓、文化词汇与谚语、古典诗文引用等几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印证。小说将中文里较具本土文化特色的信息资料和事件利用特有的表达方式展现给西方读者,使得文本在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的基础上还能保留独特的中国文化意味。但是,林语堂还是无法完美逾越中西文化、语言间的差异,他对某些中国文化内蕴的表达还是有所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华烟云》 翻译性写作 名字与称谓 文化词汇与谚语 古典诗文 写作得失
下载PDF
论林语堂的“自然”女性观——以《京华烟云》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慧娥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99-103,共5页
林语堂是一位对女性比较关注的作家,他的诸多作品里显示了其一以贯之的女性观。文章以《京华烟云》为例,分析其女性观的内涵就在"自然"二字,并从林语堂所倡导的女性"自然"之德、"自然"之貌以及"自然... 林语堂是一位对女性比较关注的作家,他的诸多作品里显示了其一以贯之的女性观。文章以《京华烟云》为例,分析其女性观的内涵就在"自然"二字,并从林语堂所倡导的女性"自然"之德、"自然"之貌以及"自然"之力三方面进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京华烟云》 自然 女性观
下载PDF
文化的翻译——音译法在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宏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89,共6页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如何传播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争取相应的话语权,成为国内译者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对《京华烟云》英汉平行语料库的梳理,用实例来说明林语堂先生是如何用音译法来传播中华文化,尤其是对人名、地名、宗教、方言与用...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如何传播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争取相应的话语权,成为国内译者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对《京华烟云》英汉平行语料库的梳理,用实例来说明林语堂先生是如何用音译法来传播中华文化,尤其是对人名、地名、宗教、方言与用语、婚丧嫁娶、拟声词、脏话等方面的把握,同时对现在文化翻译中皆用音译提出自己的观点,旨在为译者处理中华文化的翻译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 音译法 《京华烟云》
下载PDF
释家思想在《京华烟云》中的体现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琪 肖强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90-93,共4页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三部曲之一,不仅反映了儒道两家思想,同时也反映了释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可以从林语堂对中国三大哲学思想的理解、释家思想在《京华烟云》中人物安身上的体现两个方面来印证这一观点,也借此消除认为《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三部曲之一,不仅反映了儒道两家思想,同时也反映了释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可以从林语堂对中国三大哲学思想的理解、释家思想在《京华烟云》中人物安身上的体现两个方面来印证这一观点,也借此消除认为《京华烟云》仅反映儒道思想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华烟云》 儒道思想 释家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