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1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时代性阐释——由小说《人生》到电视剧《人生之路》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9-127,共9页
从经典文学作品到电视剧的改编,成为近年来影视剧创作和关注的热点。编剧既要遵循小说原著的精神,又要勇于开拓和创新,让文学经典走近人们的当前生活,以满足不同年龄时段受众群体的审美期待。由路遥小说《人生》改编的电视剧《人生之路... 从经典文学作品到电视剧的改编,成为近年来影视剧创作和关注的热点。编剧既要遵循小说原著的精神,又要勇于开拓和创新,让文学经典走近人们的当前生活,以满足不同年龄时段受众群体的审美期待。由路遥小说《人生》改编的电视剧《人生之路》,在拓展叙事时空、展现地域风貌、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民生形态等方面,与时俱进地呈现出社会发展演进的时代性背景和现代化元素,从而有意地突破小说原著叙事时间的局限,拉近文学经典与现代生活的距离,让文学原著的主题精神深入和延续于当下社会,继续发挥文学经典的艺术魅力。这也是该剧的成功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电视剧改编 《人生之路》 时代性 现代化
下载PDF
《人生》之路:路遥的现实主义电影美学观探寻
2
作者 李兴军 胡国利 柴子倩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6-43,共8页
路遥擅长文学也精研电影艺术,推崇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尚真实,崇思想,求审美,是他一以贯之的美学原则。真实是电影的美学根基,思想和审美则是电影深层的美学追求。文学与电影具有亲缘性,路遥以现实主义文学之泉浇灌电影美学园地,催生了... 路遥擅长文学也精研电影艺术,推崇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尚真实,崇思想,求审美,是他一以贯之的美学原则。真实是电影的美学根基,思想和审美则是电影深层的美学追求。文学与电影具有亲缘性,路遥以现实主义文学之泉浇灌电影美学园地,催生了中国西部电影发轫之作《人生》。他亲自改编电影《人生》剧本,力图将小说所涉及的生活真实地经由银幕呈现,以期重构城乡交叉地带青春叙事的记忆空间。电影《人生》的叙事表意、人物塑造及情节设计,融真实性、思想性和审美性于一炉,尽显现实主义美学神韵。从小说到电影,《人生》所蕴藉的文化记忆营造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沟通场域,从而为同时代人之间的记忆交流,以及不同世代之间的记忆传承提供了文化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 《人生 现实主义 文化记忆
下载PDF
先锋的突围——论麦家《人生海海》的叙事策略
3
作者 王桂荣 刘佳慧 《闽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人生海海》是麦家蛰伏多年的又一部长篇力作,相比于以往的“特情”题材小说,麦家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童年与故乡幽微深处的记忆,围绕“上校”身上的谜团,以限知视角和“纯文学”叙事语言进行着“英雄传奇”的突围式写作。麦家让平凡小... 《人生海海》是麦家蛰伏多年的又一部长篇力作,相比于以往的“特情”题材小说,麦家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童年与故乡幽微深处的记忆,围绕“上校”身上的谜团,以限知视角和“纯文学”叙事语言进行着“英雄传奇”的突围式写作。麦家让平凡小人物和传奇大英雄于宏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着人心与人性的交锋,于乡村叙事之中展现传奇之处,又以人性之本超越经典传奇。这部作品彰显了麦家独到的叙事能力,体现了麦家从类型化的桎梏转向“纯文学”叙事的努力,同时也传达出其对“人生海海”生命哲学的体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家 《人生海海》 叙事策略 先锋
下载PDF
赵勇散文的意义——《人生的容量》《刘项原来不读书》读后
4
作者 肖明华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16,共4页
作为一位已经出版过至少四部散文集的赵勇,足以成为关注的对象。赵勇为何要写散文,赵勇写散文与他从事文学理论研究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关联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赵勇散文写作具有让生活自觉、体验审美愉悦、留住文化记忆等多重意义,同时,... 作为一位已经出版过至少四部散文集的赵勇,足以成为关注的对象。赵勇为何要写散文,赵勇写散文与他从事文学理论研究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关联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赵勇散文写作具有让生活自觉、体验审美愉悦、留住文化记忆等多重意义,同时,赵勇写散文也体现了他对“论笔体”的追求,甚至也是他希望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表征。赵勇散文写作的意义是具有一般性的,诸如散文的文体特点、文学理论的述学文体、文学理论与文学的关系等问题的进一步研究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勇散文 《人生的容量》 《刘项原来不读书》 论笔体
