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6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为人而存在”——读《人的诗化与自然人化》
1
作者 江正云 《湖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人的诗化与自然人化》 美学
下载PDF
美学、美育学也是人学——读《人的诗化与自然人化》
2
作者 林伟民 《理论与创作》 2002年第2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诗化 自然人化 文学 美学 人学 尝试 教授 应当 逻辑起点 美育
下载PDF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的人化自然理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宫敬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2-21,共10页
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中客观存在人化自然理论,论说者的简单化理解使其丰富的内涵被抛入视野黑洞之中。回归文本,原生态检视的结果是如下内容:人化自然是人类的基本问题,意谓人类生存的前提是人化自然;变自然为历史是人类社... 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中客观存在人化自然理论,论说者的简单化理解使其丰富的内涵被抛入视野黑洞之中。回归文本,原生态检视的结果是如下内容:人化自然是人类的基本问题,意谓人类生存的前提是人化自然;变自然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之处;人化自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区分人化自然与非人化自然。与传统哲学中的自然理论相比,人化自然理论已消除了传统哲学自然理论中的客观性陷阱,使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人化自然秉有多重属性,如主体属性、预设属性、法权属性和文明属性等。人化自然与非人化自然的边界处于变动过程之中,前者的边界不断扩张,后者的边界逐步退缩,因而形成人化自然的客观辩证法。人化自然的特质之一是作为主体的人发明并利用中介。人化自然的主要成果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但具体性结果层面显现出多种性质,其中包括对人类有害的性质。人化自然的哲学评价标准是“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化自然 人类基本问题 自然为历史 人类本性
下载PDF
马克思“人化自然”对费尔巴哈“自在自然”的批判性超越
4
作者 张敏 李冉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1-58,152,共9页
通过对观念论建制的颠覆和瓦解,费尔巴哈摧毁了德国形而上学的神秘基础,并将哲学从超感性的天国唤回到了感性的现实之中。他以直观中的自然和人作为“未来哲学”的出发点,并构建起了一种以自然主义为根基的人本学。然而,在马克思看来,... 通过对观念论建制的颠覆和瓦解,费尔巴哈摧毁了德国形而上学的神秘基础,并将哲学从超感性的天国唤回到了感性的现实之中。他以直观中的自然和人作为“未来哲学”的出发点,并构建起了一种以自然主义为根基的人本学。然而,在马克思看来,费尔巴哈哲学的这一构想尽管恢复了感性自然的本体论意义,但同时却使人沦为非现实的抽象物:一方面,直观中的自然只是以自在存在的状态与人相对立;另一方面,人在“自在自然”中仅仅具有对自然的纯粹依附性。一言以蔽之,自然与人在本质上相分离而失却了彼此间的内在同一。与之相异,马克思从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的同一性出发,在批判直观哲学范式的基础上将自然把握为与现实的人密切相关的“人化自然”,并揭示了其在人的感性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三重内在构境。据此,马克思实现了对费尔巴哈“自在自然”的批判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在自然 人化自然 马克思 费尔巴哈 自然主义人本学
下载PDF
人化自然与家园建构:云南一个多民族移民村生态振兴之路
5
作者 倪慧 马翀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反映了自然环境与社会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通过人化自然创造“绿水青山”进而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既是人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反映了自然环境与社会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通过人化自然创造“绿水青山”进而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既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塑造过程,诠释了生态文明的完整内涵。原本不适宜人居住的云南省元阳县南沙镇呼山村,在政府和多民族移民久久为功的共同努力下,攻克重重困难,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绿水青山”,实现乡村自然生态振兴,又在生活实践和治理实践中建设和美家园,促成乡村人文生态振兴。这一家园建构目标的达成,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自然 “绿水青山” 多民族移民村 人文生态 家园建构
下载PDF
马克思人化自然界思想的理论来源与发展历程探析
6
作者 綦恩灏 刘建涛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15,共3页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界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对旧唯物主义的对象性原理和唯心主义的主体性原则扬弃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马克思关于人化自然界的观点经历了从主体性的发现到感性活动对自然界的构建再到深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系列...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界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对旧唯物主义的对象性原理和唯心主义的主体性原则扬弃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马克思关于人化自然界的观点经历了从主体性的发现到感性活动对自然界的构建再到深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系列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具体阐释了自然界被建构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化自然 对象性原理 主体性原则 实践
下载PDF
论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非人类中心主义“敬畏生命”方法论的超越
7
