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流旋律的彰显,现实主义的回归--重审周梅森的《人民的名义》及其文学创作
1
作者 袁文卓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3年第4期101-120,共20页
长篇小说《人民的名义》是周梅森政治小说的延续,一方面该作承继了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小说的创作风格,彰显了对主旋律的审美观照;另一方面该作又拥有独特的美学风格和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新与探索精神。小说对主流旋律... 长篇小说《人民的名义》是周梅森政治小说的延续,一方面该作承继了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小说的创作风格,彰显了对主旋律的审美观照;另一方面该作又拥有独特的美学风格和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新与探索精神。小说对主流旋律的弘扬,以及对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从多个层面开启了新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新维度。而作为电视剧的《人民的名义》,则从传播效果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为受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拟从“传播效果与受众分析”、“叙事线索与人物形象”以及“现实主义与政治小说”三个层面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梅森 《人民的名义》 现实主义 主旋律
下载PDF
直抵民心的时代力作——评《人民的名义》话剧剧本兼论现实主义题材戏剧的创作 被引量:9
2
作者 李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81-84,共4页
现实题材话剧《人民的名义》通过戏剧艺术手段,直面现实问题,紧跟时代潮流,讲述新形势下党和国家惊心动魄的反腐征程,描摹了一幅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时代画卷,被视为当下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标杆性作品。通过观赏性、... 现实题材话剧《人民的名义》通过戏剧艺术手段,直面现实问题,紧跟时代潮流,讲述新形势下党和国家惊心动魄的反腐征程,描摹了一幅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时代画卷,被视为当下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标杆性作品。通过观赏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三方面解读话剧《人民的名义》,剖析其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以及人物形象等,反映了当代现实主义题材戏剧创作的必要性,彰显戏剧作品兼具"三性统一"优良品质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话剧剧本 现实主义题材 戏剧创作
下载PDF
现实主义表演美学的沉淀与发展——对《人民的名义》热播的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朱鹏杰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8期12-15,共4页
《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的热播体现了现实主义表演美学的沉淀与发展,数十位"老戏骨"精湛的表演把"自然、生活、真实"的现实主义表演美学原则诠释得淋漓尽致,塑造了赵德胜、陈岩石、李达康等数十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的热播体现了现实主义表演美学的沉淀与发展,数十位"老戏骨"精湛的表演把"自然、生活、真实"的现实主义表演美学原则诠释得淋漓尽致,塑造了赵德胜、陈岩石、李达康等数十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现实主义表演美学的特点是"从生活出发",这为"颜值"表演提供了一个参照坐标;对剧中人物的表演从美学角度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现实主义表演美学原则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表演 美学原则 《人民的名义》
下载PDF
现实题材戏剧创作的新标杆——从话剧《人民的名义》文本谈起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璇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融为一体的戏剧作品,才能称为佳作,话剧《人民的名义》就是这样一部难得的作品。该剧讲述原汉东省反贪局局长陈海遇害,其同学、挚友侯亮平临危受命,被调至汉东省任反贪局长。调查中,他发现昔日的学长、恩师均卷...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融为一体的戏剧作品,才能称为佳作,话剧《人民的名义》就是这样一部难得的作品。该剧讲述原汉东省反贪局局长陈海遇害,其同学、挚友侯亮平临危受命,被调至汉东省任反贪局长。调查中,他发现昔日的学长、恩师均卷入贪腐,在恩义和忠诚、大义和小义之间,他最终选择了真相,将昔日恩师、学长等一批腐败官员送上了审判台。剧作为观众描摹了一幅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时代画卷:其技艺娴熟,以怜悯之心雕刻了一组现实的浮世绘、时代的众生相,挖掘出了人性之美;其思想尖锐,深刻揭示了极端功利而病态的社会土壤是造成腐败的现实及根源。作品较好地体现了时代性与人民性的结合,观赏性、戏剧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时代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本 《人民的名义》 现实题材 戏剧创作
下载PDF
与时共振,多屏联动——《人民的名义》热播解读 被引量:3
5
作者 卜彦芳 周长城 《南方电视学刊》 2017年第2期49-53,共5页
