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理论:该如何面对20世纪欧美文学——读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
冯天海
|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2
|
论米兰·昆德拉小说中“存在密码”的诗性形式——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 |
童真
徐佳宁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曾艳兵的卡夫卡研究 |
宋德发
黄菁卓
|
《中国图书评论》
|
2024 |
0 |
|
4
|
卡夫卡中短篇小说中的非人类叙事 |
曾艳兵
鲁珂
|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无法终结的20世纪——重估米兰·昆德拉的历史遗产 |
吴晓东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探究潜意识记忆的抵抗机制——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和《海边的卡夫卡》的森林意象分析 |
关冰冰
杨炳菁
|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
2024 |
0 |
|
7
|
“无法被改编的小说”——米兰·昆德拉反图像写作研究 |
梅哲
|
《外国语文研究》
|
2024 |
0 |
|
8
|
卡夫卡文学世界“儿子们”群像塑造 |
盛百卉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4 |
0 |
|
9
|
走向“少数文学”——“卡夫卡热”的当代意义及其缘由探析 |
曾艳兵
|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
2024 |
0 |
|
10
|
卡夫卡小说《美国》的英译研究 |
朱燕秋
曾艳兵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梦与现实的融合——米兰·昆德拉解读卡夫卡 |
张克
|
《天中学刊》
|
2004 |
1
|
|
12
|
卡夫卡:“活下来的只有他的语言” |
曾艳兵
|
《中国图书评论》
|
2024 |
0 |
|
13
|
“人人都渴望卡夫卡”:对话曾艳兵教授 |
曾艳兵
贾思稷
|
《中国图书评论》
|
2024 |
0 |
|
14
|
“被中介化的人”:论卡夫卡小说中的媒介化人物 |
王晓林
|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5
|
米兰·昆德拉在中国的翻译与阅读(1985—2022) |
李莹倩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6
|
卡夫卡《城堡》中的伪装身份研究 |
朱燕秋
牛小五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7
|
经由卡夫卡:布朗肖眼里的文学 |
田家新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4 |
0 |
|
18
|
卡夫卡《论寓言》及其先驱 |
赵山奎
|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9
|
米兰·昆德拉在中国的接受和研究(1985-2022) |
李莹倩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0
|
小说的内在性和美育价值——兼论昆德拉的“媚俗”内涵 |
余书涵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