作者 鲁桐君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5-60,共6页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化希望通过以人“不在场”的方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在其哲学方法论上体现为“敬畏生命”。“敬畏生命”确立的初衷是为了把人从恶化的生态环境中拯救出来,最终却陷入为了拯救人而又消灭人的逻辑悖论。然而,解决生...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化希望通过以人“不在场”的方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在其哲学方法论上体现为“敬畏生命”。“敬畏生命”确立的初衷是为了把人从恶化的生态环境中拯救出来,最终却陷入为了拯救人而又消灭人的逻辑悖论。然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立足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既主张“人化自然”的必要性,又确立“自然人化”的实践性,为走出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化“敬畏生命”的困境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文化 “敬畏生命” 马克思人化自然
下载PDF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化自然观及其现实意义
8
作者 张燕 《新丝路》 2024年第12期90-92,共3页
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明了人化自然观,包含人化自然的内涵、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复归三个方面的内容,并指出共产主义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从异化走向复归的必要途径。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新阅... 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明了人化自然观,包含人化自然的内涵、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复归三个方面的内容,并指出共产主义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从异化走向复归的必要途径。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新阅读马克思经典文本,理解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为我们明晰人与自然的关系、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化自然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理论特征的四维探析
9
作者 綦恩灏 刘建涛 《党史文苑》 2024年第9期104-106,共3页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自身独有而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解决方式上的实践性、价值取向上的人本性、思维方式上的辩证性、内容阐释上的系统性。马克思通过对以往哲学流派的自然思想批...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自身独有而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解决方式上的实践性、价值取向上的人本性、思维方式上的辩证性、内容阐释上的系统性。马克思通过对以往哲学流派的自然思想批判和总结,尤其是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自然观的扬弃和改造,形成了人化自然界观,也完成了在自然观上的哲学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批判 哲学流派 马克思人化自然 费尔巴哈 黑格尔 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 辩证性
下载PDF
马克思人化自然界思想当代价值探析
10
作者 綦恩灏 刘建涛 《华章》 2024年第17期0051-0053,共3页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界思想在理论、科技、文化、制度四个方面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提供方向性指引,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绿色价值取向,为我国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奠...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界思想在理论、科技、文化、制度四个方面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提供方向性指引,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绿色价值取向,为我国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我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制度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自然 绿色价值 生态价值观念 与自然和谐
下载PDF
自然类动物纪录片拟人化叙事方式运用
11
作者 顾铁流 《采写编》 2024年第1期181-183,共3页
动物和人类具有相同自然属性,虽然在构造上存在巨大差别,但动物世界的规则与人类社会较为相似,所以,自然类动物纪录片也具备了拟人的基础。通过采用拟人化叙事方式来表现动物,还可以将其作为人反观自身的一面镜子。在拟人化叙事下,纪录... 动物和人类具有相同自然属性,虽然在构造上存在巨大差别,但动物世界的规则与人类社会较为相似,所以,自然类动物纪录片也具备了拟人的基础。通过采用拟人化叙事方式来表现动物,还可以将其作为人反观自身的一面镜子。在拟人化叙事下,纪录片中的动物不仅被赋予人类特有的情感、语言、性格等,还被赋予人类社会角色,在拟人化叙事方式的运用下,更易让观众移情,从而加深观众对动物生存的了解。基于此,本文对自然类动物纪录片拟人化叙事方式的运用展开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类动物纪录片 人化 叙事方式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化自然”思想的四重解读
12
作者 陈思屹 《区域治理》 2024年第9期166-168,共3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是普遍联系的世界的中心环节。马克思曾在著作中深度剖析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归结为“人化自然”理论。本文从认识论、实践观、劳动与经济、社会历史四个角度对“人化自然”进行分析,总结物质自...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是普遍联系的世界的中心环节。马克思曾在著作中深度剖析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归结为“人化自然”理论。本文从认识论、实践观、劳动与经济、社会历史四个角度对“人化自然”进行分析,总结物质自然、实践自然;并通过自然的异化以及马克思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阐释“人化自然”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和解决日益严重的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的价值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化自然 与自然