在当前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的名义》真正做到了收视、口碑双丰收,创造了国产电视剧的"收视神话"。本文从多屏传播的视角,从时代主题、多屏联动、内容制作和话题营销四个方面解读探究《人民的名义》热播背后的四... 在当前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的名义》真正做到了收视、口碑双丰收,创造了国产电视剧的"收视神话"。本文从多屏传播的视角,从时代主题、多屏联动、内容制作和话题营销四个方面解读探究《人民的名义》热播背后的四方面原因:恰逢时代之需,巧抓多屏运营,内容依然为王,年轻受众首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多屏传播 时代主题 多屏联动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下主旋律电视剧的新特点——以《人民的名义》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静 《西部广播电视》 2017年第10期1-1,12,共2页
反腐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自2017年3月28日开播以来备受关注,广受好评,收视率不断刷新收视榜新纪录,流量和口碑齐飞,引发全民大讨论,成为一部现象级爆款剧。本文对其剧作上的创新和网络推广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主旋律... 反腐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自2017年3月28日开播以来备受关注,广受好评,收视率不断刷新收视榜新纪录,流量和口碑齐飞,引发全民大讨论,成为一部现象级爆款剧。本文对其剧作上的创新和网络推广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主旋律影视剧的创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主旋律 人物塑造 口碑营销
下载PDF
涂鸦、盗猎、消费——以《人民的名义》开始你的狂欢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岑岑 《南方电视学刊》 2017年第2期38-43,共6页
作为一部现象级的电视剧作品,《人民的名义》引发了一场持续了一个月之久的狂欢。在这场狂欢中,互联网成为了狂欢语言演出、展示的广场。该剧的年轻粉丝们,以熟练的网络技能、嬉戏玩耍的态度、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解构了剧集的严肃性,赋... 作为一部现象级的电视剧作品,《人民的名义》引发了一场持续了一个月之久的狂欢。在这场狂欢中,互联网成为了狂欢语言演出、展示的广场。该剧的年轻粉丝们,以熟练的网络技能、嬉戏玩耍的态度、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解构了剧集的严肃性,赋予了原文本更多的可能性,成为这场狂欢中最令人瞩目的存在。而官方话语的肯定、商业力量的助推,使得这场狂欢拥有了更加合法的地位,从而烘托了狂欢的热烈氛围,高涨了参与者的狂欢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狂欢 文本涂鸦 意义盗猎 身体消费 粉丝
下载PDF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叙事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贺志朴 《保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74-76,105,共4页
以清代小说、戏剧的叙事理论厘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审美内容,发现该剧通过情节设计,有效地抓住观众眼球,用小说叙事放慢节奏的手法引动观众兴趣。《人民的名义》一剧设计了一系列似中有异、同中相反的人物,体现了传统叙事学理论中&... 以清代小说、戏剧的叙事理论厘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审美内容,发现该剧通过情节设计,有效地抓住观众眼球,用小说叙事放慢节奏的手法引动观众兴趣。《人民的名义》一剧设计了一系列似中有异、同中相反的人物,体现了传统叙事学理论中"避"和"犯"的辩证关系,从而实现了故事情节的"千曲百折""突起波澜",为观众创造了丰富的审美感知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叙事理论 审美价值
下载PDF
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艺术特色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培伦 《视听》 2017年第9期66-67,共2页
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的播出打破了中国电视剧反腐涉案题材多年的沉寂,且该剧在现实性、社会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本文从题材、叙事策略、角色设置等诸多方面对《人民的名义》进行全方面的艺术特色分析,试图寻找出该剧热播... 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的播出打破了中国电视剧反腐涉案题材多年的沉寂,且该剧在现实性、社会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本文从题材、叙事策略、角色设置等诸多方面对《人民的名义》进行全方面的艺术特色分析,试图寻找出该剧热播的原因和尚存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剧 叙事策略 现实主义 《人民的名义》
下载PDF
政治权力理解的中美文化视角比较——以《人民的名义》和《纸牌屋》为例
10
作者 韩升 褚世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4-61,共8页
中美是两个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政治权力观差异较大,可以从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和《纸牌屋》一窥究竟。中国承袭传统文化中的德主刑辅、人性本善和人伦情义思想,权力行使过程中看重权力行使的道德规约,体现为强调教化的伦理权力观... 中美是两个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政治权力观差异较大,可以从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和《纸牌屋》一窥究竟。中国承袭传统文化中的德主刑辅、人性本善和人伦情义思想,权力行使过程中看重权力行使的道德规约,体现为强调教化的伦理权力观。而美国沿袭社会契约论、性恶论和实用主义思想,权力行使过程中看重权力行使的法律规约,体现为突出实用的工具论权力观。基于中美文化比较视角的政治权力认知,可以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权力观:捍卫政治权力的人民价值立场、立足政治权力的文化传统场域、畅通政治权力的德法规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权力 文化传统 《人民的名义》 《纸牌屋》 德法规治
