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讽之真——论《伊安篇》作为苏格拉底诗学
1
作者 王跃博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33-38,共6页
《伊安篇》与《理想国》第二、第三和第十卷历来被认为是柏拉图诗学观的代表文本。但两者之间其实存在着矛盾之处。引入"苏格拉底诗学观"可以解决这个矛盾。《伊安篇》所代表的苏格拉底诗学观,其实与《苏格拉底的申辩》构成... 《伊安篇》与《理想国》第二、第三和第十卷历来被认为是柏拉图诗学观的代表文本。但两者之间其实存在着矛盾之处。引入"苏格拉底诗学观"可以解决这个矛盾。《伊安篇》所代表的苏格拉底诗学观,其实与《苏格拉底的申辩》构成互文性,是苏格拉底哲学活动的重要一环。不仅如此,《伊安篇》中所体现出的反讽性与苏格拉底哲学的反讽性是完全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安篇》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申辩》 反讽
下载PDF
论柏拉图《伊安篇》中的技术诗学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海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6-103,共8页
柏拉图的《伊安篇》一直被学界视为其灵感论的经典文本,然而仔细梳理其论述逻辑之后发现,文本中对灵感的论述有极大的理论缺陷,远不及其对Tekhnē问题的关注。通过对《伊安篇》各版本中Tekhnē含义的考察,发现Tekhnē具有十分重要的学... 柏拉图的《伊安篇》一直被学界视为其灵感论的经典文本,然而仔细梳理其论述逻辑之后发现,文本中对灵感的论述有极大的理论缺陷,远不及其对Tekhnē问题的关注。通过对《伊安篇》各版本中Tekhnē含义的考察,发现Tekhnē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可惜长期被灵感论所遮蔽。柏拉图的Tekhnē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技艺",而是基于知识的"技术"。柏拉图在《伊安篇》中建构的其实不是灵感论,而是技术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伊安篇》灵感 技术诗学
原文传递
占卜术:柏拉图《伊安篇》新解 被引量:2
3
作者 周飞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45,157,共9页
由于缺乏对柏拉图时代占卜术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伊安篇》的解读大都在"灵感说"与"技艺说"间各执一词。在《伊安篇》中,灵感与技艺的矛盾是从占卜领域挪移过来的。占卜术与诗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例证关系,而是相互关... 由于缺乏对柏拉图时代占卜术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伊安篇》的解读大都在"灵感说"与"技艺说"间各执一词。在《伊安篇》中,灵感与技艺的矛盾是从占卜领域挪移过来的。占卜术与诗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例证关系,而是相互关联的类比关系。故此,诗的天赋灵感说被柏拉图更新为神灵附体的迷狂说,并与以技艺为语境的模仿说相对立。理解这一延展的过程是解决二者矛盾对立的关键。在当时的占卜领域,已经出现同时占据灵感与技艺的直观预言家,他们可以成为伊安回击苏格拉底的最好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伊安篇》 占卜术 灵感 技艺
原文传递
问难之属意——柏拉图《伊安篇》中的文明对峙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小枚 《外国美学》 2012年第1期202-216,共15页
《伊安篇》以'苏格拉底'出场,用一系列山重水复的提问,将伊安绕进了难以自圆其说的迷惑中。柏拉图以'灵感'对'技艺'的倾覆、'迷狂'对诗人创作的解说、诗链对歌手堕落的显形,呈达了对歌手权威和荷马传... 《伊安篇》以'苏格拉底'出场,用一系列山重水复的提问,将伊安绕进了难以自圆其说的迷惑中。柏拉图以'灵感'对'技艺'的倾覆、'迷狂'对诗人创作的解说、诗链对歌手堕落的显形,呈达了对歌手权威和荷马传统的揶揄,展现出一种对峙:表面上是抒情诗与史诗的漠然相视,实际上暗藏着柏拉图时代对荷马时代的苛求。《伊安篇》的问难以诗为注目,属意则在诗外,是城邦文明演进史上,书写文明所引发的诗体之变对悠久口传冗蠹的责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伊安篇》 苏格拉底 伊安
原文传递
伊安的身份与位置
5
作者 邱家兴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79-81,共3页
本文试图从伊安身份与位置这一角度切入,通过对伊安世界性身份与地方性身份之间的尴尬、伊安诵诗人身份的外在荣耀和内在匮乏以及对伊安真实位置的追问这三方面的论述来考察柏拉图《伊安篇》的创作意图。
关键词 《伊安篇》 《理想国》 伊安 苏格拉底 身份 位置
下载PDF
论古希腊三哲人的文学真理观和价值观及其意义
6
作者 支斌生 《科教导刊》 2012年第34期254-256,共3页
柏拉图以《理想国》和《伊安篇》,亚里士多德以《诗学》,共同开创了理性的西方文学传统。本文通过对这三篇经典进行重读,分析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关于真理的"三层论"、关于文学对接班人的培养,和亚里士多德的可然律和必然律、情... 柏拉图以《理想国》和《伊安篇》,亚里士多德以《诗学》,共同开创了理性的西方文学传统。本文通过对这三篇经典进行重读,分析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关于真理的"三层论"、关于文学对接班人的培养,和亚里士多德的可然律和必然律、情感表现和善恶表现,探讨了所表明和体现的苏氏、柏氏和亚氏的文学真理观和价值观,力求发掘其有益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国》 《伊安篇》 《诗学》 真理观 价值观
下载PDF
理想国的秘密——论《伊安》篇与柏拉图诗学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大为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22,共8页
柏拉图的诗学观念比人们通常从《理想国》中了解的驱逐诗人的"诗学暴政"要复杂得多。联系柏拉图建构形而上学意义体系的历史使命与其哲学思维个性,柏拉图需要通过《伊安》篇中所发挥的灵感说,在对于诗性意义进行系统利用的基... 柏拉图的诗学观念比人们通常从《理想国》中了解的驱逐诗人的"诗学暴政"要复杂得多。联系柏拉图建构形而上学意义体系的历史使命与其哲学思维个性,柏拉图需要通过《伊安》篇中所发挥的灵感说,在对于诗性意义进行系统利用的基础上,压抑一种对于语言的(转喻-寓言)自觉与理解方向。后者对于形而上学意义体系具有极大的危险性。灵感说彰显了柏拉图对于诗性意义进行控制、导引的模型,以及对于形而上学意义体系的元哲学论证。这里的分析属于对于形而上学的意义体系进行的意识形态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安 形而上学 诗学 诗性意义 意义模型
原文传递
柏拉图灵感论的论证方式
8
作者 李珍珍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5期52-56,共5页
柏拉图在《伊安篇》中借苏格拉底之口,用一系列极具诱导性的问题,将伊安绕进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境地,从而得出诵诗不是凭借技艺知识而是凭借灵感的结论。拟从《伊安篇》入手,简要分析柏拉图灵感论的论证逻辑和论证角度,并对柏拉图灵感论... 柏拉图在《伊安篇》中借苏格拉底之口,用一系列极具诱导性的问题,将伊安绕进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境地,从而得出诵诗不是凭借技艺知识而是凭借灵感的结论。拟从《伊安篇》入手,简要分析柏拉图灵感论的论证逻辑和论证角度,并对柏拉图灵感论的论证方式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安篇》 论证逻辑 论证角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