下载PDF
文化:人化自然的规定性
13
作者 王光斌 《文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8-44,共7页
大自然是人类存在的物理空间,也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思索和明确的问题。思考和实践的结果确定了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形成何种关系,本质上是人对人所观照到的大自然的规定性,即人在认识自然的基础... 大自然是人类存在的物理空间,也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思索和明确的问题。思考和实践的结果确定了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形成何种关系,本质上是人对人所观照到的大自然的规定性,即人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规定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处的模式。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仅包括人对自身的规定性,对社会的规定性,也包含着人认知自然的不断深入,规定的不断明确,生活方式的不断调适,由此不断丰富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形成了人类文明史上出现最早而形成最晚的生态文化,并逐步外化成为高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生态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自然 自然人化 规定性 生态文化
下载PDF
诗化的人与人化的自然——论泰戈尔散文诗中的人与自然
14
作者 姚佳妮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6-50,共5页
泰戈尔散文诗中对人的心灵、对人性人情的展示是非常充分的,它是一首首真正典型的人的诗。而这个人的形象又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他的象征意蕴包孕了无数人的灵魂与精神,它永葆着动人的光彩。泰戈尔的心灵总是沉浸在大自然中,他把大自然作... 泰戈尔散文诗中对人的心灵、对人性人情的展示是非常充分的,它是一首首真正典型的人的诗。而这个人的形象又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他的象征意蕴包孕了无数人的灵魂与精神,它永葆着动人的光彩。泰戈尔的心灵总是沉浸在大自然中,他把大自然作为自己的一种审美寄托,一种爆发情感的契机,一种传达人的意志与力量的途径,所以,大自然在泰戈尔的幻想与描述下常常是人化了。泰戈尔笔下的人与自然往往是同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戈尔 散文诗 诗化的人 人化自然 和谐统一
下载PDF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生成的双重线索及其现实启益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傲挺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32,共11页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形成既是马克思世界观转变所引发的自然观变革,以人的劳动实践为基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具象化考察;又是马克思对黑格尔与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双重扬弃,确立起唯物辩证法,并以此作为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思维框架的过程...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形成既是马克思世界观转变所引发的自然观变革,以人的劳动实践为基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具象化考察;又是马克思对黑格尔与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双重扬弃,确立起唯物辩证法,并以此作为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思维框架的过程。这分别构成了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生成的历史线索与理论线索,二者是一体两面的统一过程,并延伸至《资本论》,在现实的生产方式中考察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发展与生态统一起来,是对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在新时代回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生成的双重线索及其延展,将启示我们以系统观念为根本方法,以生产方式转变为基本路径,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现寓于社会形态的演进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自然 实践 资本论
下载PDF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历史嬗变及其内在张力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傲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128-135,共8页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历史嬗变不是相互否定的颠覆式演进,而是在实现人与自然历史解放的理论主题下的接续发展,随着马克思理论视域的转换而呈现出多维理论样态。资本与劳动间的对立与调适构成了这一历史嬗变过程的内在张力,具体而言,人化...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历史嬗变不是相互否定的颠覆式演进,而是在实现人与自然历史解放的理论主题下的接续发展,随着马克思理论视域的转换而呈现出多维理论样态。资本与劳动间的对立与调适构成了这一历史嬗变过程的内在张力,具体而言,人化自然的生成在人本主义哲学维度寓于人与自然的感性—对象性关系之中,并在对异化劳动的扬弃与实现合乎人性的自然界复归的过程中完成自身合逻辑性建构;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统一于现实的个人的物质生产,是人类史与自然史的统一;在政治经济学中,则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被资本逻辑所统摄的物质变换过程;而在科学社会主义语境中,人化自然应然形态的达成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扬弃,统一于共产主义的实现之中,其当代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总的而言,这一嬗变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逐层深入的逻辑理路,论及了人化自然生成的实质、历史、现实及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自然 资本 劳动
下载PDF