下载PDF
《人民的名义》中国家叙事的策略分析
11
作者 杨波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05-109,共5页
《人民的名义》因为大幅度的现实剪裁、步步紧逼、张弛有度的叙事设置赢得了广泛赞誉,推进了国家叙事与大众话语的深度融合。首先,开启了叙述内容、剧情设置的全民叙述;其次,个人世界的丰富性和国家话语的宏大性被艺术化地结合在一起,... 《人民的名义》因为大幅度的现实剪裁、步步紧逼、张弛有度的叙事设置赢得了广泛赞誉,推进了国家叙事与大众话语的深度融合。首先,开启了叙述内容、剧情设置的全民叙述;其次,个人世界的丰富性和国家话语的宏大性被艺术化地结合在一起,人物内心的搏斗、挣扎与国家叙事巧妙勾连,形成了具有个人性、集体性、现实感的召唤本质;再次,该剧将主流文化、主旋律文化、大众文化等多元文化交织互动,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修复和形塑了社会公共文化空间,亦化解了国家话语和大众文化之间一定程度的板结问题,实现了国家话语的叙事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国家叙事 话语融合 价值重构 公共文化空间
下载PDF
选择影视作品 活化课堂教学——以《人民的名义》为例
12
作者 万如生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7年第6期141-144,共4页
将热播的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作为教学素材,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挖掘剧中蕴含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相关道理,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相关知识的... 将热播的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作为教学素材,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挖掘剧中蕴含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相关道理,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分析社会经济和政治现象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思想政治课 课堂教学 政治生活 经济生活
下载PDF
从《人民的名义》看反腐题材电视剧对领导干部的教育意义
13
作者 赖春 张晓宁 李淼 《传播力研究》 2018年第15期65-65,共1页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反腐力作,本文先分析《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原因,然后以《人民的名义》为例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反腐题材电视剧对领导干部的教育意义,最后指出领导干部应该以反腐电视剧中廉洁自律的官员为榜样,以剧...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反腐力作,本文先分析《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原因,然后以《人民的名义》为例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反腐题材电视剧对领导干部的教育意义,最后指出领导干部应该以反腐电视剧中廉洁自律的官员为榜样,以剧中贪污腐化的官员为鉴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反腐电视剧 党建
下载PDF
艺术化彰显正义的力量——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现象内外
14
作者 李勇强 韩聪聪 《民族艺林》 2018年第1期85-89,共5页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艺术上构建了多种戏剧冲突,不仅将情节的主线与辅线交织,而且展现了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表现得丝丝入扣。该剧注重在矛盾对立中塑造人物形象,兼顾对冲突节奏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现...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艺术上构建了多种戏剧冲突,不仅将情节的主线与辅线交织,而且展现了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表现得丝丝入扣。该剧注重在矛盾对立中塑造人物形象,兼顾对冲突节奏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戏剧冲突 社会问题
下载PDF
浅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艺术魅力
15
作者 何建良 李欣荣 《科技视界》 2017年第5期170-170,175,共2页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播就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其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从优秀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涵看,《人民的名义》具备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抒怀,兼具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内涵特征;从优秀文艺作品的艺术特质看,《人民的名义》中的人物语言...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播就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其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从优秀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涵看,《人民的名义》具备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抒怀,兼具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内涵特征;从优秀文艺作品的艺术特质看,《人民的名义》中的人物语言精妙,人物形象丰满,具有回味无穷的意味。从这种视角看,这部剧充满艺术魅力,不热播都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优秀文艺作品 艺术魅力