下载PDF
女性主义文学作品的“客观性”转型研究——以《人生历程》为例
5
作者 向小蕊 《湛江文学》 2024年第3期0036-0038,共3页
文学是一种可以深刻影响个人,影响人们对文化理解的一种媒介。在女性主义文学创作领域,“文学客观性”是在美学或想象层面上解决现实世界中矛盾处境的方案。小说《人生历程》的作者多萝西·理查森(DorothyRichardson)在讨论“客观... 文学是一种可以深刻影响个人,影响人们对文化理解的一种媒介。在女性主义文学创作领域,“文学客观性”是在美学或想象层面上解决现实世界中矛盾处境的方案。小说《人生历程》的作者多萝西·理查森(DorothyRichardson)在讨论“客观性”时采用了自我批评的方法。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在向“客观性”转型的过程中,女性作家可以通过形式这一媒介使可能性转变为现实,重塑文化历史。对此,文章分析了女性主义文学的客观性及其表现,并以《人生历程》为例探究了“客观性”转型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人生历程》 多萝西·理查森 文学客观性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路遥小说《人生》的英译研究
6
作者 邹靖 孙海一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人生》是当代作家路遥的成名作,该书以毕业生高加林为主要人物,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陕北高原地区的城乡生活。对克洛伊·埃斯特(ChloeEstep)《人生》英译本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国外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陕北的地域文化。生态翻译学... 《人生》是当代作家路遥的成名作,该书以毕业生高加林为主要人物,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陕北高原地区的城乡生活。对克洛伊·埃斯特(ChloeEstep)《人生》英译本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国外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陕北的地域文化。生态翻译学从生态视角出发,对翻译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把握,致力于创作出选择适应度最高的译文。本文以《人生》的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源语和译语两个角度来分析《人生》的翻译生态环境,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方面探讨译者在翻译时所采用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方法,以期能够为其他文学作品在翻译方法的选择上提供借鉴,推动中国地域文化的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 翻译方法
下载PDF
复调叙事与“悲剧”设置: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的叙事策略
7
作者 李忠业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8-62,共5页
《人生第二次》作为《人生第一次》的续作,延续了《人生第一次》对个体生活状态的关照,同时在叙事与情感表达上引入了诸多创新。在影片中,导演对叙事方式进行了探索,将复调叙事贯穿于影片的每个叙事单元之中,增强了影片主题表达的传递... 《人生第二次》作为《人生第一次》的续作,延续了《人生第一次》对个体生活状态的关照,同时在叙事与情感表达上引入了诸多创新。在影片中,导演对叙事方式进行了探索,将复调叙事贯穿于影片的每个叙事单元之中,增强了影片主题表达的传递效果。同时,在情感的传递上与影片的主题相融合,依托在地化的情感,在“悲剧”的建构上选择大团圆的结局,向观众传递勇敢、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实现了主流价值观念传递与具体个体情感体验的完美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第二次》 人文纪录片 复调叙事 悲剧
下载PDF
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的叙事设计与创新传播实践探究
8
作者 白天浩 乔晓鹏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11期240-242,共3页