自然何以“人化”——论“巴黎手稿”中人与自然之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涂念祖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6-88,共13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美学界对于“自然的人化”这一命题的阐释要么是将自然当作人的认识表象,要么是将自然当作人的实践对象,然后根据对“自然”的理论定位讨论所谓的“人化”。由于这些阐释都受限于“主客二分”的理论立场和“人类中...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美学界对于“自然的人化”这一命题的阐释要么是将自然当作人的认识表象,要么是将自然当作人的实践对象,然后根据对“自然”的理论定位讨论所谓的“人化”。由于这些阐释都受限于“主客二分”的理论立场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视野,“自然的人化”这一命题与马克思的初始表述“人化的自然界”不尽相合。在根源意义上,对“自然的人化”的论证可以被看作一种“美学丑闻”。从现象学的视野出发,该命题所面临的上述疑难都能通过海德格尔的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海德格尔的自然观对于理解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所论述的人与自然之关系也有所裨益。此外,基于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和《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对“自然”的追问,马克思的表述“人化的自然界”及其相关命题比如“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都能得到现象学上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人化 现象学 马克思 海德格尔
下载PDF
人化自然的思想初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生态思想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玥辰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8期19-23,共5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藏有丰厚而深刻的生态思想,是马克思自然观的重要文献。人化自然是马克思自然概念的核心。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自然哲学的双重批判与超越构成了《手稿》中人化自然思想出场的思想语境。具象化的自然性物质存...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藏有丰厚而深刻的生态思想,是马克思自然观的重要文献。人化自然是马克思自然概念的核心。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自然哲学的双重批判与超越构成了《手稿》中人化自然思想出场的思想语境。具象化的自然性物质存在和对象化的社会性历史存在建构了人化自然的两重内涵。异化自然和人本自然是自然界在人化过程中的不同样态。其中,后者的实现是对前者的超越,是从资本主义的反生态实践向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统一的共产主义实践跃进的不可阻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化自然 生态思想
下载PDF
马克思自然观视域下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马克思自然观突显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内蕴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两重维度。在自在自然维度,马克思自然观厚植自在自然本体理念,强调自在自然的客观实在性,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规律指引。在人化自然维度,马克思自然观厚... 马克思自然观突显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内蕴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两重维度。在自在自然维度,马克思自然观厚植自在自然本体理念,强调自在自然的客观实在性,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规律指引。在人化自然维度,马克思自然观厚植人化自然实践理念,强调人化自然的主体需要性,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价值遵循。新时代,要以马克思自然观为指导,将合规律性原则与合目的性原则有机结合,深刻把握科学性与价值性、自然解放与人的解放的辩证统一关系,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的生态环境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自然 自在自然 人化自然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下载PDF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及其生态意蕴
20
作者 张洁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第23期159-161,共3页
马克思在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使用了“人化自然”一词,并由此形成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马克思这一科学理论的形成是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具象化考察和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发展完成的。马克思人化自然概念的客观性、双向性、实践... 马克思在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使用了“人化自然”一词,并由此形成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马克思这一科学理论的形成是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具象化考察和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发展完成的。马克思人化自然概念的客观性、双向性、实践性及其价值走向凸显了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中的生态意蕴。在新时代生态危机的大背景下,研究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形成发展,延展人化自然观中的生态意蕴,不仅能够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和价值指引,并且能够构建更为健康有序的“自然的人化”模式,实现“人的自然化”,建立起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相互交融的情感联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自然 自然人化 人的自然 生态意蕴 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中心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