下载PDF
以影像艺术探究腐败问题的成因及解决路径——《人民的名义》评析
16
作者 董建华 《新西部(下旬·理论)》 2018年第3期118-118,111,共2页
本文通过对《人民的名义》进行评析,在展示腐败现象的同时分析了腐败原因,并对腐败问题提出了解决之道:提拔正直的干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权力规范运行;加强法律体系建设,以法惩治和预防腐败。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影像艺术 反腐 理论文章
下载PDF
《人民的名义》对高校青年网络话语引领的启示
17
作者 沈小燕 《管理观察》 2019年第13期106-108,共3页
以《人民的名义》宣传话语为例,认为该剧宣传话语存在原创打造爆点、精准突出亮点、共鸣引发痛点、社群关注第二落点等宣传话语构建特点,在填补受众信息饥饿、舆论场沉默螺旋、变局媒体议程设置以及善用社群宣传力量等方面对高校共青团... 以《人民的名义》宣传话语为例,认为该剧宣传话语存在原创打造爆点、精准突出亮点、共鸣引发痛点、社群关注第二落点等宣传话语构建特点,在填补受众信息饥饿、舆论场沉默螺旋、变局媒体议程设置以及善用社群宣传力量等方面对高校共青团青年网络话语引领给予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宣传话语建构 青年话语引领 高校共青团
下载PDF
人性本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文化表征及审美意义
18
作者 赵以保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7年第8期97-100,共4页
2017年3月28日至4月28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受到观众热捧,自开播至大结局,霸屏一个月,创下近10年来国产电视剧收视率最高纪录。该剧取得成功,主要在于深入彰显了人性的复杂内核,打破了"正邪"二元人物塑造模式;重新诠释了&q... 2017年3月28日至4月28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受到观众热捧,自开播至大结局,霸屏一个月,创下近10年来国产电视剧收视率最高纪录。该剧取得成功,主要在于深入彰显了人性的复杂内核,打破了"正邪"二元人物塑造模式;重新诠释了"成功"的含义,打造了"普通"英雄,引导观众树立积极人生价值观;该剧还通过影视符号成功弘扬了浩然正气、人性本善等中华传统文化要义。《人民的名义》成为"剧王",也折射出观众对影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认可、弘扬人间正道的审美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人性本善 文化表征
下载PDF
主旋律电视剧剪辑语言的拓展——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多线剪辑谈起
19
作者 黄媛媛 《现代视听》 2017年第6期22-25,共4页
本文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广泛使用的多线剪辑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多线剪辑在加快叙述节奏,改变主旋律电视剧惯有的凝重步调;塑造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丰富性;借助其强大的结构功能表现复杂情节,构建主旋律电视剧宏大的故事架构三... 本文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广泛使用的多线剪辑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多线剪辑在加快叙述节奏,改变主旋律电视剧惯有的凝重步调;塑造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丰富性;借助其强大的结构功能表现复杂情节,构建主旋律电视剧宏大的故事架构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总结主旋律电视剧在剪辑语言上的拓展,探究主旋律电视剧在全新舆论格局下形式更新、身份重塑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电视剧 多线剪辑 《人民的名义》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反腐剧粉丝社群的互动研究——以《人民的名义》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华伟 桂琳 《东南传播》 2017年第7期14-18,共5页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收视率破八的佳绩,创下近十年来国产电视剧的最高收视纪录,预示着现实主义题材的强势回归。本文基于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以《人民的名义》粉丝社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受众反馈...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收视率破八的佳绩,创下近十年来国产电视剧的最高收视纪录,预示着现实主义题材的强势回归。本文基于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以《人民的名义》粉丝社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受众反馈和网际互动奠定了互动仪式的基础;观影仪式和讨论仪式的交替进行维系整个粉丝社群的运转;相互关注及情感连带催生了群体团结,并作用于社会现实,从而促进现实社会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剧 粉丝社群 互动仪式 《人民的名义》 情感连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