人文纪录片以人为核心,通过生活化的情景镜头,真实、深刻地展现人间百态。2022年5月,一部由央视网、上海文广影视集团以及哔哩哔哩视频网站共同制作的、名为《人生第二次》的人文纪录片在互联网平台上线。其以先行者的姿态探索人文纪录... 人文纪录片以人为核心,通过生活化的情景镜头,真实、深刻地展现人间百态。2022年5月,一部由央视网、上海文广影视集团以及哔哩哔哩视频网站共同制作的、名为《人生第二次》的人文纪录片在互联网平台上线。其以先行者的姿态探索人文纪录片的创作,为纪录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这部作品展示了一群普通人在生活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难,思忖万千后的决绝和不屈,呈现出深刻的人生观和独特的情感体验。通过这种方式,纪录片传递了对生命珍贵性和对未来的积极展望,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获得情感共鸣和可以深入思考的空间。文章以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二次》为研究对象,通过大语言模型ERNIE Bot(文心一言)抓取其各集关键词,探究其叙述故事的内在逻辑,从叙事设计和创新传播实践两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二次》在叙事设计上,通过单元剧结构模式、串联式叙事、哲学视角下的思辨表达等,生动讲述了当代中国人的故事。在创新传播实践上,其通过全媒体思维下的互动传播机制,创新传递多元价值观念。文章旨在通过对《人生第二次》的研究,为人文纪录片领域的叙事设计和创新传播实践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第二次》 人文纪录片 叙事设计 情感共鸣 创新传播
下载PDF
美食纪录片共情传播策略研究——以《人生一串》为例
9
作者 王艺蒙 《记者摇篮》 2024年第5期21-23,共3页
近年来,美食类纪录片愈发受到公众欢迎。随着公众需求的增加,此类纪录片数量不断攀升,但一些作品并未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人生一串》自2018年在B站播出后便广受好评,其原因离不开《人生一串》与受众建立情感共享,使受众与之共情,产... 近年来,美食类纪录片愈发受到公众欢迎。随着公众需求的增加,此类纪录片数量不断攀升,但一些作品并未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人生一串》自2018年在B站播出后便广受好评,其原因离不开《人生一串》与受众建立情感共享,使受众与之共情,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将进一步探析纪录片《人生一串》的共情特征及其共情传播的策略,为后续美食类纪录片的制作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类纪录片 《人生一串》 共情传播
下载PDF
以人为本·城乡对话·情感纠葛:《人生之路》的创新表达
10
作者 张栩宁 《声屏世界》 2024年第6期36-39,共4页
电视剧《人生之路》取材于路遥中篇小说《人生》,通过刻画农村青年跨越城乡文明、同命运抗争的奋斗精神以及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深刻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征程,满足了观众对主旋律电视剧的审美期待。文章旨在探讨该剧在坚持以人民... 电视剧《人生之路》取材于路遥中篇小说《人生》,通过刻画农村青年跨越城乡文明、同命运抗争的奋斗精神以及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深刻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征程,满足了观众对主旋律电视剧的审美期待。文章旨在探讨该剧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下进行的创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之路》 以人为本 城乡对话 情感纠葛
下载PDF
《人生》中高加林的身体权力与生存秩序
11
作者 耿蕊 《时代人物》 2024年第25期0007-0009,共3页
《人生》是路遥的经典作品,作品中所构建的世界观与价值尺度一直被反复言说,通过深入文本阅读发现, 除了传统视角的青年成长小说,《人生》内里存在着三重权力空间。首先是书中人物身体表征所代表的第一层权力结构;其次是知识话语所代表... 《人生》是路遥的经典作品,作品中所构建的世界观与价值尺度一直被反复言说,通过深入文本阅读发现, 除了传统视角的青年成长小说,《人生》内里存在着三重权力空间。首先是书中人物身体表征所代表的第一层权力结构;其次是知识话语所代表的第二层权利博弈,其中还包括对刘巧珍与黄亚萍爱情抉择的背后逻辑指向;最后则是起到决 定性作用的政治话语,判决高加林的人生走向。本文通过对于三层权力张力结构的分析,探究高加林的价值选择与评价 尺度,为《人生》文本解读提供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加林 《人生 身体 政治权力
下载PDF
集体记忆构建语境下情感共振与叙事策略研究——解读纪录片《人生第二次》
12
作者 魏鑫雨 《声屏世界》 2024年第2期69-71,共3页
《人生第二次》改变了遵循“人生时钟”的纵向叙事,精选四组对立的关键词展开横向比照,通过圆与缺、纳与拒、是与非、破与立主题下的八幅人生图景,多维度、多视角观察普通人在面临决定性瞬间时的选择与命运。通过洞察每个独一无二的“... 《人生第二次》改变了遵循“人生时钟”的纵向叙事,精选四组对立的关键词展开横向比照,通过圆与缺、纳与拒、是与非、破与立主题下的八幅人生图景,多维度、多视角观察普通人在面临决定性瞬间时的选择与命运。通过洞察每个独一无二的“人生第二次”故事,展现中国人面对困境的勇气和坚韧,激发观众对生活的勇气,对于人生和未来的多重思考。文章聚焦集体记忆的建构,由此探析《人生第二次》在情感表达和叙事策略方面的成功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第二次》 集体记忆 情感共振 叙事策略
下载PDF
