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读《人间词语》
- 1
-
-
-
出处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09年第7期81-82,共2页
-
文摘
(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当作“蓦然回首”),那人正(当作“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关键词
《人间词语》
灯火阑珊
“却”
-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B83-092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探析《论诗》与《人间词话》中的诗歌批评观
- 2
-
-
作者
宫昀
吕千平
王萌
-
机构
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文教资料》
2017年第21期11-12,37,共3页
-
文摘
研究者普遍认为阿诺德《论诗》给西方传统的重逻辑推理的文学评论中加入了印象式的点评。王国维《人间词话》在纯印象式的点评中加入了西方哲学、美学的哲思方式和科学方法。本文观察阿诺德印象式点评的方法,与王国维此类方法作比较;观察王国维加入西方哲思的说理式批评,与阿诺德的此类方法作比较,最后探究将二者相结合的合理的诗词评判标准和评判方式。
-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论诗》
王国维
《人间词语》
-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王国维独创的美学范畴系统
- 3
-
-
作者
彭修银
-
机构
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
-
出处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1-45,共5页
-
文摘
中国美学的固有范畴导源于周秦时代。汉魏以后的美学范畴,只是对先秦时代流传下来的美学范畴从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展开。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哲学、美学的概念范畴被输入进来,逐渐流行,于是就出现了中、西美学范畴共存并列的局面,中国美学范畴也比以前更加丰富了。在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思想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都免不了裹进许多未经消化东西。对于既丰富又庞杂的美学范畴,王国维进行了系统化的尝试。
-
关键词
中国
王国维
清代
美学范畴系统
《红楼梦评论》
《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
《人间词语》
-
分类号
B83-092
[哲学宗教—美学]
I01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境由心造
- 4
-
-
作者
草萌
-
出处
《江淮法治》
2014年第12期58-59,共2页
-
文摘
人衰老的只能是物质,而不是精神。愿我们老人都能认知“境由人造”这一至理,善待别人更善待自己……
“境”即“境界”。在名著《人间词语》里,王国维先生对此有过透避的阐释,不过均就“文学”二字而发。不才如我,活到目下一大把年纪,忽又悟出为人处世当中,“境界”问题也大有研究,甚至不可或缺。
-
关键词
《人间词语》
“境界”
善待自己
善待别人
为人处世
“境”
王国维
精神
-
分类号
B83-092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对王国维“无我之境”的剖析
- 5
-
-
作者
潘卫生
-
出处
《九江师专学报》
1990年第4期39-42,共4页
-
文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诗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境界,第一次从美学角度作了形态上的划分。他指出: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关键词
美学
《人间词语》
境界
审美静观
审美价值
王国维
"无我之境"
-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B83-092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中国传统山水画意境审美及创构理念探析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白天佑
-
机构
甘肃联合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艺术教育》
2005年第6期22-23,共2页
-
文摘
本文从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及美感形式中探寻古人的美学思想、创作方法、审美意象;试析意境审美的创构理念,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前人的审美思想及高深的境界,传承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却有着积极的意义。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近人王国维云:“情不能离开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语》)。唯有二者和谐的统一,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才能有意境,才能有艺术的美。
-
关键词
中国传统山水画
审美意象
意境
创构
《人间词语》
文化艺术
美学思想
美感形式
创作方法
审美思想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