成长·触情·反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青年形象建构——以《人生之路》为例
13
作者 桓思瑶 杨广筱 《声屏世界》 2024年第6期40-42,共3页
近年来,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以精良的内容制作、真实的艺术风格呈现出青年在特定时代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用智慧创造美好生活的人生历程。现实题材电视剧《人生之路》将时代变迁与个人体验相结合,以生动贴切的情感叙事讲述青年在拼搏中... 近年来,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以精良的内容制作、真实的艺术风格呈现出青年在特定时代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用智慧创造美好生活的人生历程。现实题材电视剧《人生之路》将时代变迁与个人体验相结合,以生动贴切的情感叙事讲述青年在拼搏中成长的生活写照,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展现出该类型电视剧的审美表达和价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之路》 人物塑造 情感叙事 自我实现
下载PDF
温暖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浪漫化抒写——评电视剧《人生之路》
14
作者 于仰飞 《上海视觉》 2024年第1期143-147,共5页
根据路遥中篇小说《人生》改编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人生之路》,是对小说结尾“并非结局”的倾情抒写。该剧以镜像式的人物塑造,拓展了群像人物的艺术魅力;叙事时空从陕北延续到上海,为“高加林一代青年”植根于中国时代语境提供了“... 根据路遥中篇小说《人生》改编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人生之路》,是对小说结尾“并非结局”的倾情抒写。该剧以镜像式的人物塑造,拓展了群像人物的艺术魅力;叙事时空从陕北延续到上海,为“高加林一代青年”植根于中国时代语境提供了“上海方案”;上海城市空间审美意象的构建,拓宽了海派艺术美学的风格。电视剧《人生之路》对当下青年关于奋斗、关于命运等热议的话题,在立足时代语境的同时,回应了时代之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之路》 现实主义电视剧 浪漫化抒写 镜像理论 海派美学风格
下载PDF
人文纪录片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探究——以《人生第一次》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燕 侯捷 《英语教师》 2023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分析人文纪录片的语言特点。阐述文化负载词的内涵。以央视网出品的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为例,通过探究该纪录片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为众多优秀本土纪录片走向世界提供有益借鉴。指出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要多用释译、力求简... 分析人文纪录片的语言特点。阐述文化负载词的内涵。以央视网出品的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为例,通过探究该纪录片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为众多优秀本土纪录片走向世界提供有益借鉴。指出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要多用释译、力求简明,善用音译、适当加注,妙用套译、移花接木,巧用减译、合理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纪录片 文化负载词 《人生第一次》 翻译策略
下载PDF
释意理论指导下的人文纪录片字幕翻译研究——以《人生第一次》为例
16
作者 翟清永 芦凯欣 赵慧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10期20-23,共4页
《人生第一次》是一部以真实的生活场景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达对象,用12集的节目展现人生长卷,反映当下普通人最真实的生活状况的人文纪录片。该纪录片配有中英文字幕,其中包含大量的人物对话和旁白。释意理论的研究大多在口译领... 《人生第一次》是一部以真实的生活场景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达对象,用12集的节目展现人生长卷,反映当下普通人最真实的生活状况的人文纪录片。该纪录片配有中英文字幕,其中包含大量的人物对话和旁白。释意理论的研究大多在口译领域,但人文纪录片的字幕翻译和口译也具有相通之处,因此本文借鉴该理论的指导思想,结合片中实例和具体的翻译策略,从文化词语、话语分析和情感背景三方面分析释意理论在人文纪录片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第一次》 释意理论 字幕翻译
下载PDF
《人生的枷锁》的女性形象分析
17
作者 李春萍 《技术与教育》 2023年第2期27-30,共4页
《人生的枷锁》塑造了五位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反映了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对女性的态度和独特的女性观。通过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揭示出作品所反映时代的女性生活状态以及其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和文化偏见。
关键词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人生的枷锁》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路遥《人生》日译研究——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米丽英 米丽萍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7-81,共5页
《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性格复杂而又矛盾,刘巧珍单纯善良,是完美神圣的代表。以《人生》日译本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态学翻译原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日译现象进行分析,显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对源语信息进行了适应性... 《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性格复杂而又矛盾,刘巧珍单纯善良,是完美神圣的代表。以《人生》日译本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态学翻译原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日译现象进行分析,显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对源语信息进行了适应性选择转换,完美地再现原作中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
下载PDF
资本视阈下的译者行为分析——以《人生》英译本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5
19
作者 冯正斌 吴康明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29,共8页
2019年路遥中篇小说《人生》英译本出版,长居亚马逊中国文学畅销榜前列,译介传播效果与海外读者反馈良好,向世界生动展现了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本文聚焦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借助“求真-务实”连续统分析译者行为倾向,并结合“... 2019年路遥中篇小说《人生》英译本出版,长居亚马逊中国文学畅销榜前列,译介传播效果与海外读者反馈良好,向世界生动展现了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本文聚焦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借助“求真-务实”连续统分析译者行为倾向,并结合“资本”概念考察译者行为合理度的社会性制因。研究发现,译者行为呈现“务实为本,求真为辅”的合理倾向,既保证译本传播效果,又顾保留中国乡土文学特色。该行为倾向的形塑原因在于出版社的经济资本以及译者对象征资本的追求处于强势地位,驱使译者行为倾向“务实端”;原著与作者的文化资本与中国政府翻译工程的经济资本处于弱势位置,对译者行为影响有限,仅呈现部分求真之痕迹。本研究立足译者行为倾向,剖析其社会性影响因素,有利于拓展路遥小说英译研究视野,为中国文学外译活动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译者行为 文化负载词 资本
下载PDF
《人生》后的“回退”与“夹缝”中的路遥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璐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1,共7页
一、《人生》后的创作与“回退”在《人生》发表5个月后的1982年10月,路遥完成了《黄叶在秋风中飘落》的初稿,随后在1982年12月和1983年4月两次修改了它。这篇小说最终在1983年10月发表。((1))从写作时间看,《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是路遥... 一、《人生》后的创作与“回退”在《人生》发表5个月后的1982年10月,路遥完成了《黄叶在秋风中飘落》的初稿,随后在1982年12月和1983年4月两次修改了它。这篇小说最终在1983年10月发表。((1))从写作时间看,《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是路遥在《人生》发表之后完成的第一篇作品。更具体地说,《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是路遥承载着《人生》所获得的巨大反响而写作的,是路遥面对着人们对《人生》的热议而拿出的新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写作时间 路遥 黄叶 回退 夹缝 秋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